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机械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如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用电器的电功率
D. 物体所受的压强
【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密度与体积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的质量,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B不符合题意;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根据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用电器的电功率,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压力与面积的乘积,即FS,而物体所受的压强,所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能表示物体所受的压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首先理解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横纵坐标的乘积,再根据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分析.
2.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 一定是a
B. 一定是c
C. 可能是b
D. 可能是a或c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
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
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
故选B.
【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
3.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
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
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
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
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
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
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
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
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
5.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
B. 非晶体的凝固
C. 晶体的熔化
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
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
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
6.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
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
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
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7.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
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
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
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
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
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
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
9.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A. 38cm
B. 3.80cm
C. 3.8mm
D. 3.8d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3.8cm对齐,估读为 3.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80cm.
故选B.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D. 据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

物体吸收热量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B不符合题意。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11.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

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
A.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B.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
C. 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 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1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B. 中学生体积约为0.5m3
C. 中学生站立对地的压强为1.5×104Pa
D. 中学生百米比赛的成绩约为8s
【答案】C
【解析】【解答】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A不符合题意;
B、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

中学
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左右。

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在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3m2左右,双
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C符合题意;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人体重力,密度、压强和跑步速度的了解解答.
13.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解答】“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找出普遍规律;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是为了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性规律;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求得电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综上,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②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实验有: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长度;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的实验比较多:研究杠杆平衡、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测小灯泡的电阻等等.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
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
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
15.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房屋
B. 云层
C. 停在路边的汽车
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
【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16.下列估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N
C. 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D. 家里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m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A错误;
B、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故B正确;
C、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不可能达到﹣25℃,故C错误;
D、电视机的功率P=100W,工作电压U=220V,工作电流I= = =0.5A=500mA.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1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B. 图乙所示,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 图丙所示,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是省力杠杆
D. 图丁所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
【答案】B
【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加油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相对歼击机位置的没改变,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B符合题意;
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C不符合题意;
D、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可以听到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即响度逐渐变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猎豹的速度为1.8km/min,雨燕的速度为50m/s,猎豹运动更快
B. 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 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猎豹的速度是1.8km/min=1.8×1000m/60s=30m/s,雨燕的速度是50m/s,所以雨燕速度更快,A不符合题意;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即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彼此相对静止,B符合题意;箭离开弓弦后,不是受到向前的动力,而是由于惯性才继续飞行相当远距离的,C不符合题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再比较大小;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9.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B. 上坡前,小华用力蹬脚踏板,是为了增大惯性
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D. 匀速转弯时,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B不符合题意;
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
D. 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0.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惯性增大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答案】 D
【解析】【解答】A. 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m/s,A不符合题意;
B. 小秦骑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
C. 小秦下坡时不蹬车,单车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C不符合题意;
D. 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2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 90km/h
B. 70km/h
C. 50km/h
D. 40km/h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s=200m,t=10s,故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 km/h,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意,应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22.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答案】 B
【解析】【解答】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G=mg=50kg×10N/kg=500N,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速度约1.4m/s,B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约1g/cm3,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先估计人的质量,再根据G=mg求出重力后判断;B、根据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分析判断;C、根据人的正常体温分析判断;D、人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当。

2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