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风格演变与发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4
徽派建筑的风格演变与发展探究
文/杨白冰[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徽派建筑一直以来都在中国建筑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建筑风格是徽州文化的艺术体现。
随时代的发展,徽派建筑风格越加趋于多样化,形式亦趋于现代化,本文通过将古今徽派建筑中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充分挖掘徽派建筑元素在中国建筑发展中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推动徽派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徽派建筑;现代化;传承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建筑的整体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与当地独特的徽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徽派建筑也是徽州文化的艺术呈现方式之一。
宗白华先生曾经对建筑作过这样的评价:“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
”徽派建筑也秉承着这一特点,诸多艺术元素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更是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生命力体现。
一、古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物是一个地区文化与历史直接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从徽州古村落外部自然环境到内部建筑布局的构造,都集中体现了徽州本土文化的特点以及民众观念意识的发展。
古徽派建筑注重整体规划,选址、布局、装饰设计既注重协调性又富于对比,形成统一而有节奏的变化。
徽州地区山形地貌曲折,古徽州民众建造房屋的原则是“依山傍水”,利用自然环境选择顺山肥水之地,建筑主体选址于山环水抱中央,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山清水秀,营造中国传统意境美。
古徽派建筑在格调与色彩上有着别样的韵味,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为主要建筑色调,黑色的瓦为条形脊,白色的墙体与黑色的瓦片之间虚实相互呼应,外观淡雅,整体色调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给人以古朴清新的感觉,是古人
追求儒雅的表现。
古徽派建筑屋顶设计是根据中国传统建筑
造型中的低层及坡顶形式,结合徽州地区房屋
布局,设计出具有徽州艺术特色的马头墙。
徽
州房屋建筑布局密集,为防火所建的马头墙(如
图1)也就成了徽州建筑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
传统马头墙有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印斗式”“坐
吻式”“雀尾式”,其共同点是造型轮廓呈阶梯形
状,随建筑坡度而变化,节奏感与形式感较强,
由于它置于两座建筑之间,所以也起到了分割
建筑空间的作用。
古徽派建筑风格,从整体到局部都一脉相
承,内部空间以“天井”为中心形成围合式。
绝
大多数房屋都建有天井,一是古徽州人经商居
多,天井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外流,传统“四水
归堂”的观念,使天井有了聚财之意;二是古徽
州建筑空间的封闭性,开天井能使屋内光线充
足,空气流通,进行室内外温度调节。
古徽派建筑的精妙之处在于装饰元素,最
具艺术特色的是“徽州三雕”(砖雕、石雕、木
雕),雕刻图案是徽州地区文化的呈现。
“徽州三
雕”在明清时期迅速发展并日趋辉煌,其因,一
是徽商的崛起,为其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二
是徽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三雕艺术的孕育成
长提供了充足的养料,三是徽商宅第的建筑体
量受到封建礼制的限制,外观朴素淡雅,只能转
内而去追求精巧。
砖雕是“徽州三雕”里独具魅
力的艺术元素,多用于装饰门罩、门楼、照壁、门
额和八字门墙。
木雕的表现力最强,古徽派建
筑多为木构,入室可见木雕装饰,徽州木雕有
“大木雕”和“小木雕”之分,大木雕是建筑承重
体系的组成部分,小木雕是建筑的装饰部分。
石雕多用于建筑主体的装饰,“梅竹图”和“松石
图”,它们都是徽州著名的石雕,精美的镂空雕
刻,在装饰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徽州传统文
化。
“徽州三雕”为徽派建筑增添了美感,它以精
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融装饰艺术与建筑为一
体。
古徽派建筑重视表达精神内涵与深刻的文
化价值。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典型,是研
究古徽州地区人文历史的重要遗产,传统徽派
建筑的优劣取舍是当下徽派建筑最应该考虑的
问题,如何优化传统建筑表现形式,合理利用现
代建筑空间与材料,传承古徽派建筑文化内涵
是现代建筑的责任与义务。
二、徽派建筑风格演变
清末民国时期,西方建筑思想和理论传入
中国,徽派建筑逐渐呈现一种“西化”的趋势,徽
派建筑在材料、建造手法和风格等方面也逐渐
发生了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徽派建筑在其艺术呈现
方式上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黟县南屏村
的“孝思楼”(图2)是徽派建筑西化的较典型实
例之一。
它建于清末,是徽商叶坚吾回乡建的
府邸。
在建筑布局上一改天井采光的特点,模
仿西方文艺复兴建筑元素,使用了透明玻璃装
饰,将西方建筑穹顶与徽派天井相结合,立面是
一系列的圆形拱窗、矩形窗、山花窗楣在,产生
了虚实对比和节奏感,同一空间同时体现出西
方的简洁几何美与古徽州的传统装饰美,是徽
州民众思想开放、
文化风气转变的开始。
以传
图1图
2
76
地方美术研究
Arts circle
统徽派建筑为体,建筑布局趋于自由,象征着徽州人向往自由的心态,封建道德伦理秩序明显弱化,建造空间符合时代需求,是徽派建筑发展中的突破。
清末至今,现代徽派建筑在古徽派建筑的基础上发展,以古徽派建筑元素为原型,设计出符合现代气息的文化符号。
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图3)即是徽派建筑现代化的实例之一。
设计者张文起说:“用它来象征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寓意先烈们虽然壮烈殉国50周年
了,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心中,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作品吸收了徽派马头
墙、粉墙、黛瓦等形态要素,甚至包括月梁、雀替等细节部要素,在空间布局上,它同时结合了西方与传统徽派建筑的特点,创造了具有纪念性空间序列,与周围的景区相协调,在情感上表达了深刻的纪念意味,在建造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传统元素运用在现代建筑中的成功范例,最有名的是贝聿铭晚年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图4)。
作为现代建筑,它比一般的
建筑更具传统元素,也更能体现传统中国文人气息。
古徽派建筑“粉墙黛瓦”也是苏州博物馆体现的一个建筑元素,整体白墙与深灰色的石材相配,简单、素雅之感油然而生,其中意味引
人深思。
场馆依水而建,装饰细节处有徽州传统雕刻,雕刻形式简化,具有鲜明的西方绘画技巧。
在对古建筑继承的同时,
又加入现代建筑的符号,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并进,这才是现代徽派建筑发展的正确道路。
除了著名的建筑样式之外,徽派传统建筑特色还体现在了当代的普通民居上。
例如合肥琥珀山庄小区(图5),小区整体的外部形态采用的是古徽派建筑样式,在色彩上打破粉墙黛瓦
的传统,
大胆施以红色代替黛瓦,十分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使普通的民居具有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琥珀山庄小区借鉴古徽派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北侧有黑池坝,内部公园建有假山,营造了传统徽派建筑的气氛。
琥珀山庄小区是当代人在色彩审美上的进步,外观模仿传统徽派建筑样式,空间布局更显现代化。
三、徽派建筑的发展策略
现代建筑设计师应该在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基础上,将当代的建筑形式与传统相融合,建
造富有时代气息的徽派建筑,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元素向世人传达时代的使命。
首先,传承徽派建筑的传统艺术手法。
“虚”与“实”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艺术与审美活动都是虚与实的统一,它是中国古人主观意识的体现。
建筑中亦有“虚”与“实”,“虚”就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留白手法,既传递某种美感,又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在现代民居建筑设计中,借鉴类似的布局,
融入传统的徽州园林,营造舒适高雅的生活环境。
其次,真正地做到在领悟
传统建筑元素的象征意义基础上,进行形式创新。
简单地摹古只是表象语言,不能生硬地照搬古徽派建筑中显著的某一元素,不是砌上马头墙的就一定是徽派建筑。
一定要读其深意,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元素,这才是真正的对古徽派建筑的继承。
“三雕”经现代科
技手段的处理,加以优秀文化的熏陶,可用于装饰石雕、木质屏风、家具以及瓷砖的雕刻。
传统彩画可用于墙面装饰,绘制积极向上的时代题材。
装饰空间布局不仅要考虑到协调,也要学
习传统建筑中的境界美。
这些建筑艺术元素所传达的内容和体现出的人文色彩,才是对传统徽派建筑的继承。
真正做到不违背传统精神的中西结合。
西
方装饰设计中“极简”的思想被融入了现代徽派建筑中,
复杂的徽派建筑符号被忘却,但在旅游业的推动下,新的徽派建筑也开始思考如何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最要遵循的原则是,徽派建筑中的人文气息不能忽视,
传统建筑艺术元素要重新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用于装饰的图案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结合当下时代特征,配合现代化的家装风格,绘制值得宣扬的优秀图案。
结语
古徽州的建筑艺术,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意象与情趣的灵动契合,
其中蕴含的“无言之美”境界,需要后代用心感悟。
古徽派建筑之所
以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群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使
命。
现代徽派建筑的诸多改变满足和适应现代人的生存需求,它是对古徽派建筑的革新,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师,更多地应该是去探索建筑的人文精神,
而不是盲目地改变与革新,通过不同的艺术元素向世人展现着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杨至德,译.南
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朱永春.安徽建筑[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
[4]张文起.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纪念碑设计[J].建筑学报,1994(12)
.
图5
图3图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