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题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现如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及挑战。

由此可见,教师需优化幼儿教学方法,侧重对孩子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
析能力的培养,促使孩子的智力、思维能力得到开发。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幼儿
园计算教学的作用,并重点分析了应用题在计算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应用题;计算教学;作用;幼儿园
引言: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还不完善,需全面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生活问题进行联想,分析不同应用题的解决办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由此可见,教师需教会孩子逐步掌握数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灵活的运用现有的数学理论,有利于全面开发孩子的左脑功能。

1幼儿园计算教学的作用
计算是数字、数学学习的根本,尤其是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的
计算能力,有利于让孩子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推导分析。

在此过程中,孩子需要快
速抓住计算题中的重点,在合理、有效的概括中促使孩子明白数字的形成方法。

通过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帮助孩子们了解到事物的客观规律,发现数字与计算
之间的关系[1]。

另外,该教学法还能培养孩子的分析、记忆及注意能力,在感受
数字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记忆,同时进行简易的加减法计算,有利于帮助
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从而逐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2应用题在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教师需构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全面认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
规律,再结合合理的情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求孩子们积极的
进行动手实践,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2]。

例如在解决“称重计算”
方面的问题时,首先教师可展示各类称重仪器、材料,如天平、广口瓶、砝码、
铁球等材料,让孩子们在触摸实物的过程中分清各个物体。

其次,教师可提出
“利用天平计算出2个小球(相同规模)的重量”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自行设
计称量过程及称量方法。

其中一位幼儿发现砝码有0.2g的、有5g的两种,当将
玛法放到天平的一侧时,发现天平会朝有砝码的一侧倾斜,但如果在天平的另一
端放上物体或其他砝码,天平就会有不同的偏转情况。

当将2个5g的砝码放到
一侧,将2个小球放到天平另一侧时,天平会保持水平的状态,所以只用计算出
2个5g砝码的重量,就是小球的重量。

通过引导孩子在不断尝试、不断摆放的过
程中进行实验,发现计算结果就是5+5=10,所以2个小球的重量就是10克。


过计算及实验,孩子们得到计算结果,实现了计算教学的目的。

2.2 结合大胆猜测,解决计算题目
教师需诱导孩子们在计算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操作、不断猜测,在动手实
践中掌握计算题的机体思路。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五观,采用
合理的尝试及猜测,解答出计算题目的最终结果。

例如在解决“数量比较”问题
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引导孩子们进行“抢座位”的游戏,即在教室内摆放3张
椅子(摆放方式为椅背两两相连),要求4位孩子绕着椅子围成一圈,然后开始
游戏,当孩子们听到《两只老虎》时则说明游戏开始,此时要求孩子们绕椅子转圈,待歌曲结束时快速找到就近的椅子坐下。

此时,教师需向孩子们提出“为什
么小明(未就座)没有座位?”某位孩子通过观察后发现“玩游戏的人数有4人,但椅子只有3个,椅子比游戏人数少‘1’。

”于是孩子们根据这位孩子提出的
思路进行了联想及实验,发现不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游戏,总是有一位小伙伴没
有座位,这时孩子们就得出了“3<4”的结论。

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撤走一
张椅子,同时少一位小伙伴进行游戏,找到此时的规律。

学生们通过发现,撤走
一张椅子后,椅子的数量就变成了“3-1=2(张)”,而游戏人数就变成了“4-
1=3(人)”,而此时的游戏还是会有一位小伙伴无法就座。

通过引导孩子们进
行不断的对比和发现,孩子们发现“2<3”,于是孩子们就在实验尝试中得到了
这一结论。

2.3 利用生活情境,设立应用题型
教师需合理应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画画等实际情况,结合此类情
境设计计算应用题,诱导孩子们根据这些计算题进行分析、探讨,在逐步分析过
程中解答出此不同计算题目的答案。

例如在有关“减法”方面计算题的设置中,
教师可引入买东西的情境,要求孩子们在实际空间中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
得到答案[3]。

此时,可给出这一问题“小明的妈妈给小明了5元钱,他在超市买
了1个棒棒糖花了1元,又买了1瓶可乐花了3元钱,小明购物后还剩多少钱?”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模拟这一场景,要求孩子们进行实际探索。

此时,某位孩
子就开展了这一探索,他向家长借了5元钱,先买了1瓶可乐,收银员找他了2
元钱;再用这2元钱买了1个棒棒糖,收银员找了他1元,最后他发现还剩1元。

通过这一模拟情境,这位孩子列出了这一计算式“5-3=2元;2-1=1元”总之,
教师需利用有效的场景创设不同的应用题目,要求孩子们进行探索及理解,进而
达到了计算教学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题需要孩子具有较好的综合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需要教师
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引导孩子根据题目进行探索分析,有利于让孩
子在实际情境中解决不同的数学计算题。

另外,教师还应当培养孩子的动手水平,引导孩子在动手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文玉. 浅析操作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 2019, 000(021):82-82.
[2]屈育红, 胡博.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与传统珠算结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8, 000(011):P.56-57.
[3]程红霖. 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读天下(综合),
2019(7):2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