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根据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视运动特点来辨别方向。

读40°S地区二分二至
日出日落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 B.40°S地区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40°N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当校内(悉尼)学生遮阳棚内阴影面积最大时,存在下列哪种情形()A.对应图中a点所示日期B.我国科考队员奔赴南极进行科考
C.非洲草原的角马已迁至北半球D.青藏地区当地6点日出
水系格局是内外营力共同影响下的长时间尺度地貌演化结果,下图示意某河流水系依甲—乙—丙—丁的演化过程。

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干流的发育方向为()
A.由西北向东南发育B.由东南向西北发育C.由北向南发育D.由南向北发育
4.促使图中水系发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下蚀B.侧蚀C.沉积D.溯源侵蚀
5.丁图中A地可能经历了()
A.地壳抬升B.地壳下沉C.水平错动D.火山活动
图1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区域地形剖面。

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地质
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中盆地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冰川堆积C.板块挤压D.断层下陷
7.花岗岩的形成对应图2中的地质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
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
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区域地势总体描述最准确的是()
A.北高南低B.四周高中间低C.西北高、东南低D.东南高、西北低
9.关于冰碛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冰川侵蚀地貌B.沉积物大小均匀C.位于地势平缓处D.走向与山谷平行
10.在每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时期当地的气候状况是()
A.气候逐渐变暖 B.气候相对稳定 C.气温反复升降 D.气候逐渐变冷
感仙洞(106°59′56〞E,23°36′720〞N)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西南部的布兵盆地,洞内北部无沉积物,南部保存有厚度约0~4m的堆积物。

下面为某研究团队在实地考察后所绘制的感仙洞洞穴水平剖面图(a)和发掘区堆积物纵切面示意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b
11.该研究团队对发掘区堆积物不同深度进行测年的主要目的是()
A.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变迁B.研究农业发展对地质的影响
C.研究区域气候变迁D.研究区域生态变迁
12.该发掘区底部堆积物()
A.形成年代最新 B.属于多次渗滤C.属于多次侵蚀D.属于流水沉积
13.b图中A物质()
A.是由流水溶蚀形成B.最终发育形成石笋
C.不断向下发育增长D.最终发育形成石钟乳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秦岭站所在地恩克斯堡岛岛上的岩石裸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上五星红旗影子指向正南时()
A.洛杉矶夜幕沉沉 B.北京夕阳西下 C.伦敦烈日当空D.乌鲁木齐旭日东升
15.恩克斯堡岛上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基岩裸露,物理风化作用强B.冰川融化,流水侵蚀作用强
C.气候变暖,岩石崩解破碎明显D.岩石裸露,风力侵蚀作用强
16.当日(2月7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二、综合题(共3题,共计52分)
16.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1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左图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4分)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8分)
(3)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其中一位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右图)。

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个例子说明理由。

(6分)
阿河滩村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部的甘都镇,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900m。

阿河滩村主要出露新生代地层,共有6处地质遗迹,其中黄河景观带及河流阶地是村中最主要的地貌遗迹。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南,侧蚀作用使黄河该段发育成曲流河,形成“九曲黄河”地貌景观。

黄河两岸还发育有七级河流阶地,其中北岸第三级阶地是阿河滩村所在地。

下图示意阿河滩村地质文化、人文遗迹与黄河河流阶地的关系。

(1)分析流经阿河滩村的黄河河段两岸多河流阶地发育的原因。

(4分)
(2)说明阿河滩村选址T₃河流阶地的原因。

(6分)
(3)简述T₃前缘古泉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受坂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

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汛期显著,冬春季节多大风。

两岸坡面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

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

窄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

下图(上)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下)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1)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

试说明该景观形成的过程。

(8分)
(2)根据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窄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6分)
(3)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

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地理答案
1--5 DBBDA 6--10 DACCB 11--16 CDCAA
17.(1)A地比上海纬度高,此时夏季白昼时间更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侧,日落时间更晚。

(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6月22日前后,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前后,昼最长(或夜最短);6月22日前后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

(3)不合理。

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已经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

所以该图不合理。

18.(1)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壳抬升频繁;河流下蚀,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2)T3河流阶地粉砂质黏土层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种植;该阶地更宽阔,可提供更多的耕地和建筑用地;该阶地上泉水丰富,可为村民提供优质水源;该阶地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小。

(3)砂砾石层松散且孔隙度大,形成良好的含水层;下部基岩致密,形成隔水层,阻止了水的下渗;河谷阶地由后缘向前缘倾斜,有利于地下水在古泉处汇集,古泉水量大。

19.【答案】(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气候干冷,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冬春季节大风侵蚀河漫滩,江心洲泥沙,搬运到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风力下降堆积形成沙坡地。

(2)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

理由: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

(或从宽谷段角度进行说明)
(3)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河谷拓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