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跟踪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跟踪练
、选择题
1.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大气中()
④大吒逆轴射
③地而吸收
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7 •重庆一中模拟)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
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
A. 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
B. M日次日为晴朗天
C. 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
D. N日次日为风和日
3.乙时刻大约是()
A.6: 00
B. 15: 00
C.19: 00
D.24: 00
4.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
B. 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第2题,M日是一个正常热力作用的海陆风,白天气温高风力大,乙时是M日最
大的风力,应该是接近正午,从图中看乙时M日风力大,说明正午气温相比更高,A错;M 日白天风力大,夜间风力小,昼夜风力差较大,说明海陆气温差别大,为晴天,M日次日为
晴朗天,B对;N日是正午风力小,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小,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C错;N 日夜间风力太大,说明大气不稳定,次日为大风阴雨天气为主,D错。
第3题,从M日的风
力变化看乙时风力最大,由于夜间低空热力差别远不如白天大,因此,无论气流速度还是环
流高度,陆风环流都比海风环流弱,说明乙时接近正午,午后2〜3时气温最高,海陆气温
差异最大,风最大,所以乙是午后2〜3时,选择B。
第4题,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
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此是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测得,最可能为台风,且位
于台风的西侧,吹西北风,选择Co
答案:2.B 3.B 4.C
(2017 •浙江温州二模)读我国4月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温室内、外气温的变化图,完成
5〜6题。
T—睛天云一出一阴天
5. 温室内、外的气温()
A. 阴天时大致相同
B. 温差与天气状况无关
C. 晴天时相差不大
D. 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
6. 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 阴天
B.多云
C.晴天
D.无法确定
解析:第5题,关键是读懂图,分析对比温室内、外曲线。
阴天室内的气温要高于室外,A错;晴天的温差要大于阴天,B、C错;观察不同天气的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答案D 对。
第6题,温室内温度变化幅度最小,温度变化大小主要根据时段内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差
值,比较三种天气温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阴天,A对。
答案:5.D 6.A
(2017 •湖南衡阳模拟)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 C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
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
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7〜8题。
7. “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 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 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 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冷岛效应”能()
A. 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 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 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 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
纬度的光照差异、高度的气压差异及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与冷岛效应无关,A C、D错。
第8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B对,C错。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但不会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A、D错。
答案:7.B 8.B
(2017 •哈尔滨二模)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
压差相等),据此回答9〜10题。
10 2030 /km
9. 图中()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低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高
10.图中()
A. 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B. ③地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
C. 近地面气流流向为:③T②
D. 该等压面分布状况一般出现在夏季的白天
解析:第9题,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气压也降低,因此①比②气温低,
③比④气压高;图中海洋等压面向近地面弯曲,陆地等压面向高空弯曲,表示同一水平面海
洋气压低、陆地气压高,因此④比①气压高,近地面③比②气压高,如果是受冷热不均引起的,则②比③气温高,D正确。
第10题,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地受下沉气流影响,降水少;③地气压高于②地,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C正确;该等压
面的分布是大陆气压高,气温低,若是夏季,应该出现在夜间。
答案:9.D 10.C
(2017 •绍兴模拟)读图,回答第11题。
11•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地为偏南风
B. N地为偏西风
C. M地为偏北风
D. N地为偏南风
解析:图中a、b等压线分别与1 015、1 000等压面相交,故a、b等压线数值分别为 1 015、1 000 ;依据风向判读法,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判断M地风向为偏南风、N地为偏北风。
答案:A
二、综合题
12. (2017 •黄冈一模)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 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 _________ (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 此时,Q R 两地风力较小的是 __________ 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 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
(4) 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_______ 地,为什么?
解析:第⑴ 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凸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
第 (2)
题,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
等压
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第 (3)题,近地面风向根
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
第
(4)题,不同的天气系统,天气状况不
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
另外,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日较差 也有差异。
答案:(1)高压脊
(2) R R 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R 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
Q 地等压线
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3) 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 ④ 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 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 气候的大陆性较强;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 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13. (2017 •四川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夜雨,是指20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
下图中③地所在省 (区)的夜雨比重多在70%^上, 这种昼晴夜雨现象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降水形式。
(单位:百帕),回答
楓
铁煤铝
51'
亠•也
(1) 与①地比较,分别说出②③两地冬季(一月)气温的高低,并简述其原因。
(2) 试分析③地昼晴夜雨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3) 图中P是该地区以煤为主导的电力和冶金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冶金工业产品价
格持续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经济,请你为该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谋献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四川盆地,②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四川盆地
由于受北部高大山地阻挡,受冬
季风的影响小,气温高。
③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同时由于
北方冷空气容易在该地聚集,导致降温剧烈,所以②③冬季气温均低于①。
第(2)题,昼晴夜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从光照及气温变化对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昼晴,白天气温高,日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质多;夜雨,使夜间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夜间气温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弱。
大量雨水可渗入土壤深层,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作物生长。
第(3)题,冶金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调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第三产业及新兴工业角度考虑。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现有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对产品深加工,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等。
答案:(1)②地低于①地其原因是②地北部没有山脉阻挡冬季风(北部为平原),受冷空气影响大,所以冬季(一月)气温低于①地。
③地低于①地其原因是③地位于云贵高原,
海拔高于①地,气温低;同时因地势原因③地冷空气易滞留(冬季③地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冷
气图一侧),所以冬季(一月)气温低于①地。
(2) 昼晴,白天气温高,日照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质多;夜雨,使夜
间温度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夜间气温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弱。
大量雨水可渗入土壤深层。
增加土壤含水量,有利于
作物生长。
(3)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现有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对产品深加工;
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