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道与景观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主干道与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从城市主干道中各绿化分隔带的设置以及相关的道路景观设施设计角度探讨城市主干道交通与景观协调设计方法。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交通规划;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扩张,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及道路景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城市主干道, 在路段范围中一般由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非分隔带、行人道、路侧分隔带所组成。
其中各分隔带既发挥了分隔车流和人流的作用, 同时也是道路景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各分隔带需要同时满足交通和景观的要求。
1. 道路断面选择
传统理论认为三块板以及四块板道路可以从物理上分隔交通流, 且利于管线的布设。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机动化程度的提高, 城市中非机动车出行越来越少, 非机动车道往往被闲置浪费。
而且由于机非分隔带的限制, 又不能利用非机动车道增加机动车道数,从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此外, 由于分隔带过于分散, 各种绿化及景观设施被割裂, 不能显现整体的效果, 影响城市风格的体现。
因此, 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 两块板道路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应当成为城市新建和改建道路时的设计模式, 具体来说, 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非机动车道, 使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高差进行分隔, 避免在交叉口处混行, 影响机动车通行效率;
(2)可以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行人过街保护区, 保障过街行人的安全;
(3)可通过绿化带预留机动车道, 利于远期流量变化时拓宽车道的需要;
(4)利于公交车站的布置;
(5)绿化带比较集中, 利于绿化的生长, 同时也利于设置各种道路景观设施。
2.中央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道路中, 中央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对向的车流, 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利用绿化等手段, 加强城市的景观效果;提供行人驻足等待空间;提供交叉口拓宽空间;预留城市道路发展用地。
因此中央分隔带对于其宽度、树种选择以及管线布设均有一定的要求。
2.1 中央分隔带宽度确定
在中央分隔带的宽度标定中, 应考虑设置掉头车道、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种植绿化、交叉口进口道展宽以及预留车道等因素的影响。
(1) 设置掉头车道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城市主干道, 一般禁止机动车辆左转进出路边的单位, 因此需要在路段上设置必要的掉头车道以满足车辆进出单位的需求。
(2) 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的城市主干道, 其待行区宽度应满足一辆自行车安全待行的需要。
(3) 种植绿化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在中央分隔带上种植绿化的城市主干道, 其宽度应满足植物存活的需要。
如需要在中央分隔带中设置各种景观小品,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宽度。
(4) 考虑交叉口展宽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由于道路的通行能力瓶颈一般出现在交叉口, 因此需要通过削减中央分隔带对交叉口进行展宽处理以增大通行能力。
在进行中央分隔带设计时, 应考虑到中央分隔带在交叉口处展宽的宽度需求。
交叉口展宽一般与路段车道数相关, 实践证明, 路段车道数与交叉口展宽所需的宽度关系如表1 :
路段车道数(单向)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交叉口进口道宽度(m) 中央分隔带削减宽度(m) 中央分隔带宽度W展宽(m)
2 3-4 10-1
3 1.5-3 3–4.5
3 5 16 2.5-3 4–4.5
4 6 19 2.5-3 4–4.5
表1 考虑交叉口展宽的中央分隔带宽度要求
注: 交叉口展宽可利用中央分隔带宽度和机非分隔带宽度, 一般情况下两侧展宽宽度大致相似。
(5) 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
在城市主干道建成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拓宽改造, 以增大通行能力, 满足交通需求。
因此在新建主干道规划过程中, 应根据未来交通结构的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和空间预留, 以提高城市主干道的适应性。
考虑到道路两侧地下管线铺设的需要, 道路拓宽的预留宽度一般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 与预留车道数相关。
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
W预留= 2n×W车道
其中, W预留为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m);n为单向预留车道数;W车道为路段车道宽度(m)。
(6) 中央分隔带宽度确定方法
根据以上约束条件, 可以得到当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中央分隔带的确定公式为:
W中=max(W掉头,W待行,W绿化,W展宽)+ W预留
其中: W中为中央分隔带宽度(m) 。
在实际设计中, 可根据新建主干道实际情况选取在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以确定中央分隔带宽度。
2.2 中央分隔带绿化形式
在城市主干道上, 中央分隔带绿化不仅需要满足城市景观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对主干道交通进行一定的考虑。
具体来说, 应满足以下几点功能: 遮挡对向车辆的眩光;引导机动车行进路线;提供良好的行人驻足等待空间;防止行人违章穿越道路。
因此, 在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上,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树种选择上, 应采用低矮的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繁密的长绿植物, 高度控制在0.1–1.5m之间, 以遮挡眩光,株距应小于灌木灌幅直径, 以防止行人穿越;
(2) 灌木应沿道路行进方向栽种, 以引导车辆;
(3) 应避免种植树冠较低的乔木, 株距也应适当拉大, 乔木种植在中央分隔带中间, 距离分隔带两侧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10m, 以防止树木遮挡住违章穿越的行人, 导致驾驶员无法做出正确反应, 成为交通隐患;
(4) 道路预留拓宽空间中应种植易移植的植物, 如灌木、草坪等, 不宜种植乔木, 以避免拓宽施工时的不便。
3.机非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道路中, 机非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为设置交通标志牌提供空间;设置路灯;设置机动车道地下排水管道;防止行人违章穿越;设置公交停靠站。
因此机非分隔带对宽度及植物选择均有一定的要求。
3.1 机非分隔带宽度确定
对于未设置公交停靠站的机非分隔带, 需要考虑在其中设置交通标志牌、路灯、排水管道的需要, 根据实践, 建议设置1.5m。
对于设置公交停靠站的机非主干道实际情况选取在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以确定中央分隔带宽度。
3.2 机非分隔带绿化形式
在设置机非分隔带绿化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设置低矮的绿篱, 以增大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穿越难度;
(2) 绿篱高度控制在1m 以下, 保证两侧有一定的通视性,避免因交织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3) 不应在机非分隔带上种植乔木, 以避免乔木树冠遮挡交通标志。
4. 人非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主干道中, 人非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行人与非机动车; 设置行道树, 优化行人行走空间;设置电话亭、垃圾筒、坐椅等街具;设置路边非机动车停放点。
因此需要对人非分隔带的宽度、形式及植物选择提出一定的要求。
4.1 人非分隔带宽度确定
人非隔离带宽度的确定,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道树栽种的要求;设置街具的宽度要求;路边停车的要求。
(1) 行道树的栽种要求。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 - 97) 规定, 主干道上行道树宽度不得小于1.5m。
根据实践, 如需要保证行道树的高存活率, 单行行道树树穴宽度各设施的要求,一般为1.5–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