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课堂中音乐游戏图谱的合理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声课堂中音乐游戏图谱的合理使用
一、问题背景
音乐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及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根据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音乐的几本表情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

音乐这样一种很特殊很“难”的艺术,如何让孩子和音乐架起沟通的桥梁,音乐游戏起了一个承接的作用,音乐游戏提升了孩子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愉快情绪中、轻松、自然的融入学习。

而大班的孩子平均年龄是5—6岁,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位主,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常选择将图谱应用于其中,因为它是一种视觉符号,能够将音乐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凸显出来。

我以前多次在音乐游戏中采用图谱的方式,让孩子能更快的熟悉音乐模式结构,但让孩子熟悉的图谱,我常用的方法是教师自己课前为孩子设计好图谱,让孩子来熟悉教师所绘制的图谱,进而去掌握音乐的结构变化。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是在孩子自主理解音乐及创造性上却没有太多的提升。

在和声课堂中,我们提倡的是孩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尊重孩子的差异,发展孩子的学习水平,所以,寻找转换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设计依据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解力和音乐修养都有限,影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

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图
谱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能够协助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特点,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升对音乐记忆的效果。

图谱教学法就是一种直观演示法,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图片、影像等具体生动的画面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

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使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体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

图谱教学在和声课堂中着力体现培养孩子的“和而不同”的独立人格和“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有效恰当的使用会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情境
《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音乐之后,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有小动物提醒我说,森林里很黑,路不好走,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所以他们特意送来了森林地图。

”然后我出示了自己的绘制的图谱,让孩子们看图谱找出重音。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有的孩子说:“看,老狼回头了,前面是老狼的脚印。

”有的孩子说:“我看到图谱上有三条线、还有老狼的脚印。

”孩子们展开的讨论,紧紧的围绕到我提供的图谱上。

我告诉孩子们,“地图上,有很强的重音,就是老狼要回头的意思。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再次的聆听了一遍,孩子们听到重音的地方就开始拍手。

孩子们准确的找到了重音的地方时,猛然我才发现一个我忽略的问题,孩子们不用去思考,他们只需要看到我的图谱,跟着我的线条符号,做出机械的动作而已。

当我讲图谱遮盖起来的时候,孩子们不能准确的找到重音的位置了。

原来我的本意是用图谱让孩子熟悉音
乐,但是却限制了孩子本身对音乐的理解,当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由此我便展开了第二次的活动。

案例活动之二:
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座黑森林,里面很黑很黑,路也很难走,人很容易迷路。

黑森林里面住着一只笨老狼,因为他整天都呆在黑暗的森林里,所以对那里面的路很熟,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在黑森林里走来走去。

在黑森林的外面,住着一群孩子,他们很想去黑森林里玩玩,但是又怕迷路。

有一天,孩子们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就是跟在老狼的后面走,让老狼把他们带进和带出黑森林。

啊哈,不用担心老狼会伤害你,因为老狼的眼睛和耳朵很不好,只要他回头看时你站住不动也不发出声音,他就根本不会发现你。


讲述完故事后,我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叫《聪明孩子和笨老狼》,它藏在老师带来的音乐里,让孩子们来找一找音乐的什么地方时老狼回头看,小朋友站着不动。

孩子们纷纷的说道“老师,在音乐中有一的音是踏踏,这里应该是老狼回头看的地方。

”孩子们从音乐中找到了音乐中的重音,之后我给了孩子们一个思考的问题,“音乐中踏踏的声音,你们认为是什么声响?如此让老狼害怕?”孩子们有的说是猎狗、有的说是枪声。

此刻孩子们思维开始活跃了起来,热烈的讨论开来,我让孩子们模仿一下这个响声,孩子们学着,“汪汪、啪啪”情绪开始热烈了起来,我紧接着问孩子们:“音乐中开始部分,比较舒缓的部分,你们认为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说是穿越森林,
有的孩子说是趟过小河”此刻,一份关于森林的路线图,孩子们已经开始在构造了,我此刻抓住了机会,给了每个孩子一张白纸,告诉孩子们,“有个孩子叫聪聪,他特别想去玩,但是森林这么黑,他没有路线图,我们大家根据音乐提示为他画一份怎么样?”我告诉孩子们,能够用符号来表示,符号选择能够自己设计,此刻孩子们开始认真的听着音乐,开始绘制起来音乐图谱。

不一会儿孩子们很有成就的和身边小朋友一起分享,此刻我才发现,孩子们已经可以看着自己的图谱核对音乐的重音部分,而且兴趣浓厚,纷纷央求将自己的图谱送给聪聪。

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和声课堂中的为孩子进行情景引入、发现差异、聚焦疑点、寻求突破、达成共识的五步教学模式。

这样的模式孩子情绪非常的浓厚,环节层层递进,达到最后的目标。

四、教学反思
1、当孩子在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时,我们要留给孩子一个想象及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我们将之称为“适度留白”,音乐是有内涵内容的,但是不是我们固定下来一个模式。

因此,在音乐游戏中的环节,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衍生出不同的想法。

所以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非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们的思想上,而是要利用我们自身对音乐的感悟引导孩子们去聆听欣赏。

对于每个音乐作品怎样去理解参悟,怎样去表现音乐,我们要鼓励孩子有不一样的感受记过,有更多的表现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2、音乐游戏中图谱的利用恰当,在活动中,孩子创造音乐图谱时,教师要注重孩子对乐曲的分析理解。

音乐中有很多细微的节奏旋律变化,例如短促的、跳跃的、舒缓的地方让幼儿着重去感悟,引导孩子创作图谱可以感受到音乐更多的变化,能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绘制。

只有幼儿用心去聆听音乐,仔细的用符号来记录的时候,他们才会对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更能自主的参与到整个游戏之中。

3、利用图谱对音乐节奏进行巧妙的创编,在音乐游戏中,孩子的节奏感是非常注重的一个细节,怎样让孩子在情趣化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对重音的猜想,可以探讨出不一样的发声迎合节奏,增强孩子对音乐游戏的体验性。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是活的,孩子可以在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出自己的猜想,让孩子融入音乐,体会音乐中的趣味性。

采用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创造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探索,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及创造力。

让每个幼儿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正面的反馈的机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随意的想象和发挥让幼儿体验创造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