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请阅读。
岩爆防治措施。
(一)对上下平巷采取超前卸压措施。
工作面生产结束后,在上下平巷前方200米处进行煤层钻孔卸压工作,钻孔卸压范围始终控制在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之外。
1.在上侧煤壁顶板约1.5米处每隔10米打一个深孔,进行卸压爆破。
与上侧煤壁成13°钻孔,孔深15米;在距上下煤壁顶板约1米处,每隔5米钻一个深孔,并进行卸压爆破。
钻孔向下的角度不小于13°,孔深为15米。
下巷在距上煤壁顶板约1.5米的位置每隔5米钻一个深孔,进行卸压爆破。
钻孔与上煤壁成13°角,孔深15米。
钻孔前,加固附近的支架。
钻井人员相互配合,匀速推进,及时排出煤(岩)粉。
2.炸孔做好后,逐个装药、连接、射击,每眼装药40节。
第一个炸药筒安装在离眼底4米的地方,第二个炸药筒安装在离眼底7米的地方。
眼内每一个炸药筒都必须压紧,眼内枪泥封孔长度必须不小于4米。
为保证孔内炸药装药完全起爆,孔内采用连续耦合装药,用双雷管起爆,两个雷管并联,各眼向前独立起爆。
3.爆破采用MFB-100起爆器,一次起爆次数为1次。
警戒线距离爆破至少200米,躲避爆破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如果煤层钻孔成功钻孔12m,则表明卸压效果符合要求;否则,应继续爆破以释放压力。
(2)解决危机的措施。
当电磁辐射计监测到冲击危险时,应立即对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进行爆破卸压。
钻孔布置:(1)钻孔布置在上平巷和下壁时,钻孔的俯角沿煤层向下布置,孔口距顶板1.0m。
2钻孔布置在上或下巷道上,钻孔仰角沿煤层斜向上布置,孔口距顶板1.5m减压孔深10米,间距5米。
炸药为矿用乳化炸药,每个孔装药量为4Kg,采用2毫秒延时电雷管正向起爆。
每个洞都填了三个水炮泥,剩下的用黄泥封好。
枪在单个孔中并联,枪在孔之间串联。
一次吹3-5个泄压孔,提高泄压效果。
(3)保护措施。
1、必须对23090工作面巷进行封闭管理,控制工作面生产数量。
2、巷道断面收缩大于70%时,应及时加强对巷道的支护。
3、上下平巷支护应可靠,并应及时处理断网和掉锚现象。
柱子用所有防倾倒绳捆绑,顶梁用8#铁丝挂在顶网上。
4.上下平巷前方100米内: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平巷高度不小于1.8m
5.所有软管应在漂移前100米内使用。
6.闲置材料不允许提前200米存放;闲置设备和电缆架存放在巷道前方150m范围外,并扎根固定在巷道上。
7.当有冲击危险时,立即向调度室和相关领导汇报,通知现场人员撤离危险区,安排有针对性的泄压工作。
8.个人防护措施。
(1)不得坐在巷道底板或材料上休息;
(2)不要停留在以下地方:
(1)巷道高度不够;
②人行道安全间隙不足;
(3)地脚螺栓丢失或其他支撑位置薄弱;
④锚索以下;
⑤靠近设备或材料;
⑥靠近铁质管道。
(3)严禁摘掉安全帽,进入工作面人员必须穿防护背心,戴高强度安全帽。
冲击地压通常发生在煤矿开采中,是岩体中积累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一种势能。
当突然猛烈释放时,岩石破裂、爆裂并弹出。
冲击地压通常伴随着煤和岩石的抛掷、巨大的噪音和空气的翻腾。
岩爆轻则岩石脱落,重则有明显的震感,是破坏力极大的煤矿灾害之一。
2.2.岩爆危险。
(4)、卸压爆破钻孔设计。
(1)选择爆破方法。
23090工作面在高峰支护压力区外区域,通过爆破改变煤结构,消除或减缓冲击危险形成的条件。
超前松动爆破应采用深孔爆破方法。
(2)爆破卸载深度。
为确保安全,工作面前方和巷道周围应有足够宽的卸载保护带。
选择爆破卸载深度时,采煤工作面前方深度应等于防护带宽度加上工作面进度。
冲击地压的技术管理。
1、识别各开采煤层的煤层冲击倾向性,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风险评估工作。
2.编制岩爆防治专项设计。
评价是具有岩爆风险的区段,采区设计和采掘作业规程必须编制专门的岩爆防治设计。
3、采用正确的采矿方法和开采生产工艺,必须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矿法和全跨顶板管理方法。
4.科学安排开采顺序,避免人为形成孤岛和半孤立高应力集中区。
5.优化道路布局:
1)、巷道布置应避免在支护压力峰值位置或构造应力影响区。
2)、采场巷道应布置在无冲击或弱冲击的煤层或岩层中。
3)采场之间尽量不采用煤柱开采,巷道沿空预留或沿空送出。
如果不满足无煤柱开采条件,应布置窄煤柱,在开采空区域留3-7m煤柱,尽量不要布置在煤体边缘10-40m范围内。
4)采场开采范围内不得布置与采煤工作面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同一层位的上(下)山。
如果一定要安排的话。
夹角不得小于15度。
5)尽量增加工作面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减少分区煤柱和阶段煤柱。
6)在构造应力影响范围内,工作面不应垂直于构造方向布置,而应平行于断层面和背斜轴部或尽可能减小夹角。
巷道方向应与构造应力方向一致,使巷道周围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7)、岩爆发生后,必须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对症状、经过、相关数据、破坏情况等进行说明。
记录,并制定复工措施。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岩爆进行分析,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
6.岩爆发生后,要求及时查明井下情况:
1)、岩爆事故发生的位置、波及范围。
2)、通风系统损坏和瓦斯涌出。
3)供水、供电、压缩空气系统损坏。
4)塌陷、底鼓和人员被埋在灾区。
5)、有无涌水等。
7.如遇受伤人员,需积极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轻伤人员进行简单止血包扎,对危重伤员进行简单医疗后,及时组织人员转运至地面。
岩爆的主动解。
1、凡预报确认有岩爆风险或可能有冲击风险的区域,各队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危机。
2.危险处理措施以煤层卸压爆破法为主,避炮距离和避炮时间分别不小于150m和40分钟。
3.对不具备煤层卸压爆破解危措施的区段,应采取煤层卸压注水、钻孔卸压、顶板爆破等措施进行处理。
4.应采用强制崩落法解决坚硬顶板的危险性,包括顶板预裂爆破、台阶崩落和破碎顶板等。
5、掘进工作面和巷道等。
·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地方,应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法解决危险。
6.检验危机解决的实际效果。
危险处理完成后,各班组负责按照《矿区设计和采矿作业规程》及相关规定规定的效果试验方法进行实际效果试验。
目前应采用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同时检查,以确定消险效果。
效果试验后,冲击地压危险尚未解除,不得恢复生产。
必须再次采取相应的解决危险的措施,与解决危险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
效果测试后,只有在完全接触撞击危险后,才能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