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在不动产登记中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在不动产登记中的
作用分析
摘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城乡建设进程的推进让农村土地分配管理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得以逐步完善,其中,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作为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产权管理工作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主要流程介绍出发,分析了其对不动产登记的重要影响,并根据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策略。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农村;宅基地确权;作用
引言: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关系到农村居住人民的切实利益,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农村土地分配管理过程中,《土地管理法》的健全与完善使得土地登记管理工作得以在政策制度的保障下顺利开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登记率达到80%以上,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重要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根据现存问题实施针对性的解决方略。

1.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工作流程
1.
申报
在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之前,拥有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的居民需要填写申报登记表,并与相关组织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共同提交,以便土地管理部门下一步的审核工作。

1.
权籍调查
在对宅基地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之后,需要对宅基地进行地籍测量与地形测绘,并调查宅基地的权属情况,将相关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以方便后期查询、调取、核验、修改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进行地籍测量与地形测绘工作时,需要利用航空摄影、像片控制等测量技术,结合权属调查结果,将宅基地的界线、界址、用途、权属性质等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的界定,并将相关数据信息科学系统地储存起来,方便后续使用管理。

1.
审核公告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权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后,需要将符合宅基地确权发证要求的相关宅基地权籍数据信息公开处理,公告土地使用者的姓名,所属宅基地的地址、范围、性质以及用途等,利用土地管理软件将相关地籍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建立稳定安全、高效智能的土地管理系统。

1.
审批
在公告期结束之前未对宅基地申请登记结果有异议的居民可以签署同意宅基地确权发证的审批表,在政府部门签章审核后进行下一步登记注册。

1.
注册登记
在审批通过以后,登记人员需要根据宅基地的相关信息登记填写宅基地登记卡、归户卡以及土地证书,做好相关档案记录。

1.
发证
农村宅基地在依法完成上述申请、调查、审批、登记流程之后,可以在房产修建完成后向国土局登记申领宅基地使用权证,并根据转让房产等情况依法做好变更登记处理[1]。

1.
不动产登记中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的影响
1.
宅基地确权发证保障了不动产生产活动的进行
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为农村各项社会生产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基础的场地环境,建立在宅基地上的房屋保障了农民基本的衣食住行活动,与此同时,宅基地还是农民进行农事生产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类土地的管理工作在不动产登记管理体系中是最基础、最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主要流程之一,通过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的推广施行,国家政府能够将农村不动产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统计入档管理,明确农民拥有的宅基地地址范围以及属性用途,让农民能够安心稳定地享受土地权利,顺利开展修建房屋、种植树木、培育农作物等一系列社会生产活动,确保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干扰,为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2]。

1.
宅基地确权发证保障了不动产产权的权属管理
土地要素的空间位置具有明确、恒定、不变的特点,基于土地地址之上的各类生产改造活动并不会对土地本身的性质造成影响,其长久存在的特性使得土地能够持续进行循环利用,因此,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会对土地之上的其他不恒定因素造成改变,这也意味着基于土地的不动产产权会发生较多的改动变化,使得不动产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错误等问题,不利于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而宅基地确权发证能够对不动产的状态信息、产权归属与使用价值进行整合梳理,严格落实不动产产权关系登记,建立科学完善的不动产管理体系,为各类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1.
宅基地确权发证保障了农民的不动产使用权益
土地与其他类型不动产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难以取代的特点,土地的价值与其他类型不动产的价值分属于不同的价值评估体系,但土地价格的浮动会使土地之上建筑物等不动产的价格随之浮动,因此,土地产权的管理对其他不动产产权的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下,土地无法实现自由买卖交易,但可以保障相关人员能够依法拥有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利,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正是农民对土地实行使用权的重要规则保障,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属进行严格的认证审核,并登记好相关状态数据信息,能够明确农民不动产使用权利的范围与边界,维护农民的财产安全,以科学化、精细化、体系化的不动产管理模式实现对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3]。

1.
不动产登记中宅基地确权发证的有效方案策略
现阶段的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中还存在土地产权私自交易、产权归属不够明确、一户多宅现象严重、违规占用宅基地、地籍测绘精确度低等问题,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改革,确保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优化工作流程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优质高效的工作处理流程的保障,相关登记部门需要对宅基地确权的申报、权籍调查、审核公告、审批、注册登记以及发证等步骤流程进行系统性的优化,避免工作流程中出现责任推诿、职权不清等问题,保证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

1.
提升测绘精度
在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过程中,对权籍状况的严格调查占据着重要地位,测绘部门应当让具备足够专业素养的测绘工作人员利用先进技术对地籍相关参数进
行精确测量,提升测绘精度,保证测绘数据的合格安全,利用科学智能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储存,为后续确权发证工作提供保障。

1.
解决一户多宅
现阶段的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存在较多一户多宅现象,对不动产登记管理工作造成了较大干扰,土地管理部门需要依法进行验查处置,使各户居民宅基地所有权符合一户一宅模式,从而有效落实不动产管理工作。

1.
开展周期审核
在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之后,还需要定期对宅基地的界线范围与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管理,防止宅基地在使用过程中因出现界线划分不合理等现象而引发农民之间的争执矛盾,确保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益得到有效维护[4]。

1.
结束语
在城乡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土地管理法》的施行让分配管理较为混乱的农村土地在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保障下进行登记入档,逐渐完善了农村土产权制度体系。

其中,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需要经过权籍调查、公告审批、注册登记等流程才可下发,该确权登记工作对不动产生产活动的进行、不动产产权的权属管理、农民不动产的使用权益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为解决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中土地产权私自交易、产权归属不够明确、一户多宅现象严重、违规占用宅基地、地籍测绘精确度低等问题,需要采取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测绘精度、解决一户多宅、开展周期审核等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高昆. 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在不动产登记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 2019(18):1.
[2] 肖专, 张开亮, 王成芸,等. 浅析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难题及举措——以六盘水市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不动产登记为例[J]. 科技风, 2020(6):2.
[3] 于明明. "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与确权登记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6):5.
[4] 匡志鹏.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问题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