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阳泉市北下庄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山西省阳泉市北下庄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读京津冀都市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⑧④ D. ①④ 9.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A. 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 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 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参考答案:
8. D 9. B
8. 京、津是我国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和科技、人才;两地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较小,是两城市的劣势。
选D 正确。
9. 在京津冀圈中,河北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明盲目迁入重工业;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超越京津地区;河北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
的优势,应依托人力资源,适合当地经济的产业。
选B 正确。
2. 下表为我国某小城镇郊区四种农作物部分经济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条件
B. 科技水平
C. 消费市场
D. 城市空间结构
10. 因城市化进程需要,表中四种农业用地都有被征用。
征用补偿标准最高的农业用地是 A. 花卉地 B. 蔬菜地 C. 稻米地 D. 甘蔗地
参考答案:
9. C 10. B
9. 城郊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兴起的,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C 对。
气候条件、科技水平、城市空间结构不是主要因素,A 、B 、D 错。
10. 因城市化进程需要,表中四种农业用地都有被征用。
根据表格计算出和类用地的收入,征用补偿标准最高的农业用地是蔬菜地,收入最高,B 对。
其它用地收入较低,补偿低,A 、C 、D 错。
点睛:城郊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兴起的,影响该城郊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市场。
征用补偿标准最高的农业用地是蔬菜地,收入最高。
3. 根据图3回答6—8题。
图3
6.甲乙两地比较,其共同点表现为( )
A .纬度较高,年温差大,年降水量稀少
B .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都比较高
C.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在世界人口分布中都属较稠密地区
7.甲乙两地均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区。
有关两地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常年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小
B.乙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热条件好
C.甲地深居内陆,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D.乙地深受海洋影响,冬不冷夏不热,降水量大
8.甲地区某公司将参加在乙地区举办的包括葡萄酒生产设备、流程在内的产品生产展示会,运输其设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土耳其海峡 B.好望角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参考答案:
6.D
7.B
8.C
6.【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经纬网判读、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人口的分布等地理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组题以区域经纬网图为载体,设计区域定位比较的题目,对学生知识的调动能力要求较高。
依据两幅图的经纬网信息,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西欧地区德国西部,是世界上人口分布较稠密的地区之一,图中左边河流是莱茵河,右下方式多瑙河,中间是莱茵-美茵多瑙运河,纬度较高,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较小,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全年降水有700毫升,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境内地势低平,河流航运价值较高;而乙地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位于中温带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是世界人口分布较稠密的地区之一,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有一的起伏变化,河流短小,航运价值不高。
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D。
7.【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经纬网判读、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地理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组题以区域经纬网图为载体,设计区域定位比较的题目,从气候的影响因素角度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对学生知识的调动能力要求较高。
依据两幅图的经纬网信息,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西欧地区德国西部,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较小,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全年降水有700毫升,但光热资源不足;而乙地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位于中温带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光热条件较好。
据此,A选项描述的是甲地的气候状况,但不是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故A不选;甲地不是深居内陆,光热资源并不充足,故C不选;乙地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的影响,但不是“冬不冷夏不热”,所以D不选。
答案选B。
8.【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全球海上航线等地理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组题以区域经纬网图为载体,从区域发展联系角度设计考查全球海上航线的知识,对学生知识的调动能力要求较高。
甲地位于西欧德国西部,乙地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从甲地到乙地最短海上航线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所以答案选C。
4.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
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B
5. 下图为上海市物流园区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物流园区选址适宜在()
①城市居住区②城市郊区③交通运输节点④中心商务区⑤旅游区
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⑤⑥
17.利用GIS系统综合分析物流园区的选址,需调取的参考图层可能有()
①交通图②土地利用图③电力网络图④风频图
A.①③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6.B 17.B
解析:
16.【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物流园区宜建在交通便捷、货物易聚散、地价较低的地区;城市居住区,人口密度大,不便于货物聚散;中心商务区,地价太高,且容易交通拥堵;旅游区要求环境质量好,便于旅客聚散,所以城市郊区和交通运输节点组合正确,故B正确。
17.【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物流区需要便利的交通,占地面积大,要考虑交通和地价,所以利用GIS系统综合分析物流园区的选址,要参考交通图、土地利用图,①、②正确;运输与电力、风频关系不大,不必参考电力网络图、风频图,③、④错,故B正确。
6. 2014年我国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陆续在芯片产业中投入上千亿元资金。
《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50%。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国中兴通讯公司进行为期7年的制裁,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公司出售芯片等高科技产品。
下图示意2017年1-2月全球芯片行业市场区域分布(单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我国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的直接原因是
A. 科技水平高
B. 研发成本低
C. 劳动力丰富
D. 市场需求大
21. 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出售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将促使我国企业A. 加强自主技术研发 B. 注重高端品牌塑造
C. 加大外国资本引入
D. 加快国际市场开拓
参考答案:
20. D 21. A
20.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全球芯片行业市场占份额比重最大,单纯的依赖国际市场风险大,所以市场需求大是促进我国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业的直接原因;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芯片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芯片制造研发成本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劳动力导向。
选D正确。
21. 我国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大,且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美国商务部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出售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将促使我国企业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减少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依赖,以减少进口的风险。
选A正确。
7. 读卡塔尔位置图(图),回答
若将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轮运往我国渤海沿岸港口,沿途必经的海峡是
①曼德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⑤直布罗陀海峡⑥土耳其海峡⑦台湾海峡⑧朝鲜海峡
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参考答案:
B
8. 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
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
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
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参考答案:
D
9. 下图表示三类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影响b类货物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劳动力
C.市场
D.技术
19. C类货物对应的运输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
A.灵活性好
B.速度最
快
C.运价最
低
D.连续性撮好
参考答案:
18-19 DA
10. 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变化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暖锋过境 B.乙是低压过境
C.丙是冷锋过境 D.丁是高压过境
26.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
是()
A.甲—寒潮 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C.丙—台风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参考答案:
25.C 26.B
11. 上海崇明区近期提出了要促进该区农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要使其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的典范。
下列选项中符合其目标特征的是
①构建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②加大化肥的使用提升农产品产量
③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④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产品市场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D
12. 我国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A.大同 B.鞍山 C.石家庄 D.扬州
参考答案:
B
13. 下图为北纬31°纬线上7个地点某月的平均气压分布图。
15.图中所示季节,②地的总体天气特点为
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
16.此时,对④地影响较大的天气系统是
A.亚洲高压 B.印度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阿留申低压
17.该季节⑥所在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参考答案:
15.C 16.B 17.A 14. 读下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
若图中日期为6日与7日,则北京时间是
A.6日23时 B.7日23时C.6日11时 D.7日11时参考答案:
A
15. 读某地高空同一等压面上等高线变化图。
甲、乙、丙三地对应的近地面为甲′、乙′、丙′,由甲到丙海拔逐渐降低。
据图,完成4-5题。
4. 最能反映沿MN线对应剖面的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5. 此时乙点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南风
C. 西北风
D. 北风
参考答案:
4. D
5. D
16.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A. 东部
B. 东南部
C. 北部
D. 西南部
27. 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商业区
B. ②处为居住区
C. ③处为工业区
D. 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参考答案:
26. A 27. D
【26题详解】
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
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
A正确。
【27题详解】
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工作的地方(比如工厂或办公地点);③处为卧城,即人们的居住地;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休息。
D正确。
17. 下列各省区与主要耕作区及农业优势资源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光热充足
B.黑龙江~东北平原~黑土肥沃
C.甘肃~河西走廊~冰雪融水灌溉
D.四川~成都平原~雨热同期
参考答案:
A
解析西藏海拔高,热量不足。
18. 读马达加斯加岛等高线地形图(图9),据此回答17~18题。
图9
17.关于该岛西侧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丰富
B.径流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小
D.河流短促
18.该岛东侧降水分布规律是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北多南少
D.西多东少
参考答案:
17.B 18.C
19. 冬虫夏草核心产区为我国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其海拔多4400-4600米之间,而20年前该高度是在3900-4400米之间。
据此回答7-8题。
7.导致冬虫夏草核心区海拔范围变化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雪线下降
C、土壤湿度增大
D、青藏高原隆升
8.大量采挖冬虫夏草,对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草地退化②水土流失③物种减少④冻土消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7.A 8.B
7.【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冬虫夏草核心产区分布海拔高度升高,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使得高寒草甸地区分布范围升高造成的,A正确。
8.【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冬虫夏草核心产区分布在高寒草甸地区,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采挖,会造成①②③现象发生,气温较低,冻土不会消失,综合可知,B正确。
20.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农业―小麦、青棵 B.坝子农业―小麦、青棵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D.绿洲农业―青棵、棉花
参考答案:
A
21.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的外力是()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17.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参考答案:
16.D 17.D
22. 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20~21题。
20.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欧
21.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 B.湘 C.皖 D.鄂
参考答案:
20.C 21. A
23. 2017 年 5 月 5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 C919 大型客机在上海首飞。
读 C919 飞机部分零部件厂家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图10
22. 各零部件与飞机总装厂之间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A. 生产协作联系
B. 区际贸易联系
C. 科技信息联系
D. 产品物流联系
23. 大飞机的零部件生产分布在不同地区,这有利于
A. 降低零部件运输成本
B. 促进各企业间的合作
C. 发挥各地的技术优势
D. 扩大飞机的市场范围
参考答案:
22.A 23.C
24. 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
A. 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
B. 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
C. 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
D. 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
15. 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14. C 15. A
试题分析:
14.读图可知,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为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故选C。
15.据图中经纬度判断,(50°14′W,41°16′ N)处较为靠近纽约或纽芬兰渔场,因此冰山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带来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故选A。
25. 右图为我国西部某高山区遥感影像图。
若该地气温异常升高,最有可能诱发的灾害是
( )
A.干旱
B.沙尘暴
C.地震
D.泥石流
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形起伏较大,且沟谷中含有大量土石碎屑物,当气温异常升高时,气流上升形成降水,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
26. 读下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①此图是从南极鸟瞰地球②M地白昼长于N地③M点正处于黎明时④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二、判断题(共10分)
27.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回答问题。
(10分)
53.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分)
54.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5分)
55.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分)
参考答案:
53.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3分)54.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3分)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分)
55.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2分)
28. 读“银河系简图”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共包含有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的是。
(2)据图判断,在四个公转位置ABCD中,在位置看到银河系中的星星最多。
(3)在ABCD四个位置中,淮阴昼夜长短变化最快是在位置,原因
是。
参考答案:
(1)3 地月系
(2)B
(3)D 在ABCD四个位置中,D点公转速度最快
29. 三峡水库的建设可以加宽、加深长江下游航道,改善航运条件。
参考答案:
B
三、综合题(共38分)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湖面海拔4718m,湖泊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长距离约78km,湖泊西部最宽处约为44km,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湖滨平原。
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因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
近四十年来,纳木错湖面海拔从4718m变成现在的4725m,蓄水量增加近140亿m3。
下图示意纳木错湖湖盆地形变化特征。
(1)描述纳木错湖盆特征。
(2)分析纳木错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3)说明朗多岛成为“鸟岛”的有利条件。
(4)分析藏北牧民冬季在纳木错湖滨平原放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为封闭深水湖盆;南北两岸陡峭;中部和西部湖盆平坦(2)纳木错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量增大;冻土解冻,地下水补给湖泊增加(3)朗多岛面积较大,鸟类具有充足的栖息空间;纳木错湖鱼类丰富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朗多岛人烟稀少,鸟类受人类活动影响小(4)湖滨平原水草丰茂,牧草充足;湖滨平原地势较低,周围高山环绕,且受湖泊调节,气温较高,在该地放牧可避风雪严寒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湖泊水位变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成因、牧业发展的条件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特征。
根据图中等深线可知,该湖盆等深线成闭合,且最大深度大于-95米,说明该湖盆为封闭深水湖盆;南北两侧的等深线密集,说明南北两岸陡峭;中部和西部等深线稀疏,说明中部和西部湖盆平坦。
(2)由材料分析可知,“近四十年来,纳木错湖面海拔从4718m变成现在的4725m,蓄水量增加近140亿m3”。
纳木错湖面位于青藏高原,降水少,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由于全球变暖,高山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的补给量增大,湖泊水位上升;同时,由于温度升高,冻土解冻,地下水和各种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增加,从而导致地下水补给湖泊增加,湖泊水位增加。
(3)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主要从为生物栖息地、食物、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朗多岛湖面海拔4718m,湖泊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长距离约78km,湖泊西部最宽处约为44km,面积较大,能够为鸟类具有充足的栖息空间;纳木错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鱼类丰富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朗多岛人烟稀少,鸟类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本题主要考查纳木错湖滨平原冬季放牧的原因。
由材料分析可知,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水草丰茂,牧草充足;而且,湖滨平原地势较低,周围高山环绕,且受湖泊调节,在冬季时,气温较高,而且受周围山地的影响,在该地放牧可避风雪严寒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分析
①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②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③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④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⑥饵料
31.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雨涝区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试从地形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原因:
措施:
3. B河为河(填河流名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说明其地理意义
4.根据水系、地形、气候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5.请从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为B河流域预防洪涝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3.淮是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线(淮河以北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以南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4.从水系看,淮河支流众多,下游缺少直接入海通道,各支流同时涨水时,河水排泄不畅;从地形看,淮河下游平原低洼,水流汇集,不易排泄,有的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易产生内涝;从气候看,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山区多暴雨。
5.运用3S技术,加强对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建设水利工程如修筑堤坝、修建水库、开挖入海新河等。
32.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
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
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措施:加强管理,限制开荒行为;发展节水型农业(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该题以世界某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区域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过度扩耕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土壤盐渍化,导致湖泊萎缩。
应对措施从加强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方面分析。
33. 【旅游地理】(10分)
2014年2月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春节前三天假日旅游市场信息中称:北方地区的冰雪旅游和南方地区的避寒旅游是今年春节旅游市场的热点,市场呈现“一南一北”两头热。
下图为“我国春节假日前三天主要旅游地接待人次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