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3份打包)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ee806ba5e9856a5712601b.png)
第一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 、千米(km)进率:1 厘米=1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1 千米=1000 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 、吨(t)进率:1 千克=1000 克 1 吨=1000 千克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 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 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 前面的数对齐,用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 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1f39bb243323968011c928d.png)
第一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积的末尾0的个数判断易出错。
误区点拨:(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和两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补上一个0,才是算式的结果。
有时会忘记补上这个0。
(2)乘数末尾没有0,但积的末尾却可能有0,如25×4=100;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易错点2:笔算乘法容易出错。
误区点拨:(1)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各个数位上的数相乘的结果对位容易出错。
(2)笔算乘法时,用乘数哪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个数位对齐。
竖式计算时,在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时,结果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哪一位相乘结果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要加上这个进位数。
为了防止漏加,可以把进位数写在相应数位的右下角。
易错点3:估算时只用“四舍五入”法取整十数。
误区点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估算不能死板地用“四舍五入”法。
有时需要将乘数看大些,如估计需要多少钱时;有时也需要将乘数估小些。
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
第二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单位之间的换算。
误区点拨:(1)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因记不清单位之间的进率而计算错误。
(2)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时,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应该乘进率1000;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应该除以进率1000。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不清。
误区点拨:(1)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常犯急于求成的错误,不能准确找出间接条件。
(2)从条件出发,思考能得出什么,再解决问题,或从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找出间接条件,再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1:计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时,运算顺序不正确。
误区点拨:(1)计算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或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不管算式中乘法、除法在前还是在后,常会错误地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f786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3.png)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
点总结
强烈推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1. 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零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二、长度和质量
1. 使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2. 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方法。
3. 长度和质量的换算。
三、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认识
1.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二维图形。
2. 认识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三维图形。
四、时间的认识
1. 识别时钟上的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
2. 计算时间间隔。
3. 识别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五、简单的面积和周长
1. 计算矩形的面积和周长。
2.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六、数与数量的认识
1. 数的认识和读法。
2. 掌握数的顺序、比较和大小的概念。
七、数据和统计
1. 收集数据并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形。
2. 分析和解读简单的统计图形。
以上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f07e4efd0a79563d1e722c.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25245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6.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清单2)正确的做法是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可以使用括号来明确运算顺序,或者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计算它们。
易错点2:计算时漏写符号或漏写数。
误区点拨:1)在写算式时,容易漏写加减乘除符号,导致计算错误。
2)在计算过程中,也容易漏写数,导致结果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多检查几遍计算过程,或者使用计算器。
第五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易错集锦易错点:读题不仔细,理解不清。
误区点拨: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因为读题不仔细,或者理解不清题意而导致答案错误。
2)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可以多读几遍题目,理解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并且画出图形或者列出算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问题。
加法和减法以及乘法和除法都是同级运算,需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但是在两步式题中,比如乘法和加减法或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有括号,需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容易犯的错误是忽视运算顺序,先算看起来简单的步骤。
在解决混合运算式题时,应该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对于括号内的运算,不能以是否简便为标准,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运算顺序。
容易犯的错误是漏写括号或者不加括号导致运算顺序不符合题目要求。
在记忆大月和XXX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年中除了7个大月外就全部是小月,而忽略了2月的特殊性。
一年中有12个月,其中有31天的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
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的2月有28天,因此2月既不是XXX也不是小月。
判断闰年和平年时,公历年份如果不是整百数的,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就是平年。
公历年份如果是整百数的,则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比如2100年虽然是4的倍数,但不是400的倍数,因此不是闰年。
在转化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容易出现错误。
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时,上午时刻不变,下午时刻加12小时。
24时记时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时,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时间词,12时以后的时刻要加上时间词后再减去12时。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02a3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a.png)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6146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一、整十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都是先算个位数,再算十位数。
2、整十数乘法:笔算时,从十位算起,一位一位地算,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两位数乘一位数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算出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积,再加以解释说明。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如果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进几,乘得的积写在相应数位的下面。
三、千克和克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将质量单位进行换算。
四、千克的应用
1、会运用千克和克表示物品的重量,并掌握简单的单位换算。
2、感受“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在生活的应用价值。
五、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方法,能进行连乘。
2、理解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
六、年月日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正确读写大月、小月和闰年,并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并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否为闰年。
七、年月日的计算
1、能正确进行年月日的计算,初步形成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年历,认识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8b9bf7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要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e5062683c4bb4cf7ecd164.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上1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乘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不进位乘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进位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
(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1.计量路程或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
千米又叫公里。
2.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3.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
认识吨1.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c20af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4.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了数和计算、几何图形、时、空和物尺度、数据和图表等几个知识点。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1、数和计算: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表、乘法的概念和计算、除法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学会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几何图形: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在平面图形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正方形、矩形、圆、三角形等形状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辨认。
在立体图形方面,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并区分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并能够简单计算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时、空和物尺度: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时间、周、月、年等时间的认识与计算,学生需要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空间,学生还需要学会简单的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地图的认识和简单的方位的判断。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称量器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并学会简单物尺度的认识与计算。
4、数据和图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能够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简单的概率概念,能够根据给定的情境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总的来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主要涵盖了数和计算、几何图形、时、空和物尺度、数据和图表等几个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在数学方面建立起一定的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364cb2453610661ed9f4b4.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瞧整十数后面的一个0,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0。
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瞧整十数后面的两个0,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0。
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瞧成就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您估计的得数与实际比较就是估大了还就是估小了)笔算: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0,把乘数0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0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0。
(注意积末尾0的个数,有的计算结果里面的0比原来乘数末尾的0多,如20×45=900要能分清哪个0就是添上的,哪个0就是乘得的)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一个数乘,得数就是相等的。
(如42×4×5=42×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就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与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瞧得数就是否相等。
)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如课本第16页第8题。
)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如:35×11=385,39×11=429与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就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就是“个乘个,弟乘哥”其中,个乘个得到的就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0,弟乘哥得到的就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如21×29=609,22×28=6163、两位数×15:口诀就是“加半添0”如72×15,先求出半就是多少(72÷2=36),再加半(72+36=108),最后再添0(积就是1080)第二单元千米与吨1、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就是:千米(km又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就是10个100米;操场400米一圈,两圈半就是1千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完整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3c249889eb172ded63b773.png)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完整版)苏教版三下数学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三下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92b9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a.png)
完整版)苏教版三下数学知识点1、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式子中同时包含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
2、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步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混合运算中的小数运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小数乘法:先把小数中的数位数相加,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最后进行普通的乘法运算即可。
小数除法: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10、100、1000等倍数,使它们都变成整数,然后进行普通的除法运算,最后把商的小数点往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即可。
4、混合运算中的分数运算: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分数乘法: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然后把得到的积化简成最简分数即可。
分数除法:把除数倒数,然后把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倒数,最后按照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运算即可。
5、混合运算中的单位换算:先把所有的单位都换算成同一种单位,然后按照普通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计算即可。
1、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平年有365天,2月有28天;闰年有366天,2月有29天。
每4年有3个平年和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而整百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前一年12月和后一年1月。
3、一年分为四个季度,分别是1、2、3月的第一季度,4、5、6月的第二季度,7、8、9月的第三季度,以及10、11、12月的第四季度。
6、各类节日包括元旦、植树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和国庆节。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8年是69周年。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fb78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6.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文将对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数的认识与应用1. 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通过读、说、写、画等方式掌握100以内的数- 通过指导孩子们读、说、写、画等方式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 数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数的认识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与应用-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口诀- 运用加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2. 减法的认识与应用-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孩子们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口诀- 运用减法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孩子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数的认识与计数1. 十位数的认识- 通过数线、数表等教具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十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运用十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孩子们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百位数的认识- 通过数线、数表等教具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百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运用百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3. 千位数的认识- 通过数线、数表等教具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千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运用千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孩子们对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图形的认识与作图1. 原形、几何物体的认识-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引导孩子们认识原形和几何物体- 运用原形和几何物体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引导孩子们识别和分类不同形态的图形,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和辨别能力- 通过绘画和作图活动,巩固孩子们的图形识别与分类能力五、长和重的认识与比较1. 长度的认识和比较-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和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 运用长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和测量能力2. 重量的认识和比较- 通过实际称量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和比较不同重量的物体- 运用重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测量能力六、时间的认识与应用1. 一天的时间-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掌握不同时间段的称谓和顺序- 运用时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和应用能力2. 一周的时间- 通过日历、时间轴等工具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一周的概念和顺序- 运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孩子们的时间概念和应用能力七、金钱的认识与应用1. 人民币的认识和数值的表示- 引导孩子们认识和辨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并掌握数值的表示方法- 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孩子们的金钱意识和应用能力2. 金额的计算与比较- 运用人民币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比较,培养孩子们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通过购物和找零等活动,巩固孩子们对金额计算和比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上是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知识点总结,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可以提高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074f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0.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汇
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单元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知识点概述:
单元一:减法运算
- 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运算
- 理解减法运算中的相减物、被减数、差的关系
- 能够听懂简单的减法问题并解答
单元二:三位数加减法
- 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 能够应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以及应用方法
单元三:几何图形
-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区分它们的特征
-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
- 掌握几何图形的命名及其特征
单元四:整百整千加减法
- 熟练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 能够应用整百整千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掌握进位和退位在整百整千加减法中的应用
单元五:易混淆的加减法问题
- 分辨并解决易混淆的加减法问题
- 理解加减法中数字之间的关系
- 能够用正确的加减法方法解决问题
单元六:整十数加减法
-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 能够应用整十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灵活运用退位和进位的方法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单元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您的研究和备课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e352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d.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容量的认识、质量的认识及初步的长度的认识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1.数的认识三年级下册数学首先学习的是数的认识。
这包括了整数和小数的认识。
学生需要能够读出比较大的整数,认识和写出小数,能够根据数值大小进行排序等。
2.数的加减法数的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加减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
还要会进行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计算。
3.小数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小数并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另外,还要会进行小数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
4.几何图形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包括了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
学生需要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并能够辨认和画出这些几何图形。
5.时、分、秒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时、分、秒并能够对时间进行简单的认识和推算。
6.容量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毫升、升,并能够对容量进行简单的认识和推算。
7.质量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克、斤、千克,并能够对质量进行简单的认识和推算。
8.初步的长度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能够对长度进行简单的认识和推算。
总的来说,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了数的认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容量的认识、质量的认识及初步的长度的认识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知识点之外,三年级下册数学还包括了数的四则运算、数的整除和整除法、数的乘法和除法、数的简便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质量的简便计算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也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学生首先要进行观察和实践,然后进行认知和理解,最后进行掌握和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思维拓展,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c25d73a216147916112858.png)
第一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苏教三下数学知识点
![苏教三下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9c31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0.png)
苏教三下数学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数的认识与读写:
a.十以内数的认识与读写;
b.十以内数的排序与比较;
c.数的分解与合成。
2.加法与减法运算:
a.十以内加法与减法运算;
b.加法与减法的交换律;
c.交换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字的进位与退位:
a.十以内的进位与退位;
b.进退位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时间与日历:
a.识读钟表和简单日历;
b.计算相邻时间和间隔时间。
5.长度与面积:
a.比较长度的长短;
b.用长度单位测量实物;
c.面积的认识与比较。
6.二位数的认识与拆分:
a.两位数的认识与读写;
b.二位数的分解与合成。
7.数的加减法运算:
a.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b.进位借位与加减法的关系。
8.数的整体与部分:
a.数的整体与部分的认识;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9.三角形与四边形:
a.三角形的认识与分类;
b.四边形的认识与分类。
10.连续数与分数:
a.连续数的认识与拆分;
b.分数的认识与简单应用。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在数学中建立起一定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学习数学还需要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和要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和要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d35bcad1f34693daef3e9b.png)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法[本单元知识点]1、整十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笔算、4两步连乘实际问题。
1、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再用十位上数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得数的特点:积个位上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数相同;积百位上数与原来两位数百位上数相同;积十位上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例如:23×11=253 (5=2+3)】(注意:当个位和十位数相加满10时应向前进一位:64×11=704 )2、两个乘数十位上数相同,个位上数相加等于10时积的特点: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前两位等于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加上一个十位上的数。
例如:22×28=616(6=2×2+2)、35×35=1225(12=3×3+3)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进率:1千米=1000米易错:武汉长江大桥长2000()数量式:跑道一卷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首先根据问题确定数量关系式,寻找题中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了解:加、减属于同一级运算,乘、除属于同一级运算。
计算:#1、只含加减或乘除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知识要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a136070b4c2e3f572763ea.png)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知识要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估算方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
(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
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3份打包)
(一)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一年中,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在年历表上第一年的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也是连续的两个大月。
(4)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5)日期每加7天,星期几都是相同的。
例如,6月1日是星期三,那么6月8日还是星期三。
(6)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2月 有 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个位是单数的为平年,个位是双数的用公历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有余数的
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后两位都是0的用前两位去除以4。
练习:1925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2100年是平年,1940年是闰年,
2009年是平年,1938年是平年,2016年是闰年。
(8)
一年有4个季度。
平年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天数 90 91 92 92 半年 上半年181天 下半年184天 闰年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天数 91 91 92 92 半年 上半年182天 下半年184天
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第四季度是10月、11月、12月;
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
(提示:可以把平年的第一、二季度加起来)
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
(提示:可以把闰年的第一、二季度加起来)
一年四季是春夏秋冬,不等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10)平年全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零2天。
(11)常用的节日、纪念日一定要记住:
元旦: 1月1日爱耳日:3月3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爱眼日:6月6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残疾人:12月3日爱牙日:9月20日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13)计算天数[分月计算]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份 6 月7 月8 月
思考12日----30日31天1日-----17日30-12+1=19天31天17天
合计:19+31+17=67天
(14)王小刚不久前过了第10个生日,可他爸爸才过了9个生日。
这是因为爸爸的生日是2月29日。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转换方法:
上午9时 9时(12时前时刻不变,就差“上午”两个字)
晚上9时(21时)(9+12=21时)
(下午4时) 16时(16-12=4时)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4时计时法不加。
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1时=60分=3600秒 1分=60秒 1 星期 =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