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世纪伟人”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1、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3、英国于1825年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生产过剩危机4、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对象的变化:最初,资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对抗封建地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5、工人运动科学理论6、三大理论来源: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路.费尔巴哈(1804-1872)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创造了唯物主义。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亚当.斯密(无形的手),大卫.李嘉图** 但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他们极力掩饰资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乌托邦*的含义:1)道德上,福地乐土2)历史上,乌有之乡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共产主义)*相信人性本善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欧文:对乌托邦的实践。

特征:1)天才人物的思想和愿望(决定性因素)。

2)通过道德示范、典型试验,向社会呼吁来实现。

3)为未来描绘详尽周密图景的嗜好。

8、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施旺、施来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进化论(达尔文)9、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个人主观条件:有双重优点,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0、“不创新,就不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1、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辩证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列宁主义的产生和形成:1917年10月,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①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部矛盾尖锐化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斗争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伟大任务④时代需要本身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3。

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

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8。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答:①唯物主义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C、现代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B、哲学上认识论的问题分为:a、可知论b、不可知论②唯心主义形态: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最全03709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最全03709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本质问题是世界观的重大问题○1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物质——意识哪一个是本源,哪一个是第一思维——存在统一性的问题○2社会历史观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世界如何存在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事物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4世界的本质问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唯心主义一元论客观唯心: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世界的本原(宗教)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第一唯物主义一元论朴素唯物主义:原子论、元起说(最高成就)不是科学的、猜测的、难以解释相互之间的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本原(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基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5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唯一特性)(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库管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知的,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客观实在性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局限性○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绝对运动、承认相对静止)否认运动——形而上学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主体——唯心主义○7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客体的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出书、发明)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三个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科学实验尝试性、探索性的○2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处理社关使两个基本矛盾解决,推动社会发展(4)科学的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世界的运动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1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是否具有强大的革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新鲜事物符合事物的发展趋势○2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3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对立联系、发展变化、内部矛盾︱︱孤立、静止不变、否认内部矛盾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统一性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前途是光明的,要有信心;道路是曲折的,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的,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客观和普遍的联系:(承认/不承认)普遍性——唯物主义决定论/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意义:找出原因认清本质,提出方法解决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行动(二)必然性和偶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的,统一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占支配地位,决定发展方向)辩证统一的关系:(1)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补充,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3)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机械决定论——都必然唯心主义非决定论——都偶然(三)可能性和现实性(现实性:包含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存在,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预示着事物发展的前途,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不存在相互转化意义:1、一切从现实出发2、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创造条件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四)内容与形式内容: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活跃易变形式:表现内容的方式(载体)相对稳定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4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0.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和⼈类解放的科学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0.6.马克思主义的⾰命性与科学性统⼀的基础是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0.8.马克思主义最⾼的社会理想是建⽴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是社会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的是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法是理论联系实际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的1.5.哲学上的⼆元论就是否认世界的统⼀性1.6.唯⼼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主观唯⼼主义和客观唯⼼主义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1.9.形⽽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1.11.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主义哲学的错误是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延性和伸张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物质⽣产实践活动1.20.社会历史是⼈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全总结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全总结资料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笔记(珍藏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单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单选)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是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单选)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单选)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单选)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单选)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物质实体是有广延性的、被动的、不能思想的。

心灵是没有广延性的、能动的、能思想的。

物质和心灵是各自独立的。

(单选)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单选)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我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多选)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1: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产⽣和发展p4-13:(⼀)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阶级实践基础(⼆)马克思继承和创新(三)实践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与⾰命性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鲜明的政治⽴场(三)重要的理论品质(四)崇⾼的社会理想四、⾃觉学习和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动的指南第⼀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1.1: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1)哲学的产⽣&意义——通过劳动分离⼈&⾃然;两⼤现象(物质&精神);两⼤活动(认识&改造世界)2)其他思潮&马恩诞⽣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静⽌)6)马哲的解答(⼆)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特性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2)意识&物质(作⽤&反作⽤);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三)世界的物质统⼀性:p321)运动&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1)实践的基本特征2)实践的具体形式3)实践是⼈的存在⽅式(⼆)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活的本质p371)把握两⼤⽅⾯实践分化&统⼀⼈&⾃然;⼈类社会的基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明2)社会⽣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规律及客观性p40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然&社会规律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不依赖与⼈的意识,意识受规律⽀配;不能蔑视、创造、消灭规律(⼆)意识的能动作⽤——意识是物质的产物p41积极反映&改造世界(主要表现)(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p421)尊重客观规律(前提),发挥主观能动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统⼀的基础2)发挥能动的注意点3)社会历史趋向&主体选择主体选择符合or not历史发展的趋势&⼈民的愿望§1.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p441)联系的特点(实践)——客观、普遍、多样2)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普遍连死(⼆)事物的永恒发展p451)发展是上升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2)发展是⼀个过程——时间上的持续性&空间的⼴延性的交替3)⼈类社会发展⼆、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盾分析法;解释普遍联系的内容&永恒发展的动⼒(⼀)⽭盾的统⼀性&⽃争性(基本属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p47 1)同⼀性和⽃争性2)相互联系&作⽤&性质3)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4)⽃争性…………………………..5)和谐是⽭盾的特殊形式(⼆)⽭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p49普遍存在,特殊问题;主次⽭盾,(⾮)根本⽭盾,主次要⽅⾯;辩证统⼀(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质变及其互相转化p51度的概念;质量辩证(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p51-52 1)肯定因素、否定因素、辩证否定观2)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周期)前进⾏&曲折性的统⼀§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p53主观反映客观;本质统⼀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本质;内容&形式(⼆)唯物辩证法是伟⼤的⼯具p54⼆、辩证思维⽅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法:(⼀)辩证思维⽅法p57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现代科学思维⽅法p60第⼆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1:认识&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客体p641)实践的定义2)认识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3)主客体的相互作⽤(⼆)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p65表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理论是认识的⾼级形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主义&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p67(⼆)辩证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不同回答p67辩证——认识论能动反映的特点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实践,认识,实践的周期)(⼀)从实践到认识p69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辩证关系&感性向理性过渡)(⼆)从认识到实践p711)第⼆次能动飞跃——认识世界为了改造世界2)飞跃的条件(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限发展p72飞跃的综合(认识过程的反复性&⽆限性;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造成反复性&⽆限性的原因主观&客观,认识&实践的统⼀是具体的、历史的§2.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唯物论p73客观性的原因;形式的主观性;⼀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个)(有差别,不都是真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辩证法p741)绝对性的含义2)相对性(条件性、有限性)3)辩证统⼀(互相渗透包含;转化);静态&动态4)阐发:⼈的认识能⼒、思维能⼒的⾄上性(⽆限绝对)&⾮⾄上性辩证统⼀(三)真理与谬误(主客观是否符合)p77 1)对⽴统⼀(互相转化)2)真理发展的规律——相⽐较⽽存在,相⽃争⽽发展⼆、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p781)实践检验的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2)逻辑证明补充;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指导⾮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不确定性p791)确定性(唯⼀性)2)不确定性(条件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价值及其特性p801)实践的真理&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是⼆者的统⼀)2)价值的定义3)价值的特性实践把主体需要&客体属性相联系(⼆)价值评价及其特点p82(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正确的价值观p84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的作⽤2)价值观3)当代中国(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p85§3.3:认识与实践的统⼀⼀、⼀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当代中国)p87⼆、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p89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结合p90第三章⼈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社会基本⽭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p95(⼀)两种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61)社会存在定义2)社会物质⽣活条件中,⽣产⽅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3)社会意识定义4)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p97政治法律思想(核⼼、主导)、道德、艺术、宗教5)辩证统⼀(+社会意识的依赖性)p986)社会意识的独⽴性p997)正确发挥社会意识能动作⽤p1008)“划分”与“归结”⼆、⽣产⼒与⽣产关系⽭盾运动的规律p101(⼀)⽣产⼒&⽣产关系p1011)⽣产⼒定义2)⽣产⼒基本要素(+科学技术)p101-102劳动者highlight p1023)⽣产关系p102⼴义、狭义⽣产资料所有制p103⽣产关系是⽣产中⼈与⼈的关系,不是物,“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作为物出现”——e.g:资本以物的形式,不是物,是⽣产关系4)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产关系p103(⼆)⽣产⼒与⽣产关系的⽭盾运动p104⽣产⼒+⽣产关系=社会⽣产⽅式1)相互关系⽣产⼒决定⽣产关系(2 aspects)p104⽣产关系反作⽤(2情形)2)相互作⽤(⽭盾运动)3)⽭盾运动的意义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p1061)经济基础(把握两点)2)上层建筑3)政治上层建筑(国家)4)国体与政体p10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运动p108决定和反作⽤相互作⽤与⽭盾运动⽭盾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的内涵p110经济形态、政治、意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性和多样性:p110-1111)整体统⼀性:五种社会形态2)局部多样性3)统⼀、多样辩证统⼀(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们的历史选择性p1111)必然性:社会基本⽭盾运动(规律性)的结果(⽣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历史选择性(3层意思+例⼦)p112(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顺序性&跨越性)p112§3.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社会基本⽭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社会基本⽭盾(两个)p114(⼆)社会基本⽭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14-115根本动⼒的表现⼆、阶级⽃争和社会⾰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阶级&阶级⽃争是发展到⼀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p117 1)阶级的定义2)阶级⽃争的定义(⼆)阶级⽃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p1181)阶级⽃争表现基本⽭盾2)阶级⽃争作⽤的表现(质变推翻&量变改⾰)3)阶级⽃争的历史性、局限&⽆产阶级(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法p119(四)社会⾰命的实质与根源p120(五)⾰命对社会发展的巨⼤作⽤p121改良作为⾰命的补充⼿段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三、改⾰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21)改⾰的定义&其与⾰命区别2)改⾰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3)社会发展离不开改⾰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是⼀场伟⼤的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p123(⼀)科学技术⾰命是推动经济将和社会发展的强⼤杠杆p124⽣产⽅式、⽣活⽅式、思维⽅式的影响科教兴国(⼆)科学技术的社会作⽤具有两重性p1261)积极作⽤2)消极作⽤3)正确对待科技的态度§3.3:⼈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种历史观历史创造者:p128(⼆)现实的⼈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p129 1)现实的⼈2)劳动是基本的⼈的活动3)⼈的现实本质——⼈是社会的⼈现实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定的社会关系中认识和把握个⼈&群体(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p1291)⽴⾜整体2)历史必然3)⼈与历史不同层次(四)⼈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p1311)⼈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群众-----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构成不同(最稳定——从事物质⽣产的劳动群众&知识分⼦)⼈民群众--社会历史实践主体⼈民=主体的表现(见p131)2)⼈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民群众是社会变⾰的决定⼒量5)创造历史受⼀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五)⽆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观点的内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为本)⼆、个⼈在社会历史中的作⽤(⼀)普通个⼈与历史⼈物p134(⼆)历史⼈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p134杰出⼈物、反⾯⼈物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向(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中理解个⼈的历史作⽤p135出现必然,作⽤偶然正or反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民群众的意愿(四)评价历史⼈物必须坚持科学⽅法p135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实则也是联系(历史背景)和发展(不断变化)的眼光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p140(⼆)资本的原始积累p140-141⽣产者与⽣产资料分离——⼟地掠夺(私有)、海外殖民掠夺;对内(三)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p143利⽤劳动者&农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p1441)⾃然经济的对⽴物2)历史条件:社会分⼯&⽣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分属不同所有者(⼆)商品的⼆因素&劳动的⼆重性p145 1)商品⼆因素的定义(使⽤价值、交换价值、价值)2)⼆因素对⽴统⼀3)劳动⼆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4)⼆重性对⽴统⼀(三)价值量的决定p1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产率的影响简单、复杂劳动的影响(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p148货币产⽣的阶段基本职能分化为两极,基本⽭盾没有解决(五)价值规律及其作⽤p1481)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2)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表现3)消极作⽤(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盾p1501)定义2)为何称为基本⽭盾3)资本主义基本⽭盾(私⼈占有vs.⽣产社会化):被取代的必然性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p152奠基剩余价值揭⽰商品经济⼀般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界定⽣产性劳动(新⽼界定及原因)2)科技、管理⼈员的劳动(总⼯⼈)3)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创造是分配的基础&前提但分配⾸先由⽣产资料所有制决定§4.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p154(⼀)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p155(⼆)劳动⼒商品的特点和货币转化为资本p1551)劳动⼒的价值&使⽤价值2)货币转化为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因为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购买的是劳动⼒⽽⾮劳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所有制和所有权p156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所有权范畴)3)联系&区别(⼆)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1)历史上不同的剥削制度2)本质(资本与雇佣劳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占有剩余价值)三、⽣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产⽅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作⽤p158 1)剩余价值来源(⽣产过程)及资本主义⽣产过程2)⽣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要素&特点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产过程4)剩余价值定义&资本阐述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是物,社会关系5)不变、可变资本(⽣产资料、劳动⼒)6)剩余价值的本源&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剩余价值⽣产的两种基本⽅法p1601)绝对剩余价值2)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过程)* 科技因素(三)资本积累p1631)资本积累定义2)再⽣产——⽬的3)资本积累源泉及贫富分化4)失业现象根源:有机构成定义资本积累、积聚、集中,有机构成上升,相对失业5)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基本⽭盾——⽣产资料私有制&⽣产的社会性)(四)资本循环周转与再⽣产p1661)资本循环及其三阶段2)循环条件3)资本周转&影响快慢的因素4)社会总资本的再⽣产&流通两⼤部类,三个价值组成部分社会在⽣产条件产品相对过剩,危机必然(五)⼯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p170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盾及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盾p170⽭盾的内容&三个表现⽭盾的尖锐化不能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711)危机与相对过剩2)危机的可能性&根本原因基本⽭盾是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两个⽅⾯的⽭盾)3)危机周期性及不可避免4)危机决定社会资本再⽣产的周期§4.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职责p173对内、对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的进步&本质的剥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民主制度、法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政党制度进步性&局限性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p17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p179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1: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由竞争到垄断:(⼀)⽣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p1841)⽣产集中、资本集中和⾃然的垄断2)垄断定义3)产⽣垄断的原因4)垄断组织形式(⼆)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51)垄断加剧竞争的原因及竞争形式2)垄断竞争的特点(三)⾦融资本与⾦融寡头p186(四)垄断利润&垄断价格p1871)垄断利润及其后果2)垄断利润的来源3)垄断利润的实现——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公式)垄断⾼价、垄断低价4)垄断价格的后果及价值规律解释⼆、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作⽤p1881)定义2)发展阶段3)产⽣原因(⾮偶然)4)形式5)国家垄断的积极作⽤6)局限性(⼆)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p1921)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2)基本形式及输出资本来源(私⼈&国家)⾃由竞争&垄断竞争时期不同的输出内容3)形成经济社会后果(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国)4)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协议——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国家)5)经济组织6)影响&局限(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5五个基本特征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196⽣产全球化(国际分⼯、⽣产要素跨过流动、跨国界组织⽣产、全球化⽣产体系的形成和建⽴)贸易全球化;⾦融全球化;企业⽣产经营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198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的发展——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流动&分⼯)各国经济体制的变⾰(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p198§5.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p200个体资本所有制--股份资本所有制---法⼈资本所有制资本占有的社会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p201(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p202资本家地位&作⽤;⾼级职业经理;知识性&服务型劳动者(四)经济调节机制&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p203(五)政治制度的变化p203-20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本质:(⼀)新变化的原因:p204科学技术;⼯⼈⽃争;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新变化的实质p206§5.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p2071)巨⼤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资本主义⽣产⽅式范围内不能消除3)结论:资本主义⽣产⽅式——历史过渡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的内在⽭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p210原因(⼆)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13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课件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㈠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论路线
㈠由实践到认识
实践
感性直观
理性思维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 现象、外部联系及其各个方面的认识。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㈡由认识到实践 2.由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 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
任何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既是绝对 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真理,而是同 一个客观真理的两个方面或两种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㈢真理和谬误 2.真理和谬误的联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谬误是发现真理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从错误 认识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得到正确认识,谬误就 会转化为真理。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错误而有所发现,是 人们获取真理的基本途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
既指人的认识活动是实践和认识的反复循环 过程。 也指对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往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 识到实践的反复循环才能完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非常全,完全按照考纲编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内容: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⑵还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⑶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基本方法、价值取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⑷有内在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⑴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她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具进(含义、意义与时具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富于创造性。

⑴坚持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4-7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4-7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完全版第四章至第七章第四章1、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答: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斗争推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构想。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阶级矛盾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好方式。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社会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革命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只有坚持科学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以及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必备各章节知识点

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3、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竞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5、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说明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XXX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举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控事物的发展纪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尊重物质世界客观纪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表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全版本)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 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2
•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2
•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 别是( )1
多选题: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的有( )
A.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B.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C.法官在法庭审理案件 D.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具体表现在 三个方面: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 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 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 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多选题: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
A.引力场
B.反物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原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①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②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③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②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阶段②人类的未来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作用上②从意识的起源来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实践活动,尤其是劳动,对一时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从意识的本质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意识反作用与物质①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能动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③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④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⑤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实践是基本途径,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手段④从社会历史领域说,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社会历史趋向和主体选择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①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②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不合适的…(2)本质与现象是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的一堆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结构: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小题6分),论述题20分(每小题10分)一、单项选择题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B.主观的精神活动 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D )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5.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解析]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C )A.人们的主观愿望 B.先进分子的要求 C.客观存在的事实 D.正确的指导思想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C.-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8.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D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9.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1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1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A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B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世界是理念的 影子和摹本 “绝对观念” 是 世界的本原
贝克莱
•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 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 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唯物辩证法 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一种世界观。联系 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实践的本质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实践的特点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多选题:下列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的有( ) A.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B.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C.法官在法庭审理案件 D.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 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 根本的变化。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第二,只有承认相对静 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第三,只有承认相 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 • • • • •
• • • • • • • • •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2 A.理论基础 B.核心内容 C.指导原则 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2 A.德国古典哲学 B.法国启蒙思想 C.英国古典经济学 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 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 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是( )1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4 A.广延性 B.持续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3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4 •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 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 准
• 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庄子
•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空 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与运 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世界上既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运动的物质,也 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也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由无数相 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体。
• 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多种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 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 联系等。 • 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 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 生的、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 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3 • A.精读马列原著 B.熟记基本原理 •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4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 动
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 生活的本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 的决定性环节;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实践活动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 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 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 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德国古典哲学 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 英国古典经济学 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期,创始人 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过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指19世纪上半页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234
1234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 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 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无限 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空的 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 有际。
“时乎时乎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形式
•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其 对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变化的 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 盾观点的对立。其中,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所在。
•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 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其中,对 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 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 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一。其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 科学性表现在: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在它所 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 践的发展而发展。
多选题:根据列宁的物质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 A.引力场 B.反物质 C.未实施的犯罪计划 D.水中月、镜中化

•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否认物质的运动性,必 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包 括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03709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 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 义社会内部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4页
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