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教版《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 共14课时教学⽬标及设置依据1、通过观察⽐较,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的⽐较、概括、归纳、判断推理能⼒。
3、运⽤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度备课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导⼊新授加法和减法是⼀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今天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探索发现1、探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学加法的意义出⽰教材P2 例1主题图⼀列⽕车从西宁经过格尔⽊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 814km,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思考:怎样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怎样计算?你能⽤线段图表⽰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独⽴思考后独⽴列式:814+1142=1956(千⽶)并展⽰线段图。
结合加法算式,说⼀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P3 例1(2)(3)学⽣独⽴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尝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说为什么⽤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要求西宁到格尔⽊的铁路长多少千⽶,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观察以上两道问题与之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总结:第(1)题实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个加数,求另⼀个加数,做减法。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对四则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编写说课稿时,需要对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辅导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能够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规则和顺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引导学生将四则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6、四则运算顺序:★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扩括号外面的。
7、设计方案:租船问题学校组织去游玩,一共48个人参加,大船限乘5人,每只大船的租金的25元;小船限坐3人,每只小船的租金是20元;怎么租船最省钱?方法一:枚举法方案一:全部租大船48÷5=9(只)……3(人) 9+1=10(人) 10×25=250(元)方案二:全部租小船48÷3=16(只) 16×20=320(元)方案三:租9只大船,一只小船9×25+1×20=245(元)答:租9只大船,1只小船最省钱。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6)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能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判断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四则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教师巡回指导。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适量练习,教师及时批改,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6.拓展提高:教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说课稿 4篇

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本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本节课内容为“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属于同级运算的范围,旨在帮助学生理清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和含有小括号的题。
(题目略)二、探究新知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新人教版四下数学第1课时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

=316+50+9
=366+9
小明
=375
125×16 乘法结合律
=125×(8×2)
=125×8×2
=1000×2
=2000
小兵
(五)租船问题
探究最省钱方案: ◎基本方法:先假设,再确定。
课堂练习 1.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数。
365-(180)=185 365-185=180
(345)÷15=23 15×23=345
教材第104页第1(3)题
(三)四则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没有括号,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 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三)四则混合运算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0 (3)你会根据第①个和第②个算式列出一个综 合算式吗?再根据第①个、第②个和第③个算式 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①②综合3算16式+5:9=(373516+59)÷3=125 ①②③综(合算式37:5)÷(33=1162+155295)×÷163=×201060=2000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4)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计算方法,说说他们
各用了什么运算律。
个数的积:a÷b÷c=a÷(b×c)。 ②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除数的位置,
商不变:a÷b÷c=a÷c÷b。
(四)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1.①316+59=375 ②375÷3=125 ③125×16=200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位与作用: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四、单元教学难点:1.减法、除法的意义;2.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完成P3“做一做”,P4“练习一”第2题。
数学四下《四则运算》ppt课件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67+56-72
178-69+27
150÷25×4
2×390÷1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 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9÷6= 64÷8×5=
24+33-11= 49-24+5=
56÷7×9= 43-8+20=
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 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
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 多少钱?
100-3× 24
=100-72 =28(元)
答:应找回28元。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2× 9÷ 3 2+9-3 (√)
174+205-35= 2×804÷612=
729÷9-26×3= 30×25÷5×14=
一艘汽艇每分钟行驶640米,是帆船速度 的4倍,帆船15分钟能行驶多少米?
640÷4×15 =160×15 =2400(米)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 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4+24+24÷ 2
怎样列成一个算式呢?
270÷ 30-180÷ 30
(270-180)÷ 30
270÷ 30 - 180÷ 30 =9-6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 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70-180)÷ 30 = 90÷ 30 =3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_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1(山东省济宁市某校(3)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1(山东省济宁市某校(3)一、填空题:1.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________.2.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________计算。
3.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________.4.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要按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 0除以一个________的数,还得0.二、根据树状算图,列综合式并计算:8%三、选择题:6%27×[235÷(18−13)+15]的运算顺序是()A.乘、除、减、加B.减、加、除、乘C.乘、减、除、加D.减、除、加、乘小胖8分钟打字409个,小巧6分钟打307,他俩打字速度()A.小胖快B.小巧快C.一样快D.无法比较60与48的积除以24与18的差,商是多少?列式为()A.60×48÷24−18B.60×(48÷24)−18C.60×48÷(24−18)四、判断67×101=67×100+67________(判断对错)43×100>43×99+1________(判断对错)125×4×25×8=(125×8)+(25×4)________.(判断对错)3个5的积比15的3倍少30________(判断对错)五、计算:直接写出结果:递等式计算:125与7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14与72的积减去900除以36的商,差是多少?360除以20减去2的差,所得的商比最小的三位数少多少?一个数加上6,除以3,减去12,再乘以5,结果等于30.这个数是多少?七、应用:30%小胖和小丁丁同时进行1500米赛跑,小胖每分钟跑50米,小丁丁每分钟跑60米,照这样计算,谁先到?相差几分钟?用卡车运一批救灾物资,每次运25吨,运5次后还有35吨没运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完整ppt课件

• 分类:
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关于0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 0能否做除数?
总结
• 0不能做除数。 •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手套,还剩多少钱?(冬衣:54元,手套6元) • 买两副手套呢?
作业2月27周三
• 作业本:P2 (课堂完成) • 同步:P2(校内完成) • 书本作业P8—9(5—9题)(家庭作业)
08-3 练习一P8-9
回顾四则运算顺序
复习
四则运算 运算顺序(一)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观察主题图P6
成人票:24元 儿童票:半价
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 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例3
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 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作业评价
• C:错误很多 • C+:错误很多,但做到书写认真。 • B:错的不多,但也没有全对。 • B+:在B的要求上做到书写认真 • A:全对,书写不过关。 • A+:全对,并且书写认真。 • A++:连续两天以上得到A+。 • (不是字写得有多好,是看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做、页面
清不清楚)
08-2 四则混合运算P6-7例3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练习和应用题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于运算定律和四则混合运算还不够熟悉。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运算速度较慢,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2.难点: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动画、图片和生活实例的教学PPT,生动展示四则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应用题。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四则运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定律,通过PPT展示例题,如23 + 17、56 ÷ 8等,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1)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深,容易在实际运算中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四则运算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四则运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运算,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棒、计数器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四则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四则运算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四则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析)人教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复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减法的意义(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由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知识点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除法的意义(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其中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注意:0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三:括号1.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1)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解决租车、租船等最省钱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可以先假设(如假设全租大船,或假设全租小船),然后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_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章四则运算》小学数学-有答案-单元测试卷(2)一、填空题.1. 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________顺序依次运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________,后算________.2. 计算78+5×(34−19),应该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3. 计算24×160+60÷4,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算式应该是________.4. 一个数加上0,还得________;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________;0乘任何数都得________;0除以________数,都得0.5. 63与36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列综合算式是________.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当积和一个因数(0除外)相等时,则另一个因数是()A.0B.1C.2240−240÷3÷5的计算结果是()A.0B.1C.224(380−65×2)÷5的正确运算顺序是()A.除法、乘法、减法B.乘法、除法、减法C.乘法、减法、除法已知○+△=☆,☆÷□=●,下面算式中正确的是()A.○+△÷□=●B.○+☆÷□=●C.(○+△)÷□=●小虎的体重是36千克。
是堂弟体重的2倍,而叔叔的体重是堂弟的4倍。
叔叔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列式是()A.36×2×4B.36÷2×4C.36×2÷4三、判断题.(对的画“√”,错误的画“×”).48×6表示6个48相乘的积是多少。
________.(判断对错)“0”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被除数。
________.(判断对错)285÷3×5和285×5÷3的计算结果相同。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中,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知识,对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学生在进行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时,容易出错,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独立进行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四则运算的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知识讲解: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3.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4.混合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规律。
5.总结与拓展: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5)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及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于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但部分学生对于运算顺序和法则的掌握还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四则运算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法则:同一年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举例:23 + 4 × 5 ÷ 2 = 32.5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PPT课件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出题练习四则运算,并选出代表进行解答。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优惠券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四则运算顺序和法则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章《四则运算》教案(4)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定律应用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进行四则运算;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2.运算定律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运算定律的应用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学具:练习本、铅笔3.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混合运算。
如:“小明买了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还买了3个香蕉,每个香蕉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如:2×2+3×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并总结运算定律。
如: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