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外延不断扩展-产业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传感器行业2016年发展趋势:外延不断
扩展-产业报告
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已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
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以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得益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产业布局得当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全球传感器产业新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产业链的完善,传感器的多元化应用推动物联网各垂直细分行业格局形成,例如工业、汽车电子、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机器人等等。
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将每年为全球经济带来高达3.9万亿~11.1万亿美元的影响力。
未来每一种传感器或许都将带动一个数以百亿、千亿的产业。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感器消费市场,在传感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链布局、传感器垂直应用行业格局形成及全球市场占有率上都将体现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传感器产业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到“十三五”末全球传感器市场接近3000亿美元,消费类、汽车类和工业控制类增长会很迅猛。
第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全球应用市场看,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医疗电子占到全球消费市场的60%以上,智能制造的逐步深入以及自动驾驶、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新领域的兴起,半导体传感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伴随着制造加工3D封装等技术不断成熟,集成了多种类传感器、执行器和通用芯片的智能传感器产品不断涌现,从单纯提供传感器产品到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传感器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传感器外延不断扩展
传感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表明,随着行业的发展,传感器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检测器,更是一种数据交换器,它的外延正不断扩大。
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世界里能产生数据的都可以认为是传感器,这些本地的传感器设备被进一步联系在一起,采集信息产生数据,并连接到云端,继而通过数据产生各种应用。
在强大的智能传感器网络中,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丰富的应用,并最终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等目的,同时帮助客户深度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应用,这正是目前业内对今后智能传感器外延的理解。
也就是说,传感器不仅意味着数据的采集和互联,还需要通过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流程和运营的优化,并且通过识别和挖掘数据,完善业务决策。
从市场需求来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200亿元左右,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年传感器复合年增长率为9.5%,2020年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这一规模足以形成传感器产业和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我国传感器厂商除了要提高自身技术研发能力,更要把握市场痛点。
当前,传感器除了在工业自动化系统、大型重点工程配套以及汽车电子化、家电类产品等领域应用广泛外,在现代农业、环保检测与治理、医疗卫生以及食品检测类市场领域里的应用前景也无法估量的。
无疑,物联网终将改变世界,智能传感器正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企业也开始将物联
网作为投资重点。
例如,霍尼韦尔表示,今后5年将投资2500 亿美金在制造业、物流业的物联网建设。
此外,为支持各种物联网的应用,对传感器和传感器节点开放式标准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在此次Sensor China展会上,研华科技发布一种新的开放式标准——,采用标准化常用M.2规格,整合通用无线连接特性与内置计算性能,模块化设计可以支持多种传感器载板。
不过,基于物联网的复杂性、标准化、分散化及市场容量巨大,构建全新的物联网依然任重而道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