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浅谈地方志的活态化应用
关于地方志体裁的探究

关于地方志体裁的探究提要:新时期两轮地方志编修,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体裁。
其中“述”为地方志所特有,以叙述与议论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应属于一种篇目名称,包括大事记、附记、杂记等文章样式,大事记为编年体体裁,附记与杂记应属纪事本末体裁;“志”是由述体、纪事本末体、说明文体、图、表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的;“传”体裁包括人物传及人物简介;图照运用广泛,但呈泛滥趋势;表的大量运用有助于文约事丰,但缺乏规范;第二轮修志以来,对“录”体裁的概念认识及运用发生了偏颇。
地方志的体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关键词:地方志体裁研究体裁为文章或作品的种类和样式,也有的认为还包括文章的结构及文风词藻。
地方志的体裁,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综合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政书、文选等多种体裁之长,同时兼得地志、图经之要,形成以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文章样式为基本体裁,并且作为地方志法规规定内容,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所接受,普遍运用到修志实践之中,成为地方志理论和编修实践的重要成果。
但是,由于地方志百科全书内容及其独特的体例、结构,决定了地方志的体裁有些是地方志书独有的,有些是其他体裁直接拿来为地方志所用,还有的是对传统体裁的改造。
于是,形成了地方志独特的体裁形式。
而在志书编修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对这些体裁的概念、特性认识上的模糊和运用上的盲目性,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深入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述”是地方志独创的一种体裁地方志的“述”为七大体裁之首,是志书独特专用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
没有述体便没有志书的著述性、思想性、整体性、科学性等。
志书的述体有许多明显的特点:(一)“述”是体裁而不是篇目名称旧志无卷首概述,但各个门类一般都有无题序言。
民国时期,黄炎培主纂《川沙县志》,将各分志之前的序言标目“概述”,为地方志“概述”名称之始。
其内容“重在简略说明本志内容之大要”,使读者“竟不及读全文而大致了了。
” (1)首轮修志,1981年7月,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制定《新编县志基本篇目》,设计“概述”篇,于是,在首轮志书设卷首概述普遍开来,是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一个创举。
浅谈志书资料的运用

志 体 ,为 了纠补前 县 志资料 单薄 的缺 憾 ,全 书拟有 约 笔者在 资料 运用 的过程 中 ,积 累 了些 许经 验 ,主要有
三得 ” : 1 8 0万字 。当然 , 无论 是 通 志还是 续 志 , 都要 确保 质 量 “
第一 , 首 先是 资料 质量第 一 , 应该 是一 部精 美 的地情 专
1 7 5 4 ) (  ̄ 蒲州府 志》 , 在其卷首《 府 志图》 中载有 果把地方志书叫做 “ 资料书”也不失为一种通俗的理 十九年( 铁牛图》 。 正是这幅《 铁牛图》 , 客观 、 准确 、 明了地绘制 解。 既然 , 它是一种资料书, 那么 , 资料工作就应该是地 《
唐 开 元八 年铸 造 的铁 牛 、 铁 方 志 的基 础性工 作 。 编纂地 方 志书 , 主要 在 于对相 关资 出 了唐 代蒲 州古 城 之西 门 、 铁山 、 铁 柱 和护城 石堤 等方 位示 意 图。 这幅图, 不仅 料 的运用 。地方志书“ 存史 、 资政 、 教化 、 信息 、 窗 口” 等 人 、 9 8 9年 县 博物 馆 寻 觅 国宝— — 唐 开元 铁 牛踪 迹 提 功能的发挥, 也主要依赖其资料性。离开了资料 , 地方 为 1
一
是从 支 离破 碎 中理 出全 面 。笔 者在 撰写 宗教信
就得 益 于平 时星星 点点 的资 料积 累 , 从 数 十张 著, 更应当是一部体例完备 、 资料体系齐全的志书。 《 永 仰卷 时 , 全 面 的资料 。 比如 , 济市志》 目 前单从资料体系方面来说 ,它的资料的征 资料卡 片 中得到 了一个 比较系统 、
永 济 市二 轮修 志工 作 启动 以来 ,志稿 编纂 工 作进 质量的高低 。众所周知 , 闻名 中外的地方名志《 川沙县 展顺 利 , 成绩 喜 人 。目前 , 各 种 资料 的征集 、 整 理工 作基 志》 , 正是 由于其“ 资料性” 质量极高 , 因此其生命力很
汉语言文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汉语言文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汉语言文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广泛而重要。
在教育、文化、企业、政府等领域,汉语言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汉语言文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在文化领域,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企业领域,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关怀,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
在政府领域,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政府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和加强文化交流。
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可以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总之,汉语言文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应用,为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 1 -。
从单一走向多元——浅谈地方志转型

合 型 的 以修 忠 为 主 ,带 动 年 掺 、地 情 站 、地 情 资料 展示
的 地 情 研 究 综 合性 机 卡 勾
思想意识转 型
‘
地 ‘ 忠 f 作机 卡 勾 的转 型 至 少 【 I 丁 以从 两个 厅
。一
咒 , 党 委 政 府
是实班地 力 ‘ 忠 1 : 作 责 任 主 体 转 变 .既 然地 方 忠 编 修 址 政 府 及 其 ¨ 的 法 定 职 责 ,J J 『 5 么 ,将 地 方 志 编 修 、 I 绩 列 为各 级
坚 持 和J 健 个 党 委 领 导 、政 府 导、地 方 忐 _ T 作机中 ± J 织 实
过 编修 嗣 : 发 利 刚地 方 忠 成 果 , 勾培 育 和践 行 } I ’ 会 i - 义核
施 、礼 会 辛 牛 广 泛参 与 的 l 怵 制 .坚 持 ” - 纳 入 、八 到 化 ” 的 作 机 制 。地 方 志 ] f 1 机 构 没置 和人 员 编 制 ,要 L . j 其 有 效 腔仃 能 、 I I ) , i T  ̄ j 开 r 作 的 要求 午 ¨ 适 ;按 照 德 才 般 矫 ! J ! I J 、 要求 ,酣 齐眦 强 地 方 志 ] _ 作 机 构 的锁 导班
从单 一 走向多元
部 分 ,地 方 志 1 作 电会
随 着十 f : 会变 化 而 发 叶 楸 异 的卒 f = 会变 革 .地 力 ’ 忠 _ r 竹 要¨ 1 一项 l 作 转
发 腱道 路 , 持 为人 民服 务 、 社 会 主 义服脱提 供 丰 富 、优 秀 的 神 丈化 产 品 地 方 忠 作 要 本性 浅谈地方志转型 转 变 晰对 H新 J j
何 时 候都 日 月确 ,修 为』 代 方 志 人 修 留 下 的足 一 部 他们 以此 为 I i
探析地方志的学术性与实用性关系

探析地方志的学术性与实用性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地方志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用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方式,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一地一定时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一地全面的资料性文献。
它在具体编纂中会运用现代化的编纂手段,也常借鉴其他学科一些好的做法,它的功能和作用被简练的归纳为“资治、教化、存史”,它应该是学术性与实用性并存的一种资料性文献。
1991年10月17日,胡乔木在听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郦家驹工作汇报时说:“编写地方志必须具有严谨的学风,志书中任何一个门类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从事地方志工作,还是要搞学问,要把它作为学术工作来抓,本来不是行政性的事。
修地方志,应当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
过去修志是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去做的,它本身是一项学术性的工作。
”然而,由于在修志实践中忽视地方志学术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流水账式、资料汇编式的志书频频出现,一些志书大量堆砌数据、大批摘抄法律法规和文件、简单罗列大事和要事,致使志书反映深度不够,内容变得琐碎,字数不断膨胀,这种主要依靠罗列资料又不标明资料来源的修志方法削弱了志书的学术性,进而极大降低了志书的实用性,并严重阻碍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关于地方志的学术性与实用性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方志界近年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渐多,但对于地方志是否应该具有学术性,学术性应体现在何处,对地方志未来发展有何影响等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
因此,本文将通过探究地方志的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分析当前地方志在学术性与实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地方志如何提升学术性与实用性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地方志文献地位,增强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摆脱当前地方志的话语权在日益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体系中日渐式微的困境。
一、学术性是地方志的灵魂《辞海》对于学术的定义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地方志事业发展现状

地方志事业发展现状
地方志事业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编纂工作: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其中省级和市级地方志编纂机构相对完善,县级地方志编纂机构相对薄弱。
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编纂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编纂效率和准确性。
2. 内容涵盖面:地方志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民俗风情等,为当地政府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决策参考。
3. 传承与推广:地方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各地区通过举办地方志展览、编写地方志书籍、开展地方志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对地方志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人们对地方志的认识和了解。
4. 存在的问题:尽管地方志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编纂力量不足、经费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部分地区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进展缓慢。
同时,由于地方志内容较为专业和晦涩,导致其受众范围较窄,难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5.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编纂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编纂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随着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地方志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不仅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还将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论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

论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地方志是特定地区、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地理和自然环境的记录。
它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献,被认为是了解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地方志也是一种围绕地方建立的记述体裁,涵盖各种地方事务和信息,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自然等方面。
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到当地历史、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可以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地方志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它是记录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于保存和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编写地方志,可以有效地保护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当地的文化传统。
其次,地方志工作是了解当地历史的重要途径。
地方志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对于了解当地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地方志可以了解当地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这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非常重要。
第三,地方志是了解地域特点的重要途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地方志可以反映这些地域特点,展示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
通过编写地方志,可以鼓励人们去了解和探索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第四,地方志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
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是不同的,通过地方志可以让人们了解和探索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同时,编写地方志可以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人才和文化的流动。
第五,地方志工作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志是一个地区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地方志工作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保护、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独特风景,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加强地方志的编写和推广,增加其价值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地方文化的发展变化。
论汉语俗语资源的多重价值与活态保护

论汉语俗语资源的多重价值与活态保护摘要:汉语方言众多,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沿用已久的俗语表达。
这些俗语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和传统文化的显现,是非常重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汉语俗语资源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多学科的学术价值、独特的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因此要加以重视和珍惜。
在语言文化趋同化速度加快的今天,更要对这些出现生存危机的汉语俗语资源加以活态保护。
要尽快开展抢救性的调查、记录、保存和多样化的科学研究,以便妥善保护、科学利用和创新发展这些珍贵的民间口传语言文化遗产。
关键词:汉语俗语资源;多重价值;活态保护;科学利用中图分类号:H0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 (2015)03-0167-005一、汉语俗语略说汉语自古及今都有众多的方言,这些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也就是地方土话、乡谈俚语,与官话、雅语亦即标准语、普通话有别,更与书面语有所不同。
方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地方性和通俗性,也就是“方”和“俗”。
而汉语方言的方俗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音)、词汇(方言词)和语汇(俗语)等方面。
汉语的俗语历史悠久,调查采集活动远在周秦的采风制度下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俗语在先秦文献里就有记载,如《荀子》中的“语”“民语”,《尸子》《列子》中的“语”,《尹文子》中的“古语”,《庄子》中的“野语”,《战国策》中的“鄙语”,《左传》中的“语”“谚”,《韩非子》中的“语”“鄙谚”等,所指都是民间俗语。
汉代不仅对俗语进行了记录,还进行了研究和阐释。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野谚”,《史记?滑稽列传》中已经出现了“俗语”二字连用,只不过是指“民众流传的普遍说法”,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俗语”。
真正的“俗语”最早或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这里的俗语就是谚语,故汉代郑玄的《礼记》注中说:“谚,鱼变反,俗语也。
”此后“俗语”一词得到了长期而广泛的运用。
方志基础知识及运用

寓褒贬于事实之中。 画龙点睛。
25日晨,未突出城的部队继续与敌激战。上 午,枪声渐息,中华名都洛阳,第一次陷入外国 侵略者的魔爪。 震撼中原大地的洛阳抗日保卫战,从5月4日到 25日,历时21日。其间,9日到25日,装备落后 的中国孤军抗击机械化的精锐之师,打死打伤日 军约2万人,毁敌坦克60多辆,沉重打击了日本 侵略军。同时,中国守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死 伤总计约1.6万人,其中兵力约1万名的十五军突 围后只剩2100多人;九十四师官兵8000多名,幸 存者仅300多人。十五军与九十四师用生命和热 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传
即人物传记。这个体裁专门为当地 社会历史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去世人物立 传。
作为独立的体裁,“传”应使用无 序号标题,不能使用 “卷篇章节目模 式”。
图
是古老的方志体裁。这一体裁插在 文中,发挥直观性。 包括绘制与拍摄。绘制图有地理图、示意 图、网络图、流程图、建筑物图等;拍 摄的千姿百态,无所不有。
小麦种植
玉米种植
棉花种植
古代小麦种植
古代经济
古代文化
民国政治
民国经济
民国文化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政治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文化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治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
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文化
新中国市场时期政治
新中国市场经济时期经济
新中国市场经济时期
史书体裁
“ 竖排”,意思是“先以时间发展顺序断 代”; “横写”,意思是“后按并列的事物分类 记事”。 “竖排横写”,就是“先以时间发展趋势 断代,后按并列关系分类记事”,简称 “先纵后横”。
体裁志文体 与 《概览》之别
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做好读志用志

1 地 方志概述
地方志 又简称为“ 方志 ” , 其 中, “ 方” 取 义为地方和 方域 .
志 则 记 也 。 地 方 志 是 指 按 照一 定 的 体 例 ,全 面 的记 载 某 一 时
期、 某 一地 域 的社 会 、 政治 、 自然 、 文 化 和 经 济 等 方 面 的情 况 的 书 籍 文 献 。 显 然 .地 方 志 的记 述 对 象是 某 一 地 域 的社 会 与 自 然, 时 间 范 围 则 涵盖 了历 史 和 现 状 , 其 性 质 是 资料 性 著 述 。 简 而 言之 , 地 方志就是某地 方的全 史, 它属 于 史 学 的 范 畴 , 但不 属于国史和正史 , 而是 地 方 史 。由于 地 方 史 的记 载 面 非 常 的 广
2 开发地方志 当前存在 的一些 问题
虽 然 近 年 来 我 国在 开 发 利 用地 方 志 资 源上 做 了很 多 的 工 作, 也 取 得 了一 系列 的 成 绩 。但 是 还 是 存 在 一 些 问题 的 , 现阐
述如 下 :
新 颖 的 形 式 向公 众 展 示 地 方 志 . 从 而促 进 地 方 志 工 作 的 展 开 . 使 其 能 够 更 好 的 为 广 大人 民群 众 服 务 。
地方志具有存 史、 资 治和 育人 的作 用 , 充 分发 挥 好 地 方 志 的价值 , 对 于 推 进 某 地 区的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时 代在发展 . 地方志的相关工作也要推 陈出新 , 以便 和 时代 进 行
接 轨 。用 创 新 的理 念 和 思路 去 进 行 地 方志 的开 发 利 用工 作 . 以
地方 , 亦 不仅 仅 指 按 行 政 区划 所 界 定 的 区域 , 而是 指 广 义上 的
用活方志资源_讲好重庆故事

用活方志资源讲好重庆故事■记者陈敏人大·观察342023.11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
近期,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赴部分区县,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我市地方志工作现状,以及修志编鉴、成果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次调研中,有建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方志数字创新赋能,让地方志“活起来”。
地方志焕发新活力市志城乡规划志由原重庆市规划局组织编纂,是重庆市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重要成果。
该志开始筹措于2005年,2007年开始撰拟纲目,2008年开始收集资料,2014年5月完成撰稿,2017年6月正式印刷出版,前后历时12年。
志书共11篇82章349节400余万字,记述了重庆从先秦张仪筑城开始,从一个封闭的城堡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从古代的区域军政中心成长为近代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从偏居巴蜀的中等城市发展为立足中国内陆、乃至面向世界的国际名城,记录了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及情况。
该志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内容详尽,条理清晰,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作用。
地方志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我市于2020年底前,实现了125部、169册、2.4亿字的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40部市、区县(自治县)地方综合年鉴公开出版全覆盖。
目前,整理出版了《重庆历代方志集成(100卷)》《万历重庆府志(线装影印本)》,编纂出版了《重庆历史政德人物》《重庆近现代政德人物资料汇编》《历代名人吟咏重庆》《重庆图志(1949—2019)》《重庆大事记(1949—2019)》《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等地情图书。
如果说地方志是一个地方的家谱,那么方志馆就是一个城市的祠堂。
江北区方志馆于2013年4月正式开馆,是全市首家单独设立的功能馆。
目前,江北区方志馆收存地情类书籍3000余册,年均接待来馆参观和查阅群众1000余人次,并常年为各级部门、社会组织提供古地名溯源、工业遗存发展脉络等地情信息咨询服务,方志馆作为该区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区情研究咨询中心、方志文化交流中心、爱国主义及乡情教育基地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地方县志是记录地方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就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地方县志记录了当地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地理风貌、传统习俗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不乏许多珍贵的诗文作品。
这些诗文既是当地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通过选取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是当地名家的佳作,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意境和艺术特色。
运用这些诗文进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研读当地名家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意境意义,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拓展文学鉴赏视野地方县志中的诗文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典籍、民间传承、近现代名家等,内容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通过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文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文学鉴赏的视野,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风貌,增强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是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紧密相关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息。
运用这些诗文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学生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运用这些诗文进行教学,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地方志工作的几点作法和体会

地方志工作的几点作法和体会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一员,我有一些个人的作法和体会,以下是我的总结:第一点:了解地方文化与历史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加强对所在地方的文化和历史的了解。
这包括去图书馆、档案馆等地翻阅相关资料,了解地方的历史沿革、名人故事、风土人情等。
只有对地方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挖掘地方志的内容,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点:收集整理资料地方志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因此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这包括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地搜集相关的文件、图片、文献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当地的老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亲身经验和故事,收集口述资料。
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地方志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提供读者有用信息的重要途径。
第三点:编写地方志文章地方志的主要形式是报告、论文和专著。
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们需要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解读,并将其编写成文章。
在编写文章时,我们需要尽量准确地表达事实,以及提供合适的引用和参考文献,以增加文章的可靠性和学术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文风的统一和易读性,力求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所提供的信息。
第四点:借助新技术手段宣传地方志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将地方志的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
我们可以创建地方志的官方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发布地方志的内容,并与读者进行互动。
在宣传地方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方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地方志的研究和保护中来。
在进行地方志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个人的体会:首先,地方志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工作。
地方志的编写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时也需要对文献的研读和解读。
这些工作都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所以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其次,地方志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和配合。
浅谈地方志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做法

浅谈地方志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做法作者:付波涛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7期文/付波涛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史志工作迎来了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
特别是2006 年《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地方志进入依法修志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目前已经形成志(三级志书)、库(数据库)、馆(方志馆)、鉴(年鉴)等多业并举的局面。
如何进一步加快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明确指出:“要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
”开展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上级的要求、时代的召唤,也是大势所趋。
现结合实际,笔者谈一下对此工作的粗浅看法。
一、地方志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方便、快速、准确地了解信息已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
当前,社会各领域都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升级,可以说,跟不上信息化的发展就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百科全书,具备“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自身资料的全面性与珍贵性毋庸置疑,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信息技术对地方志进行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使其真正成为能够快速传播的信息资源必将对社会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首先,地方志信息化实现了工作方式的现代化。
从史志的材料整理搜集到编纂过程、文字存储、成果开发,都由以前的人工化、纸质化转变为计算机数据化,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合成效率极大提高。
在存储手段方面,相比传统的纸质存储,信息化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具有容量超大、存储介质不易损坏、容易复制等特点。
其次,信息化实现了查询方式的高速快捷。
社会各界查询者不论身处何处,都能够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史志资料,经济先进的查询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
汉语方言的代际传承与活态保护

汉语方言的代际传承与活态保护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相关文献综述 (4)二、汉语方言概述及其分布特点 (5)1. 汉语方言的种类及划分 (7)1.1 北方方言区 (9)1.2 南方方言区 (10)1.3 其他方言区 (11)2. 汉语方言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2)三、代际传承与汉语方言的传递过程分析 (13)1. 代际传承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5)2. 汉语方言在家庭内部的代际传承现状研究 (16)2.1 家庭内部方言传承的动因分析 (17)2.2 家庭内部方言传承的机制研究 (18)3. 汉语方言在学校教育的代际传承中的现状与困境分析 (19)3.1 学校教育中方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21)3.2 学校教育对方言传承的政策与措施研究 (22)四、活态保护与汉语方言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3)1. 活态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阐述 (24)2. 汉语方言的活态保护现状分析 (26)2.1 方言社区的语言生态环境研究 (27)2.2 方言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29)3. 汉语方言的活态保护路径与方法探讨 (30)3.1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方言记录与传承研究 (31)3.2 加强方言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推广研究等方向展开探讨 (32)一、内容简述汉语方言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
其代际传承与活态保护,对于维护语言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方言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方式、保护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确保这一独特语言形式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本文将首先分析汉语方言的分布特点和传播现状,揭示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和相互影响。
将重点讨论代际传承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的语言接触与影响。
还将关注活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如何通过文字记录、音频保存、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实现对汉语方言的全面保护和传承。
大学历史教案:地方志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大学历史教案:地方志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地方志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地方志是指记录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专业书籍。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许多著名的地方志,如《清代吴县志》。
地方志既可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可以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材。
近年来,许多教师开始将地方志教学法引入到历史课堂中,以使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和体会历史文化的精华。
本文将探讨地方志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应用及其在历史课堂中的意义。
一、地方志的应用地方志作为一种专业书籍,有许多的应用。
地方志可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
它们记录了相关地域的历史、无形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地方志也可以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教材。
它们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地方志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价值,还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文研究素材与资源。
二、地方志教学法的具体实践应用1.考察地方志内容地方志内容可以用来考察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情况,以及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例如,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地方志中的相关章节,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在互动中对历史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
2.参观实地在地方志教学法中,还有一种特别好的实践方法就是参观实地。
让学生亲自到相关地区参观,了解当地文化、历史的特点,听取当地专家的讲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从中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分享交流学生们也可以根据地方志的相关内容参与到历史文化交流中来。
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者社会知名人士来为学生专题讲座,或者是举办一些座谈会讨论交流。
让学生们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并从中汲取灵感与启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深厚魅力。
三、地方志教学法的意义1.提高教学质量地方志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拓宽学生的历史文化认识,培养他们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利用地方志教学法。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地方县志是一种记录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文献,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传承。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地方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为当地文人雅士所创作,用地方话描述当地景物、民俗风情以及节庆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在语文教学中,选取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信息,激发他们对自己所在地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运用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以自然风光、乡土风情为题材,其描写方式真实生动,表达情感深沉,充满了浓厚的乡愁情感。
通过学习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对乡土的依恋之情。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他们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为地方文人所创作,其用词简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写作风格和技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分析和仿写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学生可以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叙事手法,表达个人对家乡景物和人情的感慨和思考,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文学情怀。
地方县志精品诗文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为古今名家所作,包括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地方志文字研究

地方志文字研究地方志,是对某一地域或行政区划范围内人物、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详尽记载和系统研究。
地方志通常由地方政府或专门的研究机构编纂,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而地方志文字研究,则是对地方志中使用的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了解文化演变、语言变迁等现象,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
一、地方志文字研究的背景作为一种本土文献,地方志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保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地方志文字研究备受关注的原因。
地方志的编纂和发行历经了几十年,其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这使得地方志在语言活动中得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地方志文字研究的意义1、描绘文化辐射在早期,由于物质生产和交通运输的不便,许多地方的文化得以相对独立地存在,地方志能够记录下这些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信息,从而带来对于当地文化传承的传承和发扬。
2、阐释经济发展地方志还可以为经济繁荣提供信息,通过调查,整理,考察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当地经济情况和规划发展的资料。
3、展示地方文化地方志中所呈现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是当地文化的某种体现。
对于这份文化,我们应该在基础上进行挖掘和保护,以便让更多人去了解并学习。
三、地方志文字研究的方法1、语言变异研究地方志中的语言包含了本地区特定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等方面,其历史及现代变化反映了语言学上语言区域性和语言社会性的现象。
地方志语言变异研究研究的就是这些变化规律。
2、语言调查语言调查是通过直接调查采集材料,来研究一个地区的语言特色和变异规律。
语言调查是语言变异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包括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
3、语料库研究语料库分析是通过对大规模的语料库进行分析,了解其所包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进行研究。
语料库分析可避免所涉及数据的主观性和样本偏差性。
四、结论地方志文字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有助于了解和保护地方文化的内核,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渊源。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地方县志精品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地方县志是一种记录地方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专门著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氛围。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和语言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地方的风光和人文景观,丰富了地方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运用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和风土人情。
地方县志是记录地方历史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而其中的精品诗文更是历史的结晶和文化的体现。
通过学习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地理特点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九江县志》时,可以读到一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句:“牧童扶病入中庙,墙角铃声响夜骑。
时听少年红日断,不识汉口三十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田园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原始的美。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地方县志中的诗文多采用典型的地域特色表达方式,如以山水为背景、以生产生活习俗为题材、以人物喜怒哀乐为笔墨等,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而且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维扬县志》时,学生可以尝试用诗文的方式来描写自己家乡的历史景观或人文风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
地方县志记录了地方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通过学习地方县志中的精品诗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了解到地方的传统民俗、名胜古迹、文化名人等。
这种了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学生在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后,会对自己的地方更加自豪,从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汉语言文学-影像志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之刍议论文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1],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
志书可以说是“官书”,志书存在的目的是经世致用,以它为鉴,就是以史为鉴,造福百姓。
志书编纂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实践中转化和使用方志成果,拓宽方志应用领域,就目前方志应用方式与接受程度来讲,影像志尤为突出。
本文笔者想探寻如何让方志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以影像志为突破口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意在探寻影像志的产生、发展、应用,其主动作为,与时代接轨,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重视与推广。
关键词:志书;影像志;传承;应用;探索AbstractLocal annals are informative documents that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record the natural,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and present theori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and have the function of"having history,supervising off icials and educating students".Annals is"official books"refers to more forget the pur pose is to use it as a mirror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The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c ompilation of annals is to apply,to transform and use the achievements of local Chron icles in practice,and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local Chronicle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ants to explore how to make the local record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 gy rapid development today,imaging log as breakthrough and greater social impact,i ntended to explore the cause,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 log,its active as, with The Times,in order to promot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enhance self-con fidence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hould get atten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Local annals;Lmage annals;Lnherit;Apply;Expiore目录一、引言 (1)二、影像志概念 (1)三、影像志发展历程 (2)四、影像志应用思考 (4)(一)影片前期宣传力度不够 (4)(二)城市名片定位不清 (5)(三)后期跟进力度不够 (8)(四)拍摄题材比较单一 (8)(五)融媒体平台运用单一 (8)五、应用之路探寻 (9)(一)加强影像志的拍摄指导工作 (9)(二)讲究创作时长和文字量 (9)(三)注意积累影像素材,丰富拍摄画面 (9)(四)切换主体意识,产生“网民眼中的影像志” (10)(五)规范管理,将影像志创作及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10)六、结语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影像志在当今时代的应用之路刍议一、引言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一种独有的文化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历史悠久,民间流传有“隔代修史,当代修志”之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如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地方志服务现实提出了新要求,为使地方志能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教化三大作用,实现发扬地方文化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应用上的活态化成为了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活态化应用不但使志书真正做到“活起来,立起来,热起来”,更好的服务当地发展,也是对长期以来地方志历史发展方向的继承与推进。
关键词:地方志,服务地方,活态化应用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ervice reality of local chronicles. In order to make local chronicles play the three roles of history, capital and education better, realize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living form become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ocal chronicles. Active application not only makes the Local Chronicles "live,stand up and heat up" and serve the local development better, but also inherits and advan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cal chronicles for a long time.
Keywords:Local chronicles;serve the local place;Active application
目录
一、引言 (1)
二、我国地方志历史方向与研究现状 (1)
(一)历史方向 (1)
(二)研究现状 (2)
三、目前地方志应用的困境 (3)
(一)应用领域 (3)
(二)传播媒介 (4)
(三)服务对象 (4)
四、地方志活态化应用的内在逻辑 (5)
(一)形式活 (5)
(二)传播活 (8)
(三)服务活 (10)
(四)内在活 (12)
五、结语 (13)
注文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浅谈地方志的活态化应用
一、引言
地方志又称方志,根据《中国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主要具备存史、资政、教化的三大功能。
这也是长期以来地方志在应用中的三大历史方向,通过这三大方向,地方志辅助国史保留历史资料,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参与思想教化活动。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方志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当着重体现在将地方志与数字化新时代的种种特点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三大功能。
二、我国地方志历史方向与研究现状
在我国,地方志同国史、家谱共同构成我国历史资料的三大体系。
其中,地方志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史书体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莫过于其在内容上突出地方特色,对本地地情资料的论述更为详实鲜明。
这一特点既是决定了地方志本身区别于国史、家谱的根本原因,也注定了地方志历史发展有其特殊方向。
(一)历史方向
长期以来,地方志在功能上体现为保存地区资料的存史功能、提供政治经济参考资料的资政功能与辅助道德思想教育的教化功能,如嘉靖本《宁德县志》序中:“宁德处闽东北,摄乎福宁、福安、政和、古田、怀安、罗源之间,连山互北,大海入南,水陆俱阻,货利不通。
其居民,惟力本;其田土贡赋,不及古之曹、滕。
”①对宁德地区的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条件作了简要提炼概括。
这是地方志的基本功能,即在补充国史资料的同时提供一部分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参考,这也始终是地方志长期以来在应用上的主要方向。
此方向的确立,与地方志自身性质密切关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