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_05M
医学免疫学自身免疫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自身免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9c56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a.png)
(4)按疾病累及的系统分类
结缔组织 神经肌肉 内分泌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血液系统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病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阐明,多种致病因素共 同作用.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因素
(一)自身抗原的因素
1.隐蔽抗原释放:
体内某些自身抗原如精子,眼晶状体,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等,处于 特殊的解剖部位,自胚胎期始从未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其相应自身反 应性淋巴细胞克隆也未被清除,称为隐蔽抗原.
(一)自身免疫病的常规治疗 1.抗感染:抗生素针对病原体感染 2.抗炎:缓解症状,抗炎性细胞因子药物 3.免疫替代疗法:胰岛素控制血糖 4.免疫净化疗法:清除血液中相关病理性成分 5.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治疗
(二)特异性免疫治疗AID的实验研究
1.T细胞疫苗:以自身T细胞为疫苗,诱导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特异 性免疫应答
Some autoreactive B cells developed are
anergized in peripheral tissue
Anti-heart Ab Anti-insulin Ab
Th细胞的旁路激活机制
2)独特型旁路激活途径
公有独特型:某些外来抗原或相应的抗体与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抗原 受体具有公有独特型,从而可激活特异性独特型Th细胞,使之辅助携带 相应公有独特型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产生自身免疫应答.
所产生的抗体引起交叉反应.
微生物的分子模拟
4.表位扩展:随疾病进程,免疫系统可能不断扩大所识别自身抗原表位 的范围.
隐蔽表位:隐藏于抗原大分子内部的某些表位.其相应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中可逃逸阴性选择,并出现于成熟淋巴细胞 库中.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fe474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2.png)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 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三、参考教材: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th2.Roitt,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 edition.3.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4.Immunobiology,Janeway,2004,6th Ed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18 自身免疫病-厦门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
![18 自身免疫病-厦门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4d5b4a08a1284ac9504322.png)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诱发因素与机制
一.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二)遗传因素; (三)其他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脑、睾丸、眼球、心肌、子宫存在免疫隔离部位 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s),淋巴细胞对这些部 位的未经历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当外伤或手术等 原因使这些抗原释放,与免疫系统接触,会引发自 身免疫反应。如交感性眼炎( sympathetic opthalmia)。
2. 自身抗原的改变
生物、物理、化学以及药物等因素使自身抗原发生 改变,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如肺炎支原体改变人红细胞的抗原性,剌激机体产 生抗红细胞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 自身变性的I gG刺激机体产生IgG类自身抗体(类风 湿因子,rheumaloid factor, RF ),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可引起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小分子药物如青霉素、头孢霉素吸附到红细胞获得 免疫原性,剌激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 起药物诱导 的溶血性贫血。
4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 AICD相关基因突变;Fas突变
5 调节性T细胞功能异常; 6 MHC II类分子表达的异常;
体细胞表达MHC II分子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一 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1 自身抗体直接介导细胞破坏 通过II型超敏反应: 1)激活补体,2)趋化,3) 调理吞噬,4)ADCC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恶性贫血 :胃壁细胞 产生的一种蛋白,VitB12吸收障碍,红细胞生成 障碍。
3 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 III型超敏反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由
自身抗体和相应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引起。
大学精品课件:自身免疫
![大学精品课件:自身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3c9ed20ea5e9856a561260cf.png)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
敏感性 (%) 特异性 (%)
抗核抗体 (ANA) dsDNA抗体 抗Sm抗体 膜DNA抗体 核小体抗体 PCNA抗体 nRNP抗体(核糖体P蛋白) 组蛋白抗体 U1RNP抗体 SS-A 抗体 SS-B 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
99 30-70 25 78 85 5 30-40 30-80 50 25-35 15 20-40
©2001 免疫学信息网
SLE
侵犯全身结缔组织, 胞核物质(如DNA、RNA、 核内可溶性蛋白)为自身抗原。
抗核抗体:最重要,检出率95-100%。
1. 包括抗核酸抗体(dsDNA)和抗核蛋白抗 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非组蛋白抗体) 2. 抗dsDNA抗体检出率75%,是判断SLE活 动性的标志,诊断标准中一条。 体
α-胞衬蛋白IgG抗体和(或)M3RP抗体 3种抗体联合 SSA抗体和(或)SSB抗体和(或) α-胞衬蛋白IgG抗体 SSA抗体和(或)SSB抗体和(或)M3RP抗体 SSA抗体和(或) α-胞衬蛋白IgG抗体和(或)M3RP抗体 SSA抗体和(或) α-胞衬蛋白IgG抗体和(或)M3RP抗体
疾病标记(志)性自身抗体 疾病特异性自身抗体
疾病相关性自身抗体
疾病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生理性自身抗体
低滴度非特异性自身抗体
9
自身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在典型风湿病 — 确诊指标之一
如 SLE:关节炎、口腔溃疡、光过敏、意识
不清、血小板减少(抗dsDNA抗体阳性)
2.在不典型风湿病 — 提示、鉴别
干燥综合征是最常见的
结缔组织病 慢性自身免疫性外分泌 腺炎症疾病,主要累及 唾液腺与泪腺,表现为 眼干、口干
医学免疫学课件-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课件-自身免疫病](https://img.taocdn.com/s3/m/45a51c84dd36a32d737581c5.png)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形成免疫复合物)
•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形成免疫复合物)
细胞介导的炎症性效应
•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
自身反应性T细胞 胰岛细胞
• 多发性硬化症:MBP
三、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抗原方面的因素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
• 性别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相关
四、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 预防控制感染 • 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和FK506 • 细胞因子抗体:TNF- 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其他方法:
CD4 单克隆抗体治疗
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感染 B细胞的多克隆活化
免疫忽视的打破
低水平抗原或低亲和力抗原---不发生应答
感染 激活DC 超抗原 激活耐受T细胞 激活B细胞 凋亡细胞 DNA B细胞产生抗DNA的抗体
调节性T 细胞的功能失常
CD4+CD25+T 细胞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发生障碍
表位扩展: 优势标位,隐蔽表位
双胞 胎:15%-50%)
二、致病的效应机制:
自身抗体的作用: 直接介导细胞破坏 改变细胞功能 形成免疫复合物
• 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体
(介导细胞破坏)
• 桥本甲状腺炎:自身抗体,Th1细胞
(介导细胞破坏)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Graves’ disease)
(改变细胞功能)
•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 diseases)
一、概述
自身免疫:对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 自身免疫病:对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导致
免疫学课件第18章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
![免疫学课件第18章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be60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c.png)
类风湿性关节炎案例
总结词
慢性炎症性疾病,关节滑膜增生
详细描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僵 硬。该病病程较长,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
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通常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攻击,引发 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通常分为起始、进展和结局三个阶段。在起始阶段,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 组织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在进展阶段,免疫攻击持续存在,损伤和功能障碍进 一步加重。在结局阶段,机体可能出现自愈、缓解或恶化等不同转归。
感谢观看
05
总结与展望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诊断技术的进步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准 确的依据。同时,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可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肝细胞损伤,自身抗体阳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肝炎,患者 体内产生针对肝细胞的抗体,导致肝细胞损伤。该病主要 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 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自身 免疫性肝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 时注意保护肝功能和预防并发症。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件-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精品课件-自身免疫病](https://img.taocdn.com/s3/m/bb59b91ccf84b9d528ea7a9d.png)
六)其他
1 胸腺功能的异常
肿瘤,胸腺内慢病毒感染 胸腺异常 胸腺激素不足 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障碍 B细胞功能亢进 自身Ab形成
2 独特型- 抗独特型网络调节异常
Ab2b
内在影像(同效抗体)
3 内分泌因素
自身免疫病
育龄女性 : E2
4 遗传
20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21
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感染 使用免疫抑制剂 抗炎疗法 细胞因子治疗调节 特异性抗体治疗 口服自身抗原
4
1.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 疾病状态,称自身免疫病
5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 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 与自身物质成分起反应的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
22
•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 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损伤机制 • 熟悉自身免疫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23
100
自
身
抗
体
检
出
率
50
女性 男性
生理性自身抗体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4
25
26
医学免疫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教研室
27
2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 淋巴细胞造成组织、 器官的免疫损伤或功能障碍;
3 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相关; 4 反复发作、慢性迁延; 5 动物模型的复制及过继转移; 6 遗传倾向、好发于女性; 7 病因不明
医学免疫学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https://img.taocdn.com/s3/m/fc811da15901020207409cc0.png)
Fas/FasL基因缺陷→AICD障碍→自 身反应性T/B细胞增殖失控
3.其他因素
1.性别因素 2.年龄因素 3.环境因素
二、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机制
1.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的异常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 5.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异常 6. MHCⅡ 类分子表达的异常
3. B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细菌LPS、CMV、EBV、HIV多克隆非特异 性激活自身反应性B细胞
4.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 Fas/FasL基因突变→AICD障碍→自身反 应性T/B增殖失控→SAIS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
RA:滑膜抗原(另有Ⅲ型) Th1释放CKs→关节炎症
MG:ACH受体(另有Ⅱ型) CTL破坏ACH受体
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 全身特异性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① 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
细胞。
② 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对自身细胞或 自身成分的免疫应答,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病情转归与 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相关;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一)抗原因素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2. 自身抗原的改变 3. 分子模拟 4. 表位扩展
1. 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豁免部位隐蔽抗原(脑/精子/眼晶状体/葡萄 膜等)暴露
Eg:男性不育:抗精子抗体 交感性眼炎:CTL(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2.自身抗原的改变
生理、物理、化学及药物等因素改变自身 抗原结构产生新的抗原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987f19aaea998fcc220e7a.png)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
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 ②耐受性?③记忆性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https://img.taocdn.com/s3/m/9e3f2579c281e53a5802ffd6.png)
第十八章自身免疫病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在免疫耐受状态下,一定量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autoreactive T lymphocyte)和自身抗体(autoantibody)普遍存在于所有个体的外周免疫系统中,有利于协助清除衰老变性的自身成分,对维持免疫系统的自身免疫稳定(autoimmune diseases,AID)是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了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
第一节自身免疫病诱发因素与机制诱发自身免疫病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包括抗原、免疫系统与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耐受的终止和破坏,使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损伤表达相应自身抗原的靶器官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一、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一)抗原因素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免疫豁免部位(immunologically privileged site),如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等,由于其中的某些自身抗原成分(如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精子、眼晶状体等)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离,因此在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针对这些隔离自身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未被诱导免疫耐受,而存在于外周免疫器官中。
存在于免疫隔离部位的自身抗原成分称为隐蔽抗原(secluded antigen)或隔离抗原(sequestered antigen)。
在手术、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隔离抗原可释放入血液和淋巴液,与免疫系统接触,使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活化,引发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
例如,由于眼的外伤,使眼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CTL,此CTL可对健侧眼组织发动攻击,引发自身免疫性交感性眼炎。
医学免疫学:第18章 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第18章 自身免疫病](https://img.taocdn.com/s3/m/97e175d61eb91a37f0115c58.png)
自身免疫病
(autoimmune diseases, AID)
第一节 概 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 自身免疫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 分发生免疫应答。 • 自身免疫病
指自身免疫达到一定强度,破 坏自身细胞和组织,导致组织
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
出现自身免疫的原因
❖自身抗体 生理性抗体 病理性抗体
H 化学或
C
物理因素
自身抗原
H C
改变的自 身抗原
IL-2、
TDTH
IL-12
IL-2 Th1
细胞免疫
IFN-γ
IFN-γ
Th0
-
TC
IL-4 IL-10
IL-4、5
Th2 IL-10、13
B
体液免疫
Th1细胞功能亢进可促某些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 Th2细胞的功能过高,可促进抗体介导全身性自身免疫性
(二)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 (三)原因不明、反复发作、慢性迁移; (四)病情重叠;
HLA-B27
(五)女性发病率高;有遗传倾向; HLA-DR3 (六)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
第二节 AID诱发的因素与机制
一、诱发的因素 抗原的因素
抗原、机体因素。
自身抗原性质的改变
隐蔽抗原的释放
疾病的发展。
可溶性抗原 小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滤过排
除
活化肥大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
机体
抗体
免疫复合物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
大免疫复合物
吞噬细胞吞噬 清除
激活补体系统
招募中性粒细 胞
形成攻膜复合 物
活化血 小板
医学免疫学:18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18自身免疫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8dda2290ccbff121dc368334.png)
◦脑、睾丸、眼、子宫
2、自身抗原改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 血细胞减少症、RF
3、分子模拟 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微生物感染:Streptococcus
4、表位扩展
◦优势表位/隐蔽表位
1、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异常
阴性选择障碍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AICD发生 障碍)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抗细胞表面受体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自 身免疫病
Graves’ disease——激动型
Myasthenia gravis(重症肌无力,MS——阻断型
3、抗胞外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的自 身免疫病
Goodpasture’s syndrome[抗基底膜Ⅳ 型胶原]
2、其他基因:
◦ 补体、FasL/Fas、CTLA-4
3、性别
◦ SLE、MS:女多 ◦ 强直性脊柱炎:男多
4、年龄 5、环境因素
一、自身抗体介导组织损伤 二、自身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组织损伤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组织炎性损伤
(一)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 免疫性疾病
1、抗血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抗体 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2.自身抗体或应答T细胞→作用于自身 组织细胞→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
3.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强度密切 相关,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4.可被动转移;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
根据自身免疫应答所针对的靶抗原分 布
◦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IDDM、Graves’disease
◦ 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SLE、RA
一、抗原方面
•SLE •RA
(三)Ⅳ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c204d5b23186bceb18e8bb23.png)
医学免疫学
2. Autoimmune disease ➢ 病理性 ➢ 疾病状态 ➢ 本质 自身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
3. 自身免疫病基本特征 ➢ 自身抗体 ➢ Self-T ➢ 女性多见 ➢ 遗传
医学免疫学
4. 自身免疫病分类
➢ 器官特异
IDDM、MS
➢ 器官非特异 SLE、RA
医 (学免2疫)学RA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3. 自身反应性T细胞所致的自身免疫病 * IV 型超敏反应
➢MS
Th1、Tc、MBP
➢EAE
➢IDDM Tc→β细胞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三、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因素(机制) 1. 自身抗原 ➢ 隐蔽抗原释放 ➢ 自身抗原改变 ➢ 分子模拟
6. 口服自身抗原
诱发自身耐受
耐受分离
II型胶原
RA
HSP
RA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二、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类似于超敏反应)
1. II 型超敏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 * 自身抗体(IgM、IgG)启动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新生儿溶血
医学免疫学
➢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
➢ 医学新免疫生学儿溶血
医学免疫学
➢ 肺——肾综合症 * 抗基底膜(肾、肺)IV 型胶原—抗体
共同抗原→交叉反应 链球菌——肾、心
医学免疫学
➢决定簇扩展(determinants spreading) T细胞先后对数种epitope产生级联应答
A
g
T
➢优势决定基 ➢隐蔽决定基 ➢抗原扩展
医学免疫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AID: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 统性红斑狼疮。
§2 自身免疫病发病因素
年龄与性别 遗传因素 感染 自身抗原的性质 药物及自身免疫反应性 免疫缺陷
年龄与性别
年龄
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 在实验动物和临床均能找到充足证据,说明衰老导致的免疫功 能变化有助于AID的发生。
针对自身成分的T细胞虽可引起相应的自身免疫反 应,但同样不一定引起病理变化。
概念
自 身 免 疫 ( autoimmunity ) 是 指 机 体 免 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是因机体免疫系 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致的疾病状态。 即自身免疫应答一旦损伤了正常的自身组织结 构。
腹腔疾病 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HLA等位基因
DR4 DR3 DR4 DR3 /DR4 DR3,DQw8/ DQw2 DR2 DR4 DR3 DR3 DR3 B27
相对危险性(RR) 6 5 6~7 20 30 0.25 24 14 40 12 90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抗MHC-Ⅱ类分子抗体能阻断好几种AID
胆汁性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
系统性红斑 狼疮
盘状型红斑 狼疮
隐发性硬化症
肌皮病
Sjogren综合征
硬皮病
类风湿性关 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典型疾病: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 ②多发性硬化症。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典型疾病: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②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时往往并发自身免疫病,如前述的补体基 因缺陷导致的补体突变而易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普 通 变 异 型 免 疫 缺 陷 ( common variable immune deficiency, CVID)中,有时出现抗血小板抗体,这可 能与免疫缺陷导致感染和炎症的持续性存在有关。
二、自身免疫病图谱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 原发性粘液水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
恶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
Addison 病 少数绝经过早和男性不育
全身性红斑狼疮 盘样狼疮 皮肌炎
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GGooooddppaassttuurree综综合合征征、、重重症症肌肌无无力力 少少年年糖糖尿尿病病、、寻寻常常天天疱疱疮疮、、类类天天疱疱 疮疮、、交交感感性性眼眼炎炎、、晶晶状状体体源源性性葡葡萄萄
遗传因素(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家族成员体内也含有抗 甲状腺抗体。
基因位点突变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如补体C2、 C4、C5和C8基因突变可增加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 性。
AID在不同人种的发病率差别很大。系统性红斑狼疮单 卵双生子患病一致性为50~60%,而双卵双生子患病一致 性仅为5%。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ITY AND AUTOIMMUNE DIEASE
周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自身免疫病概念及图谱
一、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病
正常人体血清中可以有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
它们效价低不足以破必坏自须身成区分分,但却可以协助清除衰 老蜕变的自自身身成免分疫,(故有a人ut称o之im为m“u生n理it性y)抗体”,并 自随身年龄免的疫增病长而(增a高u。toimmune disease, AID)
膜膜炎炎、、多多发发性性硬硬化化症症??
自自身身免免疫疫性性溶溶血血性性贫贫血血 特特发发性性血血小小板板减减少少性性紫紫癜癜
特特发发性性白白细细胞胞减减少少症症
原原发发性性胆胆汁汁性性肝肝硬硬化化 慢慢性性活活动动性性肝肝炎炎 隐隐源源性性肝肝硬硬化化 溃溃疡疡性性结结肠肠炎炎 SSyyooggrreenn综综合合征征
自身免疫病的靶抗原可以存在于细胞表面、细胞 浆、细胞核或是分泌性分子,通常为进化上高度保守 的蛋白质,如热休克蛋白(HSP)、酶及其底物等。 例如,微生物的HSP与人HS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微 生物感染激发的针对微生物HSP的免疫应答可诱导对 人HSP的交叉反应。
药物及自身免疫反应性
某些药物能够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其机制尚不清 楚。例如,在应用普鲁卡因胺治疗室性心率失常时, 多数患者血中出现抗核抗体,其中10%的患者可发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症。
但又不完全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感染因素
细菌:支原体、螺旋体、链球菌、克雷伯菌、疟原 虫等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例如,伯氏疏螺 旋体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莱姆关节炎的发生。
病毒:临床发现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也关系,如 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常查出多种抗病毒抗体,机体患 病毒感染时常发生自身免疫病。
自身抗原的性质
二、自身免疫病图谱
器官特异性
桥本甲状腺炎 原发性粘液水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
恶性贫血
肺-肾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青少年糖尿病 寻常庖疮
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
原发症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 类天疱疮、交感
贫血
性眼炎
艾迪生病
晶状体源性色素 膜炎
过早停经
多发性硬化症
男性不育
器官非特异性
性激素
不少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女或雌性实验动物的发病率较 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男∶女=1:4),SLE(男∶女=1:10), Sjogren综合征(男∶女=1:3)。
动物实验结果类似。
遗传因素(1)
与HLA有关的免疫性疾病
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普通天疱疮 慢性活动性肝炎 斯耶格伦氏综合征
免
自身抗原
疫
系
统
免疫耐受
内因外因 自身抗体及自身 反应性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过度
抗核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线粒体抗体 自身反应性T细胞 自身反应性B细胞
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
AID基本特征
①有高效价、针对自身的抗体或T淋巴细胞; ②自身应答抗体或T淋巴细胞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 胞,造成损伤或功能障碍; ③可复制出疾病动物模型,并可通过血清或淋巴细胞转移, 甚至通过胎盘传递; ④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并有重叠现象; ⑤反复发作、慢性迁延,部分成为终身痼疾; ⑥有遗传倾向,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生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