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水果葡萄和石榴,提问:你吃过这些水果吗?你知道它们的原产地在哪吗?它们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原的呢?导入新课学习。

教授新课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张骞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活动】西域具体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

【讲解】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教师结合课件地图讲解)
【温故知新】在汉武帝之前我们汉朝跟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
【讲解】西汉初期国家实力衰弱,不足以与匈奴抵抗,所以实行的是和亲政策,但是匈奴仍然南下进行掠夺,而且控制了天山以北的小国。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

【活动】课件出示“招贤令”,并提问学生其中所招募的使者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教师结合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讲解。

【讲解】结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格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什么艰
难险阻?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思考】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讲解】结合图片分析讲解。

过渡:为保护沿途商旅,加强对西域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
【讲解】联系秦朝疆域对比分析得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二、丝绸之路
【情景体验】汉代有个商队,想沿着丝绸之路到欧洲的大秦去,而你是商队的领队,你该如何选择出行路线呢?你会带何商品随行?最受欢迎的商品是什么?
【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丝绸之路路线图讲解途径地点及交换的商品得出丝绸之路的价值即:友谊之路,商业之路,文化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突出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线。

【课堂讨论】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解】证实了丝绸之路确实存在;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出使时间:公元73年
2.意义: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3.甘英出使大秦166年
【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班超及经营西域情况,并观看视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教师补充“投笔从戎”的故事。

【讲解】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往。

【结束新课】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总结本课,一是一条古道,即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二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一件是公元166年,大秦使臣来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端。

三是三位人物:张骞、班超、甘英。

他们为中西交通的开通、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重点突出丝绸之路和张骞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课堂巩固幻灯片展示相关练习题,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略)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