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唐纪)(5)原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唐纪)(5)原文
[9]辛卯(二十八日),左金吾将军杜宾客在祁连城下打败了吐蕃军队。

当时,吐蕃再次入侵,萧嵩派杜宾客带领四千名强弩手去迎击。

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傍晚,吐蕃军队大败,唐军俘获其一名大将,敌人散乱地逃进山中,哭喊声四处回荡。

[10]冬,十月,己卯,上幸骊山温泉;己丑,还宫。

[10]冬季,十月,己卯(十七日),唐玄宗来到骊山温泉;己丑(二十七日),返回皇宫。

[11]十一月,癸巳,以河西节度副大使萧嵩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11]十一月,癸巳(初一),唐玄宗任命河西节度副大使萧嵩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12]十二月,丙寅,敕:长征兵无有还期,人情难堪;宜分五番,岁遣一番还家洗沐,五年酬勋五转。

[12]十二月,丙寅(初五),唐玄宗下令:长征兵没有回乡的日期,这是人的感情所难以忍受的。

应当将兵士分为五批,每年派一批回家休假,五年中给予提高勋级五等的酬报。

[13]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

[13]这一年,唐玄宗下令,规定户籍三年核定一次,共分为九等。

[14]杨思勖讨陈行范,至泷州,破之,擒何游鲁、冯。

行范逃于云际、盘辽二洞,思勖追捕,竟生擒,斩之,凡斩首六万。

思勖为人严,偏裨白事者不敢仰视,故用兵所向有功。

然性忍酷,所得俘虏,或生剥面皮,或以刀发际,掣去头皮;蛮夷惮之。

[14]杨思勖讨伐陈行范,到泷州,将他打得大败,抓获何游鲁、冯。

陈行范逃到了云际、盘辽二洞,杨思勖追击搜捕,最后活捉陈行范,将他斩首。

这次战斗共杀了六万人。

杨思勖为人严厉,手下的偏将报告事情不敢抬头看他,因此每次出征都有功绩。

然而,杨思勖性情十分残忍,他抓到的俘虏,有的活生生地被剥去脸皮,有的被用刀割开头发的边际,剥去头皮,蛮族人都非常惧怕他。

十七年(己巳、729)
十七年(己巳,公元729年)
[1]春,二月,丁卯,州都督张守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杀获万人。

[1]春季,二月,丁卯(初六),州都督张守素打败西南蛮,攻下昆明和盐城,杀死抓获敌人共达一万人。

[2]三月,瓜州都督张守、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2]三月,瓜州都督张守和沙州刺史贾师顺进攻吐蕃大同军,将他们打得大败。

[3]甲寅,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攻吐蕃石堡城,拔之。

初,吐蕃陷石堡城,留兵据之,侵扰河右,上命与河西、陇右同议攻取。

诸将咸
以为石堡据险而道远,攻之不克,将无以自还,且宜按兵观衅。

不听,引兵深入,急攻拔之,乃分兵据守要害,令虏不得前。

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境千余里。

上闻,大悦,更命石堡城曰振武军。

[3]甲寅(二十四日),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进攻吐蕃占据的石堡城,打下了该城。

当初,吐蕃攻下石堡城,留下军队据守,并不断侵犯骚扰黄河以西地区。

唐玄宗命令李和河西、陇右的官员一起商议如何攻取该城。

众将领都认为石堡城地势险要,而且路途又远,如果攻打不下来,将没有办法平安返回,暂且还是应当按兵不动,再寻找战机。

李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率领军队深入敌境,急速攻城,打下了石堡城,又分别派兵据守要害的地方,使敌人不能前进。

从此,河西、陇右各路唐军可以四处巡逻,并且拓展疆域一千余里。

唐玄宗听到这消息,十分高兴,下令将石堡城改名叫振武军。

[4]丙辰,国子祭酒杨上言,以为:省司奏限天下明经、进士及第,每年不过百人。

窃见流外出身,每岁二千余人,而明经、进士不能居其什一,则是服勤道业之士不如胥史之得仕也。

臣恐儒浸坠,廉耻日衰。

若以出身人太多,则应诸色裁损,不应独抑明经、进士也。

又奏诸司帖试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绝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

上甚然之。

[4]丙辰(二十六日),国子祭酒杨上书认为:尚书省有关部门上奏,要将全国考取明经、进士科的人数每年限制在一百人之内。

我看到九品以外出身的,每年有两千余人,而考上明经、进士的人还不到它的十分之一。

这样下去,就是勤苦从事儒业的人反不如办理文书
的小吏能当官。

我担心崇儒之风会因此而逐渐丧失,廉耻之心会日渐衰败。

如果因为作官的人太多,就应当各类人都酌情裁减,而不能单独压缩明经、进士科的名额。

他又奏道:主考官对应明经科考试的人考帖经,不是尽量追求弄明先圣的述作大旨,却专门选取难以知晓的章句,以义例上与别的章句没有联系的章条经文及冷僻的句子或年月日为试题。

请求从现在开始考帖经都帖试一般的经文。

唐玄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5]夏,四月,庚午,于太庙。

唐初,则序昭穆,则各祀于其室。

至是,太常少卿韦等奏如此,与常飨不异;请皆序昭穆。

从之。

,安石之兄子也。

[5]夏季,四月,庚午(初十),唐玄宗在太庙祭祖先。

唐朝初期,皇帝在太庙祭时是集合远近祖先的神主按左昭右穆的次序排列进行合祭的,祭则各在太庙中列位祖先的神主所居的殿室里进行。

至此时,太常少卿韦等人奏称:这样做,祭与平常的祭祀没有两样,请批准祭也像祭那样进行合祭。

唐玄宗依从了他们的建议。

韦是韦安石哥哥的儿子。

[6]五月,壬辰,复置十道及京、都两畿按察使。

[6]五月,壬辰(初三),唐玄宗再次设置十道按察使及京、都两畿按察使。

[7]初,张说、张嘉贞、李元、杜暹相继为相用事,源乾曜以清谨自守,常让事于说等,唯诺署名而已。

元、暹议事多异同,遂有隙,更相奏列。

上不悦,六月,甲戌,贬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杜暹荆州长
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元曹州刺史,罢乾曜兼侍中,止为左丞相;以户部侍郎宇文融为黄门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萧嵩兼中书令,遥领河西。

[7]当初,张说、张嘉贞、李元、杜暹相继担任宰相执掌朝政,源乾曜为人清廉谨慎,常常把事情让给张说等人去决定,自己只是唯唯诺诺签名同意而已。

李元、杜暹商议事情意见经常不同,于是就有了矛盾。

他们轮流在唐玄宗面前说对方的不是,唐玄宗对此很不高兴,六月,甲戌(十五日),将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杜暹降职为荆州长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元降职为曹州刺史,罢免了源乾曜兼任的侍中,让他只担任左丞相;任命户部侍郎宇文融为黄门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为中书侍郎,一并任同平章事;任命萧嵩为中书令,让他遥遥兼任河西节度使。

[8]开府王毛仲与龙武将军葛福顺为婚。

毛仲为上所信任,言无不从,故北门诸将多附之,进退唯其指使。

吏部侍郎齐浣乘间言于上曰:福顺典禁兵,不宜与毛仲为婚。

毛仲小人,宠过则生奸;不早为之所,恐成后患。

上悦曰:知卿忠诚,朕徐思其宜。

浣曰:君不密则失臣,愿陛下密之。

会大理丞麻察坐事左迁兴州别驾,浣素与察善,出城饯之,因道禁中谏语;察性轻险,遽奏之。

上怒,召浣责之曰:卿疑朕不密,而以语麻察,讵为密邪?且察素无行,卿岂不知邪?浣顿首谢。

秋,七月,丁巳,下制:浣、察交构将相,离间君臣,浣可高州良德丞,察可浔州皇化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