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课件]]高二生物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21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21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64be9958fafab068dc0274.png)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③量的计算: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
③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
N(n1=)⑴1怎×样图2进n乙行=酵2的母2菌1f的6g计段数?相当于图甲的ac 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段。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 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曲线图
K值:环境容纳量 减速期,增长缓慢
转折期,
K/2
增长速率
最快
种群饱数和量期由,0增→K/2值时,
长速率为零 种群增长速率增大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提示: “J”型增长由于资源、空间是理想的,无限的,种群 个体数不断增加。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有所波动,但仍符合“S”型增长。
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实验原理
适应期 增长期 稳定期 衰退期 时间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 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5) 绘图分析 ——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3.思考与讨论
【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a1267a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b.png)
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 1.5×108 个/mL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 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 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
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酵母菌, 一般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不需要对照,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如果担心培养过程中有污染,则需单设不接种酵母菌的空白对照组。
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重复实验,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平均值, 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A1+A2+A3+A4+A5 80
×400×104×稀释倍数
规格二:16×25型
A1
A2
A1、A2、A3、A4 分别为四个中方格
中的酵母菌数。
1mL=103mm3
A3
A4
1mL样品中酵母菌数= A1+A2+A3+A4 100
×400÷0.1mm3×103×稀释倍数
=
A1+A2+A3+A4 100
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 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 长,这就是“S”形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 “S”形增长的特点。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 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 少鱼苗而困惑:投放后密度过大,鱼 竞争加剧, 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査 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2.检测员将1 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 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 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
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酵母菌, 一般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3.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不需要对照, 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如果担心培养过程中有污染,则需单设不接种酵母菌的空白对照组。
4.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重复实验,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平均值, 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A1+A2+A3+A4+A5 80
×400×104×稀释倍数
规格二:16×25型
A1
A2
A1、A2、A3、A4 分别为四个中方格
中的酵母菌数。
1mL=103mm3
A3
A4
1mL样品中酵母菌数= A1+A2+A3+A4 100
×400÷0.1mm3×103×稀释倍数
=
A1+A2+A3+A4 100
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速增长,随 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增 长,这就是“S”形增长。例如,栅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种群增长,常常具有 “S”形增长的特点。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 假设你承包了一个鱼塘,正在因投放多 少鱼苗而困惑:投放后密度过大,鱼 竞争加剧, 死亡率会升高;投放后密度过小,水体的资源和 空间不能充分利用。 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请査 阅有关的书籍或网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15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0dacd279563c1ec4da718b.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会
增加生等存。?斗争或环境阻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D.B点时,该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人教版高中生பைடு நூலகம்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分析下图中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种A
群
数
量
B
时间
1、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进化 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过度繁殖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 长的曲线,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几项( B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 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
2、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 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会
增加生等存。?斗争或环境阻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D.B点时,该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人教版高中生பைடு நூலகம்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分析下图中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种A
群
数
量
B
时间
1、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 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进化 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过度繁殖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练一练: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 长的曲线,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几项( B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 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因素,
2、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长曲 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 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9099480b14e852459fb5735.png)
诊断反馈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 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 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 争增加( D )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诊断反馈
4、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 后 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 的影响 C.“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D.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 环境的影响
新课讲授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 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 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 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 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设问寻疑
新课讲授
4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讲授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新课讲授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 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 菌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数
有哪些优缺点?
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27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数量的变化(27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8255adf46527d3250ce042.png)
预测
出生率 决定 种群数量 决定 迁入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迁出率
影响
性别比例
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
1859年,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实例2:凤眼莲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
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 哪些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 0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下,即资源和空间十 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酵母菌种群呈 “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3)以时间主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 标,画出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J”型 增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呈“S”型增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1种群数量最多的 点为?
2种群增长率最高 的点?增长率的变 化情况?
3若该曲线表示渔
业生产,在哪一点
A
捕捞既能充分利用
渔业资源又能保持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为什么?
c
方法一:药物杀死老鼠
b a
方法二: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出生率 决定 种群数量 决定 迁入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
迁出率
影响
性别比例
实例1:澳大利亚野兔
1859年,24只野兔 近100年后 6亿只以上的野兔
实例2:凤眼莲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
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 哪些因素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时间/min 0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下,即资源和空间十 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酵母菌种群呈 “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3)以时间主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 标,画出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J”型 增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 呈“S”型增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1种群数量最多的 点为?
2种群增长率最高 的点?增长率的变 化情况?
3若该曲线表示渔
业生产,在哪一点
A
捕捞既能充分利用
渔业资源又能保持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
发展,为什么?
c
方法一:药物杀死老鼠
b a
方法二: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82cf0dd36a32d7275811c.png)
14
-
15
[例于稳定的增
长曲线,称为“S”
型曲线.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讨论2:大草履虫的 增长呈“S”型曲线 的原因有哪些?
-
16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资敌源捕有食 限 阻滞生长
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
的正确说法是( B)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 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 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
34
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
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
64 128 256 512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 式比较,优缺点?
直观,
但不够精确。
-
5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细菌的数量/个
理想条件下细 菌数量增长的推测: 自然界中有此类型 吗?
-
6
-
7
-
8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本节聚焦
1、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2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个细 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 种群— 增长逐渐减慢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课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2课时)课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f77c51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6.png)
练习
(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
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
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
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
2.类型: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_出__生__率___和_死___亡__率__来影响种群密度。
类型 年龄特征
增长型
幼年个体_多__, 老年个体_少__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 比__例__相__当_
衰退型
幼年个体_少__, 老年个体_多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出生率_≈__死亡率, 出生率<___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密度 减小 。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练习
1.某地区由于秋天过早降温,许多蝗虫在产卵前死亡。第二年
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合理的
3.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要提高人口数量应该 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春运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各大城市的人口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 课本P3-4 1. 概念 在_单__位__时__间__内__迁__入__(_迁__出__)的个体数占_该__种__群___个__体__总__数__的
A. 改变昆虫性比率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
![高中生物人教版《种群数量的变化》PPT(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5caea15acfa1c7aa00ccf4.png)
K
CD
增长速
率最大
K/2
B
A
K/2 K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②应用: ➢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时,如渔业捕捞、放牧等,必须保证
二、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适用条件:环境资源有限、存在天敌
种群密度增大
以该种群为
K
CD
种___内__斗__争__加剧
食的动物的 数量_增___加____
B A
_出___生__率__降低;_死__亡__率__升高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 群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环境中的种群数量___不__低__于__K_/_2___,以保证最大持续捕获量。 ➢ 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可以___降__低__K_值______,从根本上限制有
害生物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中生物人教 版《种 群数量 的变化 》PPT( 完整版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6.K值是否固定不变? 否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58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58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a149d5aaea998fcd220e71.png)
__出__生__率_____和___死__亡__率______。
“J”型 生存环境的条件有限
营养空间充足,温度、pH等条件适宜
“S”型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pH发生变化、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环境恶劣
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39
一、教材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是必修三 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课题。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 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 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即本探究活动。该条内容标准有两层 涵义:其一、“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属模仿性技能目标,旨 在通过原形示范(细菌的数量增长)和具体指导,学生能完 成建立数学模型;其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理解水 平的知识目标,旨在把握数学模型(抽象)与种群的数量变 动(具体)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减速增长期 (种群增长变慢)
(K/2) (种群增长最快)
指数增长期(种群增长加快) N0 延滞期 (种群个体数少且要适应新环境,种群增长缓慢)
时间
想一想:当池鱼满塘,密林成材,
牧草丰肥,牛羊满圈的时候你将
怎样收获,才能维持种群的持续
最大收益呢?
渔业
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
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K/2附近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 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 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 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 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 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 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的酵母菌总数。每个小方格内含有细 胞数不宜超过10个。(人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怎么办?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J”型 生存环境的条件有限
营养空间充足,温度、pH等条件适宜
“S”型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pH发生变化、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环境恶劣
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
39
一、教材分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是必修三 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课题。课程标准关于本节的具体 内容标准为“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并 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即本探究活动。该条内容标准有两层 涵义:其一、“尝试建立数学模型”属模仿性技能目标,旨 在通过原形示范(细菌的数量增长)和具体指导,学生能完 成建立数学模型;其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理解水 平的知识目标,旨在把握数学模型(抽象)与种群的数量变 动(具体)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减速增长期 (种群增长变慢)
(K/2) (种群增长最快)
指数增长期(种群增长加快) N0 延滞期 (种群个体数少且要适应新环境,种群增长缓慢)
时间
想一想:当池鱼满塘,密林成材,
牧草丰肥,牛羊满圈的时候你将
怎样收获,才能维持种群的持续
最大收益呢?
渔业
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
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K/2附近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 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 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 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 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 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 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的酵母菌总数。每个小方格内含有细 胞数不宜超过10个。(人教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怎么办?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完美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PPT课件完美2](https://img.taocdn.com/s3/m/0a9da5f90029bd64783e2caf.png)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课件 完美2
例:我国自1393-1990年以来人口 统计数据如下:
年份 1393 1578 1764 1849 1928 1982 1990
亿 0.6 0.6 2.0 4.1 4.7 10.3 11.6
以上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哪种类型? 按照此曲线发展下去将会出现什么
有一位渔民经常被这样的问题所捆扰:
不捕捞或者捕捞很少,鱼类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捕捞过多,又会造成鱼类资源的枯竭,那应当捕 捞多少才合适呢?什么时候捕捞才是最好的呢?
常德市三中 庞业军
时间(min) 0
20
分裂
细胞数 20 21
40
22
60
23
80
24
100
25
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在计描算述公、式解?释和N预n=测2n ②72小时后,由种一群个数细量菌的分变裂化产时生,的细菌数 量是多少? 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
解:n= 60型mi。n 数x7学2h模/型20的mi表n=现216 Nn=2形n =式2可216以为公式、图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 的变化P PT课件 完美2
水葫芦
空心莲子草
《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 1930年传入我国,主要影响表现在: 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水葫芦 (1)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2)
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 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
年3万吨的水葫芦打捞量,今年 (3)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估计在这片国土上生长着6亿只 野兔,它们与牛羊争牧草,啃树皮,造成大批树木死亡, 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 造成1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兔群繁殖之快,数量之多足以 对澳洲的生态平衡产生威胁。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33张PPT)_2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33张PPT)_2学习演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9da2bbf7ec4afe05a1df55.png)
K
D: 种群数量处于K值, K/2 增长速率为0
B: 种群数量处于K/2值,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种
群
数
量
增
长
速
率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B
D 时间
种群数量的变化
A是种群增长的理
种 群
论曲线( “J”型
数 量
曲线,指数增长,
Nt=N0λt)
K(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A B
B是种群实际增长
巩固练习
8年后1、发在展一到个50相0对只封左闭右的,小这型个牧羊场群内数,量迁会入一小( 群A绵) 羊,
A、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1、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思考: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
B、不断下降
1859年,24只欧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
C、缓慢上升 D、迅速上升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我国目前有184万吨.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 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A是种群增长的理论曲线( “J”型曲线,指数增长,Nt=N0λt) (2)根据上表,写出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C、环境中温度条件适宜.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E、环境中天敌增多.
。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 思考:大草履虫的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有哪些?
1、“J”型曲线形成的条件 推导公式:Nn=2n , 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
2、“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国宝大熊猫的命运更不容乐观。
它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 。
【课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课件】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b8947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2.png)
缺水可导致 动物个体的 死亡
气候干旱会使东亚飞蝗 呈爆发式增长
因素 阳光
举例
影响方式
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 光照强度会影响植物的光 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 合作用强度 闭度
温度
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种子萌发主要是受气温升 许多植物种子在春季萌发;高的影响; 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 蚊类等昆虫死亡主要是受 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气温降低的影响。
【资料2】 生活在加拿大北方 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 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 猁和雪免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 ,结果如下图所示。
2.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猞猁和雪免之间是捕食关系。 猞猁是捕食者,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会随着雪兔数量的 变化而发生变化。
讨论3. 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 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动物来说,食物日益充足也是导致种群增长 的重要因素
? 思考·讨论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资料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 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 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
一年蓬
15.3 13.5 10.8 7.4 4.3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 10.4 9.5 6.1 5.6 3.0 1.2
刺儿菜
3.7 4.3 8.5 4.4 2.2 1.0
一年蓬
加拿大一枝黄花
刺儿菜
? 思考·讨论
讨论1. 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阳光
讨论2. 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 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 为什么? 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刺儿菜为阴生植物,更适于在低光照强度下生长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c40b9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6.png)
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颈雉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理想状态下 自然界确有类 似的细菌在理想条 件下种群数量增长 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 数量为纵坐标画出 曲线来表示,曲线 大致呈“J”型。
1、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无限,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常发生在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 实验条件下。 2、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
高斯(Gause, 1934)把5个大 草履虫置于 0.5mL的培养液 中,每隔24小时 统计一次数量, 经过反复实验, 结果如图: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现实状态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 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 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时间 20 (min)
细菌 数量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 式比较,优缺点? 直观, 但不够精确。
细菌的数量/个
你所得出的公式和增长曲线,只是理想条件下细 菌数量增长的推测。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思考
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 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 纳量。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人类活动等
探究:《导学P51》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细 菌 数 量
1.调整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导学P51例六
基础题 P69 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间广阔、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等优越条件下,种群可能会呈 “J”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如果种群 的初始密度很低,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迅 速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 就会加剧,因此,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 度就会停止增长,这就是“S”型增长。 2. (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 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思考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怎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才是最有效的灭鼠措施?
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 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如将食物 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 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 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思考
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的 根本措施?
——现实状态 K值:在环境条 件不受破坏的情 况下,一定空间 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
A
1、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 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2、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 等制约。 3、在环境阻力的作用下,增长率递减,在 “K”值时,增长率降为0。 4、N=K/2,此时瞬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 最大持续产量,种群增长量最大。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 1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多少? n= 60min x72h/20min=216
Nn=2n
=2216
将数学公式(N=2n)变为曲线图
Nt=N0 λ
t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λ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特点: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 长,增长率保持不变。
存在环境阻力———
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 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 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实例一
1859年,一个英格 兰的农民带着24只 野兔,登陆澳大利 亚并定居下来,但 谁也没想到,一个 世纪之后,这个澳 洲“客人”的数量 呈指数增长,达到 6亿只以上。
实例二
20世纪30年代,人 们将环颈雉引入到 美国的一个岛屿, 在1937~1942年期 间,这个环颈雉种 群的增长曲线大致 呈“J”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