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长的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校长的评价
对校长的评价
国家教委要求中小学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对办好学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学校的办学方向、工作、重大问题主要是由校长来把握、组织、决策。

学校的工作计划主要由校长来制订、实施、检查、总结。

当然校长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走群众路线,应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廉洁奉公,在思想作风,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堪称楷模。

因此,开展校长评价,不断提高校长的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对于搞好基础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校长评价的基本原则
开展校长评价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开展校长批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校长的素质水评、管理水评和领导艺术,而不是为了简单地给校长评价个高低,以决定其留任还是去职。

评价本身虽有考核作用,评价结论也可供组织部门任免干部参考,但是这同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考核是有区别的。

组织部门对干部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鉴定,而校长评价兼有导向、激励、鉴定、控制四种功能,且导向功能是第一功能。

因此,在校长评价中要认真坚持导向性原则,做到以下四点:
①把校长评价的过程,当作引导校长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的过程,从而使校长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②把校长评价的过程,当作引导校长学习学校教育科学的过程,使校长在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管理工作的规律,懂得教师工作,学生工作的特点,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评。

③把校长评价的过程,当作引导校长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过程,使校长明确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以达到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的目的。

④把评价与指导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指导的基础,指导成为评价的继续,通过校长评价达到提高校长的目的。

2、全面性原则。

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是一个“小社会”。

从办学角度来看,校长管理学校的工作尽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中心工作是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质
量。

但是,现实情况是学校校长在抓教育、教学管理时难以集中力量,不得不分散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操心教职工的住房、子女就业、生活福利,乃至教职工的家庭纠纷,青年教师的婚姻等等。

而这些生活中的繁锁之事往往又是某些教师评价校长的“热点”。

因此,不管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学校的师生员工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议论和评价,这些议论和评价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实事求是的,也有与事实不符的;有出以公心的,也有夹杂私心杂念的,这就要求进行校长评价时,要按校长职责的要求坚持全面性原则,按照校长的素质、职责、绩效进行评价;校长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和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校益。

对校长的评价不能分主次,不能以偏概全;要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收集信息,不要以某一部门的意见,某一渠道的信息来代替对校长的全面评价。

由于学校工作自身的特点,在评价校长的工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学校工作的长校性、周期性,千万不可以某项措施的短期效应来评价校长工作的绩效。

由于学校教育质量受多项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生源质量,教师水平,原有的校风基础等对教育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不可不加分析的评价校长。

3、自评为主的原则。

校长评价本身不是目的,校长评价的目的是充分运用评价的结果和获取的信息,使校长从中受到启迪,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因此在校长评价中一定要坚持自评为主的原则。

这是“动力原理”在校长评价中的运用。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要使校长评价起到导向、激励、控制、鉴定的作用,必须通过校长本人的努力,必须启发校长自觉得进行自我评价。

坚持自评为主,有以下要求:
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对校长评价有很强指导性的指标体系;
②要做好宣传工作,使校长充分认识校长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③要启发校长自觉地以指标体系规定内容对自身的素质及工作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或发动学校教职员工进行评价,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工作效能;
④要引导校长对自评的结果自觉地进行分析、思考,发扬成势,弥补不足,纠正偏差。

4、激励性原则。

贯彻激励性原则要求校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采用均要有利于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为此要做到:
①校长评价指标体系要使大多数校长“蹦一蹦能摘到果子”,过高或过低都缺乏激励性;
②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以收集办学成绩的有关信息为主,以表扬为主;
③指出校长的缺点或工作中的不足要掌握分寸,注意方式方法。

5、民主性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学校,每个教职工都是学校的主人。

校长的工作是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的,校长的工作成绩是在全校教职工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因此在进行校长评价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贯彻民主性原则有如下好处:
①可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使评价更趋公正合理;
②可以增强校长的民主意识,提高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③可以进一步融洽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2)校长评价的基本内容
校长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素质评价,包括校长的政治思想,知识结构,基本能力的评价。

校长的政治思想不仅直接影响校风的形成,而且影响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管理效能的发挥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校长作为全校师生的榜样,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的政治思想品质:
①坚定正确的政策观念。

校长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正确地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处理问题,尤其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份子政策。

要牢固的树立依靠教师的观念,关心教师、尊重教师,让教师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管理。

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按照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②崇高的献身精神。

校长要立志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牛”,甘做“铺路石”,原当“蜡烛”燃。

校长不仅要不为名,不为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办好学校呕心沥血,还要有志气、有进取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校生机盎然,师生蓬勃向上。

③宽宏豁达的胸怀。

校长要有宽宏豁达的胸怀,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对自己要善于克制,不患得患失。

俗话说,“忠言逆耳”,要虚心听取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对不完全正确,甚至错误的意见不能压制,而应疏导解释。

④公正无私之品德。

处事公正对校长来说特别重要。

无私、廉明,才能公正。

对人不能有亲蔬之分,对事不能有个人好恶抑扬之嫌,更不能拉帮结伙,任人唯亲。

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时,要先公后私,先己后人,溥己厚人。

表扬批评要实事求是,力戒偏激和感情用事。

一所学校总有一些具有校大影响的人,有的是工作骨干,有的是落后职工的代表,同这些人交朋友,向他们求教或征求意见,会对一些人产生积极影响。

⑤知人和自之知明。

老子曾经说过:“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自知之明是校长必备的一个重要思想品质。

有的校长待人处事之所以不受欢迎和赞同,是与其“不明”、“不智”、有关的。

一位称职的校长不权要善于理解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解剖自己,知道自己的长短。

有了自知之明,校长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做到虚心好学,平易近人,深入群众,作风民主,不颐指气使,不好为人师。

校长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掌握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思想品质修养,推动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有助于准确地认识分析自己,全面地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因此,校长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以及班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2、有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某些专门的科学知识。

学校是“育人”的机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要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

学校的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校长如果学历太低,知识面太窄,就不能有效地领导学校的工作。

因此,校长要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务必了解熟悉学校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并不断注视跟大纲有关知识的最新成就和进展。

同时,还要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着力精通一、两门学科。

这样,才能协调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才易于在教师中建立威信,才能真正行使学校管理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3、懂得教育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是校长的必修课。

校长必须在学习、弄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的同时,努力掌握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的基础知识;要懂得教育经济学、学校管理学,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

合理使用人力、物力、
财力;要懂得学校的财务管理,学校规划、校舍、教学用房和课桌、凳的科学设计的基础知识。

只有懂得这些知识,才能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有效地组织学校的全部工作,并自觉地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把学校管理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