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_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机经济性分析与优化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机经济性分析与优化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机经济性分析与优化摘要:本文在对影响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FT8-3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动过程延长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缩短启动时间,节约能源消耗,提高机组启动过程的经济性。

关键词:启机优化运行经济性1概述联合循环(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CCPP)系统是由燃气轮机系统和蒸汽轮机系统联合起来的一套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是布雷顿循环与郎肯循环,按照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理[[1] 林汝谋, 金红光.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及应用[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串联在一起的能量转换综合利用系统。

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引进美国普惠公司两套FT8-3轻型燃机(2*60MW),配国产武汽15MW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和21MW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锅炉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生产的双压无补燃、自支持式结构、正压运行、自然循环余热锅炉。

能源站主要是为广州大学城一期18平方公里区域内10所大学提供冷、热、电能三联供。

2启机经济性分析与优化联合循环经济性的高低,表现在两个方面:设计制造优化和运行优化。

其中设计制造优化是联合循环经济性的前提,主要体现在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功率匹配上[[2] 钱育军.FT8-1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经济性能分析与改善[J].燃气轮机技术,2009,(1).][2]。

燃气轮机与汽轮机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一般情况下,重型联合循环的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功率比约为1:2;轻型联合循环的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的功率比约为1:3,汽轮机功率占总功率的25~35%[[3]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动力机械与工程研究所, 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3],大学城能源站的联合循环就是按照此原则优化设计的。

运行优化是联合循环经济性的具体体现,因为在实际电力生产中,存在着频繁启停机组和变工况运行等情况,所以运行优化显得尤其重要。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动力循环转化为机械能,再经由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系统是其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和热经济性。

本文将对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一、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通常采用蒸汽动力循环,其基本流程包括燃料燃烧产生热能、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冷凝器冷却蒸汽成为凝水、给水加热再进入锅炉循环。

这一循环过程中,热能不断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完成能量转换的功能。

常见的动力循环系统有单回路、双回路和再热再生等不同种类,每种系统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压力、温度和流量等参数。

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燃料消耗,热力发电厂通常会采用高参数化设计,提高锅炉出口蒸汽参数和汽轮机进汽参数,增大机组容量和提高透平效率。

优化循环方式、改进设备结构和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也是提高动力循环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是评价其综合能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主要包括锅炉燃烧效率、汽轮机汽耗、热力发电厂热力循环的热力损失等因素。

首先是锅炉燃烧效率。

锅炉是热力发电厂的关键设备,其燃烧效率直接影响热能利用程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提高锅炉燃烧效率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可以采用提高燃烧温度、改进燃烧器结构和优化燃料供给等技术手段进行改进。

其次是汽轮机汽耗。

汽轮机是热力发电厂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汽耗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和热经济性。

提高汽轮机汽耗是提高热力发电厂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可以采用提高汽轮机进汽参数、减少内发热损失和提高汽轮机效率等措施进行改进。

为了提高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效率和热经济性,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采用高参数化设计。

提高锅炉出口蒸汽参数和汽轮机进汽参数,增大机组容量和提高透平效率,提高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效率。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工业设备。

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将蒸汽驱动汽轮机旋转,最终产生电能。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是评估其性能和效益的重要方法。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是描述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数学模型。

最常用的动力循环是典型的朗肯循环,也称为蒸汽动力循环。

这种循环包括燃料燃烧系统、锅炉、汽轮机和凝汽器四个主要组件。

燃料在燃烧系统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蒸汽通过锅炉中的热交换器加热,放置一部分能量给蒸汽,同时部分蒸汽凝结为液态水,这时的蒸汽已经成为高温高压的饱和态蒸汽。

接下来,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汽轮机,将其内部的同轴转子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转动,并产生电能。

蒸汽通过汽轮机后,温度下降,需要通过凝汽器进行冷却,将其冷凝为液态水,形成循环。

这样,蒸汽的热能就转化为了电能。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分析是指通过对其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其热能利用的程度和经济性。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1. 热效率:即厂内的热能利用率,可以用总输出功率除以总供热能量来计算。

热效率越高,说明热力发电厂的能量转换效率越高。

2. 电力效率:即厂内的电能利用率,可以用总输出电能除以总输入热能来计算。

电力效率越高,说明热力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益越高。

3. 经济效益:即热力发电厂的产出价值与投入成本之间的比例,可以通过计算发电厂的成本效益比来评估。

成本效益比越高,说明热力发电厂的经济性越高。

4. 环境影响:考虑到热力发电厂的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评估其环境影响,可以通过计算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来评估。

通过对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的分析,可以评估其性能和效益,并为优化设计和改善运营提供参考。

可以通过改进燃烧系统和锅炉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热效率和电力效率;可以通过降低燃料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以通过采用清洁燃料和净化技术,减少环境影响。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1. 引言1.1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是热力发电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优化能源利用和提升发电效率。

动力循环是指热力发电厂中燃料燃烧产生热能,通过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的过程。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过程是实现能源转换和电力输出的核心环节,其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发电厂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热经济性分析则是评价热力发电厂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主要包括能源消耗、电力输出、燃料成本、发电效率等指标。

了解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方法,可以为发电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随着绿色能源发展的不断推进,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将成为发电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也将更加凸显,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的意义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是指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热量,通过汽轮机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再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这一循环过程在能源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1. 能源转化效率高: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过程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优化动力循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

2. 提高电网稳定性: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的稳定运行对于电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设计循环系统,并采用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供应,避免因电力波动而引起的网络故障。

3.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优化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系统可以减少燃烧排放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废热回收利用,可以实现绿色发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的意义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分析第一章:热电联产系统介绍热电联产系统(Combined Heat and Power,简称CHP)是一种在单个装置中联合生产电力和热能的技术,它可以大大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污染物。

通常情况下,电力的产生都伴随着大量热能的浪费,这也是浪费能源的原因之一。

但是,CHP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热能,使得单位燃料能利用率达到50%以上,比传统的发电厂效率高出20%-25%。

第二章:热电联产系统的运行模式热电联产系统一般分为常规型和回收型两种,其中常规型是利用燃气等热量生产蒸汽并推动涡轮机发电,剩下的热量被用于制冷或供热。

回收型则是在发电时产生的余热被利用于供暖或热水等用途,可以充分发挥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热电联产系统也可以采用热泵、吸收式制冷等形式发挥能源效率。

第三章:热电联产系统的经济性分析3.1 成本分析虽然热电联产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但是在长期运营中可以节省许多费用,这一点在燃气价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以常规型热电联产系统为例,其成本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费用、设备运输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常规型热电联产系统的投资成本约为1000-1500元/kW左右。

不过,CHP的经济性主要是在长期运营和节省费用的方面体现。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常规型热电联产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发电厂,其长期的平均成本可以降低20%-25%。

3.2 收益分析热电联产系统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能源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能源收益方面,热电联产系统充分利用余热和废热,可以将能源转化为有价值的热能,从而在物质能源利用上得到优化。

经济收益方面,CHP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上游发电厂和下游供热厂之间的运输成本,缩短了燃料输送路径,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随着能源市场进一步发展,CHP的经济性逐渐得到认可,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3.3 热电联产系统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热电联产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业、商业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已开通热电联产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300万千瓦,其中,规模较大的厂家包括克来机电、哈尔滨电站设备、上海东方电站等。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生产设施,它通过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热力发电厂的运行原理是,将燃料燃烧后的烟气送至锅炉中,通过锅炉中的水蒸气增压,使其在高压下旋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轮回循环。

动力循环是热力发电厂的核心,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再热器、凝汽器和泵等设备。

锅炉是热力发电厂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锅炉水,使其蒸发成为高温高压蒸汽,并向汽轮机提供动力。

汽轮机是将高压高温蒸汽中的能量转化为旋转能的设备,它将蒸汽中的能量变成轴功,推动轮子旋转。

再热器是将汽轮机排出的低温低压干蒸汽再加热为高温高压蒸汽的设备,以增加汽轮机的输出功率。

凝汽器则是将汽轮机排出的低压湿蒸汽冷凝为水的设备,它将利用完毕的蒸汽排放到大气中。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是指其能源输入与电能输出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其运行效率。

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如锅炉效率、汽轮机效率、再热器效率和凝汽器效率等。

这些因素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燃料的能量,从而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性。

锅炉效率是热力发电厂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反映了锅炉所能吸收燃料中化学能的能力。

提高锅炉效率有很多方法,如提高锅炉的烟气回收率、增加锅炉水循环流量、改善燃烧条件等。

这些措施可以使锅炉更充分地利用燃料中的能量,从而提高锅炉的效率。

汽轮机效率是指汽轮机将蒸汽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提高汽轮机效率可以通过改进汽轮机设计和技术、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等方法实现。

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汽轮机排出的低温低压干蒸汽的能量,热力发电厂引入了再热器设备,这可以增加汽轮机的输出功率。

凝汽器效率是指凝汽器将排出的低压湿蒸汽冷凝为水的能力。

凝汽器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凝汽器设计、优化循环水冷却系统等措施实现。

同时,凝汽器效率的升高还有助于提高循环水冷却系统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动力循环的优化以及热经济性的提高是热力发电厂的重要技术措施。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然后利用热能驱动涡轮机,最终产生电能。

在热力发电厂中,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是关键的考虑因素。

动力循环是指热力发电厂内部的能量转换过程。

常见的动力循环包括汽轮机循环和透平循环。

汽轮机循环是最常用的动力循环,它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透平循环则利用高压蒸汽驱动涡轮机转动发电机,然后将蒸汽排放到下一个级别的透平机中,继续产生电能。

动力循环不仅影响发电厂的发电效率,还影响其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热经济性是指热力发电厂的热能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热能利用效率是指在能源转换过程中消耗的热能与转化为电能的热能之比。

热能利用效率越高,意味着燃料的能源利用率越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经济性则是指热力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包括发电成本和发电收入。

发电成本包括燃料成本、设备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而发电收入则取决于电力市场的价格和需求。

要提高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化燃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

燃烧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量和减少废气的排放,从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热能回收利用率。

热力发电厂在产生电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可以利用余热进行蒸汽再加热、空气预加热等,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通过引进新的发电设备和优化运行方式,可以提高动力循环的效率,降低发电成本。

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是热力发电厂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通过优化燃烧技术、提高热能回收利用率和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热力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清洁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

热力发电厂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热力发电厂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并利用其驱动蒸汽涡轮机发电的设备。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和热经济性分析是对其操作和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工作。

热力发电厂的动力循环主要分为热力循环和动力循环两个部分。

热力循环是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的过程,而动力循环则是利用蒸汽驱动涡轮机产生动力的过程。

热力循环中,首先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移到锅炉中的水中,使其蒸发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

然后,高温高压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涡轮机中,驱动涡轮机旋转。

涡轮机通过轴传动将旋转动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将蒸汽排出。

已排出的低温低压蒸汽再经过凝汽器冷却、液化为水,然后再回到锅炉中进行循环使用。

热力循环的目标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系统的热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优化燃烧过程、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效率、减少管道的能量损失等。

热力循环的性能评估主要通过计算热效率、汽轮机效率、锅炉效率等指标来进行。

热经济性分析是对热力发电厂进行经济性评价的重要方法。

热经济性分析主要包括成本分析、收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是对热力发电厂的运营成本进行评估。

热力发电厂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燃料成本、维护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等。

通过成本分析可以为热力发电厂的运营提供经济参考,并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决策。

收益分析主要是评估热力发电厂的收益情况。

热力发电厂的收益主要来自发电收入,通过分析发电产量、电价、发电效益等因素,可以对热力发电厂的收益进行评估和预测。

敏感性分析是对热力发电厂在不同条件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

敏感性分析可以分析不同因素对热力发电厂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并进行风险评估和优化决策。

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经济评价分析

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经济评价分析
同种类的能量的充分利用 ,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同这种方法一方面能
依照建设项 目定额指标 以及相关 的市面价格 ,对工程施工从资本投 入方面进行评价 ,整个工程的流动投资为 3 0 8 9 8 3万元,发电工程的固定 资金投入为 2 8 2 0 1 6 万元 , 其中的贷款利息为 1 7 0 9 7 万元 , 资本投入 占据
2 、主要 技 术标 准
放的效果 ,总的来看 , 达到了洁净 、环保 、低碳 的效果。
要想有效保证电厂热效率 ,就要尽量减少能量损耗 ,尽量选择工作效率 较高的联合循环机组。 通常来说 ,主机配置可 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组合形态 ,轴系也包括单 轴布置与多轴布置 ,通过相关专家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的供热机组 适合选择双轴机组 ,由于这一机组的汽轮机是分开的,能够依照供热需
四、结论与其中的问题
要尽量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燃气轮机,电厂热电比达到 3 0 %以上 ,热效 率也在 7 0 %以上。在一些项 目建成以后 ,达到了节约能源 ,控制废气排
行安全 、运行快速 、高效等优点 ,然而这种余热锅炉又包括 :强制循环
锅炉以及 自然循环锅炉。前者 的优势在与启动快 、 燃料能被广泛利用 、 然而又顾及到联合循环机组多数都是热态启动 ,在采用 自 然循环的条件 下 ,也会获得1 司 样 的启动速度 , 所 以,自然循环具有更大优势 ,更为可 用在余热锅炉中。
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经济评价分析
李 文 忠
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乌斯 太热电厂 内蒙古 阿拉善盟 7 5 0 3 3 6 【 摘 要 】燃 气一 蒸汽联合循环属于一种 高端 、先进的动力设备 ,这一装 置具有循环性 能好 、污染程度低 ,调峰 能力强 ,节省时 间和空间的 良 好疗 效。与同样情形下的蒸汽轮机电站的资金投入相 比, 建厂时间短 , 机动性 良好 , 无需过 多的工作人员等优势特征 。 伴随着电力系统 改革的不断深入 , 再加 上全球环境 问题的加剧 , 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 升,使得联合循 环发电方式获得 了巨大的发展 与进 步。本文针对 电厂联合循环体 制下,热 电冷 联产 系统 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 关键词 】联合循环 热 电冷联产 系统 经济性 评价分析 。 中图分类号:T K4 7 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8 — 6 4 一 O 1

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停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停经济性分析及优化

106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流程与应用中国设备工程 2023.06 (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电网中主要承担调峰运行任务,运行方式多为两班制调峰运行。

早启晚停的运行模式下,机组生产成本较额定负荷稳定运行时明显增高。

本文以某9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例,通过分析机组热态启停各阶段耗能、总结操作经验,提出运行人员操作及机组运行方式优化措施,提高9F 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态启动和停机阶段的经济性。

1 背景与现状某厂1#机组为9F 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9F 型燃气轮机由美国GE 公司生产,型号为PG9351FA。

锅炉为东方日立锅炉厂生产的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余热锅炉,型号为BHDB-PG9351FA-Q。

蒸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三压、再热、三缸两排汽、反动抽凝式汽轮机,型号为LC85/N130-13.0/3.30/0.420。

燃机发电机额定出力252.45MW,汽机发电机额定出力135MW。

该厂1#机组在73%日负荷下两班制运行时,发电煤耗达235.9g/kWh,较同负荷下连运时发电煤耗233.2g/kWh 高2.7g/kWh。

且1#机组热态启动设计耗时为80min,但实际运行中,机组启动时间偏长,无法满足该要求。

故需要对热态启动过程进行优化,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2 机组热态启动经济性分析及优化燃机自启动至带满负荷过程中,操作员只需在并网操作、设定负荷时人为干预,其余阶段均为MARK VIe 系统自动控制;汽机、锅炉侧需要较多人为操作。

故本文将从燃机、锅炉、汽机自动控制逻辑,以及锅炉、汽机侧操作方式、参数选择方面进行分析优化,缩短机组启动准备至带满负荷的时长,降低该阶段辅机耗能。

2.1 自动逻辑分析及优化(1)缩短燃机清吹时间。

燃机发启动令后,LCI 系统将燃机冷拖升速至714rpm,并维持该转速进行15min 清吹计时,吹扫积聚或漏入机组或锅炉的天然气,防止发生爆燃。

190MW联合循环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190MW联合循环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190MW联合循环机组热经济性分析摘要:结合马来西亚沙巴RPII 190MW联合循环电站机组的实际运行数据,阐述联合循环机组热经济性分析的一般方法,从燃机热力性能参数,压气机系统、燃烧系统、涡轮系统部件的结构和性能;锅炉漏风、循环方式;汽轮机缸效率、阀门节流损失、工质泄漏、凝汽器压力以及机组负荷和运行方式等主要因素着手对机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联合循环190MW机组热经济性节能降耗马来西亚沙巴RPII 190MW联合循环电站机组采用两台燃气轮机、两台余热锅炉和一台蒸汽轮机,即按照2:2:1的模式进行配置安装。

GE PG 6111FA或者等同级别的两台重型和先进设计的燃气轮机组,每台燃气轮机上都配有一套燃气轮机排气系统,包括烟气档板、隔离挡板、旁路烟囱、主烟囱、消音器、膨胀波纹管、烟道、隔热装置和测量仪表等;两台双压、自然循环、非再热和水平气流型的余热锅炉,每台燃气轮机组配备一台余热锅炉;一台双压进汽的非再热凝汽式轴向排汽型汽轮机组。

以该机组为例,讨论影响联合循环机组热经济性的因素。

为正确、合理构架热力系统,指导热力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切换提供了依据。

1 热经济性分析燃机热力性能参数,压气机系统、燃烧系统、涡轮系统部件的结构和性能;锅炉漏风、循环方式;汽轮机缸效率、阀门节流损失、工质泄漏、凝汽器压力以及机组负荷和运行方式等是影响机组实际运行热耗率、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燃机轮机的燃气初温可达1400℃左右,排气温度也很高,一般为450~600℃,大量余热排入大气,其效率仅为35%~40%。

恰好汽轮机受设备材料限制,蒸汽初温仅为550℃左右,排气温度可接近大气温度。

将二者通过蒸汽锅炉串联起来,即组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式是巧妙的将采用不同循环原理的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结合起来的典范。

这种联合循环是两种热机的扬长避短的组合,当燃机的涡轮进口温度很高时,其热效率已超过50%。

460 MW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热效率与经济性分析

460 MW联合循环供热机组热效率与经济性分析
吴为 彪
( 中海油珠 海天 然 气发 电有 限公 司 , 广东 珠海 5 1 9 0 5 0 ) 摘 要: 随着供 电、 供 热机 组在 南方 不断上 马运 营 , 供 热成 本及 机组 整体 效益 等 问题 变得 越
来越 重要 , 因此 对联合 循环机 组供 电、 供 热效益 的研 究显得 十 分必要 , 文 中分 析 了联 合 循 环机 组 供 电及 少量 供 热的经 济性 , 并对 纯发 电运行 和 少量 供 热 运行 做 了经 济性 比较 , 为机 组发 电及供 热量 的选择提 出合 理 建议 。 关 键词 : 纯发 电 ; 供 热发 电 ; 调峰 ; 方 式
菱M 7 0 1 F 4级联 合循 环热 电机 组 , 每 套机 组包 括 1 台燃 气轮 机 , 1台汽轮机 , 1台余 热 锅 炉 , 2台发 电 机; 燃气轮机 、 蒸 汽 轮 机 与 发 电机 布 置 形 式 为 双
轴, 额定转 速 3 0 0 0 r p m。蒸 汽 轮 机 为 L C C 1 4 5—
无补 燃 、 露天 布置 , 型号 为 B H D B—M 7 0 1 F 4一Q1 ; 燃机 发 电机 由东 方 电机 厂 制 造 Q F R一3 2 0—2型 全氢 氢 冷发 电机 , 汽 机 发 电 机 由东 方 电机 厂 制造
Ab s t r a c t :Wi t h t h e p o we r s u p p l y,h e a t s u p p l y i n t h e s o u t h o f t h e u n i t o p e r a t i o n,t h e p r o b l e m s u c h
a s h e a t i n g u n i t c o s t s a n d o v e r a l l e fi c i e n c y b e c o me s mo r e a n d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S O t h e p o we r s u p p l y, h e a t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c o mbi ne d c y c l e u n i t o f s t u d y i s v e r y ne c e s s a y ,t r h i s p a p e r a n ly a z e s t h e e ic f i e n c y o f po we r s u p pl y a n d a s ma l l a mo u n t o f h e a t i n g c o mbi ne d c y c l e u n i t ,a n d t h e p u r e po we r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a s ma ll a mo u n t o f he a t i ng o p e r a t i o n e c o n o my ma de a c o mp a r i s o n,f o r g e n e r a t i n g un i t s a n d t h e c h o i c e o f he a t i ng l o a d p u t f o r wa r d r e a s o na b l e S ug g e s t i o ns . Ke y wor ds : Pu r e p o we r g e n e r a t i o n;He a t i n g p o we r;Pe a k;W a y

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李慧君;吴凯槟;杜威;房林铁;关秀红;高丽莎;杨继明【期刊名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8)004【摘要】为了减少火电厂中汽轮机乏汽热量的排放,降低余热热污染,应对余热回收并加以利用.以NZK660- 24.2/566/566机组为例,通过利用水蒸汽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以达到减少机组乏热排放的目的;新循环分为两个单元:水蒸汽循环单元和有机工质循环单元.该模型通过余热换热器将两个循环相结合,将具有一定热力参数的水蒸汽的热量传给有机工质.由于有机工质在相同排汽参数下的焓值比水蒸汽小,汽轮机的余热损失有望减少,同时发电量增加,机组热效率提高.基于原机组设计参数,通过对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模型的特性、热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热效率明显提高.所研究的内容为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参考.【总页数】5页(P44-48)【作者】李慧君;吴凯槟;杜威;房林铁;关秀红;高丽莎;杨继明【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23.7【相关文献】1.不同模型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环热经济性分析 [J], 李慧君;吴凯槟;杜威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热力特性及燃气轮机热经济性分析 [J], 徐明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的热力特性及热经济性分析 [J], 周远喜;徐奇焕4.以LNG为冷源的跨临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工质选择与参数分析 [J], 王峰;孙志新;许福泉;王蜀家5.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筛选及热经济性分析 [J], 李子航;王占博;苗政;纪献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技术经济分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技术经济分析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技术经济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然而,我国的能源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少。

为此,近年来,我国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对天然气认识的加深,我国逐渐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煤矿。

这不仅有效地保护我国环境,而且,这也将有效地控制煤矿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因此,本文将通过研究当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优势,进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天然气。

关键词:天然气经济优势技术分析燃煤天然气能源的丰富是我国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基础,正因为我国天然气储量较高,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大量使用天然气资源以取代原先的煤矿资源。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往往将消耗大量的能源,作为我国主要燃料,我国对于煤矿的需求量较大,导致我国煤矿储量正在不断减少。

由于煤矿的形成较为困难,如果人类没有减少煤矿的用量的话,那么,煤矿能源将变得越来越稀缺。

由此可见,研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燃气-蒸汽联合发电概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是我国的新兴企业,由于煤矿储量的逐渐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将目光放在天然气上。

经过大量的尝试后,人们发明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它的设备构成主要有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冷却水系统、水处理系统以及调压装置等。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以及蒸汽轮机这三者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主要设备。

天然气先在燃气轮机中通过燃烧产生能量,使燃气轮机的发电机能够有足够的能量用来发电。

同时,燃气轮机内产生的高温尾气将通过余热锅炉进入蒸汽轮机,从而为发电机提供能量。

这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大致构成。

目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五。

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的燃煤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较高,这不仅将大大地提高发电效率,而且,也将有效地减少能源损耗。

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优势2.1效率高传统的燃气轮机发电效率大约为百分之三十八,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可达到百分之五十五。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经济性研究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经济性研究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经济性研究摘要:较高的经济效率提高了燃气发电厂的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了燃气发电厂产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燃气电厂的经济性为大势所趋,本文从燃气电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提高燃气电厂经济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经济性中图分类号:TM611.31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天然气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这对于燃气发电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目前,燃气发电成本中,天然气费用占比高于80%,这就导致国内的燃气发电成本是传统火电厂发电的2倍以上,造成供电市场中燃气发电行业缺乏竞争力。

燃气电厂的核心设备是燃气轮机,目前国内对相关技术的掌握不够完善,尤其是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国产化水平较弱,这导致国内燃气轮机价格居于高位,维修和检修价格也是受制于人,增加了燃气发电行业的成本,制约了燃气发电行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1燃气电厂现状分析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发电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以促进天然气发电产业的节能减排战略。

根据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的统计,到2019年底,中国已建成150多家燃气发电公司和600多个燃气轮机。

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02.78亿千瓦,占全社会总发电量的比重的3.52%。

其中,安装了132台E级和F级燃气轮机,装机容量为3696万千瓦,占总装机量的大部分[1]。

2燃气电厂存在问题分析2.1燃气电厂经济性的不利因素(1)天然气价格固定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尚未开放,还没有市场竞争的特征。

天然气价格主要受行业主管部门控制,这限制了天然气厂的上游和下游产业,降低了电厂承受风险的能力。

当前的天然气电价机制没有联动机制,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导致电价的上涨,因此燃气电厂无法保证自身的盈利水平,从而导致经济性下滑。

天然气市场波动之后,天然气发电厂更容易出现亏损。

(2)检修费用高昂燃气电厂是火力发电厂,年维护成本恒定,维护周期长。

燃气装置的发电量极大地影响了维护成本。

蒸汽_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蒸汽_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3
新联合循环发电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水蒸汽和有机工质的特性比较分析 , 把 。 NZK660 - 24. 2 /566 /566 机组 二者结 合 起 来 以 为例, 设锅炉保持原负荷, 高中压缸和低压缸 1 参 №1 ~ 7 号加热器参数和原参数一致, 将原机组 数, 的低压缸 1 排汽引入余热换热器, 通过该余热换热 器使水蒸汽凝结放热, 液态的水送入锅炉吸热, 水 蒸汽放出的热量加热具有一定热力学参数的液态 有机工质, 使有机工质成为过热汽进入低压缸 2 做 有机工质联合发电模型如图 1 所 功。改造后蒸汽示。将整机模型分为两个模块, 水蒸汽循环单元和 有机工质循环单元。
火电厂的效率提高遇到瓶颈。如何利用这些余热, 使火电厂的发电热效率提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为了利用这些余热,就要从目前的火电厂发
0205. 收稿日期: 2011-
第4 期
李慧君,等: 蒸汽 - 有机工质手,优化当前的发电模型,以提高火电厂 的发电热效率。本文主要从改进火电厂发电模型, 利用有机工质热力特性降低冷源损失,来提高发电 热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与燃气蒸汽轮机联合 循环类似,但又有不同之处。目前国内外资料尚未 有介绍这样的联合循环系统。
蒸汽,更能充分利用低品位热量, 可以使汽轮机 冷源损失减少。
[8 ] 相比水工质,有机工质的优势如下 : ( 1 ) 有机工质的蒸发潜热比水小很多, 因此
在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和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 与水循环相比,有机工质循环排汽焓降低, 余热 的排放量减少,冷源系统缩小。 ( 2 ) 有机工质沸点较低, 给予较低品位的能 量,就可以沸腾变为做功蒸汽。 ( 3 ) 有机工质凝固点较低, 可以在较低温度 下释放出能量。在寒冷天气可增加出力, 冷凝器 也不需要增加防冻设施。 ( 4 ) 由于有机工质本身的热力特性, 系统的 工作压力低,对设备的性能要求低。 ( 5 ) 有机工质基本都是等熵工质或干流体, 不会有液滴在高速情况下对透平机械的叶片造成 冲击损害,也不会腐蚀透平机械。 有机工质循环的局限性在于: 有机工质由于 本身的热力学特性,基本只适合中低温热源发电; 成本较水工质高; 由于焓差变化比水小, 发同样 的电,所需工质量比水多; 目前还没有实现大型 化的有机循环电厂。 本文所讨论的有机工质循环拟选甲苯, 该工 质的热力特性参数如表 1 所示。

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经济性分析 马卫华

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经济性分析 马卫华

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供热经济性分析马卫华发表时间:2018-04-28T15:15:44.9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作者:马卫华[导读] 摘要:针对联合循环机组冬季运行的特点,对不同工况下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给出了不同燃机负荷和不同供热负荷下汽轮机发电量和供热量变化比例关系,确定联合循环机组供热的经济性。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热电厂北京 100041)摘要:针对联合循环机组冬季运行的特点,对不同工况下机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给出了不同燃机负荷和不同供热负荷下汽轮机发电量和供热量变化比例关系,确定联合循环机组供热的经济性。

关键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全厂热效率;抽凝模式导言目前加速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已成为我国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因具有效率高、排放清洁和能够有效参与电力调峰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在供热方面已成为首选机型,但存在天然气成本较高(相较煤价)的问题,努力提高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效率和供热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种采用同步自动换挡(Synchro-Self-Shifting)离合器的新型汽轮机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SSS离合器的啮合与脱开来实现机组纯凝、抽凝和背压3种工况的切换。

本文拟通过对高井热电厂F 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机组的运行经济性进行分析,以便得到机组最佳的供热方案。

1机组概况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由两台PG9371FB型燃气轮发电机组、两台余热锅炉和一台蒸汽轮发电机组组成,燃料采用天然气。

燃机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G9371FB型燃气轮机,其中燃气轮发电机组采用F级多轴、单燃料、室内布置、快装式、干式低NO x燃烧重型燃机;蒸汽轮发电机组采用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背压供热、凝汽式汽轮机组,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各配套1台空气冷却发电机组,3台发电机额定功率均为320MW。

电厂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分析计算研究

电厂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分析计算研究

电厂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分析计算研究摘要:电厂热力系统分析是电厂节能降耗的理论分析基础,其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热经济性,是通过热力系的分析与改进而提高电厂的热效率,本文针对电厂蒸汽动力循环的朗肯循环用效率法、熵分析法和拥分析法进行研究,计算出各个单元的热力学效率、拥损失及拥效率。

关键词:蒸汽动力循环效率法熵分析法拥分析法第一章绪论1.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在目前的电厂热力系统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小指标分析法热偏差法、等效抽汽法、等效焓降法和循环函数法等,这些方法均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

从能量数量的角度分析机组经济性,由于概念清晰、易于理解、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具有许多成功经验,但由于采用传统的热平衡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品位能量在“质”上的差异,过分强调汽机循环和凝汽器的损失,而对锅炉系统的热力学完善程度重视不够,所以也常有可能得出不太合理的结论。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热力系统分析的方法自诞生至今,经过国内外节能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无论在理论分析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方法总结起来可分两大类,即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主的分析方法和以热力学第二定率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其中,以第一定律为主的方法较突出的有代数运算法、矩阵分析法、偏微分分析法、小指标分析法、热偏差法等效抽汽法、等效焓降法和循环函数法等。

3.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针对所给题目用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效率法,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方法中的熵分析法、拥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计算各个单元的热力学效率,拥损失、拥效率,绘制热流图和拥流图。

第二章蒸汽动力循环的热经济性分析2.1蒸汽动力循环原始参数某蒸汽动力循环按朗肯循环工作,如图所示。

测得锅炉出口的压力p1’=4.5MPa,温度为t1’=550℃。

蒸汽经节流阀进入汽轮机时的压力p1=4.0MPa,汽轮机的排气压力p2=0.0045MPa,锅炉内烟气最高温度Tg1=1800K,锅炉出口温度Tg2=573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2
有机工质循环发电的特性
有机工质循环的研究工作正在大力进行
[6 ]

Tab. 1
( g·mol - 1 ) 92. 138
表1
甲苯的热力特性
它是利用低温热源的热量输出机械能或电能的理 想方式, 可以利用的热源种类包括: 太阳能、 海 洋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以及工厂余热等
[7 ]
Thermal properties of Toluene
蒸汽,更能充分利用低品位热量, 可以使汽轮机 冷源损失减少。
[8 ] 相比水工质,有机工质的优势如下 : ( 1 ) 有机工质的蒸发潜热比水小很多, 因此
在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和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 与水循环相比,有机工质循环排汽焓降低, 余热 的排放量减少,冷源系统缩小。 ( 2 ) 有机工质沸点较低, 给予较低品位的能 量,就可以沸腾变为做功蒸汽。 ( 3 ) 有机工质凝固点较低, 可以在较低温度 下释放出能量。在寒冷天气可增加出力, 冷凝器 也不需要增加防冻设施。 ( 4 ) 由于有机工质本身的热力特性, 系统的 工作压力低,对设备的性能要求低。 ( 5 ) 有机工质基本都是等熵工质或干流体, 不会有液滴在高速情况下对透平机械的叶片造成 冲击损害,也不会腐蚀透平机械。 有机工质循环的局限性在于: 有机工质由于 本身的热力学特性,基本只适合中低温热源发电; 成本较水工质高; 由于焓差变化比水小, 发同样 的电,所需工质量比水多; 目前还没有实现大型 化的有机循环电厂。 本文所讨论的有机工质循环拟选甲苯, 该工 质的热力特性参数如表 1 所示。
1
水蒸汽循环发电的优点和局限性
现代大型火电厂的输出功率较大, 所需工质
量较大,而水蒸汽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工质, 自然 界中大量存在, 容易得到, 无毒无害。 而且水具 有沸点高, 汽化潜热大, 流动性好, 热稳定性很 强等热力特性
[4 ]
。 这样水就很自然的成为火电厂
运行中的理想工质。 在火电厂中做完功的工质还 是汽态 ( 有一定的湿度 ) , 密度小, 体积非常大, 为了保持循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必须转化成液 态后再加热升压。 在汽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中, 释放出大量的汽化潜热, 这部分未得到利用的热 量约占到机组热耗的 50% 以上, 水的这一特性 限制了火电厂效率的提升。
火电厂的效率提高遇到瓶颈。如何利用这些余热, 使火电厂的发电热效率提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 问题。为了利用这些余热,就要从目前的火电厂发
0205. 收稿日期: 2011-
第4 期
李慧君,等: 蒸汽 - 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45
电模型入手,优化当前的发电模型,以提高火电厂 的发电热效率。本文主要从改进火电厂发电模型, 利用有机工质热力特性降低冷源损失,来提高发电 热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与燃气蒸汽轮机联合 循环类似,但又有不同之处。目前国内外资料尚未 有介绍这样的联合循环系统。
第 38 卷第 4 期 2011 年 7 月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Vol. 38 , No. 4 Jul. ,2011
蒸汽 有机工质联合循环发电热经济性分析
李慧君,吴凯槟,杜 威,房林铁,关秀红,高丽莎,杨继明
( 华北电力大学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 保定 071003 ) 摘要: 为了减少火电厂中汽轮机乏汽热量的排放,降低余热热污染,应对余热回收并加以利用 。 以 NZK660 - 24. 2 /566 /566 机组为例,通过利用水蒸汽和有机工质联合循环,以达到减少机组乏热排放的目的; 新循环 分为两个单元: 水蒸汽循环单元和有机工质循环单元 。该模型通过余热换热器将两个循环相结合,将具有一 定热力参数的水蒸汽的热量传给有机工质 。由于有机工质在相同排汽参数下的焓值比水蒸汽小,汽轮机的余 热损失有望减少,同时发电量增加,机组热效率提高。 基于原机组设计参数,通过对蒸汽有机工质联合循 环发电模型的特性、热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 机组热效率明显提高。所研究的内容为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 参考。 关键词: 水蒸汽; 有机工质; 热经济性; 发电模型 中图分类号: TM22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2691 ( 2011 ) 04 - 0044 - 05
( kg·m - 3 ) 291. 986
摩尔质量 / 三相点温度 /标准沸点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 / 临界密度 / ℃ - 95. 150 ℃ 110. 600 ℃ 318. 600 MPa 4. 1263
。与
水蒸汽动力循环原理相似, 不同的是该循环使用 的工质是有机物。 相对于水工质, 有机工质的蒸 发温度较低,汽化潜热较小。 循环工质的热力学 性质决定了有机工质循环的热经济性, 因此要根 据有机工质的热力学、 物理化学特性及安全性能 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做功工质。 现在的火电厂中的能量转换系统基于水蒸汽 朗肯循环的再热循环和回热抽汽, 工质为水, 主 要设备由锅炉、 汽轮机、 凝汽器、 加热器和给水 泵等组成,工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 进行定压吸 热、绝热膨胀、 定温放热和绝热压 缩 4 个 过 程, 完成能量转换。 而有机工质循环则可由蒸发器获 取做了一部分功的具有一定热力学参数的热量 。 有机工质与水蒸汽相比, 主要优点在于: 在相同 的热力学参数下, 有机工质的汽化潜热远小于水
解能源危机,减少余热热污染的目的
[2 ]

0


以水为工质的火电厂的余热主要包括锅炉余热 与冷源余热。大型火电厂的效率一般是在 42% 左
[ 3 ] 右,核电不及 35% ,50% 以上的热量被释放到环 境中 ( 空冷或水冷) 。由于大量的余热未得到利用,
国内外对低温余热的利用研究主要开始于 20 [1 ]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时期 。 低温余热种类繁 多、数量巨大, 充分利用这些能源, 可以达到缓
( Key Laboratory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Power Plant Equip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 ,China) Abstract: Waste heat contained in the exhausted steam from a turbine in a power plant should be recovered for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waste heat loss and thermal pollution. Taking the NZK660 - 24. 2 / 566 /566 unit as an example, a steam - organic fluid combined cycle wa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reducing the waste heat emission. The new cy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units: steam cycle parts and organic fluid cycle parts. In this model,a waste - heat exchanger was added to realize heat transfer from the steam with certain thermal parameters to the organic fluid. Due to a much lower enthalpy value of the organic fluid than that of the steam with the same exhaust steam parameters, the turbine waste heat loss could be reduced. Meanwhile,the plant output could be increased as well as the thermal efficiency. Finally a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al economy of power generation of steam - organic fluid combined cycle,which was based on the original unit's design values,and an obvious therm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can be observed.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nergy saving. Key words: water vapor; organic fluid; thermal economy; power generation model
4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1 年
在新循环中, 加入了余热换热器、 低压缸 2 、 升 , 。 , 压泵 冷源系统变小 其余设备不发生变化 参数 亦不发生变化。 在目前的条件下, 该模型可以实 现。
4
4. 1
热经济性比较
新旧模型热经济性指标计算 由于系统发生了改变 ( 图 1 所示 ) , 所以该机
[11 ]
。 原模型的高中低压缸做功计算
4. 1. 1
高中压缸和低压缸 1 做功 W II W II = W JQ - W ZF - W CQ - W PQ ( II = 11 , 22 , 33 ) ( 1)
3. 1
水蒸汽循环单元 水工质在热力循环过程中的工作过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