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林业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林业概述
当代中国林业概述
第一节林业的形式与任务
一、林业发展的历程林业的历史发展可以化分为原始林业、近代林业(传统林业)、现代林业三个阶段。
从我国林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林业还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初级阶段。
二、林业的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三、林业发展的__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林业工作地总纲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
四、林业的基本方针 1、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2、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4、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5、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6、坚持科教兴林。
7、坚持依法治林。
五、林业的主要任务中央提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
”新时期我国林业的任务已经从过去的强调经济效益、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现在的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并以生态效益优先以生态建设为主。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六、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央提出力争到20__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1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第二节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一、中国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根据1994-1998年我国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27.16万hm2其中林业用地为26329.5万hm2占全国面积的27.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5894.1万hm2占全国面积的16.55%(森林覆盖率)。
表1-1 全国森林资源状况全国林业用地面积 /万hm2 森林面积 /万hm2 全国森林覆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 /万m3 森林蓄积量 /万m3 26329.5 15894.1 16.55 1248786.4 1126659.1 二、中国林业资源的结构
(一)林地资源结构林地资源是指
林业用地资源。
表1-5 全国林业用地各类土地面积林业用地合计
/万hm2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
无林地数量 /万hm2 25704.7 15363.2 719.5 3444.6 461.5 12.3 5703.7 比重 /% 100.00 59.77 2.80 13.40 1.79 0.04 22.2 (二)权属结构主要特点是有林地面积集体林大于国有林超过16.8
个百分点。
(三)林种结构用材林在我国
一直是数量最多的林种;占2、3位的分别是防护林和经济
林;薪炭林是面积较少的林种也是各林种中蓄积量最少的;特种用途林是在五个林种中所占面积最少、但是各林种中平均蓄积量最高的林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森林多种效能的要求会不断增长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用材林的比重会逐步下降。
(四)林龄结构林分平均蓄积
量只有78.1m3/ hm2与世界平均水平114 m3/ hm2相比是较少的只占68.5%;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大占71.1%成、过熟林
资源明显不足。
三、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一)森林资源类型多主要指的是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珍贵经济林木多。
全世界木本植物2万余种我国有8000余种占全世界木本植物种类的40%其中乔木有2000多种。
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约有30各属、300多个种总面积达340多万 hm2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多的国家。
由于我国从南到北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5个主要气候带因而形成了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与阔叶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等多种主要的森林类型。
在众多的森林资源类型中经济价值高的树种有银杏、红豆杉、漆树、橡胶树、红木、杜仲、桑树、茶树、红松、黄菠萝等。
世界主要的食用油树种有150种我国就有100种左右。
此外还有众多干鲜果品种、天然香料、饮料等树种。
我国所特有的树种有水杉、银杏、红豆杉、杜仲、__桐等。
(二)森林资源总量多、人均少《世界森林资源1990年评估》报告中国森林资源面积总量排名地5位林木总蓄积排名第7位。
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的3.9%平均每人占有的森林面积只有0.112 hm2是世界平均水平0.64 hm2的1/6;人均蓄积量我国为8.6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71.8 m3的1/8。
我国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
(三)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的非常不平衡。
东北、西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__和西北各地的森林资源分布少差异极大。
从人均拥有量看人均面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__和__自治区其中__人均最多森林面积人均达到2.987 hm2人均蓄积超过世界平均水平71.8 m3的只有__自治区林分蓄积达到人均850.96m3。
(四)森林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的林分低龄化上。
全国森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2/3以上。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各林种比例不合理。
最突出的方面是用材林比重大占64.6%而其他林种比重少特别是防护林少只有13.9%。
薪炭林占2.9%特种用材林占2.9%比例也是偏少的。
(五)林地生产力低一是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二是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
尽管全国林分林木的平均生长率可达3.98%但由于林分的蓄积量只有78.1 m3/ hm2蓄积生长量只有约3 m3。
如果我国林分蓄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14 m3/ hm2则年蓄积生长量将达到4.5 m3/ hm2比现实增长50%。
林业用地的利用率即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比例较低是林地生产力低的另一个方面。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2.63亿hm2其中
有林地只占59.8%为1.59亿hm2。
其余40.2%中无林地0.57亿hm2占22.2%;灌木林地0.34亿hm2占13.4%;疏林地
0.072亿hm2占2.8%;苗圃和未成林地共0.47亿hm2占
1.8%。
从中可以看出无林地和疏林地有0.64亿hm2占林业用地的25.0%。
世界__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芬兰、美国等有林地比重都在90%以上。
(六)人工林多质量不高我国的人工林与世界各国同周期人工林相比数量是最多的。
现有人工林面积0.47亿hm2占有林地的30.4%其中国有林占18.9%集体林占81.1%。
但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使人工林的质量较低。
第一是人工造林合格率低;第二是蓄积量低全国人工林蓄积为10.1亿m3仅占森林蓄积量的10.0%平均蓄积只有35.0 m3/ hm2与天然林蓄积91 m3/ hm2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除了许多人工林正处于幼龄、中龄林阶段外主要是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林成活以后经营管理跟不上成活而未成林。
第三节林业政策与法规
一、林业政策概述(一)林业政策的概念林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建设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我国林业政策的总目标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国土的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保持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林业政策一般是由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通过决定、指示、通知、重要会议的决议及党报社论等方式公布于众。
(二)林业政策的特点
1、严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林业政策与农业等其他政策的密切相关性。
3、依环境不同的可变性。
4、随时代发展的适应性。
5、广泛的群众性。
(三)林业政策的分类 1.按层次划分:林业政策可分为目标性政策、决策性政策、业务性政策。
2.按业务性质划分:林业政策可分为森林资源权属政策、森林永续经营政策、植树造林和绿化政策、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木材利用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供需政策、林业科技及教育政策等。
3.按经济过程划分:林业政策可分为林业生产政策、木材业流通政策、林业经营政策、林业财税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价格政策等。
4.按照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及地位的不同分:可以把林业政策分为林业总政策、林业基本政策和林业具体政策。
(四)现行林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1)坚持不懈地搞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2)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
2.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1)加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3)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
3.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1)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2)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4)深化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苗圃管理体制改革。
(5)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4.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1)加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
(2)加强对林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3)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5.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1)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
(2)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6.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2)坚持并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3)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
二、林业法规概述(一)林业法规的概念林业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我国颁布的主要林业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于2000年1月29日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9年3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992年2月12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3月1日林业部发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国务院于1996年9月30日颁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6、《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年9月国务院发布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12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国务院于1997年3月20日发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国家林业局于1999年8月10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退耕还林条例》。
国家林业局发布20__年1月20日开始实施。
三、林业政策与法规的关系(一)林业政策与法规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林业政策是制定林业法规的基本依据。
2、林业法规是林业政策的定型化和法律化。
3、实施林业法规必须以党的林业政策为指导。
(二)林业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是: 1、制定的主体不尽相同。
2、表现形式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强制力不同。
4、内容的广泛性不同。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
第四节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概述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航空母舰”是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工程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面积超过0.73亿hm2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
其投资之巨、建设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周期之长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我国新世纪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壮举。
“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
工程、环__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五大转变”是指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从1998年试点到20__年工程结束国家投入的资金将达1064亿元。
天保工程主要目的是彻底解决好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工程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快森林培育步伐;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工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__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林业生态工程。
这项工程计划造林2267万hm2并对7186 hm2森林实行有效保护。
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__流域、沿海、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太行山绿
化、__绿化二期工程。
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解决其他地区生态脆弱问题。
三北四期工程范围包括我国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的596个县计划在20__-20__年完成造林946.7万hm2治理沙化土地130万hm2。
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涉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有关地区计划在20__年-20__年完成造林1800万hm2改造低效防护林733.3万hm2管护好现有森林3733.3万hm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开始至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2000年第一阶段结束时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203.72万hm2约相当于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7。
三、退耕还林(草)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指对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以及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实行有计划、分步骤的退耕还林还草。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工程覆盖25个省(区、市)及__生产建设兵团的1897个县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退耕地造林1466.7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3.33万hm2。
四、京津周围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环__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减轻风沙危害的重大举措。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__、__、__、__、__5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
工程区总土地面积为45.8万km2规划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为10.12 km2规划总投资为558.65亿元工程建设期为10年。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该工程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既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生态脆弱地和湿地等。
工程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__年。
全国保护区面积要达到1.55亿hm2使90%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和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到2030年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要达到1.612亿hm2占国土面积的16.8%使95%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6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和增加;到2050年保护区面积要达到1.728亿hm2
占国土面积的18%所有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都得到良好保护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得到恢复和增加。
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20__年8月我国正式启动了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范围主要选择在400mm等雨量线以东、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对生态系统构成不利影响的18个重点省(区)以及其他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地区。
工程建设总规模为1333万hm2为期15年。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13337万m3占国内生产用材需求量的40%再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采伐利用可使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
第五节分类经营概述
从森林的功能特点和人们的需求出发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的再生性来实现可持续经营以实现林业“两大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
分类经营可理解为:慎重地区划森林资源协调相关效益间的不同利用减少其利用间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各功能间的互补与优先。
分类经营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小空间森林的分类经营实现大空间林业的优化组合。
一、林业分类经营林业分类经营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在充分发挥森林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将全国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
商品林业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
要改革和完善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
公益林业要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要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改革是建立林业“两大体系”的客观要求。
它对于深化林业改革合理调整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科学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提高林业生产力管理水平和林业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可以提高集约经营的水平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是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天然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公益林区的生态效益和商品林区的经济效益。
二、森林分类经营(一)经营主体的分类按政企分开的原则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是政府提供经费的事业单位经营商品林的是各种企业单位和个人。
(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 1.公益林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按事权划分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负责管理。
2.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收益政府投入”的原则。
服务对象明确的由服务对象对公益林经营者实行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
3.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商品林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