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开挖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中的洞室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洞室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洞室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要点一、洞室开挖技术要点隧道施工中的洞室开挖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其施工技术要点包括:1. 土质勘探:在进行洞室开挖之前,必须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探工作。

这包括地质钻探、地下水位观测和岩土样品采集等工作,以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洞室开挖设计提供依据。

2. 开挖方法选择:根据地质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

通常有人工开挖、机械开挖和爆破开挖等不同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开挖方案,确保安全快速地完成洞室的开挖工作。

3. 开挖顺序控制:洞室开挖的顺序控制非常重要。

应根据洞室结构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控制开挖的顺序。

一般来说,从地表向地下逐层开挖,逐步加固支护,确保洞室的稳定性。

二、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在洞室开挖过程中,支护工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1. 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地质环境和开挖方式,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通常有钢支撑、钢筋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衬砌等不同形式的结构。

设计时要考虑到洞室的承载能力、水土保持等因素,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支护材料选择:根据洞室地质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注浆材料等。

在选择材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施工效率、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3. 施工工艺控制:在进行支护施工时,要控制好工艺流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必要时,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并且要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洞室开挖与支护的协调洞室开挖与支护是一个相互协调的工艺过程。

在保证洞室开挖的同时,支护工程也要同步进行。

为了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需注意以下要点:1. 强化设计与施工的协同:洞室开挖和支护设计要紧密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的实际性。

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清楚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减少施工中的误差。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1、洞口设置位置和洞口边坡、仰坡的坡率要符合图纸要求。

浮石、危石要清除,坡面整修平顺。

2、洞口开挖土石方:进洞前应及早完成洞口排水系统;洞口排水(包括边坡和仰坡的截水沟、涵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与路基边坡排水要组成系统;在放样线位上自上而下的开挖边、仰坡,不得采用大爆破,尽量减少对原地层的扰动;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放缓坡度,保证边坡、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3、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围岩差时可用管棚支护围岩,支撑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

洞门衬砌施工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办理。

洞门端墙、翼墙要位置准确,墙面坡度平顺,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浇(砌)筑要均匀密实,无蜂窝、麻面现象,背墙回填要两侧同时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密实。

4、砌体坚实坚固,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

勾缝平顺,采用凹缝,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

5、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不超过面积的 0.5%,深度不超过10mm。

6、沉降缝位置正确,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1、边墙基础。

要设置在符合设计要求且稳固的基础上,偏压和单压明洞的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宜挖成有向内倾的斜坡,提高基础底抗滑力。

如基础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2、衬砌。

拱圈混凝土衬砌要连续进行,起拱线以下暗挖时应在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并有保证拱圈安全稳定的措施。

沉降缝和施工缝设置位置要准确。

3、明洞与暗洞衔接连接良好。

4、防水。

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拱圈背部用砂浆涂抹平整,不得有钢筋外露,在拱背涂上一层热沥青,防水卷材铺设要粘贴密切且搭接长度不小 100mm。

隧道内拱背延伸不小于 0.5m ,三油二毡后再涂抹水泥砂浆厚度 20mm (或者按图纸具体设计要求)。

拱背铺设隔水层要选用粘性好、无杂质、无石块的黏土分层夯实。

并与边、仰坡搭接良好,封闭严密。

5、回填。

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高风险性的工程,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阐述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地质勘察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

准确了解隧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等。

这是制定合理施工方案和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的基础。

2、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用途、施工技术和设备等因素。

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工程要求和质量标准。

3、材料准备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4、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二、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开挖方法选择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挖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

确保开挖方法既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满足质量要求。

2、开挖尺寸控制严格控制隧道的开挖尺寸,避免超挖和欠挖。

超挖会增加回填量和成本,欠挖则会影响隧道的结构受力和使用功能。

3、支护及时跟进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支护,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支护要牢固可靠,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4、爆破控制在钻爆法施工中,合理设计爆破参数,控制爆破震动和飞石,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

三、初期支护的质量控制1、锚杆施工锚杆的长度、间距、角度和锚固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安装要牢固,注浆要饱满,确保锚杆能够有效地发挥支护作用。

2、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合理,喷射厚度要均匀,表面要平整。

要保证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有效的支护结构。

3、钢拱架安装钢拱架的型号、尺寸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牢固,连接要可靠。

钢拱架要与锚杆、喷射混凝土等形成共同的支护体系。

四、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1、防水卷材铺设选用质量合格的防水卷材,铺设要平整、牢固,搭接宽度要符合要求。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及措施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及措施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及措施1.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施工安全规范、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安全设施建设:在施工现场和通风系统中设置灭火器、安全出口、应急标志等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逃生和灭火能力。

3.隧道围岩支护: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隧道类型,采用适当的围岩支护措施,如锚杆、喷锚网、钢支护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地质灾害。

4.施工现场管理: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区域划分、安全警示标识、现场巡检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秩序和安全环境。

5.施工作业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规范,明确各个作业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可控,提高施工质量。

2.施工工艺控制:对隧道各个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案制定,包括开挖、支护、衬砌等工艺,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操作正确。

3.质量检测监控:采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如测量支护形变、强度检测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采购和使用施工材料,做好材料的验收和保管工作,防止使用低质量材料影响施工质量。

5.施工质量检验:组织专业的质量检验力量,定期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成果进行抽查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施工计划编制:根据工程量、资源情况和工期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包括总体施工计划和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进度可控。

2.进度监控管理:建立进度监控体系,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如使用进度管理软件、制定进度控制指标等,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调整措施。

3.施工组织管理: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各个分部工程和施工工序的工期要求和完成时间,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控制要点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隧道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隧道线路和横断面,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和安全预案,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2.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隧道施工安全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点之一、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的安全性等。

3.土质和岩石的勘探与分析:在进行隧道施工之前,应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工作,了解隧道所经过的地质情况。

通过地质勘探和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确定施工方案和相关施工措施。

4.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隧道施工过程中,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地面塌陷和降低沉降量,需要采取相应的地下支撑和加固措施。

如采用钢支撑、压力注浆、地下冻结等。

5.隧道施工的排水问题: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

其中包括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安装有效的排水设备和技术,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积水等。

6.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和防火要求:隧道中的通风和防火是非常重要的要点之一、需要确保隧道内有足够的通风系统和设备,以保持空气流通和疏散烟雾。

另外,还需要采取合适的防火措施,如安装防火装置、使用防火材料等。

7.施工质量控制: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保证隧道质量的重要要点。

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调整。

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8.施工进度控制: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安排,定期检查和评估施工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措施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9.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包括噪音、震动、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止和控制。

10.施工后的维护和监测:隧道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维护和监测工作。

包括对隧道结构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对隧道周围环境和地质情况的监测,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

最全隧道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及控制要点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施工流程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并严格控制各项要素,以确保运行安全和施工质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隧道工程的施工流程和控制要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1. 检查与调查在隧道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检查和调查,确定其地质与地貌、行车可行性、环境评价等因素。

通过对地质条件等因素的调查,确定施工工艺和方案。

2. 整体规划在调查后,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包括设计方案、工期安排和人员与物资配置等。

3. 录像测量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录像测量,确定地层金属杆和控制点的位置。

二、掘进工程1. 边界掘进边界掘进是隧道工程的第一个阶段。

在掘进过程中,需要预留出隧道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安全。

2. 正常掘进在边界掘进完成后,进行正常掘进。

正常掘进需要使用隧道掘进机,操作人员需要在现场进行监控,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 爆破掘进在边界和正常掘进完成后,进行爆破掘进。

爆破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控制爆炸的规模和时机,以确保安全。

4. 爆破后加固在爆破掘进时,需要对掘进面进行加固,以确保现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支护工程隧道工程掘进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护工程。

支护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掏槽在支护工程中,需要先进行掏槽。

掏槽需要在掘进面周围进行,以便为隧道墙壁和顶部的支护留出足够的空间。

2. 注浆掏槽完成后,需要进行注浆。

注浆需要对隧道墙壁和顶部进行处理,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3. 衬砌注浆完成后,需要进行衬砌。

衬砌主要是使用预制砖块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片,固定在隧道墙壁和顶部。

4. 支架在衬砌完成后,需要进行支架。

支架主要是进行钢架的安装,以支撑整个隧道。

四、内装工程内装工程是隧道工程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主要包括照明,通风和排水等方面。

内装工程需要在隧道施工结束后进行。

五、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1. 作业安排作业安排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其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后的验收标准。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地质勘察: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包括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下水位等的调查,以便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包括隧道的几何尺寸、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3.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工序的安排、施工设备的选择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和有序进行。

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 土方开挖: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确保土方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岩石爆破:对于需要进行岩石爆破的隧道施工,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爆破方案,确保爆破过程的安全和控制爆破产生的振动和飞石。

3. 支护结构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施工是关键环节,应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

采用适当的支护材料和技术,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震力等外部荷载。

4. 隧道衬砌施工:隧道衬砌是保证隧道内部平整和防水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隧道衬砌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和施工方法,确保衬砌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5. 排水系统建设: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确保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三、施工后的验收标准1. 尺寸和几何要求:隧道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尺寸和几何的检测,确保隧道的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如隧道的直径、高度、宽度等。

2. 支护结构质量:对隧道支护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连接性和完整性等,确保支护结构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

隧道工程安全技术控制要点(三篇)

隧道工程安全技术控制要点(三篇)

隧道工程安全技术控制要点安全施工是衡量隧道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标示。

隧道施工属地下作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使隧道施工伤亡事故频率比较高。

因此,我们要掌握好隧道施工安全的规律,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的规章、建立安全保证体系,隧道工程的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隧道施工安全工作涉及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纪律教育、技术培训、附属设施、机械设备的运用和保养、安全管理与宣传、环境保护法规、公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爆破安全规程等各个方面,综合性很强,需有关部门协同努力。

一、安全管理总要求隧道施工应在公路总体施工规划下,在认真贯彻执行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深刻认识“隧道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安全问题”的含义。

如隧道施工开挖后喷锚支护质量就直接威胁施工安全,故要把质量与安全同等重视起来。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加强监控量测。

根据围岩情况,彩适当的开挖方法,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环节,随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应设专职人员配置专用仪器,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控量测,指导现场施工;及时加强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防止出现较大的坍塌方等工程事故;认真做超前钻孔,探清地质情况,做好隧道施工中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与监理工程协商,采取变更设计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组织均衡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的进度与安全的矛盾,统一指挥,避免忙中出错,抢进度忽视安全而发生事故;必须遵守有关施工规范、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

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严防坍塌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质量控制要点一、原材料控制1、水泥:应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水泥,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出厂检验报告。

质量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2、砂、碎石或卵石: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书。

3、外加剂:应根据施工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进行选择,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说明书。

4、掺合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书。

5、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说明书。

二、配合比控制1、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应进行试配,确定最佳配合比。

2、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

3、配合比应按照最佳配合比进行配料,配料应准确、均匀。

4、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试拌,检查拌合物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配合比的变更应经批准,并应进行验证。

三、施工过程控制1、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施工前应对配合比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3、施工时应按照确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5、施工过程中应对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6、施工过程中应对模板的位置、支撑稳定性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7、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8、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

9、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在进行隧道工程之前,一定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对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如果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需要更加细致、深入的勘察,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二、强化施工人员的培训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十分复杂,需要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下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的五个关键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合理性1.1 地质调查:进行全面、准确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裂带等信息,以便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技术。

1.2 设计参数:合理确定隧道的断面形状、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等设计参数,以满足隧道的使用要求和地质条件。

1.3 隧道排水:设计合理的隧道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防止水压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二、施工工艺控制2.1 预处理工艺: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如冻结法、注浆法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2 掘进工艺:采用合适的掘进工艺,如盾构法、钻爆法等,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进度。

2.3 支护工艺: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和材料,如钢拱架、锚杆等,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三、质量检测与监控3.1 地质监测:进行地质监测,包括地应力、地下水位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3.2 施工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混凝土浇筑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3 施工安全监控:采用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施工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四、施工人员素质与管理4.1 人员素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4.2 施工组织管理:合理组织施工过程,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4.3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记录等,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和可追溯。

五、施工过程监督与验收5.1 施工监督:由专业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

5.2 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结果、施工人员等信息,为后期的验收和维护提供依据。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 隧道初期开挖及支护(一)隧道开挖施工1)开挖中线贯通允许偏差为:平面位置+30mm,高程+20mm;拱部不允许欠挖,硬岩断面允许超挖值平均100mm,最大不超过200mm;中硬岩断面允许超挖值平均150mm,最大不超过250mm;软岩断面允许超挖值平均150mm,最大不超过250mm;土质断面允许超挖值平均100mm,最大不超过150mm;边墙不允许欠挖,允许超挖值平均100mm,最大不超过150mm;2)炮眼的深度:应按设计交底的要求布置,周边眼与辅助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眼加深10-20cm;炮眼的角度:掏槽眼应采用楔形眼,周边眼应沿开挖轮廓线布置,外斜率不应大于孔深3%~5%,眼底不应超过开挖轮廓线100mm,内圈炮眼深度超过时,内圈炮眼与周边眼宜采用相同的斜率;3)钻孔的孔深:允许偏差+50mm;孔位:允许偏差+150mm;角度:打设角度15°~20°,施工中可根据岩层的倾角进行调整,钻孔与钻杆预定方向的允许偏差为1°~3°;4)对围岩的破坏程度:爆破后围岩上无粉碎岩石和明显裂缝,并不得有浮石岩性不好时无大浮石,炮眼利用率大于90%;光面爆破:残留炮孔痕迹,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炮孔痕迹的保留率:硬岩不少于90%,中硬岩不少于80%,软岩不少于60%;相邻两孔之间的岩面平整,孔壁没有明显的爆破裂隙;(二)隧道支护施工1、喷射混凝土1)喷锚前清理混凝土接茬面,清除虚渣、杂物,并及时清理作业面积水;布设控制混凝土厚度标志,在喷射岩面埋设φ8钢筋头,用预埋钢筋来检查喷射厚度并检查喷层是否平顺;2)工作风压严格控制在至范围内,从拱部到边墙脚,风压由高变低;开机后起始风压达到方能开始操作,并根据喷嘴出料情况调整风压:边墙,拱部;3)喷嘴与受喷面间距宜为~, 喷射物流在受喷面上应呈螺旋轨迹移动,即一圈压半圈按顺序横移,螺旋半径取10~20cm为宜,喷射角度为90°;4)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依次进行;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行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面,湿喷:边墙80-150mm、拱部60-100mm;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行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层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面,混凝土终凝至下一循环放炮时间不少于3h;5)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渗水等现象;喷射砼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3cm,且矢弦比不应大于1/6;2、格栅安装1)格栅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格栅钢架安装允许偏差2)格栅应尽量密贴围岩并与锚杆、连接钢筋、锁脚锚杆小导管焊接牢固;各节格栅间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格栅连接钢筋应平顺,不得扭曲;所有焊接均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焊缝高度不小于8mm,焊接质量符合要求;3、钢筋网铺设1)钢筋网铺设允许偏差钢筋网铺设允许偏差2)钢筋网片应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相邻的钢筋网片应焊接成一体,网片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并搭接牢固,焊接质量符合要求;4、小导管/锚杆1)孔距偏差不大于5cm,孔深不小于设计值,外插角均为10~15°,外插角允许偏差2°,打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0%;2)钻孔完毕后用高压风清孔,为了保证注浆质量,应将孔内塞满锚固剂,小导管/锚杆插入至孔内后,再用锚固剂将孔口封闭严实,并焊接牢固;3)中空锚杆杆体安装完成后,安装止浆塞、垫板、球形螺母,利用中空锚杆扳手拧紧;安装锚杆垫板时确保垫板与锚杆垂直,并与围岩面密贴紧压;5、注浆1)注浆浆液采用水泥单浆液,搅拌水泥浆的投料顺序为:在加水的同时将缓凝剂一并加入并搅拌,待水量加够后继续搅拌1min,最后将水泥投入并搅拌3min,注浆速度不宜过快;2)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注浆顺序自下而上,跳孔间隔注浆,注浆接头应使用设计厂家专用注浆管阀;3)注浆终压持压10-15min,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停止注浆,要求注浆饱满;二. 隧道二次衬砌支护施工(一)防水工程1、基层处理1)要求基层平整、清洁、干燥、坚实、圆顺,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脱皮现象;喷射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要求为D/L≤1/6,拱顶D/L≤1/8,其中D为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点间的凹深,L为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点间的距离;2)显着凹凸的初期支护表面应分层喷射找平,钢筋等突出部分,先切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锚杆有突出部分时,螺头留5mm切断,戴塑料帽后抹砂浆;3)所有基面阴角均采用1:水泥砂浆做成5cm5cm的钝角或R≥5cm的圆角,阳角做成22cm的钝角或R≥2cm的圆角;2、无纺布铺设1)铺设无纺布首先用简易作业台车将单幅无纺布固定到预定位置,应沿隧道环向由拱顶向两侧依次铺贴平顺,然后用专业热熔衬砌及射钉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上;2)专用热熔衬砌及射钉梅花形布置,拱部间距~,边墙间距~,底板仰拱间距~1.5m;底板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0.5m左右,局部凹凸较大时,应在凹凸处加密固定点;固定点间距、排列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牢靠,无纺布铺设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cm;3)无纺布铺设平整、舒展、顺畅,有一定的松弛度,使之能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不致因过紧被撕裂,不能绷的太紧,不得出现大的褶皱;4)固定时射钉的钉头不得凸出塑料垫片的平面,必须打设在塑料垫片的凹槽内;所有塑料垫片应在基层凹坑部位固定,避免在固定防水板时局部过紧的情况;3、凹凸排水板带铺设1)凹凸排水板设置在隧道的拱墙部位,其中拱墙部位为宽的凹凸型排水板带,可采用射钉固定铺设,将集中下来的渗水要引排到纵向排水管中;凹凸排水板带施工时,支点向初期支护一侧;2)塑料排水板应采用搭接法施工,长短边搭接宽度均不小于100mm,排水板接缝处采用热熔焊接;4、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铺设1)防水卷材首先需要固定在无纺布热熔衬垫上,铺设要松紧适度,使之能与无纺布充分接合并紧贴在喷射混凝土表面,防止过紧或过松,导致防水板受挤压破损或形成人为蓄水点;防水卷材间搭接缝应与变形缝、施工缝等防水薄弱环节错开1m以上;2)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铺设时将搭接边重叠,用钢锟子压紧搭接边确保其粘结完全,保证防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防水卷材长边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采用胶粘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相互错开;在转角600mm内不得设置接头,相邻接头应错开不小于1/3卷材幅宽;卷材搭接注意保证搭接区的下面部位干净,干燥,没有灰尘;3)在卷材上焊接钢筋时做好对卷材的保护措施,避免由于焊接损坏卷材;为了使接缝处的水能顺利流下,下部塑料防水卷材应压住上部塑料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大面防水卷材施工时,卷材长边搭接不小于100mm,短边搭接不小于100mm;4)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mm~20mm内,每隔400mm~600mm应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5)预铺式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在-4℃以上均可以进行施工;在低温施工时,采用芯材焊接工艺,焊接施工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焊接施工损伤防水材料;卷材应妥善保存,特别避免与矿物油、动植物油等影响性能的化学物质接触,以免造成卷材损坏变质;5、特殊部位防水施工1)施工缝处理a)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用风动机械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凿毛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和松散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b)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为保证凿毛面的美观,可采用点式凿毛,凹坑按照梅花形布置;c)施工缝基层表面应坚实、干净,无浮灰、浮浆、油污、反碱、起皮、疏松、碎石团等部位,否则应予以清除;涂料防水基层不应有砂眼现象,基层过于光滑时,应打磨毛糙;基层表面应无积水,涂刷前,基层表面应保持湿润;2)涂料防水施工a)所有施工缝结构断面需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用量m2;采用双层涂刷,两层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选用材料的养护要求确定,一般宜为24~48h;b)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可根据不同部位的施工缝水平或垂直可采涂刷法施工;应分两道均匀涂刷,两道之间涂刷方向宜互相垂直,横竖交替,且必须前一层涂料实干后方可涂刷后一道涂料;粘结应牢固严密,不得有脱落、开裂、孔眼、涂刷压不严实等缺陷;每道涂刷后,应根据选用材料的适用说明要求进行养护;3)止水条安装a)止水条存放及运输时应避免潮湿和挤压,待施工缝凿毛完成且清理干净后,才可进行止水条施工;施工过程中至浇筑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缝应保持干燥,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触及止水条造成移位;b)止水条施工前应先预留定位浅槽,应施做在施工缝中部,止水条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30mm;不得留有断点,止水条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采用高强钢钉固定,水平缝每隔1m,竖向缝每隔固定一次,要求固定牢靠;4)止水带安装a)止水带的接缝应设置在边墙较高位置,不得设在结构转角;接头宜采用工厂定制定型“十字与T字”型接头,对接接头采用现场热硫化接头;接缝应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脱胶现象,接头禁止涂胶冷粘搭接;b)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应与接缝对齐,两者距离误差不得大于10mm;止水带与接缝表面应垂直,误差不得大于15mm ;c)混凝土浇筑前止水带须清理干净、位置准正确、平直无卷曲、固定牢靠,可采用M型筋对止水带进行牢固;严禁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在转角处应增加M型筋的数量;d)混凝土浇筑时止水带两侧混凝土须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破损止水带;浇筑和振捣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时,应注意边浇筑和振捣边用手将止水带扶正,避免止水带出现扭曲或倒伏;e)仰拱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方法,固定构件禁止穿透止水带,保证止水带完整性;5)防排水管安装a)塑料管的外观应光滑,色泽均匀,内外壁不允许有隔体破裂、气泡、裂口、硬化及影响使用的划伤;b)纵、横向排水盲管、横向泄水管及底板排水盲管等有开孔要求的管材,施工时需在管材外采用无纺布包裹等防堵塞措施;排水盲管不得侵占二衬,纵、横向排水管应使用专用卡条固定于表面上,固定间距不大于;c)施工时检查横向排水盲管与纵向排水盲管的连接,纵、横向排水盲管、横向泄水管均采用三通或四通连接,安装完毕后检查其坡度及连接质量,确保排水系统畅通;(二)钢筋工程1、钢筋加工1)钢筋焊接采用同轴同心电弧焊接;如单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如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焊接前,应对焊接接头处进行预弯,弯折角度不得大于4度,焊缝高度应不小于主筋直径的倍,焊缝宽度应不小于主筋直径的倍;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凸、焊瘤,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焊缝接头处不得有裂纹、夹渣等质量现象;2)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截面内的焊接接头一般不超过50%;3)HPB300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 级、HRB400 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末端作不大于90°弯折时,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4)机械连接钢筋加工,钢筋必须用砂轮机切割下料,端部必须打磨平整;丝口长度应由加工机具自带的相位控制器控制其加工长度,标准型接头的丝头有效螺纹长度不小于1/2套筒长度,允许误差为+2pp为螺距;丝头加工完毕并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带上丝头保护帽和拧上连接套筒,并按型号分层堆码覆盖,标识清楚;5)钢筋加工允许误差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2、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时,必须按照卡具固定的钢筋间距、排距进行安装,同时注意维护卡具,轻拿轻放,存放与固定的工具上,使用后进行清理,使卡具不受损坏,卡具应顺直,无锈蚀;2)钢筋锚固长度:中隔墙及排烟道板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4d,底板主筋锚固长度不小于28d;衬砌结构主筋锚固长度:主筋<25mm,锚固长度不小于28dC50混凝土主筋>25mm,锚固长度不小于31dC50混凝土锚固长度不小于29C45混凝土;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 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 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4)钢筋网格的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可采用双丝满扎绑扎,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扣呈“八”字型,朝向混凝土体结构内部,同一直线上相邻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绑扎接头不应向外突出倾入净空,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5)钢筋机械连接安装,钢筋连接时应用工作扳手将两个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超过2丝;当使用加锁母型钢筋丝头时,须将锁目与套筒拧紧锁定;6)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三)杂散电流工程对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的结构钢筋进行电气连接,形成杂散电流收集网;1)在每根钢轨下方选择一根纵向钢筋作为排流条,排流条在毎个结构段内应焊接连通,纵向钢筋如有搭接,必须进行焊接搭接,并与内表层相交的所有横向钢筋焊接;2)沿线路纵向每隔5米,选取一圈横向结构钢筋和所有纵向钢筋焊接;同时,在纵向及环向钢筋上做标记,防止钢筋位置焊接错误;3)区间毎个结构段相邻两个伸缩缝之间为一个结构段内底板及以上区域内的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应电气连接,若有搭接,应进行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焊缝厚度不小于6mm;(四)模板工程1)对模板进行筛选,规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产生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漏浆、裂缝、起砂或起鼓;同时对固定构件、方木、脚手架等支撑工具进行检查,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进行处理;2)为保证拆模时模板与混凝土的质量,采用专用刷子与优质隔离剂,对模板表面进行均匀涂抹,增加模板使用周期,确保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完好;台车模板分别涂刷两次水泥砂浆并分别进行打磨处理,之后涂刷隔离剂3次,要求纵横向交错进行均匀涂抹,眼不见油珠为易;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不得玷污混凝土接槎处,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3)模板的平整度、顺直度、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支架立杆顶部或模板表面抄设标高控制点,并拉设纵横向网格线控制梁、板底模支撑横杆的安装标高,确保底模高程准确;4)模板安装好后,复核边线、中线及标高是否正确,及时报验;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如下: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5)施工过程中注意按设计图纸要求对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进行安装,安装允许偏差如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安装允许偏差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6)拆模强度要求:对于不承重的结构模板,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一般混凝土强度应>;板:当跨度≤2时为≥50%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当跨度>2,≤8时为≥75%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当跨度 >8为≥100%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梁、拱、壳:当跨度≤8时为≥75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当跨度>8时为≥100%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20°C,严禁提前拆模,混凝土降温速率应低于3°C/d;(五)混凝土工程1)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对基底进行高压风水吹洗,基底虚渣、杂物、泥浆、积水应及时清理排除干净;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底板、中板采用水平分台阶、纵向分幅、由边墙向中线方向进行浇筑;为防止混凝土空洞,影响混凝土质量,采取定人定岗负责振捣;混凝土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时应加设串筒;3)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作业,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倍,一般振捣作用半径为300-400mm,使上下层混凝土良好结合;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倍,且不宜紧靠模板与预埋件,一般与侧模距离5-10cm;振捣时应快插慢拨、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插点间距不大于;对墙脚、拱顶等特殊部位采取特殊措施,使振捣不留死角;4)每一插点振捣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以20~30秒为宜,模板下部振动时间延长到90s;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出现气泡,不再显着下沉,开始泛浆时为准,表示已,即可停止振捣;每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捣器,严禁不振、漏振或过振;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后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用清水冲洗干净,不得有浮浆、油污、碎石等现象,否则应予以清除;6)台车衬砌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自模板窗口灌入,由下而上,采用水平分层、对称浇筑,严禁直接敲击模板;控制浇筑混凝土的速度和单侧浇筑高度,两侧一次浇筑高差不超过1m,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宜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倍,最大分层厚度不宜大于;输送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直距离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m,控制在1.5m以内,以防混凝土离析,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滑槽;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在2h之内;7)台车混凝土当混凝土浇至作业窗下30cm时,刮净窗口附近的凝浆,涂刷好脱模剂,窗口与面板接缝处粘贴海绵止浆条,以避免漏浆;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按从里向外的顺序逐渐封顶;控制灌注混凝土速度,观察顶模变形情况,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封顶完成;8)当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搅拌,严禁直接加水;如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时间较长,可适当旋转混凝土罐,保证混凝土流动性与质量要求;9)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施工现场温度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剂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现浇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均不应大于20°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温差不得大于15°C,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应超过60°C;10)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C,冬季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温度低于5°C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且应对混凝土采取适当保温养护措施;新浇筑混凝土与钢模、临界以硬化混凝土或周边介质温差不得大于15°C;11)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允许偏差如下: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隧道开挖施工要点

隧道开挖施工要点

隧道开挖施工要点隧道开挖是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顺利进行隧道开挖施工,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要点。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隧道开挖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详细了解隧道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地下水状况等。

其次,要编制开挖施工方案,明确开挖方法、工期、施工顺序等。

最后,还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挖掘机械、防护设施、通风与排水设备等。

二、安全措施隧道开挖过程中,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施工中,必须做好以下安全措施。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搭建安全网、设置警示标志等,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其次,要进行通风排烟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正常。

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事故。

三、地面支护在进行隧道开挖施工时,需要进行地面支护,以维持隧道周围环境的稳定。

地面支护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喷射混凝土法、钢架支护法、压力管片法等。

在选择地面支护方式时,要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土层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在进行地面支护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支护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开挖方式隧道开挖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掘进法、爆破法、盾构法等。

选择开挖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考虑到隧道地质条件、工程要求、施工效率等因素。

同时,要根据选择的开挖方式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和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开挖尺寸、坡度、弯曲半径等方面。

其次,要进行现场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最后,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六、环境保护隧道开挖施工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噪音、震动、扬尘等方面的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隧道开挖控制要点

隧道开挖控制要点

隧道开挖控制要点
1.剖面稳定控制:根据隧道的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适宜的开挖剖面。

在控制隧道的稳定性方面,应综合考虑地质力学参数、地表荷载、地下水位等因素,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如锚喷支护、拱形支护、加固注浆等。

2.地质预报与监测:通过地质勘察和前期地质预报,对隧道要开挖区段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作出预判。

在隧道开挖控制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监测,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岩层位移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排水与防涌措施: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应采取合适的地下水排水工程措施,如井点降水、排水管网等。

对于高水位或涌水较严重的地段,还要加强防涌措施,如压风抽水、加固注浆等措施。

4.施工工序控制:隧道开挖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需要精细的施工工序控制。

在控制开挖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开挖方法和施工工序,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逐段开挖、逐段支护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5.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在隧道开挖控制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以上是隧道开挖控制的要点,通过合理的开挖控制方案,可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开挖控制也在不断完善,将来更加高效、精细的控制措施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隧道施工各部位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各部位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各部位控制要点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各个部位的控制要点。

一、隧道进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施工区域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顺利施工。

2.交通通行控制:设置交通标志,限制车辆和行人进入施工现场,确保隧道周边道路的畅通和安全。

3.防护设施设置:设置警示标志、围挡、挡板等防护设施,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隧道洞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施工深度控制:根据隧道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控制隧道洞口的开挖深度,确保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2.锚索施工:进行锚索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定期检查锚索的张力和稳定性。

3.排水系统建设:建设隧道洞口的排水系统,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畅通,防止水浸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三、隧道洞内施工的控制要点:1.通风系统建设:建设有效的通风系统,保证隧道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施工人员的舒适。

2.应急疏散通道的设置:设置应急疏散通道,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施工人员能够及时疏散。

3.施工用具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管理,确保其安全和正常使用。

四、隧道出口区域的控制要点:1.洞口结构的设置:在隧道出口区域设置洞口结构,确保洞口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隧道出口的排水系统建设:建设有效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出口区域的排水畅通,防止水浸造成安全问题。

3.周边环境保护:在隧道出口周边设置防护设施,保护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总之,隧道施工涉及到的各个部位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需要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合作,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

只有保证每个部位的控制要点都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隧洞洞身开挖质量控制要点

隧洞洞身开挖质量控制要点

1)方案评审开挖前由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方案评审,各相关部门配合。

2)技术、安全、质量交底方案评审通过后,隧道开挖前,工程技术部、安全环保部、 质量管理部份别组织相应交底,各相关工区管理人员及架子队带洞身开挖施工质量控制程序程序方案评审技术、质 量、安全交底爆破开挖/纵 向排水沟施做渗水检查 沉降监测支护职责工程管理部实施工程管理部、质 量、安全部进行, 工区组织,架子队 参预施工队实施 现场旁站 质检巡查测量、质检、工区、架子队 进行渗水及轮廓检查施工队实施 现场旁站质检巡查开挖后轮 廓检查班、施工人员接受交底。

3)爆破开挖a.工程技术部根据前期地质调查,针对不同级别围岩,确定相应开挖方法,各种开挖方法及要点,架子队应严格按照像关规范要求执行。

b.安全环保部监督管理爆破工作程序,专业爆破公司根据相关规范及要求进行装药及爆破施工,严格控制进尺,且开挖断面尺寸满足要求。

c.工区现场管理人员及质量部、安全部在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面进行轮廓检查,对浮现浮石等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架子队配合处理。

d.工区现场管理人员在爆破完成并排除险情后及时通知测量监测部布置沉降观测点,采集初始值,并复测轮廓超欠挖情况,测量队在洞内还应每隔 50m 设置一个水准点,质检员对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e.爆破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工区现场管理人员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f.工区现场管理人员应控制爆破作业在上一循环混凝土喷射终凝不少于 4h 后进行。

g.爆破开挖后质检汇同监理及时进行地质构造的核对,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工区管理人员及质检应有相应照片或者文字描述记载。

h.在Ⅴ级围岩和浅埋地段的Ⅳ级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 2 榀 钢拱架以内。

i.隧道双向开挖的贯通应选择在Ⅳ级以上围岩地段,双向开 挖距离 25m 时, 两端工区管理人员施工中应加强联系、 统一指挥, 并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震动。

当两开挖面间的距离为 15m 时,应改为单向开挖,一端必须停挖、将人员机具撤走,安全环 保部并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开挖侧每次爆破作业时安全 部应提前 30min 通知停挖侧,专职安全员应在停挖侧与工区管理 人员组织架子队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撤至安全距离以外。

隧洞口开挖支护质量控制要点

隧洞口开挖支护质量控制要点

隧洞口开挖支护质量控制要点隧洞口开挖支护是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

下面是隧洞口开挖支护质量控制的要点:1.支护设计:在进行隧洞口开挖支护前,要进行合理的支护设计。

设计应考虑到隧洞口地质条件、土体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合适的支护形式和材料。

设计还应满足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等要求。

2.掘进施工:隧洞口开挖支护是通过掘进施工实现的。

在进行掘进施工时,要注意合理的掘进工艺和施工方法。

掘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掘进规程和施工标准,确保隧洞口开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地质灾害防治:在隧洞口开挖支护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问题。

如发现地下水涌出、有裂缝、有沉降等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支护工程的安全性。

4.支护材料和设备:支护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护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要选择优质的支护材料和设备,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5.施工检测和监测:在隧洞口开挖支护过程中,要进行施工检测和监测。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尺寸、质量和变形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采取相应的修正措施。

6.质量验收和评估:在隧洞口开挖支护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和评估。

验收要对支护工程的尺寸、质量和结构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

评估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对支护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

7.施工组织和管理:隧洞口开挖支护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并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隧洞口开挖支护质量控制是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在设计、施工、监测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支护工程的安全可靠,为隧道施工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也需要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要点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良好的质量控制不仅能够确保隧道的安全使用,还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以下将详细阐述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工程地质勘察在隧道工程建设之前,全面、准确的工程地质勘察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这包括对隧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能够了解隧道所穿越的地层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断层、溶洞、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对于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变化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二、设计质量控制合理的设计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的关键。

设计单位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工程的使用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隧道的结构形式、衬砌类型、支护方式、排水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确保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设计文件应清晰、准确,便于施工单位理解和执行。

对于设计中的关键部位和技术难点,应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标注。

三、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施工方案应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能够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2、材料和设备准备严格把控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如水泥、钢材、砂石料等,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对于重要的材料,应进行检验和试验。

同时,要保证施工设备的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提高其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1、开挖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是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开挖方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如钻爆法、盾构法、掘进机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取NATM法施工,但对新奥法的认识不完整,甚至误解。 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管理,致使即使采用了NATM法也未能 制止坍方。变形监测与控制就是NATM法重要的一环,但 往往缺乏系统监测,或者有监测无控制,结果虽然发现 了变形明显增大,或变形量大大超过管理值时,未能及 时进行补强,未能变更设计,最后控制不住变形,使初 期支护和围岩失稳而坍方。 施工操作质量差或操作违章不能达到施工工艺要求,往 往“因小失大”而造成坍方。如钻爆法过量装药则破坏 了光面爆破技术;对于网锚支撑,喷混凝土作业不能达 到工艺质量要求,存在露筋或喷混凝土不饱满,致使网 格支撑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一旦受力,网格支撑发生 失稳,造成坍方。 在施工管理方面,未能贯彻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 制,技术责任不清,技术管理脱节,不能从技术上发现 坍方预兆去主动制止坍方发生。
全断面法
台阶法
隧 道 开 挖 方 法
2
分部开 挖法
(1)全断面法
该法适用于 1)单线隧道I、II、III级围岩; 2)双线隧道I、II、III级围岩; 3)地下水状态:干燥无水或潮湿。每循环进尺宜控 制在3-4m。 该方法为提高施工效率,应配备钻孔台车或多功能台 架及大型装因素
蒙脱岩
水是造成坍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 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 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 滑坍。地表水源对围岩的长期作用,如降雨降雪,雨水和冰雪融 伊利岩矿物 化后渗入土体引起坍方。
(3)高地应力
由于地层构造产生的高地应力。
(4)岩石化学因素
含高岭土。 含有蒙脱石、伊利岩矿物。 以上化学成份,可使岩层具膨胀性,易发生隧道施工坍方。
3.设计不当
(1) 设计条件与施工条件的差异。 (2)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 坍方的因素。一旦隧道施工开始,也未能补钻补勘。 (3)由于设计所提供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不详,或与实 际出入较大,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4)设计支护方法不适合围岩,支护设计强度、刚度不够。 (5)设计未能跟着围岩变化走而滞后。对于NATM设计与施 工的隧道,设计与施工仍然脱节。 (6)由于坍方是发生在施工阶段,而设计往往忽视了对坍 方的预防。
隧道主要施工(开挖)方法示意图
防坍的控制要点
坍 方 原 因 分 析
坍 方 机 理
坍 方 处 理 要 点
一 坍方原因分析
引起隧道坍方的原因有多种,概括 起来可归纳为:
自然因素——即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 变化; 工程因素——即在平衡稳定或未平衡稳定 的岩土体中修建隧道施工中,引起地质和水文 地质的变化; 人为因素——即不合理、不适当的设计, 不合理、不适当的施工方法等。
4.施工不当
(1)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和施工技术、工艺方面的因素
不适合围岩的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 开挖方式、开挖方法不适合实际围岩类别。 施工顺序不适合实际围岩类别。 支护方式与方法不适合实际围岩类别、支护闭合时间过长。 断面选择不当,如应选择小断面分部开挖,而不恰当地选择大断面开 挖。 二次衬砌施作时间选择不当,施作二次衬砌时间过迟,初期支护变形 过大或部分失效,而发生坍方。 施工作业安排不当,围岩暴露时间过长,而未能及时支护。 不恰当的施工技术与不良的操作: 钻爆法开挖不采用光面爆破方法,炸药用量过大。
(2)施工管理方面的因素
施工组织中没有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和防止坍方的计划 方案、技术措施和防坍物资器材、机械、机具和支护 材料的准备。 施工管理上不顾地质条件好坏只追求进度,在该采取 短进尺循环的地段不采用而引起坍方。 采用“施工规范”或“施工组织设计”中明文规定不 准使用的施工方法和不适当的施工顺序而引发坍方。 由于没有严格的施工管理,针对工点的施工技术方法 与措施不能及时保质保量地兑现,结果造成坍方。 由于没有严格的施工管理,随意变更施工组织设计和 施工技术措施而造成坍方,如规定“先护后挖”地段 随意改为“随挖随支”或“先挖后护”造成坍方。
(6)环形开挖法施工应注意
一般采用先护后挖,先施工超前支护; 每循环进尺控制在一榀钢架间距,一般0.5m~1.0m。 环状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安装钢架支撑,支撑之间采用连接钢 筋连接,并应加锁脚锚管; 核心土面积应≮上台阶面积的50%。
(7)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应注意
侧壁导坑开挖前应作超前支护,大小管棚注浆联合支护或注浆小管棚支护; 侧壁导坑近似于椭圆断面,每侧导坑面积约为隧道断面积的1/3左右; 侧导如果太高,应分成两个台阶开挖,侧导长度应根据大管棚长度及地质 情况而定,一般在30~50m; 导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支并封闭成环; 如果侧压力过大,应作边墙二衬; 核心部位开挖亦应超前支护,顶层开挖是关键,要采用短开挖、快支护, 将隧道支护连接成整体。如变形过大,还应采取必要的支顶措施; 及时施作二衬。
二 坍方机理
从坍方现象与原因分析,坍方本质即机理如下:
(1)隧道是典型的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存在不确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而洞室周围部分岩石与支护组成共同承 载体。岩石开挖后,原有的岩石结构和受力平衡被破坏,岩 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重分布,形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 有一定的自稳能力(自承能力)。如不及时支护或不支护, 在重力、高地应力(包括自重应力)、不对称荷载(偏压等 局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坍方。
名为NATM法施工,实际未能形成完善的监测与反馈体系, 不能及时提供围岩的变形及其发展趋势;量测虽已反映 出了变形趋势,但却未加重视,没有及时判断处理,造 成施工与量测脱节,有量测、无行动,达不到防坍的目 标。 只注意了评价围岩总体属于几级围岩,忽视了对岩性 (岩质)的分析判断,从而产生了判断上的错误,造成突 然坍方。 按NATM施工,没有按规定进行量测,或信息反馈不及时, 决策失误,措施不力。不是根据数据决策,而是凭个人 经验或想象主观决策。
(3)判断失误与个人行为方面的因素
施工人员不懂工程地质,不懂支护作用,不能判定围岩的稳定,对自稳 能力估计过高,不能判断支护的稳定。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缺少防坍经验,缺乏判断和应变能力, 尤其是对地质复杂的长大隧道缺乏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对地质判断 分析发生差错或判断分析不准确,使施工方案发生错误而引起坍方。 施工管理人员个人主观意识太强,存在侥幸心理,迷信自己的经验,不 顾客观状况,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决定,自认为不会发生坍方。 虽然为数不多,但造成危害极大的是存在“内行”和“外行”的管理负 责人的瞎指挥或野蛮操作,往往为“眼前利益”所驱动,严重违反“施 工规范”和防坍施工组织与技术方案,冒险组织施工,最后造成不可收 拾的大坍方。 在较好的岩层中,施工人员忽视了岩层节理面与软弱面的存在,尤其是 不掌握工程地质的施工人员只认岩石软硬,不认其岩层结构。而岩层节 理面与软弱面的存在,隧道开挖临空面形成后,在节理面的大块切割下, 岩层沿软弱面滑出形成坍方。此类坍方的特点是具有突然性,它比软弱 围岩还来得突然。
隧道开挖防坍塌的 控制要点
主讲:王胜鹏
@爱弄PPT的老范
(1)确保施工安全,改善施工环境。 (2)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调研情况、地质围 岩级别、结合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纵坡情况、 衬砌方法、工期要求、装备水平、队伍素质等综 合因素决定。 (3)地质变换频繁隧道应考虑其适应性,便于 调整转换。 (4)应考虑地表沉降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 (5)居民密集区还应考虑扰民因素。 (6)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 材料。 (7)认真按照新奥法原理、掌握应用好光爆、
(8)中隔壁法施工应注意
开挖时,应沿断面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或三部分 开挖,每开挖一部应及时施作喷锚支护与钢架架设,中隔壁除锚 杆不做外,其刚度、强度应尽量与侧壁等同。每部间距一般为5m; 施工完一侧分部后,再施工另一侧。左右侧洞间距拉开≮15m; 各部的底部标高应与钢架接头一致; 为增加抗弯能力中隔壁宜设置为弧形,中隔壁在二衬时须拆除应 考虑螺栓连接,并使用型钢支撑; 如支护变形过大,可在底加设临时支撑; 中隔壁法各部施工,应在超前支护保护下进行; 进行二衬须拆除中隔壁时其拆除长度应在隧道初支封闭成环后, 通过量测确定。
1.不利的地形、地貌因素 (1)隧道穿越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等偏 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都极易发生坍方。 (2)隧道穿越地表水源,如水塘、水库、沟槽、冲沟 等地段。 (3)隧道穿过地面建筑物,而且埋深浅,如城市地铁 隧道,城市过街隧道等。 (4)影响隧道洞口安全与隧道洞身稳定的不良地质和 特殊地层:崩坍、错落、岩堆、滑坡、人为坑洞、泥石流、 断层、流砂、膨胀岩、岩溶、岩爆等。这些都是常常引发 隧道崩塌 坍方的地质条件。
(2)地下水的作用造成坍方
软化岩层,降低岩石强度。 砂土层等无胶结岩层,在水的动力作用下引起流泥、 流砂坍方。 高压水地段在水压力作用下形成具有突发性、高灾 害性等特征的突泥突水大坍方。
(3)岩石本身的化学成份,如膨胀岩的膨胀力破 坏支护结构形成坍方。 (4)结构上来讲,实际荷载大于支护阻力,造成 变形过大引起支护结构失稳而坍方。
洞口未能严格执行“早进晚出”原则,洞口仰坡边坡未处理好就盲目进洞,引 起严重坍方,甚至发生“关门”灾害。
洞口刷方过高以及地表水处理不当引起坍方。 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方法;工序间距安排不当;施工支 护不及时,支撑架立不合要求,或“先拆后支”等不正确抽换;地层暴露 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方。 喷锚支护不及时,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钢支撑接头及纵 向联结质量差,钢支撑与岩壁存在空穴不密贴,喷混凝土、锚杆、钢支撑 不能起到共同作用。 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不能按照实际地质条件控制开挖进尺,进尺过大引起坍方。 发现坍方预兆未能及时处理。 开挖方法转换时不注意支护变化。 工序脱节、突击开挖、衬砌落后太多。 小坍方之后采取措施不力。 由于贯通面压力较大,而贯通面支护较弱、进尺较大而引起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