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
养
摘要: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逐
渐失去本色,出现了应试化的发展形象,教师也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反而
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国内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语文教学工作
更加提倡回归语文学科本色,发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具体价值。
教师需要在促进
语文知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反复阅读文章的内容,体会教
材中的文字美感,配合文章写作强化学生的人格素质,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
和生活实践中培养其人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本色回归;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1、促进语文知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知识的学习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而语文学
科也并非一门单纯学科,也是学生在成长中的文化和生命的旅程。
学生语文知识
学习能够对世界万物的生命产生体会以及认知,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
跟随教师的知音掌握生字词句以及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来,知识学习本就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的,要让学生思考在完成文章学习后究竟获
得了何种启发,这也是语文教学回归本色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
教师在引领学生
共同学习《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指引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
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深刻认知,并且能够对后羿这一人物形成全面客观
的印象。
在学生完成文章内容的学习之后,会体会到后羿在面对10个太阳暴晒
人间造成人间疾苦的局面时,果断杀掉九个太阳,保留最后一个太阳用于辅助人
类的生存。
从文章的内容不难发现后羿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并且以理智和冷静的
态度保留了一个太阳,恰恰说明了后羿做事思考十分周全,做事留有一定的余地。
学生在文章内容学习之后也会自觉使用后羿的这种精神,这种文本知识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2、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内容
通过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难发现的一点是,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
文章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领学生对文章
内容反复进行阅读,同样顺应了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要求。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
生共同学习《秋天的雨》这篇文章时,因为整体的文章篇幅较短,符合小学生的
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学习规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的编排逐渐梳理
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中的具体内容。
随后,由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段落选
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反复进行阅读、分析。
比如,文章中提及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这些句子,可以帮助读者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
的真实感受。
学生在文章反复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学生能够在感受到秋天美感的同时,通过文章的阅读掌握有关秋天细节描写的
各种优美字词句,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发展[2]。
3、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教材的文字美感
部编版小学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和载体,这
些经典文章包含的意识形态以及哲学思想有着深度方面的优势,并且其中的文字
描述十分华丽,对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在回
归语文教学本色引领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教材文章中的文
字美感。
学生可以在文本内容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心理过程,并与作者在
思想、情感方面保持共鸣以及起伏,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作者针对小兴
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以及各种动植物进行描写,显示了小兴安岭
四季的独有景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不同季节的小兴安岭
景色进行描绘以及叙述,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学生能
够在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四季的美感,丰富个人的基础知识积累,从而为学
生的人文素养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4、利用文章写作强化学生人格素质
作文写作作为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回归教学本色引
领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正确思考文章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仔细观察身边生活的良好习惯,引领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促进个人
境界的提升,深化对于世界万物的认知,最终形成健全的道德情操以及文化品位,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对于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认知偏差以
及错误,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更正,最终形成正确的三
观[3]。
在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形成完善的写作教
学链条,从而形成语言转化的写作教学情境,确保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够在
真实的环境下有效落实。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这儿真美》这一写作
单元任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之前学习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类文章反复进行阅读和对比,引导学生下意识回想自
己在日常生活和旅游中见到的优美的景色,将学生个人的情感与作者描写的情感
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
同时,学生能够在教师的
指引下体会到语文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语文知识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回归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色,帮助学生将个人真实经历和情感融入到文
章写作中,提高文章的写作质量,同时这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结
语文学科教学回归本色意味着教师要摒弃单纯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思想,而是要实现语文知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帮助学生在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
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人文素养。
这不仅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反复地阅读文章内容,体会其中的文字美感,同时也需要利用文章写作这一输出环节,让学生将语文基
础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丰富其情感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这也是语文
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镇玲莉.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
坛,2020(08):18-19.
[2]台昭芳.回归语文教育本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2):184.
[3]刘波,胡尊坤.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新校园(阅读),2017(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