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的语言特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卷第01期 H论广电聚焦
新媒体传播的语言特色研究
毛薇娜
(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我国社会媒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加快了媒体的发展进程,在之前传统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 播等了解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
然而,由于其传播速度不快,新闻时效性较低,因此,对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产生了制约。
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却能够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实时了解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更好地促进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且将传统传播模式点到面的被动式转化发展成为多点到多点的互动参与式传播模式。
新媒体传播鲜明特点较多,因此,本文将围绕新媒体传播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语言特色;互动参与;多元立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1-0053-02
— '引言
所谓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作为 强有力支撑,从而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来进行的实时交 互,从而有效打破了各个媒介之间所存在的壁垒,并且 还有效消除了各媒介之间存在的地域以及时间还有空 间上的差异,并且还打破了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边界,充 分实现了双向传播,且让每一个人在新媒体下都成为 了媒体人。
当下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俨然己成为了当下社会的 基础标配,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新媒 体在此依托下发展的更为迅猛,并且很大程度上加快 了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使得语言传播形式变得多样 化起来,并且互动参与性逐渐增强,使得文字语言变得 更加的言简意赅且更加具有感染力。
因此,本篇文章将 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与研究,详见 下文叙述。
二、新媒体传播规律影响其传播语言特色分析
新媒体传播具有受众群体广,且受众群体接受新 的偏好的传播特点,并且这同样也是新媒体影响传播 语言特色的最关键因素。
(一)新媒体传播迅速且传播语言言简意赅
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所相对应的,并且 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压缩以及以无线网络技术作为支 撑,且充分利用其大容量以及实时性和交互性,实现全 球化的一种新兴媒体形式。
由此可见新媒体传播所具 有的最大优势则是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扩散速度和传播 范围迅猛且广泛,比如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信息,利用 新媒体进行传播,则可以将新闻事件在几分钟之内就 可以将其进行传播,并且传播速度与扩散速度迅猛,同样的通过传统媒体将其进行传播,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电视台和报纸等等,但是在通过这些传统媒体对新闻 事件进行传播时,往往都会经过多项的反复的过程才 可以得以传播,以电视台作为举例,在对新闻事件进行 传播时,需要经过报题目、拍摄剪辑、审片等等多道程 序,要等到多项程序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将所需要传播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时效性相比于新媒体传播而 言要弱很多。
众所周知由于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要求较高,所 以新媒体下的传播不会将新闻标题设置的过于长,多会以短小精焊、言简意赅作为新闻标题设置的标准,然 后在新闻传播中再配上具有感染力与现场冲击力的图 片或者是视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广大 群体的眼球,从而更好地做到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这 都是新媒体传播下的语言使用特色。
(二)新媒体信息容量大且传播语言丰富自由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容量大的特点,还可以将其称为具有海量信息。
但是传统媒体在进行 新闻传播时具有时间与时段的限制,所以表达空间相 对狭窄,而新媒体传播的表达空间则非常的广泛,所以 在新媒体传播上,新媒体语言具有十分丰富与表述自 由的特点,这同样也是新媒体传播语言特色。
(三)新媒体互动性较强且传播语言轻松随意
新媒体具有媒体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的特点,因此,在新媒体传 播中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下接受信息者也同 样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就充分体现出了新媒体 的互动性强这一特点。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传统受众群体由只能被动 地接收信息,在新媒体下逐渐可以转化成为信息的传 播者,这就体现出了由传统媒体点对面的被动形式,逐 渐转化成为多点到多点的互动式,多点对多点的横向 纵向多元互动,更好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且扩大 了传播范围,并且加速了舆论形成。
但是不可否认的 是,由于新媒体时代下广大网民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系 统的关于新闻报道的培训,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 成了新媒体传播语言变得更加的口语化,并且有传播 语言轻松随意性,但这同样也是新媒体传播语言的特 色之一。
(四) 新媒体受众的偏好对传播语言影响分析
新媒体类型主要有手机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
作者简介:毛薇娜,女,汉族,云南曲靖人,硕士,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与舆情管理。
53
广电聚焦H媒於第4卷第01期
新媒体、而互联网新媒体又包括网络电视、博客、视频、电子杂志。
还有就是户外新媒体。
并且新媒体与传统媒 体相较而言受众与共性都有着较为鲜明的差异,所谓 共性在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新闻信息都有着非常强 烈的需求,但是不同的是,新媒体下的受众年轻群体较 多,并且年轻人的生活节奏较快,且对于新闻信息的阅 读时间以及需求都较为碎片化,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不 适宜他们阅读使用,因此,新媒体传播方式受众群体年 轻人较多,另外,年轻群体还具有追求潮流与新鲜刺激 感的倾向,所以新媒体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也更加 适合年轻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新媒体传播语言 发展进化的更加随意与开放化,并且将传统媒体严肃 的传播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与随意和自由。
另外,立足于语言传播形式来分析,相较于一成不 变固态的文字信息来看,新媒体语言传播则更加注重 于带有图片以及视频或是音频的语言传播方式,这样 使得语言变得生动且活泼,使得新媒体语言传播标的 更加具有互动性[5]。
三、新媒体传播记者关于新闻语言特色采访工作 策略分析
(一)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信息的传播渠道与方 式,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面对海量的信息,所以,只有时效性较高的新闻才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为 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时效性,以此来提高新闻采访工作效率,掌握采访语言技巧。
比如,在遇到各种紧急事件或有价值的新闻时,如果工作 人员未携带专业的录制设备,就可以使用手机来录制、转播现场情况,从而有利于提升信息采集的效率。
(二)提升语言采访技巧增强说话技巧
新媒体时代对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在采访前、采访期间和采访后期,记者新闻采访工作者应该加强提升本身的能力和素 养,从中增强说话技巧与采访技巧,发挥出新媒体传播 下语言特色的优势。
概括来讲,就是在采访前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并对 采访的内容、表达方式、流程和时间安排等加以确定。
另外,还应该结合被采访人员的身份将有关准备做好,预测采访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事先构建相应 的对策。
除此之外,在采访期间还应该将节奏控制好。
一
般来讲,采访情景不同,采访的节奏也会存在着•定 的差异,必须将节奏控制好,才能够按时完成采访工 作。
但节奏的合理掌控却需要新闻记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加大对新闻素材挖掘力度强化采访技巧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趋势较为迅猛,但是不能有效确保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立足于新闻信息事实的角度 进行分析,当下大部分由新媒体传递出来的新闻信息 都存在较为肤浅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当下广大受众 群体对于新闻的需求,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与工作部门,定要将加大新闻素材挖掘力度作为当下重点工作 内容,尤其是新闻采访记者们,一定要加大对新闻素材 的挖掘与探索力度,从而将更加真实且时效性较强的 新闻内容呈现给广大受众群体,对于广大受众群体来 说,完整的、真切的新闻内容更加符合他们对于新闻的 需求,从而也能使得记者的采访更加有层次,更具有深 度,通过加大对新闻素材的挖掘力度,更好地应对新媒 体时代下对于新闻记者工作提出的挑战,从而更好地 提高记者采访能力,从根源上提高新闻记者在新媒体 环境下的工作竞争力,强化采访技巧。
(四)提炼精选采访内容强化撰稿技巧
想要实现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创 新,记者需要特别注意在采访的时候注重采访内容的 提炼与精选,做到语言特色创新。
内容选取上一定要贴 近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与重 视的问题信息进行采访、整理与报道。
目的是为了加强 民生新闻的报道,从民生新闻着手,创新记者新闻采访 工作,因为不论新媒体时代下传播方式怎样变换,人民 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有关于自身利益的新闻内容,因此,记者采访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内 容选择上做到提炼与精选,兼顾其他类型新闻内容的 同时,更要注重民生新闻采访,尽量多报道一些关于民 生方面的新闻,加大对民生新闻采访力度,非常有利于 记者,真真实实的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从而更好 地通过提炼与精选采访内容,更好地强化撰稿技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不 断进步,不仅加快了融合媒体发展速度,也同样为怎样 有效保持新媒体语言传播与使用鲜明特色提出了新的 挑战,因此,围绕新媒体传播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与研 究,更好的促进其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燕.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创新路径探析[J].卫星电视与
宽带多媒体,2020(09): 117-119.
[2 ]许东义,池浩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创
新[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 (05):43-45.
[3] 薛利霞.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分析—
—以《乡村教师》和《花朵》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 153- 154.
[4] 侯明希,王子宣,赵怡森.浅谈《人民日报〉M敕信公众平台的媒
介语言特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34-35.
[5] 高雅宁.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台主持人语言个性的培养策
略[刀.传播力研究,2019,3(17):138.
[6 ]荆思佳.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广播新闻主持的创新性探析[J].
传媒论坛,2020,3(02):73+75.
[7] 罗娟,戴尧.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语言运用特色浅析[J].新
媒体研究,2019,5(09): 119-120.
[8] 云斐.浅谈新媒体语言的艺术特色[J].记者观察,2019(23):
88-89.
[9] 王进安,曾燕婷.新媒体语言特点及其规范[J].福建江夏学院
学报,2015(05):92-97.
[10]阮宜远.浅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J].科技传播,
2018.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