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城之旅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世界名城之旅
儋州游记
“鸿雪”语出苏轼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鸿雪因缘”用来比喻虽然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友谊留在记忆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是难以磨灭的。
儋州在海南西部,距海口近200公里。
从儋州市区出发,坐车到唐宅,穿街过镇,拐进乡村,远远看见一个红墙院落,在绿树掩映下,独守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就是东坡书院了。
远离闹市,清幽静谧。
想当年,这荒远之极,林木荫翳,燥湿之气,海风苦寒,如此情境的宅院。
怀着敬仰,寻迹东坡。
步进大门,正对着的是迎宾堂,左手穿过一片密林,一座小桥直通“载酒亭”,其后是载酒堂。
门楣上的“先生悦之”,十分醒目。
“载酒堂”的碑文说明了来历:“绍圣四年秋,东坡到达儋州,初僦居官舍。
同年十一月,昌化军使张中邀东坡同访逸士黎子云,时座客欲醵钱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东坡欣然同意,并取《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的典故,命名为载酒堂。
”
文中的“逸士黎子云”,是苏轼在当地结识的好友。
当时,黎子云等乡亲朋友伸出援手,帮苏轼在桄榔林中建起一间茅舍,他感慨地命名为“桄榔庵”。
南宋诗人杨万里来此凭吊,诗诵道:“先生无地隐危身,天赐黎山活逐臣。
万里鲸波隔海希,千年桂酒吊灵均。
忠贞塞得乾坤满,日月伴渠文字新。
底个短檐高帽子,青莲居士谪仙人。
”
从载酒堂来到后院,我们看到了东坡祠,从碑文上得知:东坡祠,俗称大殿,其前身就是“桄榔庵”,是后人将其移建到这里的。
东坡之后,“载酒堂”、“桄榔庵”虽塌废,但历代政府都相继拨款修葺,几经重建,明清以后,学者们又相继在此讲学,遂约定俗成为当今的“东坡书院”了。
祠内有三尊彩色塑像:东坡在讲授,黎子云在聆听,儿子苏过恭立一旁。
上方的木匾文为:“鸿雪因缘”。
走出东坡祠,复回院中,欣赏两棵高大的古树:一棵芒果,一棵凤凰,枝叶繁茂,如似两把巨伞,罩着整个院落,彰显东坡书院的勃勃生机!
载酒堂东西两侧的花园,芊眠芳草,奇花异卉。
西园的花圃中,一尊苏东坡的雕像,赫然瞩目。
雕像后载文:“苏东坡谪居儋州期间,和当地百姓来往频繁,十分友善。
据史籍载:苏轼在儋州时,访黎子云,途中遇雨,从农家借笠屐着归。
妇幼见状,嘻笑相随,篱犬闻声,群吠不已,东坡自语道:“笑所怪也,吠所怪也。
”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参观中,听闻“东坡不幸海南幸”的说法,咂摸回味,此言极是。
东坡谪居儋州,在困苦中艰难为生,就其个人命运而言,当然是不幸的。
可他随遇而安,不但吟诗作词,留下诸多诗文,而且开馆授徒,培育人才,普及中原文化,这对于孤悬“天涯”的海南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
即将离开东坡书院之际,看到一张《东坡行踪示意图》。
定睛观之,偌大的中华大地上,东坡行踪的标记星罗棋布,足迹大半个中国!
然而,终其一生,最令人慨叹的,还是东坡豪放旷达的心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在黄州,他攀峭壁,尝百草,采中药,治病救民……
在惠州,他救民于水火,用家人的钱修好连接东江两岸的简陋浮桥,避免了村民再被东江吞噬,两岸欢呼声三日不绝……
在儋州,他教诲黎家子弟,致使椰林深处书声琅琅,并教出了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士姜唐佐……
“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黄州惠州儋州,可谓东坡生命中的奇绝之旅,而其在儋州的人生最后几年,又是东坡最奇异、最险峻、最精彩的生命之旅!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生活困难、没有薪傣,连住的地方都成问题。
后来,只好暂居定惠院里,天天和僧人一起吃饭,一家大小靠仅剩的钱节俭过活。
老友马正卿实在看不过去,替他请得可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耕种、造屋。
他汗流陕背地在东坡上辛勤耕作,妻子王氏则在一旁打下手,夫妻二人同甘共苦。
由于苏轼亲自在东坡开荒种地,所以便对这个曾经长满荒草的地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赞扬这东坡如同山石般坎坷坚硬的道路,要自己也必须不避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行。
他把东坡看做是自己个性的象征。
辛苦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其名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