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建立已知与新知的联系
语文教学,要适时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办法将其纳入到教学中来,在“整理旧知,提取话题,引发讨论,激发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跃迁。

对学生来说,生活
经验是他们“起跳”的最合适的标高,是“我所知道的,我能够参与”;生活经验往往是
学生温馨的回忆,是有体验的生活,是“有兴趣的话题,我愿意参与”;知识教学一旦与
生活关联起来,就会立刻显得直观、生动和有用,是“有价值的,我值得参与”。

二、以生活的情景为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活力
在学生看来,生活才是真实的,是需要面对的,生活于“我”是有意义的;如果语文
醉心于“讲”坛,单纯做学科知识的阐释和强化,就是外在于生活的一个冰冷的符号系统,是“与我无关”或者“于我无益”的。

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借助生活的彩色外衣,去
妆点语文的学科世界——当你轻扬生活衣袂的时候,学生早已跳起了学科的舞步。

三、以学生的生活过程为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或高效
如果我说,教学的理想状态就是生活的状态,大家可能难以理解,不能认同;但是如
果我们看到课堂上有老师把一个枯燥的词语解释的教学环节变成成语抢答与积累的活动,
就会思考如此教学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生活的状态就是教学活动游戏的状态。

有意识
地将学生置于活动的状态中,其实就是将他置于一个“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活动规则就是教学要求,活动目的就是教学目标,活动过程就是教学过程。

一个精心设计
的教学过程看上去就是一个有趣的生活过程。

教学过程转化为生活过程,其功效往往是种
豆得瓜,一举几得。

四、以生活的角色去理解和安排教学角色,纠正语文教师的角色错位
在生活的角色中,儿童的简单行为可以被宽容,甚至成为成年人口中善意的笑话或美谈。

但一旦进入教学的情境,同样是儿童,“待遇”却是天壤之别:简单行为成了愚笨,迟缓犹疑理应遭到呵斥。

为什么我们从不讥笑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却经常抱怨:“我一
眼就能看出来的,为什么学生就是看不到呢!”其实教师在对语言材料进行解构加工的时候,也像孩童对生活的认知一样,从混沌、犹豫、错误中一步步走来,走向正确的彼岸。

但是当我们从“学”的泥沼中爬出来,进入到“教”的角色中,很快就会忘记自己“学习”的经历。

当我们定位于师者的角色时,常常慷慨激昂,侃侃而谈,颐指气使甚至鄙夷不屑,而学生只能是惊愕、敬佩、追随、记录,甚至可能是茫然、失措、丧气、远离。

可见,教
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从生活出发,教师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就切中
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质,就恢复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就纠正了自己教师的角色错位,就
必然能够重新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五、以生活的外延去撞击语文的外延,让学习向生活延续,最终服务于生活
理想的状态一种是: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当下课铃声打响,一节课结束了,但语文学习没有结束: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没有结束,对知识的探求没有结束;另一种是,如果说课堂上我们着眼于生活,训练中着眼于学以致用,那么在小小的课堂天地里学习到的东西,就是一把生活的利器,当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进生活中,其结果一定是:在生活的大天地中,学生能自觉运用语文工具,提升生活的品质,生命的品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