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政府规定 1991到2001,每 年按国民生产总 值 的 0.1 % 增 加 教育经费。2001 教 育 投 资 占 GDP 的比例7.03%, 位于丹麦7.71% 之后,居世界第
二。
1998年,印度教 育 经 费 占 GDP 的 比 重 是 3.8% , 2003 年 达 5% , 政府承诺在未来 几年内比重将提 高 到 6%。 这 些 资金通过印度大 学拨款委员会落 实到院校头上。
2.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不合理
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太大,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得不 到切实保障。我国目前虽然逐步扩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偏远地区尤其是西 藏等地区的教育投入,无论是经费还是师资,相对于改革开放后到本世纪 初的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旧没有改变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公平现象。
3.教育经费利用有效率相对较低
日本教育经费总 值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例一直处 于较高的水平。 除1970年均保持 在5%以上,1980 年曾经达到 6.8% 。 1998 年 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 比 例 为 6.0% 。
截止到2014年,我国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 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企业办 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 26420.58亿元。26420亿,看似天文数字,但中国太大,对于中国的 教育现状来说还很不够,相对于世界5.3%的平均水平,完成4%的硬 指标,仅仅达到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及格线。目前我们的校车 安全、营养午餐等问题,都是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后政府 还要继续提高教育投入的比重。因此,达到4%,不是底线,更非上 线;不是终点,而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起点。
1995 年 颁 布 实 施 的 《 教 育 法 》 进 一 步 明 确 规 定 :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 费为辅的体制。”实行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我国 教育经费投入的一项基本政策。这一政策,对于调动社 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 分现实的作用。
1985-1995年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1985 年 颁 布 的 《 中 国 中 央 关 于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的 决 定 》 和 198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 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5-1995年期间教 育经费投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 调动了地方积极性,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教育投资与国 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进一步调整,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 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形成。
GDP(亿元)
184937 216314 265810 314045 340902 397983 471564 519322 568845 626139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
费占GDP的比例
费(亿元)
2.81%
5197
3.01%
6511
3.22%
8559
3.48%
10929
3.59%
12238
1978年至1985年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把教育列为国家发展战略重 点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投资比例开始调整,优先投资于 教育,基础教育投资有了明显的加强。据统计,1978-1980 年 间 , 各 级 财 政 教 育 拨 款 282.6 亿 元 , 平 均 年 增 长 率 为 23.6%。1981-1985年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全社会教育 投资累计达1081.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教育拨款819.2亿元, 相当于建国前期1952-1977年的26年财政教育拨款的总 和,年均增长率为16.1%和14.7%。
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 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 就是说,按此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 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但是我国一直到2012年才首次实 现这一目标。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3.66%
14566
3.83%
18061
4.28%
20773
4.16%
22754
4.15%
26421
二、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国外对比
世界各国历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平均值(单位:%)
年份 平均值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4.437685 4.132382 4.468685 4.172428 4.447847 4.57454
三、我国目前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主要问题 1.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城市 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企业办学投入、校办产 业减免税收人用于教育的支出、社会捐资助学、群众(农民)集资办学、 学费、杂费等10多项。来源渠道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可以说是任何其 他部门都无法相比的。也正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强调“多渠道”,一 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区分教育类别而过于强调辅助性来源渠道的作用,使 得本应是主渠道作用的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作用越来越薄弱,主渠道越 来越不主了。
1978-1985年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
这几年增加的中小学教育经费,绝大部分用于支 付人员工资。经1978年和1981年两年工资调整,1983 年教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开支为79.97亿元,比1976年 增加了44.82亿元,教职工工资部分占全部教育经费的 59.1 % , 中 学 用 于 增 加 人 员 经 费 占 62.8 % , 小 学 占 77.7%。
教育经费的时间和空间配置不匹配,导致利用效率低下。在教育经费 的配置中,国家倾向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教育,某种程度上造成亟需 教育经费的领域或地域无法获得必要的资源配置,而拥有充足的教育经费 来源的领域或地域,容易造成教育经费本身的闲置。
4.教育经费在学级之间分配结构不合理
我国最近几年的教育经费投入偏重高等教育,忽视中小学教育,这与 发展义务教育的原则相背离。
高等教育拨款所占比重
24.03%
下 降
中等教育拨款所占比重
39.56%
上 升
20.76%
36.22%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 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 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单位:元)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
4012.52 4966.04 6128.99 6901.77 7681.02
5213.91 4509.54 6541.86 5999.60 8137.00 7775.94 9258.37 8448.14 10359.33 9024.96
据统计,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 5%以上,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 4.5%,所以4%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很苛刻的目标。
1975年以来的多 数年份,美国教 育经费总投入占 GDP 的比例保持 在7%以上,高 强度的教育投入 是美国教育发展 的持续动力。且 美国人口仅为我 国的20%。
现在世界主要发到国家比如美国、法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近 几年一直维持在7%左右,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更高。因此,我国在这 方面的路还很长。
2011年若干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国家 法国 爱尔兰 英国 德国 荷兰 日本 西班牙 加拿大 美国 意大利 丹麦
教育经费占全国GDP比例 7.4% 4.9% 5.4% 5.8% 5.3% 4.7% 5.7% 7.0% 6.7% 4.7% 7.1%
2005-2014年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2007—2008年是国家对教育投入增加最为明显的年份。2007年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比2006年增长76%。主要用于 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提高农村义务教 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二是全面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扩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资助标准。2008年继续 延续2007年的走势,进一步巩固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向义务教育领域 倾斜的既定政策。2010年初,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工作要点中又一 次提出,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2010 年 3 月 2 日 公 布 的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 — 2020年)》又提出,在2012年实现这一目标。
财政拨款向基础教育倾斜。我国要力争本世纪末基本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了确保这一“重中之重”的实现,政府财 政拨款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并将义务教育列为投资重点。
1995年与1990年相比,高等教育拨款所占比重由24.03%下降 至20.76%。开始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投资重点 的状况。中等教育拨款则由36.22%。上升至39.56%。为了确保 义务教育的经费,从1993年起对其进行单独统计,1993-1995,义 务教育拨款由333.56亿元增加到546.77亿元,年均增长率28.03%, 高于同期财政教育拨款年均增长率2.3个百分点。
1995-2005年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自1995年以来,随着各项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措施的推 行,我国政府的教育总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以及教育总 经费所占GDP比都在稳定递增,但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 育总经费中所占比例经历了一个很明显的下降趋势。1995 年至20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占比由最高 的75.16%逐年下降至最低点61.3%,11年下降了13.86个百 分点。与此同时,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断上升,其中, 事业收入从1995年的10.12%上升到2005年的27.79%,成 为非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平均值 4.68945 4.73364 4.9407 5.00164 4.90282 4.68632 4.84214
基于72个国家13年的数据样本统计,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 重的平均值在4.132%~5.002%之间波动,13年的综合平均值是4.619%。由 此可见,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经验数据来看,4%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比重平均值的下限。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事业更加重 视,加大了对教育发展的投入,从2000-2005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这 6年中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平均值都稳定在4.686%以上,6年的 综合平均值更是达到了4.851%,明显高于以往的教育投入水平。
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
85.3%下降至75.2%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0年
1995年
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重
67.4%下降至54.8%
1990年
1995年
199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的25%是通过社会集 资办学、学杂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等渠道筹措 的,其中学杂费所占比重己由4.2%上升到10.7%。
1978-1985年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建国前期1949至1977年的28年间,中国教育发展与解放前相比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但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教育投 资与整个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尤其是“文化革命”十年浩劫,教育受到了严 重破坏,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简陋, 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拉大。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 于教育的费用。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即各级各类的学校 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和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 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教 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主要 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