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二期课改 二年级上册 数学整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课题(章节)两位数加减法的复习
内容:教材P1。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
2、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连加、连减、混合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加与减
内容:教材P3页。
教学目标: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理解图示,知道用图示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使用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使用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鱼缸里有□条
课题(章节)巧算
内容:教材P4~5页。
教学目标:1、学会凑整巧算。
找最接近的整数进行巧算。
2、会进行推导巧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凑整巧算。
教学难点:利用凑整巧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方框里填几
内容:教材P6页。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等式的概念。
2、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下列类型的方程:
a+□=c, □+b=c
□ -b=c, a-□=c
教学重点: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下列类型的方程:
a+□=c, □+b=c
□-b=c, a-□=c
教学难点:能够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解下列类型的方程:
a+□=c, □+b=c
□-b=c, a-□=c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乘法、除法(一)
课题(章节)乘法引入
内容:教材P8~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审图使学生发掘图中重复的情节,为乘法引入奠定基础。
2、会看图说出几个几连加,即同数连加。
3、会根据同数连加,引入乘法并明白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乘法模式的构建。
教学难点:乘法模式的构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内容:教材P12页。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交换的认识与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交换的认识。
教学难点:交换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看图写乘法算式
内容:教材P13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2、能够根据点图,写出乘法算式。
3、进一步理解交换的思想。
4、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点图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点图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倍
使用教材:p14-15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明确倍是表示两种事物关系的。
2.会看图根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用乘法算式正确表示。
3.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观察与比较的能力。
4. 感受数学知识来源生活。
教学重点:
建摸,通过看图直观的认识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用乘法算。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卡片,小黑板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10的乘法
内容:教材P16-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得出“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
个0”的结论,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2、在交流、游戏中,学习数学的表达,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得出“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的结论,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得出“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的结论,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学生看图回答。
小胖装满了10盒蛋,一共装了几个蛋?
课题(章节)5的乘法
内容:教材P18-19。
教学目标:1、学习自编5的乘法口诀。
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3、探索5的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知道几个5是几个10的一半。
4、会计算有关5的乘加和乘减。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知道几个5是几个10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2的乘法
内容:教材P20-2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射线的启示,理解和掌握2的乘法口诀,能根据口诀正确求积。
2 引导学生经历口诀的编辑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3 熟记口诀,并正确进行口算与应用题的计算。
4 探究能力,推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2的乘法口诀
教学具准备:配套媒体,卡片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4的乘法
内容:教材P22-2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及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编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因数为4的乘法。
教学难点:
有关4的乘加与乘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8的乘法
内容:p24-25
教学目标:
1 . 会根据数射线尝试填写几个8,并填写有关的乘式和交换式。
2. 通过加倍关系,知道8是4 的2倍。
3 . 能编出8的口诀,熟记并运用、计算。
4 . 同前4的乘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8的乘法口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内容:p26
教学目标:1、探究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分一分与除法。
内容:p27-3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等量划分(装袋)、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来实施除法。
2、将等量划分、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用除法来表示。
3、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将等量划分、度量、平均分三种行为用除法来表示。
2、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磁性圆片、媒体、双色片、表格。
2、学生方面的准备:能熟练进行几个几的运算、
会进行等量划分、度量、平均分的操作行为。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用乘法口诀求商。
内容:P32
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会通过乘式来求商,商就是乘式中的因数。
3、能用口诀熟练求商。
教学重点:能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乘法和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几倍。
内容:P33-34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能根据条件正确找出有关倍的关系。
3、根据情景图,围绕几是几的几倍来自己编题并回答。
教学重点: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设计者:孙来国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被除数为0的除法。
内容:P35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
2、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3、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0除以任何数(0除外),商都是0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课题(章节)7的乘除法
内容:教材P41~42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因数为7的乘除法,及有关7的乘加与乘减。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编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因数为7的乘除法
教学难点:有关7的乘加与乘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时:1课时设计者:
教学反思:
课题(章节)3的乘、除法
内容:教材P43~44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3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3 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能力,初步的归纳编撰能力。
2、熟练掌握3的乘法,并会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3的乘法意义,编撰乘法口诀,熟练进行3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3的乘法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设计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