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同步练习题(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同步练习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海上内循环
B. 其动力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C. 对塑造全球地表形态不起作用
D. 图中④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下渗
2.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3. 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 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4. 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不变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减弱B.b增强C.c增强D.d减弱
6.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年径流量增大B.流速加快C.丰水期水位上升D.枯水期水位上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及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净化雨水B.增强雨水渗漏C.防止水土流失D.保持土壤水分
8.“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地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西欧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靠近海洋,不易形成洪涝B.河网密布,蓄水能力强
C.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能力强D.温带海域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

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B.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
11.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12.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B.吐鲁蕃C.北京D.呼和浩特
附赠材料
答题六注意:规范答题不丢分
提高考分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减少或避免不规范答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具体来说考场答题要注意以下六点:
第一,考前做好准备工作。

做题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认真检查答题卡页数和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与本人的姓名、准考证上的号是否相符等。

此外还要准确填写答题卡的相关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注意不能超出框外。

第二,使用规定的笔作答。

答选择题时,考生必须用2B型铅笔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将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点涂黑第三,答题不要超出规定范围。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包括画表及作辅助线)。

在各题目指定答题区域外的地方,或超越试卷上标出的边界作答,或者自己编题号,其答案都是无效
的。

第四,若题中有图,答题前应规划好“布局”,合理安排空间。

例如几何题,图形多在左边。

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从图下方开始写起,书写规范字迹清晰,避免“箭头”“地图”等出现。

第五,答题卡千万别折叠。

考生答题时,要注意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能折叠、弄皱和损坏答题卡,以免影响计算机扫描。

第六,书写要整洁。

有的学生的答案“布局”很乱,还用箭头标注下一句话的位置,加上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情况,阅卷老师很难辨认,甚至对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产生怀疑,由此分数也将大受影响来确定一个足够小的范围,要是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答案是满足该范围的,那么正确答案也就有了。

第五,草图法。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椐题意画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和图形的特征等,得出结论。

在答选择题时,你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

先从前往后把你认为有把握的题先做完,然后再做那些不确定的题;对自己把握不大的题可采用排他法,尽可能排除你认为不正确的答案。

这样在剩余的答案中进行选择,正确率就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