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和施工的创新做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举措,枣庄市台儿庄区已开展十多年,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采取数字化农田建设,创建智慧农田5G+系统,为优质、高效、安全的优势粮食生产功能区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做到了开发一片,改造一片,增收一片,达到了预期效益。

关键词:高标准;智慧农田;施工管理;创新
笔者长期从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践出真知,工作中探索了一些实用有效的管理和施工的创新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采取数字化农田建设,创建智慧农田5G+系统
为真正实现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的目标,台儿庄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阶段,注重数字化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智慧农田管理系统平台,对电气设备等加装了智能管理、监控系统,能够起到很好的监控管理和防盗作用,将土壤墒情、井水位置、降雨量、作物长势等都纳入监控管理,可以实现在“5G+”背景下的智慧农田建设管理系统。

具体方案: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大田进行实时监测,光照、CO2、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以及大田气候等环境进行数据采集,上传物
联网云平。

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研判,分发给用户,指导农业生产。

具体方式:采取区域分布农田数据采集点,安置土壤墒情监测仪、植物病虫孢子分析仪、智能虫情测报灯、土壤养分检测仪等传感器采集等方式,将信息上传信息系统。

2019年以来,当地进一步创新了智能机井房建设,玻璃钢智能机井房,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约耕地,质地坚韧、美观,组装便捷,安全耐用等特点。

实现了灌溉智能化,远程控制,刷卡式浇地,即插即用,不但省工省时便捷,还节约了用水费用,现在每亩地每次灌溉成本由原来的三四十元,降至现在的十几元,不仅节约电费,还大大节约了灌溉用水,真正是“一箭双雕”,达到节约集约用水的目的,完全契合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
采取“两下两上”的科学勘察设计方法
所谓“两下两上”:“一下”就是下到田间与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一道,走遍田间大路小道、大块小田、大河小坝、沟沟坎坎等,摸清楚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排水、灌溉的走向,并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规划设计。

“一上”就是把田间采集的数据,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有关规定规划设计做出预算。

“二下”就是把初步设计的成果,公布给镇村的干部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上”就是把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再带进初步设计稿中,进行修改完善,最后上报市级评审。

3
项目建设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结合
现在多数村都成立了党支部领建合作社,如何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进行结合,当地作了有益的合作探讨。

比如,泥沟镇姜庄村是省定贫困村,该村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高,创新精神强,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结合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路子,充分发挥省级科技特派员作用,带领全村整体脱贫。

合作社出动社员,联合施工单位,挖排水沟,打井,整平土地。

初步的合作,给合作社带了明显的效益,让他们随着项目建设融进了高标准农田,下一步当地还要探讨更深层次的合作。

4
带着“明白纸”施工,快捷高效
项目建设前、建设中、竣工验收,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料作为支撑。

根据历年经验,当地总结出来各个单位、部门需要提供的验收用资料,罗列成表,印制成“明白纸”,人手一份。

在项目建设中,有了“明白纸”,就可以按部就班,按图索骥,随时积累各类资料,以防灭失或遗漏,为项目的后续各项工作预留资料。

5
突破建后管护的难题
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增加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比如: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省定贫困村项目区分别位于涧头集镇的孙苏庄村和泥沟镇的姜庄村,投入
资金497.4万元,建设面积0.3316万亩。

通过修塘堰、打机井、疏浚沟渠、敷设管道、农田林网、农田输配电、新建进地涵及过路涵、整修硬化机耕路及田间道路等,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

同时,在村内设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做到使用、维护的双统一。

另外,区政府财政部门同意从2022年起,把高标准农田管护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在资金方面有了初步保障。

6
多方协调,促进项目高效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与有关单位协调一致、配合默契。

一是与项目单位,在项目管理上属于监督和指导的关系,多年来工作协调、关系融洽,项目推进顺利。

项目管理上实行法人制,项目单位负责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组织实施、施工合同签订,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实行产权移交和管护使用权的移交,确保项目的管护和使用工作正常进行。

二是与财政局工作配合默契,区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财政资金都能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最近两年更是要用好直达资金政策,在项目建设期间,深入项目区现场,根据进度需求,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为项目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7
创新两段式打井法
台儿庄区地势低洼,河流较多,季节性河流居多,雨季过境地表水量大,但是过了雨季,则是基本上无水可取,只能靠取地下水灌溉。

地下水分布不均匀,深浅不一,有的浅层地下水较多,但是也不适宜
大量抽取,只能再进一步采取更深的地下水,例如:台儿庄区泥沟镇东北部,地质结构特殊,缺少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也比较贫乏,有限的地下水也很难寻找,即使找到打井位置,由于上层表土容易坍塌,成井和装配都很困难。

当地通过地质结构特点分析,决定试探采用两段式打井,两段下管,取浅层水和深层水,结果取得成功,比单纯一层取水,水量增加一倍。

8
预制装配式机电井房
在田间建造机井房费时费力,当地设计了装配式机井房,就是在预制厂定制一体化的机井房,吊装在机电井的位置上。

它的好处是强度高、节约时间、节约材料,后期维修方便,可吊起移位,灵活性高。

平均缩短工期17天,节约成本10%。

9
一体成型蘑菇形出水口
当地根据泥沟镇是远近有名的蘑菇镇的特点,设计制作了蘑菇形状的出水口,上红下白,非常醒目,提醒农机手避开操作。

实践证明损坏率非常低,只有0.6%,其他样式的损坏率高达3.6%以上。

10
采取激光平整土地技术,促进新稻改
台儿庄区地势低洼,最低海拔只有24 m,比微山湖的湖底还要低6 m,是微山湖的泄洪通道,历来有洪水走廊之称,夏季种植玉米,受涝灾影响,经常减收或绝收。

当地探索种植水稻,实行“新稻改”
产业结构调整。

相比种植玉米,比较耐涝,而且稻子比较稳产高产,效益更高,稻改的实施可实现亩均增收650元。

为了探索“新稻改”产业结构调整,在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分别在运河街道顺河社区和张山子镇六里石村,两个区域,实施土地平整1300亩和970亩,使土地平整度由原来的±30㎝,降为±5㎝,便于水稻田的水层管理,有利于机械化插秧。

2022年又在涧头集镇和马兰屯镇实施了5000多亩的土地平整,效果显著。

11
采取多种灌溉方式,解决群众浇地最后100米的难题
当地探索了微喷带、伸缩杆、卷管射喷等多种喷管方式,解决了出水口到田间的最后100米的问题,同时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果。

12
结论
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这一国家惠民政策,要在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更好的,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的创新做法,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加大智慧农业的投入,提高从事农业人员的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会”种地,还要“慧”地,从而整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农业强国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