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术语学说学派(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堆论证:(英argument of the measure of grain;希腊soreitis)古希腊麦加拉学派欧布里德辩论术中“堆”(soros)的论证之一,借以论证“多”是不能成立的。
认为如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谷粒同样不能形成谷堆,如此反复递加,谷堆仍然不能成立的。
即两个数中间插入无数中介的数,并把它们重新纳入变化的连续性时,它们其实是不能区别的。
试图以此证明常识所作出的“多”与“少”的区别是武断的。
其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随着谷粒量增加到一定的颗数时,可以起到质的变化,形成谷堆。
秃头论证:(英argument of the baldhead;希腊falakros)古希腊麦加拉学派欧布里德辩论术中“堆”(soros)的论证之一,借以论证“少”是不能成立的。
认为如一个人拔去一根头发,不会就此成为秃头;再拔去一根也不会成为秃头,如此反复递减也不会成为秃头。
试图借此证明常识所作出的“多”与“少”的区别是武断的。
其错误是没有认识到,头发的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起到质的变化,成为秃头。
隐藏者:(英the veiled figure;希腊Egkekalu-monenon)古希腊麦加拉学派欧布里德提出的五个悖论之一。
大意是:你能认出你的父亲吗?能;你能认出这个隐藏者吗?不能。
这样你就处于自相矛盾之中,因为这个隐藏者就是你的父亲,所以你同时又认识又不认识你的父亲。
善即自然:(英good being nature)斯多亚学派的伦理学概念。
指自然(本性)是道德的本源。
把哲人理想同物理学(自然哲学)中的理性、逻各斯结合,认为人由于拥有逻各斯(理性),因此能过和逻各斯一致的生活。
逻各斯是人生来就固有的,人只要顺应自然(本性)就可以了。
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神的作品,人的本性在于神,在于理性,人就应当由理性来支配生活,亦即顺应自然而生活,这就是至善。
善来源于自然,自然是道德的标准,顺应自然也就是服从神的旨意,忍受命运的一切安排。
宇宙理性:(英logos of the universe;希腊log-os cosmos)斯多亚学派解释宇宙的概念。
认为宇宙中的动力形成一种有理性的基质,即无所不在的力或火;它属于整个宇宙,各部分和谐,由此产生或创造包括生命在内的万物。
宇宙理性遍布整个宇宙,其中理智的统治部分(即神或宙斯神)位于宇宙的最外层,由此弥漫到全宇宙。
他们提出论证宇宙理性的三个论据:(1)理性比非理性好,既然没有东西比宇宙更好,所以宇宙是理性的。
(2)设计理性种子的本身应该是理性的,既然宇宙设计了理性的种子,所以宇宙是理性的。
(3)包含万物的结构,也包含理性,包含理性有机结构的也肯定是理性的,因为整体不能比部分低劣。
既然支配宇宙的结构是最好的,因此它肯定是理性的、善的、不朽的,也就是神。
顺应自然:(英accommodation to nature)古希腊罗马伦理学用语。
指按照自然规定的人的本性而生活,以求得至善。
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家由于对自然(本性)理解不同,对顺应自然的含义及其途径的理解也不相同。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等认为,自然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物质元素,并有自己运动的规律(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本性服从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即按照必然而生活,才能得到善和幸福。
人依靠理性或智慧,获得对自然必然的正确知识,就能顺应自然而达到善,包含有真和善相统一、知识和道德相统一的因素。
斯多亚学派则把自然理解为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有理性的神,自然、世界、神和本性是一个意思。
他们认为万物都服从自然的理性(逻各斯),人能认识并遵循这种普遍的理性。
人顺应自然(本性)而生活,也就是顺应德性而生活,正是自然(本性)引导人走向美德。
个人的本性是普遍本性的一部分,因此主要的善就是以一种顺从自然(本性)的方式生活,不做人类的共同法律禁止的事情。
共同法律和普及万物的公正理性是相同的,这公正
理性也就是宙斯神。
无穷倒退:(英infinite regress;希腊kai touto mechris apeirou)亦称“第三者”。
古希腊罗马哲学用语。
批评古希腊柏拉图模仿说和分有说的逻辑论据。
柏拉图曾用模仿说来解释彼此分离的理念和同名可感事物的结合。
但他后在《巴门尼德篇》第二部分中又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如肯定一个理念和另一类同名可感事物是彼此分离对立的,势必要肯定另一个更高的具有两者共同性质的理念(即第三者),与这对彼此分离的理念和可感事物相对立,如此则会推而广之以至无穷。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批评理念论时指出模仿说会导致无穷倒退。
如肯定可感事物由于模仿同名理念而派生,由于理念(第一者)和这组事物(第二者)是同名的,它们之上就应另有一个理念(第三者),以此类推,同样导致无穷倒退。
古希腊怀疑学派用以论证对对象的认识的真理性是不可能的论据之一。
埃奈西德穆、阿格利巴、美诺多托斯等相继提出论证悬搁判断的十种、七种、二种论式,贯彻其中的逻辑论据之一就是无穷倒退。
认为关于对象的直接或间接认识都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这些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还要依靠其他论据来论证,如对对象A₁的认识,要依靠论据A₂,A₂需要依靠A₃……An+1直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