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69张ppt))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ord教案
![鲁教版语文八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dbc6544693daef5ff73d1d.png)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目标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版述学生读错的字词并解释:畎(quǎn )亩:田间水沟傅说(yuè)曾(zēng)益:同“增”,增加胶鬲(gé)拂(bì)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拂(fú)乱:违反、阻挠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出题检查掌握情况:(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A、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B、古今异义词。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八下《25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ord教案.doc
![【最新精选】鲁教初中语文八下《25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word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d27960c850ad02de804198.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正确辨析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的含义;(2)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理解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3)理解孟子在本文中的思想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感与价值观: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逆境成材的道理,学习本文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教学过程:1 课前布置课外阅读练习:请学生借阅有关孟子、傅说、百里溪及管仲的书,了解他们的故事。
2 教师出示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示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自由朗读,尤其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提醒学生注意:(1)读准下列字音:傅说胶鬲法家拂士曾益(2)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试疏通文意,教师再组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力求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大意,以锻炼他们的自学和合作能力。
4找每组两名代表,一读一译,教师针对相关问题,作适当指导。
特别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生死5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由浅入深理解文章内容。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1)本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请课前预习的同学讲一讲有关的故事,锻炼说话能力)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
教师引导:这种从大量事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法。
(2)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道理?怎样论证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讨论回答,锻炼合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优秀生有所提高)明确:作者除了例证,还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鲁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15da58ec3a87c24028c4f3.png)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教学设计鲁教版教学目的: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学习运用对话方式进行说理或论辩;4、了解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
教学重点、难点:1.《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2.《庄暴见孟子》作者通过具体事实的对比,说明“与民同乐”的重要性,是本文的重点;“与民同乐”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孟子及《孟子》,学习《鱼我所欲也》教学步骤:一、字词正音:蹴cù(践踏) 与yú(同欤) 龠yuè(箫笛类)蹙cù(收紧) 頞è(鼻梁) 旄máo(古代有装饰的旗子)二、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
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
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以此游说齐、梁等国,为齐国客卿。
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不予采纳。
孟子退而讲学、著述。
其言论和行动均记载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性善论观点简介:中国古代关于性善、性恶的学说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章太炎曾将儒家的有关学说归纳为五大派: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孟子主张性善,这是因袭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孔子的意思是说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习”,即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们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荀子主张性恶(他认为人的善念与善行都是伪装的。
因为人生来就有名利之欲、饮食之欲、声色之欲,所以一切的辞让、忠信、礼义之理都不存在,表面上存在也都是装出来的);扬子(杨朱)主张善恶混有;漆雕开、世硕公孙、王充主张善恶因人而异,可分上、中、下三等。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3c15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4.png)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注释: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
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
语文:第25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鲁教版八
![语文:第25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鲁教版八](https://img.taocdn.com/s3/m/b6017e024b35eefdc8d333fd.png)
8、入则、出则 (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
译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工 作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 被举用,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 用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 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 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 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 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 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 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所为,所以/动 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释义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 面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 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 亡的因素和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 推出论点:逆境出英才。
正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1、“是人”怎么解释?是指哪些人?
(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73张ppt))(共73张PPT)
![(下)第四单元第25课《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73张ppt))(共7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aaf76402768e9951e738bb.png)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 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 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 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 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 轼等影响很大。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孟母断机杼
解题:
•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 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 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 “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 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 想。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 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 的边疆的界限。 • 固国:巩固国防。 • 威:威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 亲戚畔之: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 不战则已。
•研读课文,根据 注释加以翻译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 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 和主观条件。
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 孟子(约前372一前 289),名轲,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 县)人,战国时期 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地位仅次于 孔子,被尊为“亚 圣”,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
•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 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 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 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 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 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 的散文专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练习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练习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cc7d8efd0a79563c1e7240.png)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班级姓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4、使……坚韧、奋起,有所作为、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给、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部编版《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书下注释填空练习
![部编版《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书下注释填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59b7622f60ddccda38a04f.png)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字词及课文翻译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1、解释词语:①发__________②畎亩______________③举._________④筑________2、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解释词语:①士______________②市_______________③故_______________④将______________⑤斯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解释词语:①饿其体肤____________②空乏____________③拂._________④乱________2、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解释词语:①所以___________②动_________③忍__________④曾益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孟子》两章教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孟子》两章教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a55404336c1eb91b375d19.png)
《孟子》两章【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本文的一些古今异义词,正确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论点后层层推进、逐层论证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3.比较两篇短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1.掌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结构。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蕴含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智取生辰纲》中的有关内容导入本课。
二、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学生搜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孟子和《孟子》的图文资料。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三、疏通文意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课件显示)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sù):谷子,与栗(lì)区别。
畔(pàn):通“叛”,背叛。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模仿录音齐读。
(1)借助课下注释,同桌间合作完成逐段疏通文句的任务。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多媒体课件显示)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旨在说明城邑之小。
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固国):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使国巩固。
威(威天下):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之(寡助之至):作“到”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95b57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7.png)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孟子及其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注释1、舜:姚姓,名重华。
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
国名虞,史称虞舜。
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2、发:起,指任用。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
畎,田间水渠。
鲁教初中语文八下《25孟子两章》PPT课件 (1)
![鲁教初中语文八下《25孟子两章》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e10087adf705cc1754270926.png)
(7)任:责任,担子。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将要解 释。 (9)苦其心志:使他的心智困苦。心志,意志。 (10)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11)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人经受饥饿之苦,肌肤消瘦。 (12)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贫穷无才,穷。乏,缺乏,缺 少,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表并列的连词,可不译
管夷吾举于士 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名词,狱官 ----名词,贤士
生于忧患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由于 ----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征于色
——介词,在
古今异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2.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军人。)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显露征兆。今义:走远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阅读《孟子》的其他文章,进一步体会其艺术特 色,加强文言积累。
退出
22 《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文导入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 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 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 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 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 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内涵,体会磨难困苦对个 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 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 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 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 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 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1优秀文档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1优秀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79f829ba0d4a7303763a71.png)
使 使动他…心的…忍贫心性困惊,动。违受曾,背阻同益、挠“其动扰增所乱词”不。,增能用 那 来加。来 样…。…( 的)通 途过 径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第1段译文之二: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么?
同学们请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9.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观胜景。 14.放弃,不是生命的绝对。 93.未来的路上,等待我的也许是荆棘,也许是指南针,我不知道。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该对未来有信心,因为我在努力。 21.要成功,就要时时怀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乐观态度,笑对自己的挫折和苦难,去做,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48.生活这场表演,更需要百遍练习,才可能换来一次美丽。 109.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41.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角色。 39.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心灵的幸福,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 79.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56.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46.有时候,遗忘,是最好的解脱;有时候,沉默,却是最好的诉说。 25.学会坚强,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人,左手记忆,右手年华,遇见该遇见的,拥有能够拥有的,珍惜应该珍惜的,回眸处,总会有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脚步;总会有一缕阳光,给我们 温暖;总会有一张笑脸,是为我们而绽放的,时光深处,轻握一份懂得,生命的路口,静待花开。
2、一词多义:
国
国防 国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https://img.taocdn.com/s3/m/f0358ed7551810a6f524867c.png)
以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 2.你赞同孟子的 “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 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 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 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请将你的思考写成文,题目自拟。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 赋《离骚》。
韩非囚秦,《说 难》、《弧愤》。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 磨炼 的益 处
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论证方法:
•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 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 据 —— 中心论点。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 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 译成 “使……”
2、一词多义:
司马迁受宫刑而 作《史记》。
欧 阳 修 两 岁 丧 父, 笃 而 成
才。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 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 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 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 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 家。
曹雪芹举家食粥 而写出了不朽的 《红楼梦》。
贝多芬即 使在双耳失聪 的情况下,仍 然坚持音乐创 作。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指示代词,这。 使动用法,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使体…肤…,痛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孟子两章》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孟子两章》学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3ce8e1aa00b52acec7ca1f.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
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并完成下列问题(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②傅说③胶鬲④行拂⑤法家拂士(2)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一)疏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注意下列词语的解释。
(1)发畎亩举版筑举于士市(2)故任于是也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心忍性曾益(3)恒过困于心衡于虑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法家拂士出敌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3、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所以动心忍性4、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课文研读(根据学案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阅读)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2、拓展研读(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学习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
![学习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e5741f0508763230121226.png)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房屋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的华丽却接受了;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
24.《庄子》两则一、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会见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害怕,在'鹓””桓侯不理睬。
扁鹊退出,桓侯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拜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中,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不治将更深”桓侯又不理睬。
扁鹊退出,桓侯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
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扁鹊说:“病在皮肤的纹理,是用热水焐、用药物敷能达到的;病在肌肉里,是用针刺能达到的;病在肠胃里,是用汤药能够达到的;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侯体痛,病在骨髓里,是司命掌管的,没有办法了。
现在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请求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
题目的意思是:忧愁患难使人生 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 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 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bì 同“横”,梗塞,不顺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在外面, 同“弼”,辅佐。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指国外。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通假字。
• 曾同“增”,增加 • 曾益其所不能。 •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 衡于虑。 • 拂同“弼”,辅佐 • 入则无法家拂士。
2、词类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 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 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 译成 “使……”
使动用法: 1、苦 : 使……痛苦
2、劳:
3、饿:
使……劳累
使……饥饿
形容词
4、空乏: 使……贫困缺乏
6、忍:
7、动:பைடு நூலகம்
使……坚韧
使……惊动
动词
⒈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⒉饿其体肤。 使他受饥饿之苦 ⒊空乏其身。 使他受贫困之苦 ⒋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⒌所以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 性情坚韧起来
3、一词多义: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 国家 国恒亡。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 的深刻哲理。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 289年,是战国时期思 想家、教育家。字子 舆,邹(今山东邹县) 人。受业于孔子之孙 子思的门人。是继孔 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 一最有影响的大师, 封建时代被尊为“亚 圣”,又与孔子并称 “孔孟”。
使……饥饿
形容词
4、空乏: 使……贫困缺乏
6、忍:
7、动:
使……坚韧
使……惊动
动词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指示代词,这。 使动用法,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劳累。 使……饥饿。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词,用来(通过 违背、 使……贫困。 受阻挠 扰乱。那样的途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 使他的心惊动,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 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 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 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 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 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 呢?——青蛙熟了!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狱官 xī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 墙的泥水匠中被任用,胶鬲自鱼盐 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 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 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 上了相位。
使动用法: 1、苦 : 使……痛苦
2、劳:
3、饿:
使……劳累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 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 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 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 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 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 》合称四书。
看那些大科学家、文学家、 天文家、政治家、思想家们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真是令人羡 慕啊! 咦!我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啊!………..那,我要怎么做才 能 成功呐?……..
哈哈,这个问题嘛, 中国古代有位叫孟 子的思想家早就解 决了!
情景导入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 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 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1.自由朗读. (标注生字词,读准字音.) 2.抽生朗读,其他听读准备评价.
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畎( quǎn )亩 . 胶鬲( g.é ) 百里奚( xī) zēng )益 曾( . 傅说( yuè ) . . 孙叔敖( ) áo. . . 行拂( fú )
bì 拂( )士
fù yuè quăn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被举用, 田间、田地 起,被任用 gé 被选拔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发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 (花)开放
你知道吗?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 河的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繁 殖能力要比西岸的羚羊群强,而且奔跑速度也 不一样,每一分钟要快13米,为什么会存在 这些差别呢?
原来如此!
原来,东岸羚羊群之所以强健,是因 为在他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羚羊 群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在他们缺少了一群 天敌。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 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 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 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 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 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 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 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