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9)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360b03968011ca2009171.png)
课题: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目标】:1、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活动重点】:1、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2、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活动难点】:1、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及对人类的危害2、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活动方案】:活动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转基因成果:①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是科学家更感兴趣及发展最迅速的21世纪朝阳产业。
②转基因家畜、家禽:培养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以及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
③转基因植物:培养出大量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安全性争论:原因:①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基因间的、以及基因的机制了解相当有限②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是的基因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范围:在安全、安全、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争论内容:反方观点: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理由:①反对“”,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正方观点: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可在技术上进行克服理由:①“实质性等同”是对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反方观点: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杂草”正方观点: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理由:①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会很快死亡,②转基因农作物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④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反方观点: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重组微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入生物正方观点:不必对环境安全问题做出过度反应,有的转基因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理由:①转基因生物移入的是已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抗虫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正确做法:,而不能措施: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措施 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①概念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人脑的高级功能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人脑的高级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6d401f6e53a580217fcfe44.png)
课题: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P30~31及图2-25、图2-26,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功2.结合教材图2-27和图2-29,概述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重点】:1.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
【活动过程】:一、自学质疑(一)、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1)概念: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_______。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2.反射弧(1)组成: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①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一起称为__________。
②神经中枢是脑和脊髓的________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________汇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调节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
③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________或________一起称为__________。
(2)完整性反射活动是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就无法完成。
(二)、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1.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和位于脑的高级中枢一般是相互________、相互作用的。
①举例:排尿反射的过程为:膀胱尿液充盈→膀胱壁中的______________兴奋→传入神经→脊髓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脑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传出神经→膀胱肌肉收缩和______________放松,尿液排出。
②上述过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2.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位于颅腔内,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生物膜的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生物膜的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583d0a0b4e767f5acfce34.png)
课题:生物膜的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活动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活动重点】: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探究【活动难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探究【活动方案】:活动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注意:①年代;②科学家;③探索过程;④结论)(1)19世纪末,科学家:;探索过程: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与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哪个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结论:。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从的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原细胞面积的。
结论:(4)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5)1959年,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三层结构。
他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三层结构,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分子,两边的暗层是分子。
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动态)的统一结构。
(6)1970年,科学家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模型。
2、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情况是:(关键词:镶在、嵌入、横跨)活动二、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A、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人体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B、核苷酸进入细胞要消耗ATPC、甘油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协助D、糖醋蒜在腌制中慢慢变得酸甜,是醋、糖扩散的结果活动三、难点剖析:1、糖被在细胞膜的哪一侧?糖被的成分:。
试举例说明糖被的作用2、物质从(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高)浓度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
3、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为4、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如何进出细胞?5、低温会不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简述理由?【反馈练习】:1、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C、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下列生理功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A、大部分脂溶性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细胞B、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 、CO2进入肺泡3、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为A、胞吐作用B、自由扩散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4、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5、关于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逻辑顺序正确的是①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②膜具有流动性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④膜内蛋白质、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③⑤②D、①②④⑤③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a9e5ba0912a21615792954.png)
课题: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活动目标】:1、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活动重点】:1、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2、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活动难点】:1、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及对人类的危害2、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活动方案】:活动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1.转基因成果:①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是科学家更感兴趣及发展最迅速的21世纪朝阳产业。
②转基因家畜、家禽:培养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以及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
③转基因植物:培养出大量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安全性争论:原因:①目前科学家对基因的、基因间的、以及基因的机制了解相当有限②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是的基因③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范围:在安全、安全、安全三个方面发生争论内容:反方观点: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理由:①反对“”,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正方观点: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可在技术上进行克服理由:①“实质性等同”是对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反方观点: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杂草”正方观点: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理由:①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会很快死亡,②转基因农作物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④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反方观点: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重组微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入生物正方观点:不必对环境安全问题做出过度反应,有的转基因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理由:①转基因生物移入的是已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抗虫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正确做法:,而不能措施: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采取措施 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1.克隆人:①概念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细胞工程(2)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细胞工程(2)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3017c74afe04a1b071dead.png)
植物细胞工程(2)【活动目标】: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活动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活动难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活动方案】:活动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2、操作过程包括:、、杂种细胞筛选、、杂种植株再生以及杂种植株鉴定等步骤。
活动二: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融合1、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
2、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和(聚乙二醇)。
3、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
4、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练习:1、(多选)下列关于植物原生质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获得原生质体的最常用方法是酶解法B、原生质体具有全能性,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C、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后,始终能保持活力D、培养原生质体时,必须加入动物血清和葡萄糖2、不能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A、振动B、电刺激C、PEG试剂D、重压活动三:杂种细胞筛选、杂种细胞培养1、在细胞杂交过程中,除了形成AB型融合细胞外,还能形成型和型两种融合细胞,只有AB型细胞是所需的杂种细胞。
因此,在杂种细胞形成后还应有一个筛选过程。
2、杂种细胞培养的原理:练习3、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⑤无子西瓜的快速大量繁殖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课堂反馈】:1、下列叙述中,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无关的是A、利用离心、振动、电刺激等诱导B、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物C、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2、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当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后,需要诱导产生出细胞壁,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高尔基体B、线粒体高尔基体C、叶绿体线粒体D、线粒体内质网3、关于愈伤组织形成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植物细胞分化的结果B、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植物细胞分裂的结果C、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动物细胞分化的结果D、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结果4、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A、玉米花粉培育出植株B、核移植获得的组装细胞培育出鲤鲫移核鱼C、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培养出皮肤D、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5、(多选)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B.可以培育无病毒植株C.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幼苗D.培育出的新个体不具有亲本的优良性状6、“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和耐储藏等优点。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工程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工程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35c57360cba1aa911da71.png)
课题: 生态工程【活动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及应用【活动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活动难点】:设计生态工程的基本思路【活动方案】:活动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3.生态工程原理①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②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③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的限度④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的整体影响⑤原理:A、系统的结构决定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来改善功能。
B、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效果,即“1+1>2”例题:1、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2、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A.整体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工程学原理活动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的实例:①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如何实现物质的利用,在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取得效益、效益、效益的全面提高对策:建立生态工程案例: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机会,增加,开发可以更新的,减少环境污染②生态工程问题:小流域(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目前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工程转移到模式上。
江苏省射阳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活动单(2)苏教版
![江苏省射阳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活动单(2)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52786514791711cc7917b6.png)
细胞中的糖类、脂质【活动目标】: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活动重点】:糖类、脂质得到种类和作用【活动难点】:糖类、脂质得到种类和作用【活动方案】:活动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1.糖类的元素组成:糖类分子都是由三种元素构成。
2.糖类的生理功能:许多物质都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物质,也是构成生物体细胞的成分。
3.糖的种类:糖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
常见的单糖有、、、和等,其中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②二糖:是由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
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二糖有和;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③多糖:作为植物体内储能物质的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有,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物质。
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多糖是,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思考: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之一B.葡萄糖是重要能源物质C.淀粉和糖原是各种生物体的储存能源物质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活动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脂质的元素组成:细胞中的脂质主要由三种元素组成,与糖类相似,有些还含,脂肪中只含有三种元素。
与糖类不同的是脂质中的含量很少,而的含量更多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常见的脂质有、和等。
(1)是最常见的脂质,也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的作用,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2)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和等。
胆固醇是构成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发育以及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的吸收。
思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活动三、特别提醒:1.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等都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为基本骨架。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细胞呼吸(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细胞呼吸(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dc6ce33d4b14e85246834.png)
课题:细胞呼吸【活动目标】:1、说明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活动重点】:1、细胞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活动难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方案】:活动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细胞呼吸是指,释放能量生产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2、有氧呼吸反应式:3、无氧呼吸(1)场所:(2)反应式:实例:反应式:实例:4、例题分析:(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有A.CO2、酒精、水、ATPB.CO2、乳酸、ATPC.CO2、H2O、乳酸D.H2O、CO2、乳酸、ATP(2)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活动二、难点剖析: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①主要能源物质:②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形容为“生命的燃料”)③生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④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⑤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物质:2、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①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②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③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4、例题:下列有关人体中能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糖类中的纤维素不能作为人体的供能物质B.蛋白质中贮存能量少,只能作为结构物质C.脂质中的类脂主要用于膜结构的构建D.糖元也是人体经常被“动员”起来的储能物质活动三、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生存, 属于兼性厌氧菌。
(2)CO2的检测方法: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溶液在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2988551e79b8968022635.png)
课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活动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质壁分离及复原)【活动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活动难点】:1、渗透发生的条件 2、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设计【活动方案】:活动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2)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1)时,细胞吸水膨胀(2)时,细胞失水皱缩(3)时,形态基本不变3、植物细胞:(1)结构:由于成熟植物细胞的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
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细胞壁的透性情况。
比较:原生质层的伸缩性细胞壁的伸缩性(2)实验验证: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发生现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发生现象4、例题分析:(1)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必需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
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细胞A、形态基本不变B、在蒸馏水中胀破C、在浓溶液中皱缩D、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2)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活动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1、实验原理:2、选择的实验材料及选择该材料的原因:3、实验步骤:思考:如何操作,使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4、实验结果: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细胞液的颜色、细胞液的浓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思考:若选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此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做质壁分离实验时,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出现自动复原现象。
试解释原因。
5、合作探究: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细胞的死活(2)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4)比较一系列溶液的浓度大小(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例题: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反馈练习】:1、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2、如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6c2c4d15abe23482f4d37.png)
课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活动目标】: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3、学会相关的线图分析,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要领。
4、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分子简式【活动重点】: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活动难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活动方案】:活动一、酶的作用、本质、特性: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
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该过程正是由于的催化作用,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2、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号试管是对照组,号试管是实验组;属于自变量,属于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该实验的结果说明。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加热可促使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入氯化铁溶液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催化效率。
4、酶的本质是:由产生的,具作用的一类特殊有机物。
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是。
酶的特性主要有。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其中低温与高温、过酸、过碱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何区别。
例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的产生受遗传物质控制,也可从食物中获得C.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是蛋白质和RNA的一类有机物D.酶在催化过程中不断消耗2、人类首次提取出脲酶的结晶,且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的科学家是A.巴斯德B.李比希C.毕希纳D.萨姆纳活动二、1、ATP的全称是,结构简式为,其中A代表,是由和结合而成,“~”代表,P代表,1molATP水解后可释放KJ的能量。
2、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DP可以接受,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结合,重新形成。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杂交育种和诱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杂交育种和诱](https://img.taocdn.com/s3/m/f7e24d596f1aff00bfd51e77.png)
课题: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活动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活动重点】: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活动难点】: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活动方案】:活动一、育种的类型:(一)选择育种古代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这种育种方式的缺点是:。
(二)目前常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活动二、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1、诱变育种(1)原理:(2)方法:用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间期(4)优点:能提高,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黑农五号”“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杂交,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活动三、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1、多倍体育种(1)原理:(2)方法:(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2、单倍体育种(1)原理:(2)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无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b0e338ccbff121dd368337.png)
课题: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活动目标】:1、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2、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活动重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2、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活动难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中图形识别和理解2、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注意事项【活动方案】:活动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和分离原理(1)提取的原理:(2)分离的原理:提取的关键:叶片要新鲜、浓绿;研磨要迅速、充分;溶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其挥发分离的关键: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且含比较多的色素;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层析液2、色素分离的方法:3、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向研钵中需要加入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2)制备滤纸条制备滤纸条有什么要求?(3)画滤液细线有什么要求?(4)分离绿叶中色素ⅰ.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色)、叶黄素(色)、叶绿素a(色)、叶绿素b(色)。
这说明绿叶中的色素有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也不一样。
ⅱ.色素带最宽是颜色,扩散速度最慢是色素。
ⅲ.若用黄叶做实验,滤纸条上将不会出现和色素带。
活动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含水量、矿质元素以及光合面积等,请绘制上述影响因素的图像:2、理解真正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关系活动三、化能合成作用:一些自养生物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体外环境中无机物氧化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并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这种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是典型的以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它可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并把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两者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
【反馈练习】:1、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要加入无水乙醇,其目的是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使叶片充分研磨C.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在无水乙醇中D.使叶绿素溶解在无水乙醇中2、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染色体变异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染色体变异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74cfb887c24028905fc376.png)
课题:染色体变异【活动目标】: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进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活动重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判断及辨析2、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活动难点】:1、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2、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比较【活动方案】:活动一、知识点整理: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或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猫叫综合症属于其中的变异,21—三体综合症属于其中的变异。
2、染色体组是指。
右图是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有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含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有条染色体,分别是,所以果蝇属于倍体。
3、在自然界中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表现出。
体细胞中含有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常常表现为。
4、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
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原理是,结果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5、单倍体育种:先用人工的方法获得单倍体,然后用诱导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由于加倍的染色体是复制出来的,结果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其自交后代不发生,所以单倍体育种最显著的优点是。
例题: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2、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活动二:难点剖析1、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有以下三种方法判断细胞和生物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⑴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判断:抓住“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该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这几个关键词。
江苏省射阳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活动单(1)苏教版
![江苏省射阳县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活动单(1)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676c571eb91a37f1115c65.png)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活动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活动重点】:1.常见元素的种类,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种类2.实验探究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
【活动难点】:实验探究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
【活动方案】:活动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种类含量: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多种,最基本元素是,主要元素是大量元素有,微量元素有。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这4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2、存在形式:在化合物中,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形式存在。
3、生理作用:(1)组成化合物进而构成(2)影响生物体的,如缺碘患大脖子病。
练习: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含钙、铁、锌、硒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大量元素A.钙B.铁 C.锌 D.硒活动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的,生命源于。
2.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因为生物体是的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判断: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活动三、实验探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原理:糖类中的,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被苏丹Ⅳ染成;淀粉遇碘变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
2、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与观察:①向试管内注入②向试管内加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④(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方法Ⅰ: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观察染色情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活动单: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https://img.taocdn.com/s3/m/660c06e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3.png)
课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一)(必修)【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图2-23和相关物理学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结合图2-2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活动过程】: 一、自学质疑(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1.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突起⎩⎪⎨⎪⎧ :短而多,将兴奋传向胞体 :长而少,将兴奋由胞体传向外围(3)请填写下图中结构的名称 ①结构模式图②结构示意图(4)神经元的功能①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②兴奋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③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①离子分布:神经元细胞膜外________浓度比膜内的高得多,膜内的________浓度比膜外的高得多。
②离子流向:________________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向膜外流出的趋势。
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及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①产生缘由: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以________为主,膜外侧聚集较多________,膜内侧含有较多__________。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____________。
(3)动作电位①产生缘由: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的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大,________________。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____________。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9) 必修三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9) 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41a7c78f763231126edb11f5.png)
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方面:列举种群的特征。
能力方面: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爱护生物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自学导引:回顾: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
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一.种群密度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3.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
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
分析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并思考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关系。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b12a43ddccda38376bafb0.png)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活动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活动重点】:在探究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中总结分离定律。
【活动难点】:运用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揭示其实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识点梳理1、为什么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①豌豆是 传粉植物,而且是 受粉,避免了 的干扰,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 ②豌豆还具有 的性状2、辨析几组概念:①性状类 性状:相对性状: 生物的 性状的 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 的现象。
②基因类 等位基因:显性基因:控制 的基因,显性基因:控制 的基因。
③个体类 表现型是指基因型是指纯合体:由 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杂合体:由 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3、常用符号:P ( ) 母本( ) 父本( ) ×( ) 自交( )F1( ) F2( )4、例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狗的长毛和卷毛B 、兔的长毛与猴的短毛C 、豌豆的圆粒与黄粒D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活动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1、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步骤: → → →去雄的目的:防止自花传粉。
去雄的时间: 。
套袋的目的:防止外来花粉授粉)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四点假说及并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
遗传图解:(用D 表示高茎,d 表示矮茎)活动三:难点剖析:1、假说—演绎法:在 基础上 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 ,根据 进行 ,再通过 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2、显隐性关系的判断方法(1)双亲表现型不同,产生的后代都只表现为其中的一种,则该性状为 性状。
(2)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后代出现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 性状。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61afd195f312b3169a5a3.png)
课题: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活动目标】: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重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活动难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方案】:活动一:动物细胞融合1、整理知识点:(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是指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特点是融合后形成的具有的单核细胞,称为。
(2)动物融合的原理是。
诱导方法有、、等。
(3)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2)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诱导因子是A.离心B.灭活的病毒C.电刺激D.振动活动二:单克隆抗体1、整理知识点:(1)长期以来,人们是从动物中分离所需要的抗体,这种方法不仅、而且制备的抗体,1975年,英国科学家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尝试,发挥想象力,设计了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案,把一种和进行融合,所得的融合细胞就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2)杂种细胞的特点是,,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和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试剂,具有的特点从临床试验看,主要用于。
把抗癌细胞的跟放射性同位素、、或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其中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这种治疗方法既不损伤,又减少了药剂量,具有疗效高小的特点。
2、分析过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培养骨髓瘤细胞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练习3、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 复制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 复制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4、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反馈练习】:1、2002~2003年,“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地发射与回收,其携带的生命系统装置中有混合的小白鼠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微重力的作用下,请预测该实验的作用A.提高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突变频率B.提高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繁殖能力C.提高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融合几率D.促进B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2、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B.用纤维素酶处理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细胞核的融合过程B .胡萝卜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叫脱分化C .在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D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不同的【课后作业】:1.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 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其依据是①骨髓瘤细胞可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②骨髓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③淋巴细胞可以产生特定的抗体④淋巴细胞只在与骨髓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 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c2c13f960590c69fc37674.png)
课题: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活动目标】:1、简述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2、简述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活动重点】:1、精子的变形过程2、早期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活动难点】:1、精子的变形过程 2、受精阶段的过程【活动方案】:活动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一)梳理知识:场所:睾丸的时间:从开始,到1、精子的发生 1)精原细胞→多个细胞(通过数次分裂)过程 2)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细胞→4个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即MI和MII)3)精子细胞→精子(通过变形)场所:时间:从时期开始(胎儿时期完成了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2、卵子的发生 1)卵原细胞→细胞过程 2)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细胞+第一极体(在完成)3)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二极体(在过程中完成)3、精子的变形过程:细胞核→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头部的精子细胞中心体→精子的精子(包括头、颈、尾)线粒体→精子尾基部的其他物质→(最后脱落)(二)难点突破:1、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在完成。
2、正常情况下,1个卵泡只能形成成熟的卵子。
排卵是指卵子从中排出,而不是卵泡从中排出。
3、刚排出的卵子尚未完全成熟,仅完成分裂,需要在内进一步成熟,直到才能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4、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三)练习与思考:1、卵原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加其数量的?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二分裂2、精子产生的阶段是A、出生到成年B、初情期开始到个体衰老C、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D、从胚胎开始直到生殖器官的成熟活动二、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一)梳理知识点:1、受精的概念:精子和卵子结合成的过程。
场所:雌性的内2、受精的过程:①准备阶段1::刚排出的精子(能、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的发生相应的后,才能获得受精的能力②准备阶段2:,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即排卵前完成MⅠ分裂)如猪、牛、羊等,有的可能是(即排卵后完成MⅠ分裂)如马、犬等,但都要在内进一步成熟,当都达到时,才具有与精子的受精能力。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活动单(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活动单(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95b0af111f18583d05ab8.png)
课题: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活动目标】:1、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和应用2、简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活动重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活动难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2、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活动方案】:知识回顾: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等。
其中是其它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活动一、动物细胞培养:整理知识点: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适宜的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培养动物所用的细胞大都取自________或出生不久的_____ 器官或组织,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_______ ___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浓度的。
放在培养瓶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在培养箱中培养的过程叫做______ ____;随着细胞生长的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__ _______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________ ____。
传代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________ __;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________的特点,这种传代细胞叫做___ ______。
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有⑴:对和进行无菌处理,还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应定期。
⑵:合成培养基中有、、、、等,通常需加入和。
⑶:适宜温度为,适宜pH为。
⑷:主要是和。
3、动物细胞培养可应用于(如病毒疫苗、、等),检测,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等)。
A.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B.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C.动物细胞培养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但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和获得大量自身健康细胞2、下列对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细胞分泌蛋白B 动物细胞培养前要用胰蛋白酶使细胞分散C细胞所谓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过程中D培养至50代后传代细胞称为细胞株活动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整理知识点:1、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移入一个已经的卵母细胞中,使其并发育成一个,这个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活动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活动重点】:
在探究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中总结分离定律。
【活动难点】:运用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揭示其实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知识点梳理
1、为什么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①豌豆是传粉植物,而且是受粉,避免了的干扰,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②豌豆还具有的性状
2、辨析几组概念:
①性状类性状:
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的现象。
②基因类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
③个体类表现型是指
基因型是指
纯合体:由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杂合体:由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3、常用符号:
P()母本()父本()×()自交()
F1()F2()
4、例题: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兔的长毛与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与黄粒
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活动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
1、人工异花传粉的操作步骤:→→→
去雄的目的:防止自花传粉。
去雄的时间:。
套袋的目的: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四点假说及并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遗传图解:(用D表示高茎, d表示矮茎)
活动三:难点剖析:
1、假说—演绎法:在基础上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根据进行,再通过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2、显隐性关系的判断方法
(1)双亲表现型不同,产生的后代都只表现为其中的一种,则该性状为性状。
(2)双亲表现型相同,而后代出现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性状,则亲本性状为 性状。
(3)两个表现型未知的亲本,产生的后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表现为“3”
的为 性状,且双亲都是杂合子。
(4)右侧系谱图中,阴隐部分代表的性状为 性状。
系谱图中,阴隐部分代表的性状为 性状。
3、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
动物:最好的方法为:
植物:简单易行的方法为:
4、杂合子连续自交n 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反馈练习】:
1、某种基因型为Aa 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雌配子:雄配子=1:3
C 、A 雌配子:a 雄配子=1:1
D 、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2、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① 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3、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
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
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6
D 、1/8
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Ⅰ
Ⅱ
Ⅲ
○ □
● □ ● ■ ○ ■
【课后作业】:
1、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黄色×黄色→黄色、绿色
C、圆粒×皱粒→圆粒、皱粒
D、不饱满×不饱满→不饱满
2、广东省是地中海贫血症高发区,该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重型和轻型两种类型。
重型病人为隐性纯合子,轻型病人为杂合子。
患有轻型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子与一位
正常男子结婚,生育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A、1/3
B、1/2
C、1/4
D、3/4
3、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4、4、4、以下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细毛和长毛D.狗的短毛和兔的黑毛
5、丈夫的哥哥患有半乳糖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族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
经调查,妻子的父亲可以视为基因型纯合。
可以预测,这对夫妻的儿子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是
A、1/12
B、1/4
C、3/8
D、1/2
6、基因型 AABbcc 的生物个体,其中的等位基因是
A. A与B
B. A与b
C. c与c
D. B与b
7、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研究生物在传种接代过程中
A.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B.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
D.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8、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F1全是高茎。
F1自交产生的F2中出现高茎和矮茎其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B.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作用
C.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9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0、家兔的黑毛对褐毛是显性,判断一只黑毛兔是否是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A、B、C都不是
1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紫花301+白花101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紫花98+白花10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③
12、将基因型为AA接穗接到基因型为aa的砧木上。
在自交的条件下,此嫁接得到的植株所结种子中,胚的基因是
A.AA B.Aa C.AA、Aa、aa D.Aa、aa
13、在一对相对的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占
A.0 B.25% C.50% D 75%
14、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的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一病孩的几率是
A.1/2 B.2/3 C.1/3 D.1/4
15、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这是因为
A .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
16、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
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 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17、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以进行杂交试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试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试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体的试验组是
① ♀甲×♂乙→F 1呈甲性状 ②♀甲×♂乙→F 1呈乙性状
③♀乙×♂甲→F 1呈甲性状 ④♀乙×♂甲→F 1呈乙性状
A .②和④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①和④
18、下图所示为某
家族中白化病遗传图谱,请分析并回答
下列问题(以A 、a 表
示有关的基因)
(1)该致病基因是_____________性的。
(2)5号、9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和_____ __
(3)8号的基因型是___ ___(比例为______)或____ __(比例为______);10号的基因型是______(比例为________)或_______(比例为_________);
(4) 8号与10号属近亲关系。
两者不宜婚配,因为如果婚配,后代白化病的几率是_ _。
Ⅰ Ⅱ Ⅲ 注:
正常男女
有病男女 Ⅰ、Ⅱ、Ⅲ 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