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独立:话嵇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世独⽴:话嵇康图⽚
图⽚
遗世独⽴——话嵇康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乐哉苑中游,周览⽆穷已。
百卉吐芳华,崇台邈⾼跱。
林⽊纷交错,⽞池戏鲂鲤。
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
坐中发美赞,异⽓同⾳轨。
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
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
斯会岂不乐,恨⽆东野⼦。
酒中念幽⼈,守故弥终始。
但当体七弦,寄⼼在知⼰。
——《酒会诗》
魏朝末年,有⼀群有着⾮常⼈格、才学不俗的⼈物,常聚会于⼭阳县(今河南修武)之⽵林之下,弹琴、饮酒、说⽂、论道,他们⼤都“尚⽼庄⽽薄名教”(名教指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守法礼教),性情散放、不拘礼法。
他们中间有七位较为出众:嵇康、阮籍、⼭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便是便是⼤名⿍⿍的“⽵林七贤”!⽽在七贤之中⼜以嵇康最为后⼈所敬仰。
篇头的《酒会诗》便是他的⼤作。
嵇康⾝长七尺⼋⼨,风姿特秀。
见者叹⽈:“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徐引。
”⼭公(⼭涛)⽈:“嵇叔夜(嵇康字叔夜)之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其醉也,巍峨若⽟⼭之将崩。
”(详见《世说新语》)
据说⼭涛留嵇康在家中过夜,⼭夫⼈便翻墙去瞻睹这位美男⼦的风采。
不过⼜与⼀般的⼤冬天摇扇⼦的⽟⾯书⽣不同,嵇康有着⼀个暴强的爱好——打铁。
⼀说是嵇康因为家境贫寒,故在洛阳城外开了铁匠铺,以此为⽣。
⽽事实是,他打铁,常常不收⼈钱财;但见有⼈携酒⾷作为酬劳,便⼼中⼤悦!
赚钱,只是顺便的。
嵇康打铁,更多的是⼀种精神的宣泄。
⽽在这铿锵有⼒的打铁声中,⾝为琴师的他似乎⼜能分辨出宫商⾓徵的变化来。
其实,嵇康也可以多些风流侠⽓的,他打铁,如果在铸就⼀把如⼲将、莫邪式的宝剑,似乎就更有意义了。
只是细想来,⼀向我⾏我素的嵇康,⼜怎会故作姿态,理会我辈俗⼈的好恶呢?
同样是洛阳城外,同样是精通⾳律,想起《笑傲江湖》中绿⽵巷⾥⾯的绿⽵翁来,他⾝怀武艺,却愿不参与武林纷争,素以砍⽵编筐为乐。
他的名⾔是:“⽼篾匠不去拜访王⽼爷,王⽼爷也不⽤来拜访⽼篾匠!”
据说,魏末朝中新贵钟会,素欲与嵇康交往。
⼀次他纠集了⼀帮社会名流,来洛阳城外拜访。
嵇康正在⼀棵⼤柳树下打铁,向秀在帮他拉风箱。
见钟会前来,嵇康迟迟不语——这七七⼋⼋的⼀⾏⼈众,嵇康有认识谁呀?他依旧旁若⽆⼈地拎锤打铁。
钟会很丢⾯⼦,只好怏怏地离去。
嵇康朗声问他:“何所闻⽽来?何所见⽽去?”钟会答:“闻所闻⽽来,见所见⽽去!”
嵇康⼀向不理会世俗之⼈,也从来没有过攀结权贵,仕途⾼升的想法,他⼀直以此为耻。
何况魏朝末年,司马昭当权,⼊朝得道者,多为其⼿下鹰⽝。
如此污浊不堪的政治环境,嵇康更是不屑⼀顾。
就连他的好朋友⼭涛,想请他到朝中做官,也遭到他的强烈拒绝,甚⾄还写了⼀篇措词严厉的《与⼭巨源绝交书》。
通过该⽂,我们倒能把嵇康散放不羁的性格,与他对世俗礼教的厌恶看得⼀清⼆楚。
嵇康把官员⽐喻成庖厨,把⼭涛拉他做官,说成厨师不想⼀个⼈割⾁做菜,还要把祭师拉来,使其也沾上同样的腥臊⽓味。
(恐⾜下羞庖⼈之独割,引⼫祝以⾃助,⼿荐鸾⼑,漫之膻腥。
)
他还列举了如果做官,将有七件他不能忍受的事:如爱睡懒觉,却要被⼈搅扰;爱⾏吟打猎,却不能随便⾛动;体痒多虱,却要官服迎拜上级;不擅于写信,却要批写⼤量⽂件;不喜欢吊丧,⽽世俗却对此事特别看重;不喜欢俗⼈,却要和他们应酬寒暄;⽣性急燥,却要费神打理公事政务……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更加不堪忍受的事:⼀为:作者经常“⾮汤武⽽薄周孔”,必为世教所不容;⼆为,作者性格倔强,爱憎分明,遇到看不惯的事就会发脾⽓——换⾔之,这必将得罪世⼈,使其饱受攻击。
嵇康把⾃⼰分析得很透彻。
林泉之⼈⾃有林泉之乐。
凭什么本来可以睡到⼤中午的⼈,⼀下⼦就要朝九晚五地⽣活了?凭什么⼀个性突出的⼈,忽然就要变得谨⼩慎微、谦躬有礼了?就为了那点⼯资?还是为了些许荣誉?
作茧⾃缚,何苦如此。
⼦⾮鱼,焉知鱼之乐?
嵇康告诉⼭涛:不能够因为你喜爱华丽的帽⼦,⽽去勉强(断发的)越⼈也要去戴它;不能因为你⾃⼰嗜好吃腐烂的⾷物,⽽把死了的⽼⿏去喂养鸳雏吧?
何况,⼭涛也是⽵林七贤之⼀,曾为嵇康的知交,明明知道⽼朋友不容于世俗的性格,还要来劝其⼊朝做官、委曲求全——实在太令⼈伤⼼绝望了!
于是,绝交!
这件事闹得很⼤,司马昭听得此事,不免⾮常遗憾,⽽内⼼深处,⼜⽣出些许忌恨来。
世俗之⼈,往往很不⾃信。
他们需要不断地验证、⽐照,才能找到⾃⼰的位置,树⽴⾃⼰的信念,从⽽不再惶惑,不再忧伤。
⼭涛以为把嵇康也请来做官,⾃⼰便不流俗了;钟会以为让嵇康这样的⾼⼈正视⾃⼰⼀眼,⾃⼰便不是⼩⼈了;司马昭以为,嵇康等奇⼈异⼠也能前来孝顺,⾃⼰便真是德被苍⽣,令天下归⼼了!
最可笑的是“钟会投书”的事。
那⼤概是⽐“集众拜访”更早些的时候:钟会刚写完《四本论》,想请嵇康品评⼀番,但他很怕嵇康不给⾯⼦,竟然在离房⼦很远的地⽅,把书掷了进去,然后匆匆跑⾛!
经典告诉我们:君⼦坦荡荡,⼩⼈常戚戚。
⽽于此事,恰恰是嵇康这位藐视经典的⼈,胸怀坦荡像个君⼦;⽽钟会那个看似符合礼法的⼈,却成了⿁⿁祟祟的⼩⼈。
这怎不让⼈感慨!
另外,钟会:你以为,如若嵇康夸你两句,你就真有⽂采了;如若得不到夸赞,你便没了才学吗?
⼈很多时候,所谓的⾃信,只不过是⼀种“他信”——来源于鉴定⽐较,来源于甲A优良,来源于察颜观⾊,来源于感觉感知,总之,总是附着在别⼈的信赖或褒奖之中。
他说你好,你便好;他说你坏,你便坏。
他说你能成,你就意⽓风发,满怀希望地去努⼒;他说你不成,你就⽴即倒⼽、⼀溃千⾥、捶胸顿⾜!
更严重的是,连⾃⼰⾃信与否,有时也要听⼈品评。
他说你很⾃信,你便是个⾃信的⼈;他说
你不⾃信,好像你就开始⾃卑了。
其实,你永远还是你⾃⼰。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后来,嵇康的圈⼦⾥,竟发⽣了⼀件⾮常不堪的事。
⽼朋友吕安的妻⼦被其兄吕巽所强占了。
⽽吕巽做贼⼼虚,恶⼈先告状,居然反过来指控弟弟吕安不孝顺!
⾃汉以来,执政者素以孝治天下。
不孝,是⼤罪。
吕安遂被逮捕。
异常悲愤的他想起那位嫉恶如仇、⼼如明⽉的朋友——嵇康!他写信给嵇康道明事实。
嵇康果然怒不可遏,⽴即与吕巽这个⾐冠禽兽断绝交往,⼜下决⼼要为吕安申冤。
出⼈意料的是,嵇康竟被⼈诬作包庇罪犯之⼈,也被关⼊⼤牢。
在狱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幽愤诗》,结尾⼏句如下:
……
煌煌灵芝,⼀⽣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惩难思复,⼼焉内疚。
庶勖将来,⽆馨⽆臭。
采薇⼭阿,散发岩岫。
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嵇康变得更加淡漠了,他觉察了世间太多的阴暗与卑鄙;他对这个世俗⽽荒谬的社会,实在⽆话可说!
他只抱有他的林泉之志,散发、采薇、长吟、养⽣。
就在朝廷要给嵇康判罪的时候,钟会,那个在嵇康⾯前抬不起头来的⼈物⼜出场了,他向司马昭进⾔,说嵇康这个⼈,向来不与朝廷合作,原因是他早有⿎动谋反的野⼼。
钟会是政坛⽼⼿,他知道⾃⼰的上司最为关⼼的是什么问题。
谗⾔果然奏效,嵇康被判死刑!
其实,对于这么⼏句荒诞的诽谤,司马昭也不⾄于不产⽣怀疑,但令他速下判决的,多半是嵇康“绝交书”中坚决不与朝廷合作的可恶态度。
古代许多政客,都爱搞清⼀⾊的政治,他们都是⼀厢情愿的极端个⼈主义者,⽼希望天下的⼈才都对其唯唯诺诺,惟命是从。
典型的逻辑是: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不合作,即去死!
这帮⼈!品格,是极度⾃私的;思维,是特别单向的;神经,是异常敏感的;胸怀,是⽆限狭窄的;⼼理,是尤其虚弱的;⼿段,是⾮常狠辣的。
但可笑的是:真正的祸患,从来就是源⾃你们统治集团内部,源⾃那些利益熏⼼、阳奉阴违的
⼈物,与嵇康这类⼭野闲⼈何⼲?
没过太多年,钟会死于属下兵变;司马⽒的西晋毁于⼋王之乱;⾄于东晋,以及后来宋、齐、梁、陈的更迭,哪次不是统治集团内部离⼼离德、勾⼼⽃⾓的结果!
嵇康受刑那天,有三千太学⽣⾃发地向朝廷请愿,恳求赦免嵇康。
他们甚⾄要拜嵇康为师,向他学习琴技。
游⾏请愿,将嵇康⾼贵的⼈格再次地突显出来,但这决计救不了嵇康的性命。
此时的司马昭似乎开始相信,嵇康着实有谋反的动机与能⼒了。
他甚⾄有了⼀丝不安。
为了政局社会的稳定,为了⾃⼰话语的权威,哪怕为了爱将钟会的⾃信——维持原判,坚决执⾏!
⾯对死亡,嵇康显得淡定⽽从容。
对于世俗,他本没有太多的留恋;此时,他只叹惜琴曲《⼴陵散》将就此绝响!
他要来⼀把琴,就在这刑场之上,⼈海之中,聚精会神地弹奏起来。
听!那时⽽幽婉时⽽铿锵的琴声,是忧伤⽽超然的天外之⾳,仿佛是在招唤,在招唤这位琴师,离开这乏味的⼈间。
天⾳震憾了所有⼈的⼼灵。
判书下达时,⼈们对朝廷产⽣敬畏,为嵇康感到悲哀;此刻听琴时,⼈们对嵇康敬若天神,⽽为朝廷感到悲哀。
琴毕,嵇康⾎渐七步。
⽽那天⾳,永远地留存在刑场众⼈及每位国⼈的⼼中。
关于《⼴陵散》曲,⾄今似乎并未失传,进⾳像店,多能找到。
不过有⼈指出,这谱调,已然不同于嵇康时候了。
其实,就算真的谱调⼀样,我们听到的也不是嵇康本⼈所弹了。
我们怀念嵇康,是尊敬他的⼈品,神往他的境界。
⽽在⼤道之外,宫、商、⾓、徵、⽻等,只是微末之术了。
换⾔之,如果今⼈,真若感知了嵇康之⼼境,是否弹奏、聆听⼀样的曲调,⼜有何妨呢?
⼼意到了,全都有了!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