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期末复习
1.秧歌,也称为“扭秧歌”、“闹秧歌”、“走会”、“闹社会”等,是汉代地区最具代表性的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形式,是一种集体性的歌舞表演艺术;
其风格独特,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秧歌大多流行于北方汉族地区,主要在元宵节时在民间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唱、舞蹈、器乐及戏剧等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
2.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子”、“地花鼓”、“花鼓小锣”等,是流行于安徽、浙江、
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以敲击小花鼓和小堂锣来为歌舞伴奏而得名,有时也增加其他乐器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3.花灯是中、南部地区人民群众春节文娱活动的主要项目。
民间歌舞花灯的主要形式包括
灯舞、集体歌舞和小型歌舞戏三个类型。
4.二人台器乐曲牌音乐来源于民歌、吹腔、散曲、套曲、爬山调、门楼调以及宗教音乐等。
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等乐器。
5.弦子舞是藏族综合性歌舞艺术,主要流行于西藏康、卫藏地区以及云南、四川、青海等
藏族聚居区,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歌舞。
6.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民间歌舞。
7.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地区,是一种在室内表演的歌舞。
8.赛乃姆是维吾尔族聚居地最为常见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行于新疆各地,是维
吾尔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9.说唱音乐的文化功能:
首先,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其次,具有聚众娱乐功能;最后,具有仪式主持沟通功能。
10.山东琴书的前身是唱曲子的形式,原为民间小曲联唱体,最早叫“小曲子”。
因其主要
伴奏乐器是扬琴,又名“打扬琴的”,后来又叫“改良扬琴”、“文明扬琴”、“山东扬琴”,发端于山东省曹县一带。
11.京韵大鼓是鼓书类说唱音乐中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类型,过去又叫“怯大鼓”、“京音大鼓”,
在北方说唱音乐中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
艺人刘宝全等把原来用河北方言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话演唱,该长篇为小段演唱,又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基础上,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
12.中国的戏曲音乐,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戏剧三者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戏曲是中国一门
古老传统的戏剧形式,它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
它是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与古老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产物,它融合了文学、音乐、武术、表演、杂技、舞台艺术、美术等艺术门类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性舞台艺术。
13.戏曲音乐艺术的基本特点:
(一)综合各种艺术元素为己用
(二)题材内容极富戏剧性
(三)民间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14.曲牌体又称为“曲牌联联套体”、“联曲体”、“曲牌联缀体”。
15.板腔体是戏曲、曲艺音乐中一种重要的结构体式,又称为“板式变化体”。
它是以某一
曲调为基础,通过速度、节拍、节奏、宫调、旋律等要素的变化,在旋律和曲体上采用扩张和紧缩的调节方法,从而逐渐演变出一系列不同的板式,形成了一套具有多种戏剧表现功能的唱腔,这种唱腔结构的总称就是“板腔体”。
它通常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
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变体原则,演变为各种不同板式,通过各种不同板式的转换构成一场戏或整出戏的音乐。
这种结构形式,以简练的基本音乐素材与灵活变化的发展形式为特点。
同类腔调的各种板式,可视为由一种基本板式发展变化而成。
梆子、皮黄系统的剧种可作为板腔体的代表,在近代戏曲音乐的发展上有重大影响。
曲艺中如大鼓、河南坠子等,都属板腔体。
(一)板腔体音乐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⑴句式。
构成段式的基本单位,有基本段式和变化段式之分;有些句式本身就是一种板
式,如单句体的导板和回龙。
⑵段式。
板腔体中完整的结构单位。
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上下两句变化反复,是板腔体
唱腔的基本特征。
⑶板式。
唱腔的结构、板眼、腔格形式。
(二)板腔体音乐的特点:
⑴统一腔系既有变化,又高度统一;既有统一的词格、腔格、引奏、过门、宫调、旋律
趋向,又有多种变化节奏、速度的句式和板式。
⑵板腔体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节奏多变,可整可散,可松可紧。
板式布局的逻辑性很强。
根据剧情的变化和任务描述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板式,可叙事也可以抒情,具有多种戏剧表现的功能。
⑶同一腔系音乐风格相对比较统一,但色调的对比变化不及曲牌体丰富多样。
16.继魏良辅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
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学习和欣赏昆腔者日益增多。
于是,昆腔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万历末年,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17.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之一。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昆剧曾经有“昆山腔”、
“昆腔”、“昆调”、“昆曲”、“南曲”、“南音”、“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
一般而言,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将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18.高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所有运用此类戏曲声腔系统剧种的总称。
因为它起源
于江西弋阳,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
其特点是醇厚质朴、通俗易懂、唱腔高亢嘹亮、一人唱而众人和,用金鼓表现节奏,通常没有管弦乐伴奏。
1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艺术,是北方最重要的戏曲剧种。
它形成于北京地区,至今已有将近
两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发展变化而来。
20.越剧虽属地方戏种,但就其影响而已属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号称“全国第二大剧种”。
主要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越剧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曲折婉约,优美动听,表演动人心弦,极其江南地方色彩。
21.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称为“中路梆子”或“山西梆子”,主要流行于山
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22.八音分类法:
(一)按照乐器制作材料可分为:金、石、土、木、丝、竹、匏、革八类。
金类:主要是钟
石类:各种磬
土类:陶制乐器,如埙、陶笛、陶鼓等
木类:多为打击乐器,如木鼓等
丝类:各种弦乐器
匏类:用匏做的乐器主要是笙
革类:各种鼓
(二)按照其演奏方式分为吹奏类乐器、拉弦类乐器、弹拨类乐器、打击类乐器23.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古代称为“篴”,秦汉后,笛成为竖吹的萧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
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由此可见,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
24. 广东音乐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在港、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聚居地亦很流
行。
25. 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
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区别
在于前者中没有由击奏乐器演奏的“锣鼓段”,最多只是用简单的“锣鼓点”在乐曲中引起、转换、收束的作用。
26. 吹打乐是广泛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由吹管、打击两类乐器演奏,民间
俗称锣鼓或鼓吹。
27.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是流行在西安一带的一种用竹笛为主奏乐器的大
型吹打音乐。
28. 民族管弦乐队一般包括四个乐器组: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拉弦乐组、打击乐组。
由于
乐队的大小编制不同,选用的乐器的各类和数量也不同,常用乐器如下:
吹管乐组:笛、萧、笙、唢呐、管等
弹拨乐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等
拉弦乐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