加快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知识竞赛答案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知识竞赛答案(总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用水定额控制指标当地人口总量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14.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征收范围,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
缩小稳定扩大调整1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确定的目标,及时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各行业用水定额。
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红线16.逐步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节水强制性能耗强制性环保强制性节水性17.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建立水功能区(),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
河湖健康保障体系限制纳污指标体系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18.()负责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改革主管部门监察部门干部主管部门19.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界水量的监测核定数据作为考核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依据之一。
用水效率用水总量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地下水保护20.要把()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21.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
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方案水权指标体系河湖健康保障体系22.到2030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以上。
23.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以上。
10% 20% 30% 40%24.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
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建设项目取水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暂停审批建设项目取水25.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重要江河湖泊的()水质水量监测。
省界地市界县界村界26.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
国务院发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全文)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全文)中国网2月16日讯国务院网站2月16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我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以下为《意见》全文:国发〔20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办公室季巍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构成生命细胞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饮水问题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组织,是普惠率最高、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直接、最普遍的好事实事。
南通滨江临海,因此许多南通人一直坚信,无论到什么时候,南通人总不会没水吃,没水用。
但恰恰是这种盲目乐观和不以为然,使南通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
特别是今年2月20日我省盐城市城西水源遭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导致两家自来水厂关闭、数十万市民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的水污染事件,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因此,为有效缓解南通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积极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我市必须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抓紧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保障城乡居民饮用供水安全。
一是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
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实现一龙管水。
加强对水资源水质的监测和管理,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加强对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依法划定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生命之源的绝对安全。
同时加快规划备用水源地,制定长江水源水应急事件预案。
开辟另一个相对独立于长江水源以外的新的水源地,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防止长江水源出现污染后全市断水的危急局面。
二是在沿江建设提水站,增加新的引江水源。
提水站的建设,可以提高水源的供给能力,加大我市特别是北部沿海地区的输水保证率,形成江苏的第三条沿海输水通道。
三是建设沿海平原水库,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
平原水库建成后,既可以在干旱年份或用水高峰季节向周边的内河供水,还可以解决沿海洋口港等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又可以在丰水期突发大暴雨时,通过水库调节削减水库上游的洪涝水量,对减轻内涝灾害及利用洪水资源有着重要现实作用。
四是建设江海运河,打通长江到黄海的通道。
江海运河是江海直通运河,可开辟洋口港连接南通港的江海人工运河,将南黄海同长江直接连接起来,发展江海联运,不仅能更好地连通苏北河网,还可直接连通长江,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5.08.17•【文号】国办发[2005]45号•【施行日期】2005.08.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但是,饮用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切实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二、认真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通过合理保护和配置水资源、大力防治水污染、开展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推行节约用水和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优先满足饮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0•【字号】宿政办发〔2021〕47号•【施行日期】2021.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0日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宿迁认真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强富美高”新宿迁建设再出发、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市地处淮河水系中游尾部、沂沭泗水系下游,境内洪涝灾害易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湖保护压力大,保障农业现代化任务重。
水利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升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宿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宿迁市水利局组织编制《宿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今后五年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遵循新时期治水思路,紧扣“六增六强”主线,弘扬“三真三实”作风,蹦起来干事业、弹起来守法纪,以河湖长制为统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强化水利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城市供水安全的保证措施
城市供水安全的保证措施引言:城市供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城市供水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保证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城市供水安全的保证措施,包括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供水设施维护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一、水源保护水源是城市供水的重要基础,保护好水源是确保供水安全的首要任务。
在水源保护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措施:1.划定水源保护区:政府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城市周边的水源区划定保护区,限制相关的建设活动,防止对水源的污染和破坏。
2.严格监管污染源:加强对水源周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确保其排污达标。
对于污染源的违法行为,要严厉处罚,起到震慑作用。
3.宣传水源保护意识:通过开展水源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水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污染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合力。
二、水质监测城市供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因此水质监测是保证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水质监测方面,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在城市各个供水点、水源地等关键位置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对水体进行定期采样和监测。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严格执行水质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制定城市供水的水质标准,并严格实施。
对于不符合水质标准的供水点,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向市民提供优质饮用水。
3.强化监测手段与技术:引入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手段,如使用在线监测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等,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的实时性。
三、供水设施维护城市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对于供水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1.定期检修与维护:制定供水设施的定期检修计划,对管网、水泵、阀门等进行巡查和养护,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故障,避免供水中断和事故发生。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11•【字号】辽委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11]1号2011年2月11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对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尤为重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进一步加快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面提升水利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到2020年,进一步增强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十二五”期间,完成辽河、鸭绿江干流及15条主要江河支流、143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13个市(不含大连)和31个重点县(市)以及辽河、浑太河、大小凌河等保护区防洪能力达到规定标准;基本完成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全面加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
二是基本建成“东水济西”水资源配置格局和高效利用体系。
国务院关于广西发展政策
发展定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任务是:1、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2、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3、培育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4、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
争取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发展目标: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西部地区中等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更具吸引力的与东盟合作新高地;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各民族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八桂大地山青水秀、海碧天蓝、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项目支持:农业方面:加大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水稻、玉米和冬种马铃薯等优势产区。
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发展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
建立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建设成为我国亚热带农产品重要产区。
加强甘蔗良种研发、繁育和推广,在继续发展桑蚕、亚热带水果、木薯生产的同时,着力加强加工储运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加大对甘蔗、桑蚕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速丰林、经济林、木本油料、花卉和林木种苗产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 抓 紧完 善专 群结 合 的监 测 预警 体 系 , 加快 实施 防 灾避 让 和重 点治 理 。
( ) 紧解 决工程 性缺 水 问题 。 快推 进西 南等 八 抓 加 工 程性 缺水 地 区重 点水 源工 程建 设 , 持 蓄引 提 与合 坚
( ) 兴农 田水利 建设 。到 2 2 六 大 0 0年 , 本完 成大 基
型灌 区 、 重点 中型灌 区续 建 配套 和节 水 改造 任 务 。结
决 规 划 内农 村 饮水 安全 问题 ,十二 五 ” 间基 本 解决 “ 期
合全 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 , 在水土资 源 条件 具 备 的 地 区 , 建 一 批灌 区 , 新 增加 农 田有 效 灌
制进一步完善 , 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 形成机制基本建立 , 水利工程 良l 生运行机带基本形成 。 4
( ) 本 原则 。一要坚 持 民生优 先 。着力 解决群 五 基 众 最 关心 最直 接最 现 实 的水利 问题 , 推动 民生水 利新
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 , 以县域为溉面积 2 7 h 0 6 万 m ( 0 万亩 )基本建成 40 ; 水 资源保 护 和河 湖健 康保 障体 系 , 主要 江河 湖 泊水 功
能 区水 质 明显 改 善 ,城镇 供 水水 源 地水 质 全 面达标 , 重点 区域水 土流 失得 到 有效 治理 , 下 水超 采 基本 遏 地 制 ; 本 建 成有 利 于 水 利科 学 发 展 的制 度 体 系 , 严 基 最 格 的水 资源管 理 制度 基本 建立 , 利 投入 稳 定增 长 机 水
中小 型 水库 、 提水 和连 通 工 程 , 持 农 民兴建 小 微 引 支 型 水利 设 施 ,显 著 提 高雨 洪 资 源 利 用 和供 水 保 障 能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管理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国发〔20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2012国务院三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应急抗旱实施方案
应急抗旱实施方案应急抗旱实施方案1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的干旱天气,对城镇的供水安全、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城镇抗旱工作,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1.确保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安全,降低干旱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
2.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3.加强抗旱设施建设,完善抗旱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科学抗旱。
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及时发布旱情信息,科学制定抗旱措施。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在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抗旱工作。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旱情监测预警1.建立健全旱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旱情信息,准确判断旱情发展趋势。
2.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旱情监测,及时发布旱情预警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1.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2.加强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减少供水事故。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加强工业节水管理,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减少工业用水消耗。
3.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城镇居民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抗旱设施建设1.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应急供水能力。
2.加强抗旱排涝设施建设,提高排水排涝能力,减轻洪涝灾害对城镇的影响。
(五)完善抗旱应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抗旱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抗旱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抗旱应急处置能力。
3.定期组织抗旱应急演练,检验抗旱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应急预案保障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保障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组织、指挥、调度、协调等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来采取紧急行动。
保障水资源是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保障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从水源保护、水资源调度与分配、水质监测与治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指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管理和保护,确保水源的水质安全。
针对水源受污染、水源地周边环境恶化等问题,应急预案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包括:1. 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确定水源地核心区、缓冲区和生态保护区,严禁开发和破坏。
2. 加强巡查监测:建立水源地巡查监测体系,定期巡查水源地周边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水源污染事故,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应对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
二、水资源调度与分配水资源调度与分配是指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度和分配水资源,确保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
相关措施包括:1. 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保障重点供水区域的水源供应。
2. 合理分配水资源:依据水资源量、需求量、水质等要素,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加强水源监测:建立水源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源信息,对水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三、水质监测与治理水质监测与治理是保障水资源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质进行监测和治理,保证供水的水质安全。
应急预案的措施包括:1.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对水源、水库、河流、地下水等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问题。
2. 加强水质治理:针对水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包括曝气、过滤、消毒等工艺,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3. 提升水质应急响应能力:建立水质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水质事件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安全。
结论:水资源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试行)(郢都水厂)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自2006年以来,水利部实行“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核准公布制度,并对列入《名录》的水源地提出了管理要求和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文)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经研究,对列入明录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达标建设工作。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一、水量(一)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合格)(二)流域和区域调度中,应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调度配置方案,确保相应保证率下取水工程正常运行的水量和水位。
(郢都、南湖、柳林水源地同属长江流域,水文情况类似,而且各自有负责的供水区域,仅靠调度配置无法完成集团公司全部供水范围的正常供水。
)(三)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缺少取水管线复线工程,在一路源水管出现故障时,如短期无法修复,将导致荆州区停水。
)取水口处河势稳定;地下水水源地采补基本平衡,长期开采不产生明显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四)建立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秋冬长江枯水期无法确保固定式泵船能在极端情况下正常取水生产,需对泵船所在航段采取水利措施保证枯水期泵船不至于搁浅。
)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的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
二、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建设目标包括水质保护和区域综合治理两类。
(一)水质保护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评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06•【字号】京政发〔2015〕8号•【施行日期】2015.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5〕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本市是资源型缺水特大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调配水平和保障能力,现就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能力为中心,以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深化水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节约用水和污水治理,“把再生水用起来、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着力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目标经过3年左右努力,基本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以下统称清水)与再生水、雨洪水联合调度,建立城乡统筹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解决重点河段污水直排入河及河道“脏、乱、臭”问题,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
再用3至5年时间,建成水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水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河湖连通更加顺畅,水环境更加优美的水网体系,重要水库、河道、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7%以上。
心得体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与思路
心得体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与思路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是城市抵御突发性污染事件、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最有效的措施,是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手段。
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国函〔2011〕41号)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时间要求,即针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
2015年,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
截至2010年,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40%左右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另有部分城市虽建立了应急备用水源,但因缺水而实质上已不再具备相应功能。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目前全国各城市均已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但由于各地水源类型存在差异,因此亟须在厘清现状的基础上,对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出整体要求和思路,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各地应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情况,同时结合以下两个原则,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一是为了避免水量与水质受到相同风险源影响,应确保应急备用水源和常规供水水源分开;二是若常规供水水源出现缺水或受到污染,应急备用水源能够及时启用。
另外,根据水源的特点,以经济、高效、安全、可行为原则,选择各类适宜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类型,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时限,原则上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单一水源供水城市(地级及以上)的备用或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要求我国大部分城市水源单一,储蓄水量明显不足。
对具备供水条件的已建水源地,可以采取清淤和疏浚,对原有水源地实施扩建以及机组配套、电气线路改造等工程措施,以及水源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等非工程措施,将原本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或者年久失修的水库重新改建为应急备用水库,节约应急备用水源建设费用与运行成本,使现有已建水源地与应急水源地互为备用,实现多水源互补与调剂,确保供水安全可靠。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目标要求(试行)(郢都水厂)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自2006年以来,水利部实行“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核准公布制度,并对列入《名录》的水源地提出了管理要求和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文)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工作,经研究,对列入明录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达标建设工作。
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具体目标要求如下:一、水量(一)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
(合格)(二)流域和区域调度中,应有优先满足饮用水供水要求的调度配臵方案,确保相应保证率下取水工程正常运行的水量和水位。
(郢都、南湖、柳林水源地同属长江流域,水文情况类似,而且各自有负责的供水区域,仅靠调度配臵无法完成集团公司全部供水范围的正常供水。
)(三)供水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缺少取水管线复线工程,在一路源水管出现故障时,如短期无法修复,将导致荆州区停水。
)取水口处河势稳定;地下水水源地采补基本平衡,长期开采不产生明显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
(四)建立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臵和供水联合调度方案;(秋冬长江枯水期无法确保固定式泵船能在极端情况下正常取水生产,需对泵船所在航段采取水利措施保证枯水期泵船不至于搁浅。
)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的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有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
二、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建设目标包括水质保护和区域综合治理两类。
(一)水质保护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Ⅲ类标准(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评价)。
(基本合格)2、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环质量标准》(GB/T148-1993)Ⅲ类标准。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03•【字号】徐委发[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徐委发[2011]12号2011年3月3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对于打牢徐州“三农”基础、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l号文件精神,结合徐州实际,现就加快水利水务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水利水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把水利作为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民生水利保障能力、水资源高效利用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水务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快实现防洪减灾由传统防控向科学防御转变、水利工程建设从注重建设规模向注重投资效益转变、水资源利用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水工程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水务保障。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水务综合保障体系。
水资源应急调度预案
水资源应急调度预案1. 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命活动的基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突发的水资源紧缺情况,制定水资源应急调度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套水资源应急调度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2. 预警机制2.1 水资源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包括水源地监测、水库水位和流量监测、江河湖泊水质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水资源的状况,为应急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水资源量、水质、供水能力等因素,制定预警指标,对预警等级进行划分,方便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紧急程度的应急措施。
3. 应急调度程序3.1 协调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协调机构和责任分工。
成立水资源应急调度指挥部,由有关部门、专家和科研机构组成,并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和职责,确保应急调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3.2 预案的触发条件明确预案的触发条件。
根据各项预警指标和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各级预警的触发条件,当水资源状况达到或超过触发条件时,立即启动应急调度程序。
3.3 应急调度策略制定合理的应急调度策略。
根据不同预警等级和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水源调度方案、供水管网应急调整、减少供水浪费等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用水需求。
3.4 应急调度措施明确应急调度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加大供水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力度、加强水资源供应链管理、加强节水宣传教育、限制非必要用水等措施,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4. 应急调度资源储备4.1 水源储备根据水资源状况和需求预测,合理配置水源储备。
包括建设水库、地下水开发、水资源调配等方式,确保有足够的水源储备应对突发情况。
4.2 物资储备建立水资源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水泵、管道、过滤器等设备的储备,以及应急供水车辆和供水装备的储备,以应对紧急情况。
4.3 人员储备建立水资源应急人员储备队伍。
应急水源管理
应急水源管理应急水源管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饮水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或供水系统故障等紧急情况下,正常的供水系统可能会受到损坏或中断,这时应急水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为灾区的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应急水源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饮用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水源:应急水源管理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水源策略,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雨水等多种来源。
这样可以在一种水源受损或中断时,快速转换到其他可用的水源,确保供水的连续性。
2. 库容储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应急水源管理需要建立足够的库容储备,以应对供水系统中断或水源受损的情况。
这样可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饮用水。
3. 水质监测:应急水源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在紧急情况下,水源可能会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问题,保证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4. 管理和调配:应急水源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调配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先分配。
在紧急情况下,水资源可能会变得有限,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优先满足人们的基本饮水需求。
5. 宣传和教育:应急水源管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水资源管理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应急水源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
应急水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乎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命安全。
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应对紧急情况,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水源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和可靠的饮用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城市应急水源地建设建立水资源储备体系
【摘要】面对水资源危机,本文从城市用水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入手,根据典型城镇应急水源地建设情况,探索提出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渠道,阐述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危机;饮用水安全;应急水源建设;水资源储备
0.前言
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有他的特殊性,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使水资源分布状况发生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得过去的周期性丰枯成为相对的长期性;从中期看,水资源固有的周期性也使得特枯和连续枯水现象时有发生;从短期看,突发的水污染事件也使得水危机频繁发生。
因此,如何应对和解决危机,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从分析城市现状水资源状况入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应急水源建设,探索提出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渠道和水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恩施市水资源概况
恩施市位于清江干流上游,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鄂西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以来为“楚蜀咽喉”之地,也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桥梁。
全市国土面积3967km2,辖4个办事处(舞阳坝、小渡船、六角亭、沐抚)、3个镇(板桥、崔坝、龙凤坝)和10个乡(红土、新塘、沙地、白果、白杨坪、盛家坝、芭蕉、三岔、屯堡、太阳河)共172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富硒食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城市发展也正向中等城市目标建设迈进。
恩施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36.7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在5000m3以上,远远大于全国、全省人均占有量,从数量上看恩施市水资源极其丰富,但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看,降水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0%以上,大量的水以洪水形式排泄掉。
从降水量的区域分布看,北部乡镇的降水大于其他乡镇,如太阳河、龙凤坝等。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看,绝大部分河流水能资源已开发殆尽,主要为水力发电,仅余下的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由于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山高坡陡,河道下切较深,部分集镇都地处山间台地,远离水量丰富的河流,如三岔、新塘、红土、沙地、崔坝等,这些乡镇生活供水水源都是选择水量较小的山泉水或溪沟,如遇干旱年便出现区域性缺水情况。
近些年来,城区主水源(大龙潭水库)几次的水华现象,也使供水危机时有发生。
2.城市现状饮用水源情况
2.1水源地分布及存在的隐患
恩施市城区供水主要有大龙潭水库水源地,位于清江干流,水库下游有银子岩、枫香坪两处河道型水源地,均同属清江干流,分布为上下游线性串联关系,故城市饮用水源为清江。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北的齐岳山南麓龙洞沟,自西向东流经利川、恩施、长阳等县市,在宜昌市宜都汇入长江,恩施市以上称为上游,长153km;流域面积2928km2。
由于本区域正好是我国东西通道的主要咽喉段,交通骨干有318国道、沪蓉西高速公路、沪渝铁路等重要通道。
此段山高路险,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上游突发水污染事件和交通事故污染机率大;其次,水库库区有屯堡、车坝、罗针田等集镇沿线分布,居住人口多,集镇生和污水尚不能全部集中处理,无法从根本上避开污染源直接入库。
2.2清江上游段水质状况
2013年度,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恩施分中心对清江进行监测,并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指标法对其进行评价。
全年期水质为Ⅳ类的河长53.0km,范围为利川西门大桥以下部分的清江河段、恩施柿子坝以下0.5公里河段,显示恩施市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2.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3年度对恩施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水源地大龙潭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并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指标法对其进行评价,所测基本项目全年期评价为:若总氮不参评,按地表水Ⅲ类统计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大龙潭水库为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全部合格。
当总氮参与评价时,大龙潭水库为Ⅴ类,年均值超标0.78倍,总氮超标率100%,最大值超标倍数分别为1.11倍。
2013年度对大龙潭水库营养指标和藻类进行了监测,水库营养指标按《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进行评价,其全年期营养评分值分别为37.7分,汛期评分值为38.6分为中营养,评分值最大贡献项目为总氮,其单项分值大于60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从2013年度藻类监测结果看,大龙潭水库大多测次未具水华条件。
2.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3年对清江恩施饮用水源水功能区进行水质监测,频次为年12次,清江利川~恩施保留区、清江恩施排污控制区等水功能区均有1次未达到目标水质类别,达标率为83.3%。
3.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恩施市水源地存在以下问题:
(1)从水功能区角度分析,恩施市水源地还达不到其水质目标要求,因银子岩(二水厂)、和枫香坪(三水厂)均位于清江饮用水源的工业用水区,从2013年度水源地水质分析结果可知:二水厂银子岩超过Ⅱ类水质测次占41.7%,三水厂红庙电站拦水坝上超过Ⅱ类水质测次占25%。
(2)水质有变差的趋势,根据2012至2013年度水质监测资料,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硝酸盐氮等5个指标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各项年均变化幅度表明水质有变差的趋势。
(3)水源地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逐渐增大,两水源地上游龙凤坝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也大量增加,加之农业生产普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点、面污染并存,水环境污染会进一步加剧,从而进一步加大水源地水质的恶化。
4.恩施市城市应急水源引水工程建设现状从以上分析可知,作为自治州首府的恩施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供水安全风险较大,因此,建设备用水源和水资源应急储备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地方水行政部门根据地方发展规划要求,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了恩施市清水河应急水源地(兴建喻家河水库拦水),作为城市供水的补充水源。
远期水平年(2030年)规划了恩施市车坝水库水源地,作为城市供水的备用水源。
恩施市清水河应急水源地喻家河水库位于龙凤镇清水河上,总库容971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可解决7.46万亩烟田灌溉和13.8万人饮水问题。
设计日平均取水为17万m3/d,最大日取水为23万m3/d,年取水量6025万m3,取水保证率满足90%,与大龙潭水库水源地进行供水联网调度,可作为恩施市应急水源。
满足恩施市2020年水平年城市用水需求。
车坝河水库属中型水库,位于恩施城西部,总库容5924万立方米,集雨面积213.6平方公里,植被良好、雨量充沛、径流量大,引水工程的实施将大幅度提高恩施市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确保州城供水安全。
年供水规模5000万m3,可作为恩施市备用水源,与大龙潭水库水源地进行供水联网调度,满足恩施市2030年水平年城市用水需求。
5.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恩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至2030年期间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水资源供需不仅在数量上,也在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持续稳定的、质量保证的供水需求将是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面对恩施市水资源现状和供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可靠的应急水源
和备用水源,也就是要从资源储备的角度和高度,建设水资源应急储备,以应对短期突发水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可能影响,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水资源分级储备的原则,恩施市在保证现状供水水源地安全的前提下,加快近期喻家河应急水源地建设和远期车坝水库备用水源地建设,对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
[科]
【参考文献】
[1]王冠军,柳长顺,刘卓,戴向前.水资源管理——重大制度及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12:27-30.
[2]华解明.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的意义——由太湖水污染的思考[J].上海国土资源,2008.
[3]戴长雷.北方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
[4]2013年恩施州水资源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