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预设的有效性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3b334f5bf01dc281e53af0f0.png)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一上历史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由厌学到乐学,这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师都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浅谈一些看法,以求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这其中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东西产生兴趣,他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实现最大化。
具体到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想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最关键的是导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
导课的过程如果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为例,这节课记忆的内容较多,比较枯燥,在导课时,我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学生都很新奇,都会学写自己的属相,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我们的属相(甲骨文)的字是怎样发展为我们现在形态?其中经历了哪些过程?我们接下来学习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的基本脉络与趋势……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管多么好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期使用,一成不变,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传统的教学手段固然不可忽视,但现代教学手段更加重要。
教师尤其要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5d6493725acfa1c7aa00cc3d.png)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成绩,成为每个老师必须思考、关注的重要问题。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等方面获得协调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是由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来决定的。
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
因此,在每次上课前,我会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这样,教师教起来、学生学起来都有目标与方向,让课堂变得有针对性,这样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的关键是好学,因此,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其历史能力,促进历史的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
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问题设置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0135a2325727a5e9856a6183.png)
一
燕
而异 , 因材施教 , 设计 贴近学生 的思维能力 的课堂提
问。 ( 3 ) 提 出 的 问题 要 有 趣 味 性
、
高 中历 史 探 究 素 材 的选 择
探究 素材并 非探究 活动所 依据 的学科 知识 体 系, 而是指探究 的具体对象 。 但是并非所有 的内容都 适宜探究 , 所 以要进行选择 。 探究素材选择 的范围绝 非简单的局限在学科知识体系之内 ,可 以来 自多方
在课 堂上 ,问题的设置应 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 展开 , 并引 出本节课学生必须 理解 、 掌握 、 运用 的知 识。 课 堂教学是一个集体性活动 , 所设置 的问题要能 针对全体学生, 使问题能有群体效应 , 让每一个 学生 都有思考的空间和锻炼 的机会 ,所 以我们在设 置问 题时 , 既要关注知识的整体性 ,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整 体性 。只有这样 , 所设置 的问题才能形成合力 , 才能 引 导 所 有 的 学 生朝 既定 的教 学 目标 发 展 ,不 同层 次 的学生才能学有所得 ,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 动力是兴趣 ,在新课程标 准 中特别提 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 ,这也是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 前提条件之一 , 没有 了兴趣也就没有学 习的动力 。 设 计趣味. 『 生的问题 , 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积极参 与课 堂活动。 作为教师 , 我们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 因素 。学 生 一旦 对 历 史 感 兴趣 , 就 会 乐 于接 受 它 , 变 “ 苦学” 为“ 乐学” , 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 ( 4 ) 提 出的问题要能突出重点 , 体现 出主体 问题要精 , 不宜繁琐 , 要有主次之分 , 要 能突出 重点 。提问过多 , 难免会 趋于繁琐 , 致使层次不够清 晰, 重点难 以突 出。 这 就要求教师应该对 问题进行有 机 整合 , 更加 突出重点 , 分清 主次 , 使学生 能从 你 的 问题 中有 所 “ 得” 。 在教学中 , 通 过 营 造浓 厚 的 问题 情 境, 养成学生强烈 的问题意识 , 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 问题 的兴趣 ,挖掘学 生潜能 ,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 维。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不仅 自己善于设计 问 题, 而且善于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问题 的设计 , 鼓励学 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 如: 讲《 三民主义》 时, 创设情境 , 召开一 次记者招待会 ,让学会 以记者的身份提 出质 疑: “ 同盟 会 的纲 领 没 有反 帝 内容 ,孙 中 山对 帝 国 主 义还抱有 幻想 ,怎么 能说辛亥 革命 具有反 帝性质 呢? ” 这些问题 的提 出, 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教 师 应 充分 调 动 学 生 主 动 提 出 问题 的积 极性 。 “ 探究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课 堂教学 的质量 , 也直接影响到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 。” 经过实践 , 我 认 为 探究 问题 的设 计 还 应关 注 以下 两 点 : 首先 , 依 据教材的重点 、 难点 内容 , 不能偏离 教 学 目标。 探究 问题设计 的 目的并非任意决定 的 , 它必 须立足于对教学 内容 的系统分析之上 ,做到能够从 整体上把握学科 知识体系 , 理清 内容的基本结构 。 教 师也 可以选取 别的符合这一 内容要求 的探 究材料 , 所 以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认真研读 《 高 中历史课 程 标准 》 , 新 课标 是历史教学活动 的基本原则 , 是最 权 威、 最可靠 的信息 , 是高考命题 的依据 , 是纲领性 文 件 ,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 重要 的价值。 其次 , 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 , 设计具有 挑战性 的问题 , 促使学生在更复杂 的水平上理解 。 问 题设计要从高 中生的认知结构 、技能结构 以及认知 能力 出发 ,有 的放 矢 地让 学 生 思 有 所得 。考 虑 学 生 “ 最近发展区” 的知识 , 其难度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 在教学 中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 点, 高度重视“ 问题 ” 在 探 究 活 动 中 的意 义 , 通过有效 的课 堂问题设置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 的互动 中来。问题设计的得体 、 精巧 , 能把学生引入 问题情 境, 既能激发学生求知 的欲望 , 还能使学生最 大限度 地获取信 息 , 激活学生 的思维。 通过 引导学生探究 问 题, 引领学生积极参 与探究活动 , 促成学生知识 与能 力、 情感 、 态度与价值观 的和谐发展 , 使学生成 为课 堂主体 , 积极参与 , 活跃课堂气氛 , 打造高效历史 课 堂。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设计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20bf224b73f242336c5f62.png)
职后 的我 不 禁想 起 了全 体 军机 大 臣奏 折 中 的一 句话 :
“ 中国之败全 由不西化之故 , 非鸿章之 过 !”
桧 , 国者李鸿 章” 误 。一个 巨大 的帝 国屡战屡败 , 却每一 次都要讨伐 我不能维护 国家权 益 , 个人 的力 量到底有几 何? 千夫所指 ” “ 的我吐血了。 月7 我在 回到北京 贤良 9 日, 寺住所 后 , 次大 口吐血 , 再 两个 月后 的l 月7日, 归西 1 命 天, 终年7 岁 。 8 此外 , 我还参 与反 对戊 戌变 法 , 义和 团运动 时与英
过多种渠道 已经有所 了解 。为此 , 教师必须 了解教学 的
价方式 等方 面的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 。
一
真实起点 ,本着 学生的实 际水平 和认 知能力设计教 学 ,
、
了解 真实学情 。 搭建认知平 台
而不是完全凭 着教学参考 和 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设 计 。
这样既 尊重 了学生 的已有 知识 ,沟通 了新 旧知识 的联 系 , 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 中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也
பைடு நூலகம்
国策划 “ 南互保 ” 东 ,还有人说我 在洋务运 动 中中饱私 囊 。呜呼 ,了却 君王天下事 , 得生前身后 名” 谁 自己 “ 赢 ,
计较得 了是美名还是骂名 ?
必须起用 的人就是李鸿章 。” 信哉此言 ? !
l月 l 日,7 的我 到达北 京 ,开始 了与联军噩 梦 0 1 7岁 般 的“ 议和谈判 ” 。我意识到联军在 京城屯兵数 万 , 随时
一
要求 。 在教学实践 中 , 教科 书的权威 性不容置疑 , 它所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fb74b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f.png)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方法。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建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我将从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四个方面,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目标明确是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这一目标。
目标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呈现矛盾、设置启发性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思考和探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情节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历史课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情节化处理,通过讲故事、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位考生的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科举制度的整个过程。
情节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引入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历史课堂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出发,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启发式问题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启发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探讨封建制度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以《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为例
![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以《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bd94d0ee87101f69e3195a3.png)
D s u s d i h ih sh o h so yt a h n eq e t n d sg a ii — — T k Lo e n C vl a in A d A ce t e c i ic se t e g c o l i r e c ig t u si e inV l t n h t h o dy a e“ v s Qi i i z t n n in eeC t i o Gr y
v l t c n e h nc h l s r o i s r e i r l he v ld t . a i y, a n a e t e c a s o m n t u ton t u y t a i i y di
Ke wo d Que to sg y r s: s in de in
教 学 理 论 与 实 践
20年 簟1期 09 0
… … … … 中 国 教 育 与 社 会 科 学
谈 高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问 题 设 计 的有 效 性
《 琴支 。 吉 希腊 碱 邦 刳 度》 爱 月与 一课 为 侈 9
麦
关键 词 : 问题 设 计 有效 性
文 / 西 明 王
— s a e S s e ”a c a s a he e a p e t t y t m ls s t x m l
W an X i n g mi g Ab ta t Th ls r o n tucin v l t wa he rc n e r a i sbr n h st a hig u ie s lm at ro o e n I he sr c : e ca s o m is r to ai y, st e e ty a sv rou a c e e c n n v r a te fc nc r . n t di hih s h o so y ta hng,hec ure c n e ue to gude hr u h e in q e to h t de O s u g c o lhit r e c i t o s o t ntq s in, i st o gh t e d sg u s in t e s u ntt t dy,st e c r i he ta he s e ha c s t e c n e h d a d t ta e y whih t ls r om nsr cin v l iy a op sfe ue l Bu sn hed sgn h d n n e he ta hig m t o n hes r t g c heca so i t u t ai t d t r q nty. ti ott e i a o d pr lm s, a a s he su ntt a e t iniia c t d c n e ha et ls r om n tu to hee fc . c u et es e il ob e c n c u et t de o h v hesg fc n es u y,a n nc heca s o is r c in t fe t Be a s h p ca- ie e e n heie l ia e o niin difr nc t fee e c rde inst ue to h e e n heq lt x se c e y z d lv la d t d oogc lr c g to fe e e,hedifr ntt a he sg heq s in t e lv l d t uaiy e it n ev r a b g dfe e c , o v st u si ho ou gr eas oha et e v r iedifr nc . i if r n e s l e heq e tont r ghde e lo t v h e yw d fee e Onl h n e h nc st e q e to sg h y t e n a e h u sin de in t e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
![浅议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https://img.taocdn.com/s3/m/2955f03aee06eff9aef807a5.png)
◎ 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
在 日常 的课 堂 教学 中 ,有 些 教 师 根 本 没 有 想 到 提 出 调 动学 生 的积 极性 。教 师通 过科 学 的课堂 提 问 ,多 角度 、
问题的重要作用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 ,仅仅将提问看作 深 层 次 地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内动 力 ,加强 教 与 学 的 和谐 互
是 一 种很 简单 而 随 意 的 教 学 方式 ,而 且 所 问 往 往 是学 生 动 ,能 极大 地提 高教学 的有 效性 。 已知 的东 西 , 因此 课 堂 提 问 不 能体 现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二 、课 堂 问题设 计 的基本要 求
1 、课 堂提 问 难 易要 适度 。不 是 说所 提 的问题 要 越 难
习兴 趣 , 弱了课 堂教 学 的效果 。 教学 提 问不 只是传 授 知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的一 种 有 效 的教 学 方 法 ,是 启 发 学 生 实现 双方 主 体性 的建 构与 发展 。所 以 ,提 问要倾 注教 师 的 重 要 手 段 。它 贯 穿 于课 堂教 学 的 始 终 ,直 接 影 响 着课 堂
从 而认真 地进行 思考 ,踊跃地 回答 问题 。
总之 ,课 堂 提 问是 进 行 历 史 学 科 思 维 、语 言 训 练 , 思 维 ,传 授 基 本 知 识 ,控 制 教 学 过 程 ,进 行 课 堂 反馈 的 教 学 的成 败 ,在 历 史教 学 中发 挥 着 重要 的作 用 。在 教 师 有 效 提 问 的引 导 下 ,学 生 独 立 学 习 、合 作 学 习的 能 力 得
极思 考 。提 出的 问题还 要有 创新 性 。 因为教 师无 激情 或设 引导 学生 逐 一 回答 。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be7d1852d380eb62946ddb.png)
教 学 注 入 了 活 力 。 和谐 是 一 种 美 ,更 是 一种 境 界 。
求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自我 、建 立 自信 。发 挥 评 价 的 教 育 功 能 , 促 进 学 生 在 原 有 水 平 上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发
性 品 质得 到 了全 面 、和 谐 、充 分 的发 展 。
(. )让 评 价 滋 润 学 生 心 灵 三
学 生 就 会 养 成 善 于 动脑 、勤 于 思 考 、勇 于 表 达 自 已 观 点 的 习 惯 。这 ~ 点 对 于 学 生 主 动 获取 知 识 ,养 成
良好 的学习 习惯具有 重要 的价值 。这样 ,学生在学
残 苁 历 史 教 学 的 问题 探 鬼 教
◇山东 临沂第四中学 田红梅
美国著名教育学 家布鲁纳说过 : “ 学生提 出 向
挑 战性 的 问 题 ,可 以 引 导学 生 发 展 智 慧 。 ” 问 题 的
(一 )备 课 中 预设 问题
通 过 钻 研 不 同 的 版 本 教 材 , 围绕 课 标 的 中 心 要
பைடு நூலகம்
提 出 与 解 决 ,在 今 天 的 新课 程 教 学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突 出 的 作 用 。要 深 化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着 力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就 必 须 把 学 生 的 学 习时 间更 有 效 地 利 用 起来 ,而 问 题 的设 计 、解 决 和 生 成 ,可 以 使 教 师 快 速 了 解 学 生 理 解 知 识 、综 合 问题 的 程 度 、存 在 的盲 点 等 ,有 助 于 剖 析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存 在 的 薄 弱 环 节 , 使 教 与 学 更 具 有 针 对 性 。在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 同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63dd0452ea551810a6878d.png)
浅谈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能否发挥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通过多年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可以从激发兴趣,引导自主学习;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精心设计问题;明确目标,优化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具体表现在:(1)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2)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
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问题是:学生喜欢不喜欢学,会不会学,能否积极主动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贯彻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
因此,作为一线教学人员必须树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的策略,深刻领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情感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性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意志倾向。
它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效率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我们只有点燃学生的这种兴趣的火花,才能在他的学习历程中燃起熊熊烈火。
课前导入是个关键的环节,一节课的精彩导入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极其振奋的感觉。
诙谐简短的故事,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一句箴言,一条通俗的谜语以及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都是吸引学生的直接有效的事物。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上课伊始,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堂上要主动排除主观原因的干扰,不随意批评学生,积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各种兴趣内容,抓住学生愉快学习的多种因素,保持愉悦的历史课堂环境,努力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之入境。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60d262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4.png)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成绩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准备。
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书籍、资料和网络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材料。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这样可以确保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准确地传递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历史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说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来讲授历史知识。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参观、实地考察和模拟演练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名字和日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分析、推理和评价,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
第四,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积极的互动和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师还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和研究。
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条件,鼓励他们参与历史社区和活动。
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a507c446e518964bcf847cf4.png)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本人看来,历史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其存在的主要理由不仅在于对陈年旧事的叙述,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古老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的人生。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因此,我认为要想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从多方面入手。
一、强化历史基本知识的识记,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
识记性强是历史学科的特点。
古今中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倍感头疼的问题。
初中学生由于受其年龄和生理特点所限,再加上受到一些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只注重了历史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且由于嫌记忆历史知识太枯燥,太辛苦,不想主动去记,。
如何既能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又能轻松愉快地学到历史知识呢?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在教学语言上要多下工夫,增强个人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大量的知识,这是实践证明了的。
其次,掌握学习过程中的遗忘规律,不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遗忘规律是“前快后慢”。
学过的知识在几天后如不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巧妙方法,如历史歌谣记忆法、概括法、记忆年代用谐音法、顺口溜打油诗法等等。
二、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831091080740be1e650e9a19.png)
三 、 系现 实 ( 际 )使 课 堂教 学 生 活 化 联 实 ,
美 国著名 的教 育家约翰 ・ 杜威 曾经一针 见血地 指
出: 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 , 就是把历史 与当前社
关羽 、 张飞 、 门童 , 向五个 同学交代演出 的内容 : 刘备如 何 三次拜访 诸葛亮 , 张飞 、 羽如 何显得很 不耐烦 , 关 最
后刘备终 于请到 了诸 葛亮并成就 了一段 佳话 等。学生 结合平 时从广播 、电视等平 台中获取 的相关知识 自编 台词 , 我帮助修 改 , 同时进行 简单 的布景设计 , 学生 边 看演 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j顾茅庐 的辛苦 。通
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 出来 。他特别强调 : 历史
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总之 ,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学 生 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 , 加强学 习中师生之 间 , 学生
之间 的有效合作 , 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力增 强 努
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 的有效
l 生。
是使学生可 以有一定 的思维成果 ,即每一个学生都可
也促进 了传播这些思想 的国家 的思想解放 ” 。有 哪些事
例可以说 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 到高潮 ,学生之间 、 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 , 寻求这些 问题 的答案 , 使学生 的 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 。这样既达到教学 目的 , 又激 发学生学 习历史 的积极 性 ,培养 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拓展 了历史课 堂的教学内容。 课 堂教学 中联系现实 , 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
过创设教学情境 , 不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而且引导 了
学生积极参 与课 堂教学 活动 , 逐渐改变其学 习方式 , 变 被 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二、 精心设计问题 ,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04b8d1f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2.png)
浅谈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课程是学生认识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我对于怎样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手段应该多样化,例如利用讲解与示范、案例分析、视频和图片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易懂。
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历史课程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熟知,更是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一系列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因此,老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探究、推理等方式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一系列事件和原因。
三、历史教育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历史课程要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同时,也明白历史对于现在和未来有着深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例如,可以在讲解中提到当前或是历史上的某些社会问题以及其历史渊源。
四、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历史课程必然涉及到大量的书籍、文献等资料,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其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建议更换教材,多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
五、历史课程的互动性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既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自己所学和了解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最后,我认为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老师能否以身作则,让学生相信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带领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浅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中课堂设计有效性的几点反思
![浅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中课堂设计有效性的几点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05d7e54afe04a1b071de57.png)
了教师追求的永恒 主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 中就如何 提高高中历史 必修三知识 的融会贯通 , 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 必修三课堂设计的有效性 , 做了如下几点浅薄 的反思。
容和尊重 , 继而提高对文化传承的 自觉性 。
三 、 效 的 课 堂 设 计 要 符 合 学 生 的 兴趣 倾 向 和 成 就 以及 进 步 有
指导意见 的教学要 求 :1基本要求 : () 知道 《 诗经》 楚辞 、 、 汉赋 、 的价 值 取 向 ( ) 一 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倾 向
一
( ) 二 从必修三 的区域 陛特征来看
不 管是 中 国 的 , 是 西 方 的 文 化 , 可 以发 现 以 下 的 规律 性 特 还 都
、
有 效 的课 堂设 计 要 紧 紧 围绕 必 修 三 的教 学 目标和 学 科 指 导
意 见
征 : 同地域 、 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不 同的历史 渊源和发展线索 , 不 不
基 于高考考试大纲对命题 的要求 , 我们要研 究并融通课程标 且这种发展不是封 闭的 , 而是 在各 自的历史环境 中或小或大规模
准 、 试 大 纲 和 浙 江 省 的学 科 教 学 指 导 意 见 , 定 简 洁 的 教 学 目 的交融和借鉴 。 考 确 有了这样规律性特征的认识 , 学生 自然能认识到人
标。 在对这些 目标考点命题灵 活操作设计空间得以拓展 的同时, 既 类思想文化发展 的继承创新性 、 融合多样性 , 也必然在情 感态度与 要斟酌所 考查知识的范 围和难 度 , 又要 能以此准确把握和理解教 价值观上增强对祖 国民族文化的认 同感 、对世界各 地区文化的宽 科书 的教学内容。 例 ,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 色》 《 唐诗 、 宋词 、 曲、 元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 了解 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 文学特色 , 体会古代 中国文学 的多姿多彩 , 感受古代 中国不同历史 时期文学 的美感 。 2说 明 : () 关注屈原 、 白、 李 杜甫 、 苏轼 、 关汉卿 、 曹 雪芹等创造 了中国古代辉煌 文学成就 的代表作家。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f55d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8.png)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聚焦于“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历史课堂的问题设置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任务主要包括: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历史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任务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课程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思考问题深度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图片等资料,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能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解答问题提供依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运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9690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a.png)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历史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或记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下面就是针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进行的探讨。
一、善用多媒体手段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历史教学。
可以通过电子课件、视频资料、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呈现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方式来感受历史。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知识。
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历史文化的典故、展示历史文物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历史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历史事件、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历史人物的作用、历史文化的影响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历史的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历史教学来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等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历史的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进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热情。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a1c2064ed0d233d4b04e6918.png)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1-110-01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1、教师可以凭借实物、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教学,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对历史的真实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图片、动画、录像、影视片断将历史重现,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感官刺激,提高兴趣,促进对历史知识的领会、理解、掌握。
3、适时适度地插入故事。
有人把历史课的趣味化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史话教学”,以为上历史课就应当大量地讲故事。
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
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适度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还是有帮助的。
如讲鸦片战争时,我就插入了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仅使个别正在走神的学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在嘲笑清朝将领愚昧无知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4、要注重进行学科渗透。
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能适当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趣味感,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将其所学的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5、运用竞赛形式进行练习。
初中生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在课堂上适当运用竞赛的形式,能改变课堂教学的单调性,使学生具有新鲜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处于极佳状态,教学印象极为深刻。
同时,竞争的结果也会使胜利的一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一方不肯服输,双方都产生了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
经常有同学向我要求,以后的课堂教学多用这种形式。
二、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历史教学灌注“活水”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人教社新教材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习俗,即社会史的内容,显得更加亲切、丰满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
浅论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浅论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f0b35f28bcd126fff7050b43.png)
X XaY8 ̄学科 研
浅论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马加 良
( 黄石市军垦农场中学 , 湖北
课 堂 教 学是 一 个 动态 的发 展 推进 的过 程 。 这个 过 程 既 有
黄石
450 ) 32 5
有机地结合起来 , 对之灵 活地调控 , 积极 引导教学活动不断
对 于 历 史 教学 有 效 这 一 目标 导 向来说 , 论 预 设 还 是 生 无
的教学方式让教学 目标有效落实 , 如何对学生学 习进行有效 指导等方面教师应作出预设 。除此之外 , 成功 的预设还应该 具有 弹性和开放性 , 留出足够的空间 , 师生去交 流、 供 创造 、
共 生 , 是 历 史 教学 有 效 性 的基 础 。 这 二 、 彩 的 生成 是 历 史教 学有 效 性 的体 现 精
在历史新课程实施过 程中 , 所谓有效教学 , 就是有效实 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 。 历史“ 有效教学 ” 主要体现在 以下方 面 : 教学 目标有效——简明实在 ; 教学情境 有效——
、
精 心 的预 设 是 历 史教 学 有 效 性 的基 础
所谓预设是指设定 的 、 前置 的 、 规定 的内容 , 换句话 说, 就是教师在备课 的过程 中,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 目标 , 设
航——保证生成的合情 、 合理 、 有效 。 使学生学 习的旅程充满
了生命 的活力和成长 的气息。 首先 , 教师要 在全面分析 学生和教材 的基础上 , 模 以“ 块” 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 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多种可能的
预设 , 准备相应情形下应如何处理的方法。 一般说 , 是要预设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 , 生活 中有怎样 的体验 , 解读的可能答 案等 ; 此外 , 还要考 虑教 师的回应 , 如怎样鼓励 、 引导和矫 正 学生 的理解等 。只有历史教师对文本理解能居高临下 , 融会 贯通 , 教学设计才能有 的放矢 , 历史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 ,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d5a5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良好氛围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要以全面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为己任,借此,做到形式的优化和方法的变革,在初中阶段培养出综合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以核心素养思想理念为基调的前提下,教师要借助不同的指引手段,切合实际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才会做到方法的优化创新,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此,让历史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让历史知识全面增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
一、核心素养思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意义众所周知,目前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考量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
由单纯的考察人才的学习成绩、文化课学习成效到考察人才的综合化能力。
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也应注重教学成果的全面性。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思维意识上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思想融合历史课堂,其具体价值可以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
历史知识教学意图通过久远的历史知识警醒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有效完成知识的探究,感受历史知识的精彩。
教师基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进行培养和引导,学生沉浸于其中完成历史知识的探究。
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全方位地了解历史学习的精髓,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感知学习的乐趣。
以此为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弥补学生以往在学习中的不足。
学生的历史开拓性思维会加速得到生成,也会让其在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的意义。
巧妙迎合了上述问题,再借助教师创设的各项教学问题,学生能够有效做到查缺补漏,掌握方法,真正意义上领略历史学习的精髓,有助于课堂中现实教学问题的解决。
推动学生有效理解知识、认识历史课堂学习中的重点。
2.有助于做到以生为本。
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并完成相关指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意识,让其将精力和时间投放在历史知识的探究中。
核心素养思想的不同维度融入教学环节,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56dbcfce5fbfc77da269b13b.png)
修一第四单元“ 向西方学习和中国近代前期政治民主化的进 程” 这一历史主线 的知识进行了有效串联, 从而提高教学有
效性。 反 思感悟:
们完整表达 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要求全体学生尊重他的发言, 还要特别表扬,以增强他们提 问的信心; 而对于那些胡闹式
的提 问和 习难 式提 问, 师则 要善 于 引导, 教 既不 能与之 针锋 相对 , 挫伤 他们 提 问的积极 性, 不能 听之任 之, 又 而要 引导 学 生充 分认 识 到课 堂提 问 的 目的所 在, 自己提 问的错 误所 在, 帮助 他们 做好 问题 提 问 的方 向转 变。 再次 , 究 学 习既不 能过 多地选 用教 材 以外 的素材, 探 又 不能 毫无 选择 性地 滥用 教材 中的素材 , 做到 因课 制宜、因 应 生制 宜和 因题 制宜, 以最大 限度 地提 高探 究 学习 的有效 性。
打开一本本教育杂志, 几乎看不到有关上文言文的论文
和 案例; 出去 听课 , 很难 听到 上文 言文 的课。 因为 大家 走 也
来。请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 宋定伯卖鬼》 的几个片断:
片断 1 :
都觉得文言文枯燥, 教不出个味来。可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文 言文《 宋定伯卖鬼》 却别有一番滋味, , 引领着听课老师和学
以 了解 的。 我 们只 有走 进作 品,走进 里面 的人 物, 整体 感悟
接 着为 了有 更好 的课 堂设 计, 我们 便上 网查 阅教材 解析、 教
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学课件, 稍加改动就可 以为我们所用。
我们好 像 已经 习惯 了依赖 教参、电脑进 行教 学设 计, 择 教 选
N
2 一
浅 谈 如 何提 高 历 史教 学 有 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课件 的时候 , 当广大学生家长奔于各大书店 购买学 习教 辅、 模拟试卷 的时候 , 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最重要 的教材。 教材 是国家课程改革 和课程标准的主要 载体 , 是学生学 习的最主 要依据 , 是老师进行教学 的最重要资源 。放弃了教材 就等于 “ 弃本逐末 ” , 得不偿失。我们要坚决抵制和克服脱离教材 主 旨和价值观念的预设 , 要正确 、 全面的解读 教材 , 深度挖掘教 材, 重 新 整合 教材 , 进行 科 学 预 设 。 如我们在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时候 , 可以 这样进行预设 :毛泽东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大体经历 了酝酿 , 形成 , 成熟和新发展几个阶段 , 请大 家阅读教材 , 小组合作共 同完成表格。
半 功倍 。 惟有 精 心 准确 的预 设 才 能打 造 更精 彩 更 高效 的预设; 课程标 准; 教材 ; 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高举“ 民主课 堂” 、 “ 学生 主体 ” 的大旗下 , 一些 花哨的历史课堂如大潮般 涌起 。 各式各样 的校本模式层 出不 穷。诚然 , 其间有不少可 以借鉴和推广的优 秀历史课堂和教 学模式 , 但大多是些“ 花架子” 。 此种背景之下 , “ 生成” 也成 了 很 多老师的钟爱, 专家追捧 的热词。而冷落 了更为基础和重 要的“ 预设 ” 。 古语讲 “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 教学活动更是 需要预设 。预设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环节 。它是教 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精心的预设能让老师 在课上更有信 心, 更加游刃有余 ; 准确的预设能使 学生 的学习有的放 失 , 事 半功倍 。 惟有精心准确 的预设才能打造更精彩更高效 的历史 课堂。 那么什 么样的预设更有效 , 如何来进行教学预设呢? 笔 者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 际来谈一谈相关的看法 。 粗浅笨拙之处 还请各位专家 同仁多包涵。 教 学 预设 应 以课 程标 准 为 抓 手 。 做 到准 确 预 设 课程标准是落实建立素质教育新体 系的重大突破 , 充分 体现了新课程 的理念 。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 具有 开放 性, 灵活 } 生和人文性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是当前新课 改形 势 下最好的抓手 , 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 的根本指针。脱 离课程 标 准 的 预设 是 不 准 确 的 , 是 毫无 意 义 的 预设 。 比如在《 民主政治 的扩展》 一课 , 有老师预设了这样的教 学 目标 : “ 知识与能力 : 知道法兰西人 民为争取共和制所做出 的艰辛探 索 , 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和《 德意 志帝国宪 法》 的主要 内容。过程与方法 : 对法 、 德两 国民主政治的学习 不能硬套美英两 国的民主模式 , 应结合法 、 德当时 的国内形 势, 阶级力量的对 比等 因素 , 去探讨其民主政 治特点 的原 因, 从 中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学习 , 让学 生 体 会 到 法 国 人 民 为 捍 卫 民 主 而 勇 于 斗 争 的精神 , 并积极投身到民主实践 中去。 ” 很显然这样的 目标 预设是不符合课标 的, 会影响到学生的学 习效果 。课程标准 的内容是“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 国宪法和《 德意志帝国宪法 》 的 内容 , 比较 德意 志 帝 国君 主 立宪 制 与 法 国共 和 制 的 异 同 ,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 中的作用。” 其知识与 能力 目标的预设不必体现“ 法兰西人民为争取共和制所做出 的艰辛探索。 ” 而且也缺失 了“ 比较德 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 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 其过程与方法中“ 结合法德当时的国内 形势 , 阶级力量对 比等 因素探究其 民主政治 的特点 , 培养学 生探究历史问题 的能力” 应属于能力 目标 的预设 。其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中“ 积极投身到 民主实践 中去” 的设定 也超脱 了 课程标准 的要求。不要说现在的高一学生 , 就算是我们在现 实 生活 中也 很 难做 到 , 显 得 好 高骛 远 。 二、 教 学 预设 应 以 教材 为 依 托 , 做 到本 位 性 预 测 随着 大 众传 播 媒 介 的迅 猛 发展 , 给 教 学活 动 的设 计 和 呈 现增加 了更多的途径 。互联 网站里有太多的精美课件 , 杂志 作品上有太多经典 的教学设计 , 著作文献里有 太多可利用 的 史料素材 , 这无 疑给教师备课创造 了便 利 , 给学 生学习提供 了更多渠道 。当老师们穿梭于各大知名教育 网站收集素材 、
合理预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预设之前一定要对学情做到心中有数多想一想学生能不能回答得出来哪些学生能回答出来学生会怎样回答又有哪些学生不能答出来
文辑 貔 争/ 穆史
浅谈历 史教学 中预设 的有效性
文 /刘 丽 丽
【 摘 要】 预设是教 学活动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是 教学有 效性 的基本保 障。 精心的预设能让老 师在课上更有信 心, 更加游刃有余 ; 准确 的预设能使 学生的学习有 的放失 , 事
阶段
酝酿
历 史时期
理论内容
著作
形成 成熟
发展
、
老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形成了清晰的线索思路 , 引导学生 阅读教材 , 完成表格实现知识 的生成 。这样 的预设 要 比教师逐个阶段的教授来的容易和深刻。 另外要充分地挖 掘教材 , 包括正文 以外的资料卡片和知识链接等 。如我们在 讲到分封制 的对象时就大可 以直接利用教材上的资料 卡片 : “ 昔 武王克商 , 光有天下 , 其兄弟之 国者 十有 五人 , 姬 姓之国 者四十人 。——《 左传 ・ 昭公二 十八年》 ; ( 周公 ) 兼 制天下 , 立 七十一国 ,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 苟子 ・ 儒效》 ” 这样 的材 料精短有效 , 学生也便于理解和掌握。 三、 以学 生为出发 点。 进行人文性预设 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是课堂 的主人 , 是教学 活动的出发 点。 所 以应该以学定教 。 合理预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 预设之前一定要 对学情做 到心 中有 数, 多想一想学生能不能 回答得 出来 , 哪些学生能 回答出来 , 学生会怎样回答 , 又有 哪些学生不能答出来。要站在学 习者 的角度去发问, 去进行预设 。 例如 , 一个 老师在讲到分封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