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C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2018·广西河池)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 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B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8.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B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9.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 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B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 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 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 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 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 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年8月,作者康有为)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1.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 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C )
A.强学会成立 B.《时务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2.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B )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3.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4.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 报刊是( A )
①《国闻报》 ②《时务报》 ③《变法通议》 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5.(2018·湖南永州)梁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 主张( D )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
二、百日维新 3.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 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4.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明__定__国__是___”诏书,宣布实行 变法。史称“___戊__戌__变__法_____”。 5.内容 (1)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___上__书__言__事___。 (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___工__矿__企__业____,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3)文化教育:废除___八__股____,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裁减绿营,训练____新__式____军队。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4.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 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B)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10.(2018·湖南郴州)主张救亡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 六君子”之一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宝箴 11.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 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A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__马__关__条__约___》的签订,群情激愤。 (2)概况:___康__有__为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____变__法__维__新_____运动的序幕。
15.(2018·河北)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 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 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 C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6.失败: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__顽__固__派____的利益。慈禧太后等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___谭__嗣__同____、刘光第、___林__旭_____、杨锐、 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废除变法诏令。
7.影响: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___思__想__文__化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 影响。
2.发展:宣传变法 (1)活动变法,其中以上 海的《__时__务__报____》和天津的《___国__闻__报____》影响最大。 (2)代表:梁启超发表《__变__法__通__议___》,强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风靡海外。 (3)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12.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 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见证了( C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维新变法运动不可行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
13.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 命。”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