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体育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运动心理及运动营养等方面。

2. 学生能了解并熟悉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技巧和规则,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3. 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技能目标:
1. 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提高运动效果。

2. 学生在参加各类体育运动时,能正确运用技巧,提高竞技水平。

3. 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的品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为后续的教学设计
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
1. 理论知识:
- 运动生理学基础:介绍骨骼肌、心肺系统等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及适应。

- 运动心理学:探讨运动动机、运动心理调适及运动疲劳的应对策略。

- 运动营养学:讲解运动与营养的关系,指导科学饮食搭配。

-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介绍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简易处理方法。

2. 技能训练:
- 篮球:基本技巧(运球、投篮、传球、防守)、战术应用。

- 足球:基本技巧(带球、传球、射门、防守)、战术配合。

- 排球:基本技巧(发球、扣球、拦网、防守)、战术布局。

3. 教学大纲安排:
- 第一阶段:运动生理、心理及营养学基础知识学习。

- 第二阶段:篮球、足球、排球基本技巧训练。

- 第三阶段: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学习,结合实际运动项目进行战术训练。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章节明确,教学进度安排合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大学生体育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
针对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教学,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

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讨论法:在理论知识教学中,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结合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运动营养学等内容,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课程中,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示范法:在技能训练中,教师现场示范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技巧。

6.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运动场景,如模拟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运动技巧,提高竞技水平。

7. 小组合作学习:在技能训练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的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能力。

8. 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

包括课堂出勤、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等。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2. 作业与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

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布置相关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3. 技能测试:占总评成绩的30%。

针对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进行技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运动技巧和竞技水平。

4.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

包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两部分,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
1. 平时表现:
- 课堂出勤:每缺勤一次,扣5分,上限扣30分。

- 课堂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给予0-10分的评分。

- 小组合作表现: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给予0-10分的评分。

2. 作业与实验报告:
- 作业:按照作业完成质量,给予0-20分的评分。

- 实验报告:按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分析能力,给予0-20分的评分。

3. 技能测试:
- 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根据学生运动技巧的掌握程度,给予0-30分的评分。

4. 期末考试:
- 理论知识:采用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满分100分,按比例折算后计入总评成绩。

- 运动技能:现场测试,满分100分,按比例折算后计入总评成绩。

五、教学安排
为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以下教学安排:1. 教学进度:
- 第一周至第四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理论知识学习。

- 第五周至第八周: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巧训练。

-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知识学习,结合实际运动项目进行战术训练。

- 第十三周至十六周: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期末考试准备。

2. 教学时间:
- 每周2课时,共计16周,共计32课时。

- 其中,理论知识授课12课时,技能训练16课时,考试及复习4课时。

3. 教学地点:
- 理论知识授课:多媒体教室。

- 技能训练:室外运动场、体育馆。

- 考试及复习:多媒体教室、运动场。

4. 教学安排考虑因素:
- 学生作息时间: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教学,避免与学生的其他课程冲突。

- 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生需求:针对学生在运动技能方面的需求,增加个别辅导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水平。

5. 教学调整:
- 遇到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室外课程,确保教学进度不受影响。

-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