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译文 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优秀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译文明史徐阶传文言文翻译优秀4篇
最新文言文战国策·魏四·周肖谓宫他译文篇一
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①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②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③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④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⑤信陵君是战国时魏安釐王同父异母弟,平原君是赵国国相,信陵君姐姐是平原君夫人。
秦兵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但魏安釐王畏秦,信陵君盗取了魏王兵符,矫诏进军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事后信陵君遣将带魏兵返魏,而自己带着门客留在赵国。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乃谢夫人去谢:道歉
b.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求:寻求
c.乃装为去装:收拾行装
d.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归:归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乃谢夫人去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b.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宾客皆背魏之赵
c.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d.夫人以告公子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听说毛公藏身于的人中间,薛公藏身于酒馆里,就想见这两个人,可这两人不愿见他,他就亲自去找他俩。
b.平原君看到信陵君竟然跟身份低微的人交游,就认为信陵君不是贤良之人,他夫人把这看法告诉了信陵君,信陵君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
c.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抗秦,信陵君怕魏王还恼恨自己,就告诫门客们说:“有敢与魏王使者私下交往的,就处死。
”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
d.信陵君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大破秦军,将秦军赶进函谷关里不敢出来应战。
这时,信陵君声威震动天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20.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3分)
(2)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4分)
有关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译文篇二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
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
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
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
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
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
——(选自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
大夫全来祝贺。
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
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
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
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
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国之道。
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有关文言文徐渭明史及译文篇三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
②项为之强()
③徐喷以烟()
④作青云白鹤观()
2、请翻译下列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通“僵”,僵硬③慢慢地④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
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
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
(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
最新文言文战国策·魏四·周肖谓宫他译文篇四
1、去(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方
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屁股
5、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蔽、覆盖
6、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
7、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8、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
例句:止有剩骨。
2、停止。
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态度。
例句:意暇甚。
2、意图。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
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攻击。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
例句:盖以诱敌。
前:
1、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
狼不敢前。
积薪:
1、堆积柴草。
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2、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例句:转视积薪后
之
1、复投之(代狼)
2、又数刀毙之(代狼)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不译)
4、久之,目似瞑(助词,不译)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