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树岗油田杏3—4区东部钻井地质认识
基于Petrel的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精细建模研究
![基于Petrel的杏树岗油田X4区西部三维地质精细建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9e7430376baf1ffc4fad5e.png)
市海 淀 区学 院路 2 9号地 球科 学 与资源 学 院 ,10 8 。E ma :cooga ma. m 0 03 - i aynn@g ic l lo
第2卷 2
第 4期
石 油 规 划 设 计
2 3
精 细地质 建模研究 。
31 1 断层 模 型 ..
2 数 据 准 备 及 建 模 流 程
x 区 西 部 地 质 建 模 用 的 单 井 基 础 信 息 数 据 包 4 括 井 位 坐 标 、井 轨 迹 和 补 心 海拔 等 ;还 有 测 井 解 释 数 据 和 钻 井 分 层 数 据 ; 震 解 释 的构 造 和 断层 数 据 。 地
1 研 究 区地 质 概 况
杏树 岗构造 是大庆长垣的一 个三级构造 , 4区 X 位于杏树 岗油 田北 部 , 面积为 71k 地质储 量为 . m, 4 42 3 l 0t 1 . 1 9X ,油藏类型为背斜构造油藏 。全 区 自 上而下发育萨尔 图、葡萄花和高台子 3套油层 ,共 12个细分沉积单元 ,葡 I1 3为 主力油层 ,是河 0 ~ 流一 三角洲沉积体 系中的一部分 。 4区西部储层 的 X 总体 特征为平面上砂体横 向变化大 ,纵 向上层 多 、 层薄 。层厚普遍为 2 m,个别厚层约为 lr,最 ~6 O e 薄层 只有 0 m,X 区西部断层 多 ( . 3 4 大小不一 ,共 l 条 断层 ) 2 ,断距 大 ( 最大达到 7 m) 0 ,其 中 3 条控
( 1中国地 质大 学 ( 北京 )地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与 资 源学 院 ;2中 国石油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05386a5acfa1c7aa00cc64.png)
杏北地区杏3-丁2-322井区剩余油分布研究【摘要】由于沉积微相是控制油水平面运动和剩余油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单元中渗透率的差异控制着油藏中剩余油的垂向分布,沉积特征造成横向和纵向上非均质性,隔夹层是形成陆相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对小层沉积微相、渗透率、非均质性以及隔夹层的分析,结合动态资料,做出四个小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
并将剩余油分为三个类型,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剩余油潜力进而综合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指导此区块剩余油挖潜技术的科学实施。
【关键词】杏北地区剩余油分布规律分布类型选井选层1 研究地区基本情况大庆油田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简称杏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北以杏一区一排与萨尔图油田南部开发区接触,南以杏八区一排与杏树岗油田南部开发区相接,面积197.9km2。
构造比较平缓,两翼基本对称,构造轴向为北东15°。
正断层,断层走向多为北西或北北西,油水界面在-1010m~-1030m 左右,油层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边底水不活跃,无夹层水。
杏北地区储集层,沉积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反旋回的晚期和姚家组复合旋回的早期。
根据区域地质解剖,在油层形成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青二、三段晚期,姚一段时期和姚二、三段时期。
杏3-丁2-322井区位于杏1-3区乙块内,区内构造平缓,油层埋藏深度为800~1200m,油水界面在海拔-1030m左右。
含油面积8.2km2。
2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很多,通常划分为两类: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
前者属于内因,后者属于外因。
(1)地质因素主要包括有:油藏非均质性、构造、断层等。
受地质因素影响的剩余油富集区主要涉及油层自身和构造两方面。
地质因素受人为影响小,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受其影响的加密井,常能保持高产稳产。
(2)开发因素主要包括有: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注采关系和井网布井、生产动态等。
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情况经常发生变化。
自然电位曲线重构下的地震反演在薄砂体描述中的应用
![自然电位曲线重构下的地震反演在薄砂体描述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b24ee781c758f5f61f6771.png)
第3 2卷第 4期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0 — 3 7 5 4 . 2 0 1 3 . 0 4 . 0 3 0
自然 电 位 曲 线 重 构 下 的 地 震 反 演 在 薄 砂 体 描 述 中 的 应 用
李 葳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 厂,黑龙江 大庆 1 6 3 5 1 1 )
震 反演 能够 大 幅度 提 高 地震 数 据 的垂 向分 辨 率 J ,
辽 盆地湖 盆性 质是 宽缓 的浅 水湖 盆 ,基底 隆升作 用 进 一步加 强 ,造成 湖盆 水域 急剧南 撤 ,使包 括杏 北
在 内 的大 庆长 垣北 部广 大地 区暴露 于地 表 ,发展 成 为 陆地环 境 ,经过 一段 时 间剥蚀后 开始 了姚 家组 水 进 ,造成 了杏树 岗油 田在姚 家组早 期河 湖过 渡相 的 沉积 ,即葡 I 1 一葡 I 3单 元 的分 流平 原 相 和水 下
分 布规 律 。
前缘 相沉 积 的一套 中一厚 层砂 岩 、透镜 状砂 岩 、红 绿 杂 色块状 泥岩 组合 。研 究 区位 于杏六 区东 部 ,面
积为 4 . 6 k m ,共计 开发 5 3 5口井 。垂 向上 ,该 区
葡I 1 一葡 I 3油层 的平 均厚 度 为 3 5 n l ,从 下 向上
2 0 1 3年 8月
大庆石 油地质 与 开发
P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 d Oi l ie f l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Da q i n g
Au g .,2 01 3 V0 1 . 3 2 NO . 4
L I We i
杏北油田多远开发方式下采出平衡探讨
![杏北油田多远开发方式下采出平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cfc1735dd36a32d7375815d.png)
王明信,男,高级工程师。1991 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担任总设计师。地址: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第四采油厂机关,163511。E-mail:wangmx@
第 26 卷
第6期
石 油 规 划 设 计
19
表1
项目
采出水量/ (10 m · d )
4 3 -1
水驱采出水 三采采出水 合计 普通注水 水驱深度
-1
11.18 7.84 19.02 4.06 8.67 8.61 17.28 21.34 2.32
-1 -1
注水量/ (10 m · d )
4 3
深度注水 合计
三采注入 小计
总注水-总采出水/(10 m · d ) 水驱采出水-深度注水/(10 m · d ) 普通注水-三采采出水/(10 m · d )
杏北油田 2015 年及十三五期间产、注水量预测
年份 2015 2016 11.46 8.50 19.96 4.06 9.14 9.10 18.24 22.30 2.34 -6.78 -4.44 2017 11.64 8.58 20.22 4.06 9.62 9.36 18.98 23.04 2.82 -7.34 -4.52 2018 11.96 8.82 20.78 4.05 9.90 9.68 19.58 23.63 2.85 -7.62 -4.77 2019 12.20 8.97 21.17 4.09 10.39 9.58 19.97 24.07 2.90 -7.77 -4.88 2020 12.66 9.09 21.76 4.10 10.99 9.50 20.49 24.60 2.84 -7.83 -4.99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6e9e98b3186bceb19e8bb8f.png)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第一章油田的地质特点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其储油层属于陆湖盆地叶状复合三角洲沉积,是一个大型的多层砂岩油田,共有三套含油组合,即上部黑帝庙、中部萨葡高和下部扶含油组合。
由于湖盆频繁而广泛的变化,形成了泛滥平原、分流平原、三角洲外前缘等不同的沉积相带,在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含油层段,由于不同的沉积时期和不同的沉积环境,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和沉积旋回,因此造成其平面上和垂向上的严重非均质性。
由于这种特定的陆湖相沉积环境,构成了油田的许多基本特点。
一是油层多,含油井段长,储量丰度高。
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组,约有49~130多个单层,含油井段几十米到几百米,每平方公里的储量从几十万吨到几百万吨不等。
二是油层厚度大,差异也大,最薄的0.2m,一般1m~3m,最大单层厚度可达10m~13m。
三是渗透率差异大,空气渗透率最低0.02μm2,最高达5μm2。
在纵向剖面上,形成了砂岩与泥岩,厚层与薄层,高渗透层与低渗透层交错分布的复杂情况。
第二章浅气层分布规律及下表层原则2.1 浅气层的分布规律浅气层在油田尤其是油田长垣北部的喇、萨、杏油田具有广泛的分布。
在构造轴部的嫩二段顶部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层,嫩三段的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层,嫩四段的细砂岩及粉砂岩层,只要具备以下三条件,就能形成浅气层(在外围就是黑帝庙油层)。
1)具备2.5m视电阻率为10Ω·m,自然电位3mv的砂岩。
2)该砂岩必须在一定海拔深度以上才能形成气层。
3) 同时形成一定的局部构造圈闭及断层遮挡条件(即断层断裂后相对隆起的下盘被断层遮挡),有利于浅气层的聚集。
,萨尔图、杏树岗油田浅气含气围见表1-1,喇嘛甸油田浅气含气围见表1-2。
图1-1 浅气层分区示意图表1-1 萨尔图、杏树岗油田浅气层分布及防喷地质要求表1-2 喇嘛甸油田浅气层分布及防喷地质要求储集在各储集层的浅气层的产状有很大的差别,嫩二段顶部砂岩的浅气层产状以纯气层为主,而嫩三段、嫩四段砂岩中的浅气层则以气水同层为主,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不采取防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气浸、井涌、井喷甚至井喷失控等复杂情况,重者造成钻机陷入地下,固后管外喷冒而报废井,轻者套管外冒气、冒水而影响油水井投产,使企业、国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地下资源遭到人为破坏,环境遭受严重污染,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协,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庆油田-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挖潜效果及认识
![大庆油田-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挖潜效果及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3157043336c1eb91a375d62.png)
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挖潜效果及认识房宝财刘新仓徐典平牛井岗李世勇张庆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摘要:杏树岗油田北部开发区(简称杏北)位于大庆油田长垣中部,与大庆油田北部相比,储层沉积类型由辫状河道砂过渡到分流平原河道砂,油层分布相对稳定,渗透率级差小,原油粘度低,储层呈较弱的偏亲油性,由于这些差异,油层水驱开发效果好于北1部。
为了探索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先后在该区开展了三元复合驱先导性、扩大性及工业性矿场试验,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杏北开发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开展的三项三元复合驱油矿场试验,针对杏北主力油层,均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但在试验层位、井距及注入体系配方等方面有所不同:试验层位由单层到多层;注采井距由141m到250m;在注入体系配方及段塞组合方面,后两个试验应用优化的注入段塞,且工业性试验注入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表活剂替代了进口的同类产品。
由于这些差异,三个试验的注采动态变化不同,但均取得了较好的驱油效果,取得了以下认识:一是ASP体系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先导性试验与扩大性试验与水驱相比,提高原油采收率20%OOIP左右;二是油井见效状况与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密切相关,主力油层控制程度在50%以上效果相对较好;三是应用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200m及以上注采井距条件下注采系统结垢明显,且工业性试验独立的采出液处理系统在见到三元体系后处理困难,采取措施后取得了初步效果。
Understanding and Potentiality of ASP Technology in Xingbei Oil FieldFang Baocai,Liu Xincang,Xu Dianping,Niu Jinggang,Li Shiyong,Zhang Qinquan(No.4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Daqing Oilfield Company Ltd)Abstract: The northern development area of Xingshugang Oil Field (short as: Xingbei)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Daqing Placanticline. Comparing with the northern part of Daqing, i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pattern of the oil reservoir changed from braided channel to distributary channel; Oil layers are relatively stable; permeability differential is about 5 and crude oil viscosity is between 5 and 10 mp a·s which a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orthern part. The oil reservoir is weak oil-wet.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ater flooding resul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ern part. In order to further search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s, an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ASP) pilot test , an enlarged commercial field test and a commercial field test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ccessively which provide basis for popularization of ASP flooding in Xingbei Development area.Three ASP flooding field tests here all adopted five-spot pattern, but they differ in horizon, well spacing and injected system formula: Test layers changed from single layers to multi-layers; injected well spacing from 141m to 250m ; as for injected formula and slugs combinations, the latter two tests adopted optimum injected slugs, and surfactant is domestic, the same kind as the imported.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injected and produced dynamic changes of the three tests are different, but all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hree tests: First, ASP system has enlarged swept volume, and enhanced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omparing with the enlarged test, the pilot test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20%OOIP; Second, response of oil well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ontrolable zones of Well patter n s; It should be above 50%;T hird, Scaling is obvious when well spacing is as作者简介:房宝财(1961- ),男,博士,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等方面技术研究。
杏树岗油田扶杨油层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
![杏树岗油田扶杨油层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66ae8084868762caaed52d.png)
统 计取 心井 资料 , 扶杨 油层含 油性 较差 , 单井 从 含 油层 产状 资料 可 知 : 油 产状 以油 浸 、 斑 为 主 。 含 油
如: 扶杨 油层 连续 取 心 的杏 8 0—3 9井 , 油层 —3 1 含
测井 解 释结 果存 在 差 异 的 问题 , 提高 扶 杨 油 层 的 为
油层 , 油结 果 为 纯水 层 。针 对评 价井 试 油 结 果 与 试
从 空气 渗透 率统 计 数 据 看 , 杨 油层 主 要 分 布 扶
在 ( . ~ 1 0 ×1 I m。和 ( 2 5 5 0 ×1 0 1 . ) 03 > .~ .) 0 m 间 ( 2 。 之 表 )
电性 解 释精 度 , 行扶 杨油 层 油水 层识 别方法 研 究 。 进
产 状 1 . 8m, 中油浸 4 8 油斑 4 2 油迹 06 其 . 5m, . 4m,
1. 9 1 。 5 T I
1 地 质 特 征
杏 南开 发 区扶杨 油层 物源 主要 来 自北部 沉积 体
析 结 果 和 测 井 响 应 特 征 研 究得 出 , 杨 油 层 储 层 物 性 和 测 井 响应 基 本 一 致 。 利 用 取 心 井岩 性 、 性 和 含 油 性 资 料 , 扶 物
结 合 试 油 资料 , 立 扶 杨 油 层 油 水 层 和 干 层 的 解释 图 版 及 解 释 模 型 , 版 解 释 精 度 达 到 9 . 以 上 。通 过 “ 性 ” 建 图 0O 四
大庆 油 田中部 含 油 气 组 合 以萨 尔 图 、 萄 花 油 葡
层 为主 , 随着 油 田开发 的不 断深 入 , 田已进 人高含 油 水开 发 阶段 , 在进 行一 次 、 次加 密调 整及 油 田边 部 二 外扩 开发 钻井 后 , 目前 已进入 三 次加 密调 整 阶段 , 油 田后 备储 量逐 年 减 少 , 切 需 要 寻 找 接 替潜 力 。通 迫 过 录井 、 心 和试 油资 料分 析 , 于 大庆 长垣 中央 凹 取 位 陷 区杏树 岗 三 级 构 造 上 的杏 树 岗 油 田南 部 开 发 区 ( 简称 杏南 开 发 区) 杨油层 具 有一定 的油气显 示 和 扶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49a9684b3b3567ec102d8afe.png)
文章编号 : 100023754 (2004) 0520071203
·71 ·
大庆喇萨杏油田三次加密调整的实践与认识
石成方 , 程保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三是调整对象不独立 。三次加密调整对象是原井 网中注采关系不完善或动用差而形成的 , 已在一 、二 次加密井网中射开 , 与原井网层系及水淹油层密切关 联 , 井网部署必须与原井网统一考虑 。
四是剩余油整体分布不均衡 。平面叠加后剩余油 富集区 、贫乏区互相嵌套 , 给井网部署带来很大困 难。
2 三次加密调整方法
为了探索油田进一步加密的可行性从1994年开始分别在中区西部北二东喇嘛甸北块和南六区中块开展了密井网试验和三次加密调整试验1999年又开展了杏一一三区乙块三次加密配套技术试验并开展了剩余油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井网优化部署方法三次加密井开采特点等一系列研究逐步形成了多油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三次加密调整配套技术
111 表内薄差油层和表外储层水淹状况 通过对近年钻取的 13 口检查井资料分析表明 :
表内薄差油层取心 271 层 , 水淹层数比例为 6611 % , 水淹层砂岩厚度比例为 6712 % , 水淹层有效厚度比 例为 6715 % , 这类油层总体已经水淹了三分之二 , 其中有效厚度 012 m 的表内储层水淹最差 ; 独立型表 外储层取心 851 层 , 水淹层数占 2117 % , 水淹层厚 度占 3211 % , 总体来看已经水淹了三分之一 。随着 表外储层单层厚度变薄 , 水淹状况变差 。根据水淹状 况 , 可将砂岩厚度划分为 011~014 m 、015~019 m 和 ≥110 m 三个区间 , 其水淹厚度比例分别为 10 %、 30 %和 50 %。 112 三次加密调整潜力分析
石油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石油工程认识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77d6456bd97f192279e9d8.png)
石油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前言认识实习是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实习,可使我们对石油工程的三大方面: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这次认识实习主要由知识讲座和参观两部分构成,共进行了四天,主要介绍了钻井技术,采油技术和油气储藏,参观了大庆石油科技馆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认识实习主要用来了解专业知识,这样为我们去秦皇岛进行野外实习积累经验,积累知识。
虽然还没有真正的学习专业课,但是希望通过这次认识实习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以后的学习重点,感受工作环节,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参观了大庆石油科技馆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不仅使我们开阔了视野,也让我们见识了大庆油田50年辉煌的发展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增进了友谊。
一、实习目的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使我们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石油工程的各个方面的生产环节,使我们了解铁人精神大庆精神。
通过认识实习,了解专业,增强感性认识,学习基本技能,深化已学的知识,并以现场操作和教师的讲课来培养我们动手动脑能力,增强我们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石油工程的现状,激发我们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热情,培养热爱劳动,面向实践,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实习第一天上午,带队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实习前的动员大会。
在大会中除了简介本次实习的带队老师和讲解老师外,还给我们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以及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鼓励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来迎接我们的第一次实习。
叮嘱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践,要认真,用心去学,一定要有所收获。
最后,老师送给了我们衷心的祝福,祝愿我们这次认识实习取得圆满成功!(二)钻井工程俗话说“钻头不到,石油不冒”,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工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手段,钻井工程的实施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川平武杏子树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
![四川平武杏子树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6b2677a2161479171128bf.png)
2018年 1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3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四川平武杏子树矿产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浅析李贤凯,罗 润(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 要:石坎式金属矿是四川省矿产类型之一,赋存于古生界下寒武统邱家河组,主要位于龙门山北段的断陷盆地,为海相沉积型。
根据详查资料表明,杏子树金属矿区内共查明矿体三条,矿体走向上基本连续、稳定,矿石品位较高,具有较大的工业价值。
关建词:矿产地质特征;邱家河组;成矿模式;平武县杏子树中图分类号:P6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1-0131-2Analysis of mine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apricot tree in Pingwu, SichuanLI Xian-kai,LUO Run(Team 141 of Sichuan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Deyang 618000,China)Abstract: Stone type metal mine is one of the types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occur in the lower Cambrian Qiu Jia He group,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Longmen mountain fault basin, marine sedimentary typ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the apricot trees were found in Metal Mining Orebody three, ore body to basic continuous and stable, high ore grade, with large industrial value.Keywords: Miner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Qiu Jia River Group; metallogenic model;Xingzishu in Pingwu County1 主要成矿特征1.1 地质构造特征本区地处扬子板块西北缘龙门后山基底推覆带,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东向的展布格局。
杏一~三区西部三类油层分类初步探讨
![杏一~三区西部三类油层分类初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fa19ee58762caaedd33d489.png)
(1)油层 分类标 准 2005-2006年研 究院 开展 了油层分 类 研 究 工作 ,修 改确 定 了油 层分 类 的标准 。2008年 在以往 工作 的 基 础上 ,通过 对 喇萨 杏油 田砂 体发 育特 征进 行 系统分 析 ,针 对 原 分类 标准 在执行 中存在 的问题 ,对 油层分 类标准进 行 了进 一 步 的完 善 :根 据聚 类分 析等数 理统 计学 方法 ,在 分类 参数 中增 加 了油 层总钻 遇率 及表 外储 层 钻遇 率 占总钻遇 率 的 比例两 个 辅 助判 别 参 数 ,将 三类 油 层 分 为 两 类 ,即 3a、3b;2012年 再 次 对 油层 分类标 准进 行修订 ,将 三类 油层分 为三类 ,即 ⅢA、mB、 11I C,主要判 定参 数为沉 积环境 、主要砂 体类 型、主 要砂体 钻遇 率 和单 层碾平有 效厚度 。
1 三 类油 层 重新 分类 的必 要性
3 重新 分 类以往 的油层分 类标准 ,杏北开 发 区油层分为一 类油 层 和 三类 油 层 ,一类 油 层包括 葡 I 1一 葡 I 3,其余 油 层为 三类 油 层 。目前 杏北 开发 区 油 区一 类油 层除 了杏 七区 的西 部 、中部 及 东部 I块 、Ⅱ块 均进 行 了三次 采油 ,一类 油层 三次 采油 调 整 空 间越 来越 小 。杏 北开 发 区三 类油 层三 次采 油试 验 已经开 始 , 而 对于 三次 采 油来 说 ,不 同地 质条件 的 油层 ,要 求 与之相 适应 的 三次采 油驱替 方式和 驱替液 配方 ,原有 的分类 标准 已经不 能 满 足 当前 的生产 需要 。因此有必要 对三 类油 层重新进行 分类 研 究 ,进 而 对杏 北开 发 区各 类油 层的潜 力做 出正确 评价 和认 识 , 指 导开发 方式 的选择和 开发政策 的制定 。
安塞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地层特征
![安塞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地层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7557aa3b0717fd5360cdcab.png)
安塞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地层特征一、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上三叠统延长组为鄂尔多斯盆地内陆湖盆形成后的第一套生储油岩系,也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勘探开发层系。
其底部与中三叠统纸坊组呈假整合接触,顶部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与侏罗系延安组或富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及古生物组合,其自下而上可分为五个岩性段及10个油层组。
各地层特点如下:1、第一段(T3y1):相当于长10油层组,又称长石砂岩带,以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浅湖相沉积为主,厚度约250~350m。
岩性为灰绿色、肉红色长石砂岩与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局部夹暗紫色泥岩,泥岩中富含植物化石。
砂岩具正粒序,发育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基底具冲刷面。
自然电位呈高幅大型箱状、钟形负异常,视电阻率一般为指状高阻。
2、第二段(T3y2):相当于长9和长8油层组,又称油页岩带,以湖相沉积为主,厚度约200~250m。
总体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细砂岩夹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具有下细上粗的特征,上部长8油层组以砂质沉积为主,下部长9油层组泥质含量高。
长9油层组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砂岩。
顶部为黑色页岩、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广泛发育于长9上部的黑色页岩及油页岩,表现为高伽马、高电阻率,自然电位偏正,习称“李家畔页岩”,为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
长8油层组岩性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灰绿色、灰色厚层状中—细砂岩;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灰黄色厚层—块状细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3、第三段(T3y3):相当于长7、长6和长4+5油层组,又称含有带,厚度约290m。
下部为长7油层组,发育一套油页岩,是延长组最重要的生油层系,又称“张家滩页岩”。
向上发育长6油层组,以中、细砂岩为主,砂岩普遍含油,自然电位曲线呈负异常特征。
最上部为长4+5油层组,泥质含量多,顶部具煤线,自然电位曲线正负相间,声速曲线具尖齿状,俗称“细脖子段”。
杏树岗油田调整井的完井
![杏树岗油田调整井的完井](https://img.taocdn.com/s3/m/ba20f7ce0c22590102029d28.png)
等技术 。
2 . 1 低温 防窜水 泥体 系
针对高渗层封固质量差 的问题 ,开展界面增强
剂现 场试验 。利 用界 面增强 剂提 高水 泥环 界面胶 结
低温防气窜水泥浆体系( D C K ) 主要 由低温早强 质量 ,提 高环 空封 隔效 果 ,达 到 预 防管 外 冒 的 目
剂D L A等 多 种 低 温 配 套 外 加剂 复合 而成 ,通 过 合 的。常规泥饼结构酥松 , 孔隙大 ;增强后的泥饼致 理 的 颗粒 级 配 、填 充 作 用 及 D L 常规性能评价结果可见 ,低温防窜水泥浆体 系稠化 时 间 、凝 结时 间 明显 缩短 ;低 温 防窜 水泥 浆
本 文 主要研究 地 质 区块 为杏 树 岗油 田的杏北 采 体 系低 温下 具有较 高 的早 期强 度 ;D C K水 泥浆体 系 油 四厂杏三 ~ 杏 四区及 杏南采油五厂杏 十 ~十二 区。 的滤 失量 随温度 的升 高而 降低 。
比 ,防气 窜 水 泥浆 体 系 ( D C K ) 提高 高 压层 胶 结 质量 针对 杏 区 的地 质特 点 ,在完井 过程 中应 用 了低 较 为 明显 ,具 有较强 的抗 窜能 力 。 温防窜水泥体 系、界面增强剂及振动剪切固井工具 2 . 2 界面增 强剂
2 完井技术 与应用效果
— —
密 ,在增强 型泥 饼和岩 石界 面处 生有结 晶体 ,形成
大庆 杏树 岗油 田是一 个储 层非 均质性 的陆相 油 整作 用 ,优化 水泥浆 的整 体性 能 ,加快水 泥水 化速 气 田,二 、 次加 密井 开发 的储层 以非 主力 油层 中
薄 油层及 表外 层 为主 ,其岩 性 以细砂 岩为 主 ,胶 结
度 ,提高 早期 强度 ,缩 短过渡 时 间 ,增 大水泥 浆体 系 的气浸 阻 力 ,降低 渗透 率 ,提 高 界 面交 接强 度 。
杏树岗油田杏76区块安全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杏树岗油田杏76区块安全钻井提速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a68c860722192e4436f656.png)
2019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18-10-27作者简介:韩德新(1982-),男(汉族),黑龙江青冈人,工程师,现从事钻井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杏树岗油田杏76区块安全钻井提速技术研究韩德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三公司,黑龙江大庆163100)摘要:为了保障公司在杏树岗油田杏76区块的安全快速钻井,分析了区块的钻井难点,并采取了相应的钻井技术及对策,在保障钻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钻井效率,预防了各类工程事故复杂发生,达到了提高钻井速度的目的。
关键词:浅气发育;断层发育;井斜;井漏中图分类号:TE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7-0017-031研究背景2014年,公司在杏树岗油田杏76区块共有44口井的钻井任务(扶余油层开发井兼顾萨葡油层调整井),平均完钻井深为1750m ,地层倾角在4°~6°之间,其中包括7口定向井和1口取芯井,并且有19口井发育浅气,2口位于浅气层高压区(蓝圈),同时断层发育,葡萄花油层发育3条大断层,扶余油层发育4条大断层,断距在10~40m 之间。
经调研统计,在以往的钻井施工中,该区块有13口井定向纠斜,11口井发生井漏,1口井油气水浸,在影响钻井速度的同时给钻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2钻井难点通过对该区块地质特点的分析,我们开展了首钻井施工,在施工中主要有三点问题表现的极为明显:一是地层倾角较大,标准层后极易井斜,为了控制井斜角大小在标准范围以内,需要吊打纠斜,钻进时间明显增长,严重影响钻井速度;二是由于钻进周期较长,乳液包被钻井液体系的性能无法达到维持井壁稳定的作用,导致井壁脱落,造成环空憋压情况;三是钻遇断层的施工井在断层前后易发生井漏,因此在断层附近钻进时需要控制钻进速度及使用下限钻井液密度。
3采取的钻井技术及对策3.1优化地面循环系统为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钻井液携带岩屑能力和泥饼质量、减少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保障井眼畅通,我们对钻井液的地面循环系统进行了优化配备,以增强携岩和固控能力。
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长2低阻油层测井识别研究
![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长2低阻油层测井识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e66f2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5.png)
148低阻油藏主要表现为油层电阻率非常低,与围岩的电阻率相接近,甚至与水层的电阻率差不多,在电阻率测井曲线上相互间差别很不明显。
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长2油层具有低电阻率、低含油饱和度的特征,通过常规的识别手段无法有效识别油层和水层,因此,有必要对该区长2低阻油层的发育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来明确该类油藏的分布范围,对保障油田进一步增油上产和指导同类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该区概况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坪桥镇,长2油层组为河流相-三角州平原相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岩性为灰白色厚至块状中细砂岩夹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地层厚130~170m,该区主力产层为长213小层。
发育东高西低的西倾单斜构造,坡降7m/km左右。
岩性以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方解石和绿泥石为主。
平均孔隙度10.11%,平均渗透率3.67×10-3μm 2。
主力层长213油层广泛发育、平面上连片分布,平均厚度7.3m,油层电阻率范围介于11.1-24.2Ω·m之间(邻区同层电阻率下限均大于15Ω·m)。
该区属于主要受由横向物性变差的致密层或岩性尖灭控制、局部受微弱的构造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
2 低阻成因据国内外低阻油层成因实践,可大致将低阻油层成因分两大类[1-3]:一类是由于储层自身因素如孔喉结构复杂、矿物附加导电性等内因导致的低阻;二类是诸如油水对比关系变化、钻井液侵入等外因导致的低阻。
2.1 地质因素2.1.1 沉积环境影响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长2低阻油层测井识别研究井康康1 李杰1 程妮1 张金良2 刘号明21.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延安 7160002.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厂 陕西 安塞 717400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杏子川油田前山区块长2油层的分布特征,基于生产实践和大量的文献调研,从地质因素和物理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其成因,运用多种方法对低阻油层进行了识别,最终得出解释标准:1)声波时差AC≥228μs/m,侵入因子≤0.2且深感应电阻RILD≥11Ω·m,为油水同层;2)声波时差AC≥228μs/m,侵入因子>0.2且深感应电阻RILD≥12Ω·m,为油水同层;3)声波时差AC<228μs/m,深感应电阻RILD≥20Ω·m,为干层;4)其他情况为水层。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rn高三、高四组圈闭条件评价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rn高三、高四组圈闭条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18e3de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6.png)
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rn高三、高四组圈闭条件评价杨晓;刘景山;余杰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1(020)001
【摘要】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基础数据,通过油层构造解释、沉积地质特征分析以及岩性预测,对杏树岗地区高三、高四组油层的层间构造和圈闭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进一步落实了圈闭类型和控制因素,并对有利油气富集区进行了预测。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杨晓;刘景山;余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大庆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四地质调查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类型 [J], 谢伟
2.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成藏特征及圈闭评价 [J], 王艳
3.地震资料在密井网区井间砂体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杏树岗地区杏X区为例 [J], 张广权;张守成
4.应用地震属性预测岩性圈闭——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泰康地震工区扶余油层为例 [J], 刘洋
5.松辽盆地北部升平地区深层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J], 张明学;秦喜春;冯占勋;王国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杏南,过渡带,东部]杏南某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浅析
![[杏南,过渡带,东部]杏南某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20c42b04a1b0717ed5dda7.png)
杏南某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开发状况浅析[摘要]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杏南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投产,布井方式采用注水井排与采油井排相间排列的五点法布井方式,共布油水井140口,主要开采对象为萨Ⅱ组油层,开采的层位多为独立表外储层,油层发育较差,发育较好的层位比较集中,整个区块的层间差异相对较大。
[关键词]独立表外层地层压力自然递减0引言目前,杏南a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进入高含水低产阶段,产量较低,含水较高,虽含水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但年自然递减速度仍较快。
通过分析认为,油层发育差、吸水厚度低、整体注水量不足、泵差采油井不能及时检泵导致地层压力分布不均衡等因素是影响扩边井开发的主要原因。
1、基本概况杏a区过渡带位于杏树岗背斜构造南部的东西两翼,主要发育萨Ⅱ、Ⅲ、葡Ⅰ组油层。
杏a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主要位于东部过渡带二条带间,自2014年5月起投产,采用注水井排与采油井排相间排列的五点法布井方式,共布油水井120口,其中采油井72口,注水井48口,至2015年12月全部投完。
截止到2015年12月,累计注水1145.92×104m3,累计产油124.39×104t,累计产水147.93×104m3,累计注采比2.66。
2、油层发育及动用状况2.1 油层发育及射孔情况杏a区东部过渡带扩边地区葡Ⅰ组油层发育多为油水同层,因此杏a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主要开采对象为萨Ⅱ、萨Ⅲ组油层。
在投产的120口油水井中,有43口井(注水井11口,采油井32口)只射开萨Ⅱ组油层;有34口井(注水井15口,采油井19口)射开萨Ⅱ、萨Ⅲ组油层;有43口井(注水井6口,采油井7口)射开了萨Ⅱ、萨Ⅲ和葡Ⅰ组非主力油层。
从杏a区东部过渡带扩边井的射孔层位上看,萨Ⅱ组油层共计射开层数791个,占总射开层数的76.1%,射开砂岩厚度522.6m,占总射开砂岩厚度的73.7%,射开有效厚度135m,占总射开有效厚度的67.4%;萨Ⅲ组油层共计射开层数189个,占总射开层数的19.7%,射开砂岩厚度144.6m,占总射开砂岩厚度的20.4%,射开有效厚度47.4m,占总射开有效厚度的23.7%;葡Ⅰ组油层共计射开层数41个,占总射开层数的0.04%,射开砂岩厚度42.2m,占总射开砂岩厚度的0.06%,射开有效厚度18.0m,占总射开有效厚度的0.09%。
杏树岗地区浅层气钻井地质设计的优化
![杏树岗地区浅层气钻井地质设计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ea570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杏树岗地区浅层气钻井地质设计的优化
王小东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7(029)005
【摘要】通过对大庆长垣浅层气资源状况的解析,要求在有效提高井控安全基础上,保证浅层气的识别、评价和保护工作,从而为提交浅层天然气(石油)储量做准备.针对杏树岗地区浅层气勘探特点,通过对浅层气设计井区的资料进行有效评估,优化浅层气井的钻井地质设计,从而实现地质上对浅层气的发现要求,钻井工程上对浅层气的“压而不死,活而不喷”的理想施工状态.
【总页数】3页(P60-61,64)
【作者】王小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
【相关文献】
1.AVO正反演技术在杏树岗地区浅层气预测中的应用
2.大庆长垣杏树岗地区浅层气解释评价方法
3.蜀南地区定向浅层气井快速钻井技术
4.杏树岗地区黑帝庙浅气层地质规律研究
5.水平井钻井地质设计优化及关键环节探讨——评《钻井地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规测井资料在杏十区纯油区东部精细挖潜示范区的应用
![常规测井资料在杏十区纯油区东部精细挖潜示范区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2210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d.png)
常规测井资料在杏十区纯油区东部精细挖潜示范区的应用邢欣欣
【期刊名称】《石油仪器》
【年(卷),期】2014(028)003
【摘要】杏南开发区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层系井网多、开采对象复杂、油层非均质性严重,为有效挖掘剩余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选择油层发育条件和开发状况有代表性的杏十区纯油区东部作为精细挖潜示范区,采取一系列挖潜措施.文章通过杏十区示范区措施前后测试资料的分析,对该示范区措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价.【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邢欣欣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4
【相关文献】
1.杏六区东部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地层压力分析
2.应用测试资料评价北三西示范区精细挖潜效果
3.定边油田学庄油区C2层精细挖潜优化应用
4.利用监测资料指导评价X示范区精细措施挖潜
5.储层精细研究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黄骅坳陷板南油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树岗油田杏3—4区东部钻井地质认识
作者:李洪泽赵宏启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杏三~四区东部区域构造情况、动态资料、地层压力分析、区域套损资料总结,统计区域钻井事故,提出钻井过程中的难点,针对本区内难点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嫩二段套损高压区预防措施;结合完井电测曲线对地层高压井采取下放气管措施来防治固后管外冒;对构造的认识来预测及防治井漏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构造地层压力嫩二段套损事故
中图分类号:TE357.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357-01
1、井区构造概况
杏三~四区东部位于杏树岗背斜构造东翼。
杏树岗构造是大庆长垣中部的一个三级构造,构造比较平缓,两翼基本对称,构造轴向为北东15°,长轴20.4km,短轴7.33km。
三次加密后进一步落实大小断层21条,均为正断层,其走向主要为北西向,该区块内主要断层的有6条。
其中227#断层延伸最长,为3.51km,钻遇井数最多为100口,断距最大为100.2m。
2、油田开发简况
杏三~四区东部1966年和1968年投入开发以来,经历了基础井网排液拉水线、全面投产、注水恢复压力、自喷转抽、一次加密调整、二次加密调整及三次加密调整等七大开发阶段。
截止2008年4月底,区内有基础井网、一次加密调整井网、二次加密调整井网、三次加密调整井网和三采井网等五套井网,分五套开发层系。
3、动态分析及地层压力预测
3.1、区块动态分析
截至到2012年,杏3-4区东部共有油水井946口,其中注入井381口目前开井295口,平均日注入量228 m3。
采油井565口井,目前开井438口井,平均日产液量128m3。
平均注采比1.78:1。
3.2、油水井套损情况
该区块共有套损井191口,占老井总数:34.8%,其中注水井套损共有96口,占套损井总数:50.3%,其中采油井套损共有95口,占套损井总数:49.7%。
该区块套损类型有错断的49口,占套损井比例是25.7%,套管变形的井有141口,占套损井比例73.8%,其它原因的井1口,占套损比例0.5%。
4、区块钻井难点
1、断层多,断距大。
设计断层井136口,最大断距50米。
占总井数的35.69%。
注意防斜。
2、该区块断层多,断距大,使断层附近的井在钻井过程当中增加了施工的井漏风险。
3、油层压力相对较高,易发生油气浸及管外冒。
4、该区块嫩二段、萨二组套损严重,压力高,易发生水浸及固后管外冒。
5、区块井网密,定向井多,防碰难度大。
该区块设计井共钻定向井243口,井组共54个井组,井排口数1-12口,最大位移:392米。
占总井数的63.78%。
5、复杂情况统计
5.1、已钻井复杂情况
该区块以往钻井发生井喷1口、井涌1口、油气水侵1口及井漏2口、固井后管外冒8口。
5.2、新钻井复杂情况
全区共钻井281口,共发生事故7口井,占总井数的2.13%。
其中3口井发生管外冒气及3口井发生油气水浸,还有一口卡套管。
全区共测流体127口,发现异常13口,嫩二段异常12口,萨二组异常3口。
6、结论及认识
1、合理的利用现有的资料,及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以往钻井资料,对待钻井嫩二段套损高压区域预测,并采取提前加重、加测流体验证嫩二段高压套损区及防止固后管外冒。
2、根据完井测井曲线分析,对该区地层高压井,采取下放气管措施有效预防管外冒的发生。
3、加测流体来确定地下高压层,指导下步钻井,合理制定的钻井液密度。
4、掌握区域断层分布及断距大小,制定合理的预防井漏措施。
5、分析区域以往钻井资料,为定向井组提供合理的建议。
6、根据区域动态分析地层压力及钻关水井井口剩余压力,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
参考文献
[1] 李德伦.构造地质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
[2] 张厚福.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9
作者简介
李洪泽,1968年生,200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从事钻井地质技术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