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谈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
[摘要]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
讲的话发出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时,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孩子的心弦,让
青春奏出美妙的乐章。
[关键词]:关注;品德;心理健康;情感;青春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关注起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被摆到重要的议程上来,填补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为子尽快推进理论与实践
的同步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就成了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把学生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严格区分开来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在上课时总坐不住,老师批评
一下,好一些,过了没多久又来了,老师又进行批评……如此循环往复。
开始时,教师还能比较宽容地对待,但随着批评的次数越来越多,一些奥妙的变化就出现了。
首先是教师忍受不了,他的宽容态度变得严历了;其次学生问题的性质也出
现变化了,“坐不住”演变成了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态度了;第三步甚至影响
到师生关系演变成一种紧张的对抗。
促进这连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真的是
学生的品德问题吗?还是我们错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学生当成品德问题来
诊治、来处理?区分不清,诊断不准,很容易就改变了问题的性质,自然也就直
接影响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对策、措施和成效。
因此,我们强调要把“严格区分”
的问题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来。
每当我们在课堂上遇到如此情况,就必
须先弄清学生为什么“坐不住”,再进行有目的的批评教育。
这样,所收到的教
育效果则事半功倍。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
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时生生气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分寸,失去理智,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
洛夫说:“一切顽固学生的忧郁和焦急都会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
”事实也
是如此。
学生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一棵“幼苗”。
所谓“幼”,就是不成熟,学生
的心理也没有发育成熟,时不时就会因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而发脾气,这就需要我
们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育问题。
而在当代的孩子之中,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
环境,有些是不利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育的,他们的依赖性容易变得更大,心
理容易变得更脆弱。
我们在提醒家长们予以重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醒学校、
班主任、老师们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
作用为教师,我们
不妨时时保持愉快的心情,正确有效地处理学生个人的喜、怒、哀、乐。
无论学
生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不妨叫他们去听听相声,听听
音乐,看看滑稽戏或打开窗户对空大笑几声,这些一定可以帮助他们消除不愉快
的心情,也一定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正如“一个小丑进门,胜过一打医生。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努力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一切。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发育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育,也是当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任何学生个体,都有自
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对自己、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
都有自己的感触,都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投射到各种相互关系上。
可何谓“喜”,何谓“怒”,何谓“哀”,何谓“乐”?如何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更何况小学生的心情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
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等现象。
面对此种种情况,我们应教育学生保持开朗的心情,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状态。
作为老师,我们还要以
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允许宣泄,倾听宣泄,积极疏导,积极创造条件,帮
助其消除各种心理问题。
让学生学会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对挫折要采取宽容的
态度,处理好自己的喜、怒、哀、乐,培养好自己的情感意志。
四、关注学生的青春期综合症
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小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变化;个别学生情感上有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郁和苦闷;有些学生从某个时候起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意志,追求另类的生活和打扮,装酷,玩深沉,不合时宜的标新立异,逆反心理严重,还美其曰“有魅力”。
这是他们步入青春期后,成熟的生理与不成熟的心理
之间不协调产生的矛盾。
关键在于如何疏导。
此时,老师应从道理上、事实上、
情感上给他们以教育和影响,倾听他们的诉说,关注他、理解他们、指导他们、
坦诚地沟通与理解,分担他们的忧愁、烦恼和委屈,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快乐幸福
之路。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会有
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理同我们讲的话发
出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拨动孩子的心弦,让青春奏出美
妙的乐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