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校公开课教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神》校公开课教案(范文)
第一篇:《军神》校公开课教案(范文)
军神
同学们,1916年在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军神。
(板书齐读)。
自由读。
生字。
谁愿意读读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谁对谁称军神?(板书:沃克医生刘伯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划出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板书称赞)指名读。
投影出示这段话。
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人还是神)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
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儿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句子。
找的哪段?出示投影。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从同学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在?(板书)从哪儿感受到的?图:这就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他用惊人的毅力。
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
而他的思维没有停止,他可能会想些什么?这些信念支撑着他,他一声不吭(板书)同学们想读这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沃克医生在给这个坚持不用麻醉剂的病人做手术时会怎样呢,划出写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手术的有关语句。
自由读,并想想这段话主要抓住了沃克医生的什么来写的?具体说说哪些神态情绪。
从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紧张。
关心,正忍受痛苦。
意志坚强)你能将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自己练,指名读。
既然故事的主人公是刘伯承,作者为什么要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呢,让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刚才的问题。
对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
默读划出。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
你想读哪个角色?
同学们读完课文,刘伯承将军的伟大形象一定在你的在你的脑海
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那手术台上令人震颤的一幕也一定还浮现在你的眼前。
刘伯承将军到底是人还是神呢这正是学生们前面提出的问题。
你能根据文中的语句或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来回答吗?老师也想说两句(故事)现在咱们在读读课题。
刘伯承将军有着钢铁般意志,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真不愧为一个军神(照片)这就是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
让我们面对他的照片,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称赞他吧。
(放上纸条齐读)沃克医生是这样称赞刘伯承的,你想怎样称赞刘伯承?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还能一刀刀数清刀数的病人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
同学们想想看,一刀一刀,七十二刀呀,該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剧痛呀!沃克医生担心他会晕过去,可他数得清清楚楚。
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超乎寻常,不可思议!常人是绝对、绝对做不到的。
课后建议同学们阅读刘伯承传奇这本书,还可以找找伟人的故事,学习伟人的品质。
第二篇:军神公开课教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军神》,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刘伯承元帅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药,他的主治医生沃克医生钦佩的称他为“军神”。
非常好,你的表达非常流利,同学们,还记得沃克医生是怎么赞美刘伯承的吗?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你很会读书,那你能读好它吗?
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这句话有好几个!我们知道,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你来试一试。
我们一起来表达对刘伯承爷爷的钦佩之情。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
真好,学会提问时很好地学习方法。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你从哪里感受到他是军神。
出示活动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请把课文中最能体现他是“军神”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自读交流。
全班交流:
1、A:“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
这么重?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多重吗?
资料补充: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醒过来,钻心的疼痛让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
由于治疗不及时,这只受伤的眼睛腐烂危及生命,这次手术就是要摘除眼球,并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全部割掉。
刘伯承的伤势重不重?而刘伯承却表现得很(镇定)。
我们来关注一下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同学们,该怎么读呢?看得出伤势如此严重吗?面对严重的伤势,刘伯承从容镇定,难怪沃克医生会称赞他说:“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你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他是“军神”?
2、要动手术了,可年轻人却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
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
”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
为什么不愿意用麻药?他需要清醒的大脑干什么?
从你课前查找的资料中,你知道刘伯承打过哪些战役吗?(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
参与领导指挥了有名的南昌起义、第四、五次反“围剿”及百团战役、淮海战役、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这一切都是因为刘伯承有一个清醒的大脑。
不要麻醉药,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疼)你疼过吗?这种疼与不用麻药直接在眼睛上做手术的疼比起来(不值一提)刘伯承选择的是(他平静地说:能!)有一丝犹豫吗?(没有)再读。
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清醒的大脑指挥战斗,刘伯承宁愿放弃使用麻药,而去承受承认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沃克医生称赞道: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是一个军神?
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这是刘伯承做手术时的一段细节描写,主要写了刘伯承的(动作)刘伯承真的不疼吗?
抓“紧紧”“汗如雨下”“抓破”“竟”;指导朗读。
尽管疼痛难以忍受,但他还是(一声不吭)指导读。
什么是一声不吭?他一声不吭的在干什么?从72刀中,你感受了什么? 72刀看似简单的数字,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中,你读出什么?是啊,每一刀都割在刘伯承血肉之躯上啊!
第一刀:一阵钻心的痛,只见刘伯承,引读--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第二刀:像火一样煎熬,可刘伯承依然,引读--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第十刀第二十刀:手术继续着,疼痛不断袭来,连喘息的间息都没有了,他还是:引读--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
一直数到第七十二刀:手术终于结束了,崭新的床单引读——竟被抓破了。
此时,你想到了哪些词来表达你对刘伯承的敬意。
(意志坚定
坚强如钢
刚强不屈
钢筋铁骨
坚强不屈
铮铮铁骨)
难怪沃克医生会失声的赞叹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什么叫失声?“情不自禁”。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吗?
手术前从容镇定,手术中不用麻药,一声不吭,手术后谈笑自如,它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他是一个军人,更是一个军神。
再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同学们,课文主要写得是刘伯承,其实我们读课文不难发现,也有很多地方写了沃克医生,你们能找一找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吗?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活动二:请大家找一找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句子读读,发现沃克医生有什么变化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沃克医生的态度在慢慢发生着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征服了我们,也征服了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沃克医生,所以最后他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有一首诗这样赞叹道: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
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
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不米加步枪,战用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寒;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
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出示图片:这就是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和远大理想抱负的被称为军神的刘伯承,让我们面对他,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他:“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刘伯承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第三篇:军神【教案】
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
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
(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军神)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
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
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
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课文层次划分)
5.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学生边读边画)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对话部分)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
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
(6)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
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中名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③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7)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
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
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8)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9)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仰、肃然起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
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板块四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指名一对同桌上台分角色读对话。
(学生评价)师相机引导:要想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除了语言描写,我们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学生边看边圏)
2.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
(课件出示描写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1)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2)教师小结: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3.这是大家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的,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交流)
4.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5.教师引导:只有一边读一边体会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在同桌两个,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沃克医生,带上动作和神态来表演读他们的对话。
(同桌表演读对话)
6.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读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7.从对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他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学生自由交流)
8.教师小结:(1)沃克医生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后愣住了,是因为病人受的伤太严重了。
(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是因为他看到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如此从容镇定。
(3)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刘伯承要求做眼球摘除手术时不打麻醉剂,口吃是因为他太震惊了。
9.读懂了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你们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说)
10.全体师生共读对话。
教师读沃克医生的话,学生读刘伯承的话。
(师生合作读对话)
11.教师相机小结:这是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紧扣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味、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紧扣细节,体会意志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
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课件出示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为了指挥好以后的战斗,我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所以我不能打麻醉剂,它会影响脑神经。
为了带领人民打胜仗,过上好日子,我什么样的痛都能忍受。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
(这是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3)刘伯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平静的,请同学们平静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
(4)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坚定的,请同学们再坚定地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齐读)
2.手术是否顺利进行?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
(1)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
(2)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
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
只能宣布手术失败。
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
3.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
课件出示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拿笔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疼痛的词句。
(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床单居然被抓破
(2)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3)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
当时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不管多痛我都得咬牙坚持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坚持到最后)
(4)谁能读出刘伯承的这份坚定和决心?(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齐读)
4.教师小结:只有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得有感情。
【设计意图】紧扣细节描写,抓住对刘伯承在手术中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紧张,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板块二
分析人物,讲述故事
1.教师引导: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七十二刀时,他惊呆了,刘伯承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军神!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2)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③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手术前,沃克医生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的人,是一位军人。
手术后,沃克医生又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军人,是一位军神。
他和一般的军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快速浏览手术中和手术后两部分的内容,找一找哪些事情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的。
请你一边看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边找边画线)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即使用麻醉药也会感到疼痛,一般的军人都会叫出声来,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却一声不吭。
一般的军人在动手术的时候不会记得割了多少刀,而他却一刀一刀地数,一刀都不漏。
(6)教师引导:这就是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的不同,他不是一般的军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面进沙子或有什么东西,你感到不舒服,会痛出眼泪来。
因为我们眼睛里的神经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在眼睛里面动手术,是非常痛的。
但是在手术中,刘伯承却一声不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
手术后这一部分中的哪些词可以体现出他忍受了剧烈的疼痛?(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7)教师小结:“脸色苍白、勉力一笑”体现了整个手术过程给他带来的剧烈的疼痛。
经受了七十二刀,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勉力一笑,将这个痛忍过去了,这证明了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不愧是军神。
(8)你们发现了吗?第22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号。
这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敬佩、赞美)带上这种敬佩和赞美之情,读一读沃克医生的这句话。
(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2.教师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或是一个普通军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赞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