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功能性磁共振运用于针灸临床课题设计思路的探讨课件

但我们还应看到:现存的文献报道多是从 单一的角度利用fMRI技术所检测到信号 来探讨针灸效应引起的机体某一方面生 理功能的变化及病理状态的改善。而有 关以疾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以针灸经穴理论及技术为支撑和以fMRI 为手段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少。
图1 不同健康受试者针刺足三里前激活图
图2 同一健康受试者针刺足三里后在不同层面的激活图
2、穴位和针法选择
• 目前,对于穴位特异性的关注,还比较相 对地集中在足三里、太冲、合谷等几个常 用穴位,没有相应的系列研究,对于穴位 组合的研究,没有深入探讨穴位配伍的内 在规律及相关性。
• 至于针法部分的研究,也相对局限在手 针、电针、不同频率电针效应的初步观 察,没有从刺法的基本实质开展研究。
盲法和对照
• 实验设计难实现双盲和对照 虽然非双盲 法治疗会影响患者反应的观点己被广泛接 受,但在针灸试验中,不让研究者了解治 疗分组是困难的。
• 一般地对针灸操作师及统计、分析人员 实行盲法。但在目前的实验中,大部分 实验结果都由研究者本人进行评估、统 计分析,因而难免影响结果的公正性和 可靠性。
图6中风患者组电针督脉后与静息状态比较,脑激活区示意图
针刺操作
• 由于针灸方法本身的复杂性,不同的针具、 针灸仪器、针刺方法、取穴方法、针刺深 度、针刺强度、留针时间等都会引起针刺 信息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导致其在脑内引起 的反应也是复杂多变的。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文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 针刺经穴 的脑功 能激活情 况 , 以
期 探 讨 f I 价 针 灸 临床 疗 效 的可 能 机 制 。 MR 评 1 f MRI 针 灸 功效 的 中枢 机 制 看 针 灸 具 有 双 重调 节作 用 , 机 体 处 于 亢 进 状 态 时 , 灸 可 即 针 使 之 抑 制 , 之 , 灸 使 之 兴奋 。针 灸 效 应 的 产生 是 通 过 刺 激 反 针
位 于 相 应 经 络 上 的 腧 穴 , 其 经 脉 、 其 血 气 , 现 经 气 的 调 通 调 实 整 功 能 , 阴 阳 归 于平 衡 , 正 其 偏 盛 偏 衰 的 病 理 现 象 , 机 使 纠 使 体 恢 复 正 常 的功 能 状 态 , 而 达 到 祛 除 疾 病 的 目 的 。穴 位 可 从
微炎症状态 的研究 [] 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 病 杂 志 ,0 0 1 2 1,1
功 能磁 共振 成 像 技 术 评 价 针 灸 临床 疗 效 的研 究
戴 西件 , 洪翰 龚 ( 昌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江西 南昌 3 0 0 ) 3 0 6
[ 键词 ]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穴; 灸; 关 经 针 脑功 能
针 灸 是祖 国 医学 的 一 朵 奇 葩 , 其 适 应 证 广 、 作 简 便 、 因 操
费 用 低 廉 等 特 点 而 广 受 推 崇 。 功 能 磁 共 振 成 像 (MR ) 目 f I是
前 所 掌 握 的 唯一 无 侵 入 、 创 伤 、 精 确 定 位 的人 脑 高 级 功 能 无 可
[5 1 ]曹 阳.穴 位 注 射 治 疗慢 性 肾功 能 不 全 1 5例 临床 观 察 [ ] 中 国 J.
针 灸 ,9 8 1 )6 7 19 ( 1 :6 [6 1 ]姜 新 猷 柔 红 霉 素 肾 病 : 性 氧 诱 发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引 起 的 肾 活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对脑活动效应的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 245.31}R 445.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对针灸的作用机制有不同的学说。其中有一种 学说认为针刺穴位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相应的中 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继 而影响靶器官[1】。而脑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FMRI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
理效应
针刺穴位诱导相应的脑皮层功能区产生兴奋,但目前这种 针灸与皮层区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多偏重于单一穴位点的刺激, 这说明针刺真穴有一定的中枢基础,但对中枢系统的激活是否 有特异性,还需要大量的观察研究。针刺镇痛已有千年的临床 历史。FMRI证实了针刺镇痛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 络系统协同调节活动而发挥作用。研究观察表明针刺镇痛效 果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 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流动性的网络才相互作用,进而产生血液 动力学和代谢变化[7]。同样,某些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穴 位经过FMRI的研究发现多个运动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被激 活,构成相互联动的网络系统对循环系统进行调节。而这种血 液循环的改变有利于局部组织的血氧和营养的供应、神经细胞 的能量代谢变化及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影响未受伤神经元的 代偿、未坏死神经元的恢复及功能区重塑[“.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通常采用多穴位综合刺激的方法。 多个穴位刺激激活的不同脑功能区形成调节网络系统产生相 应生理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时新等通过FMRI观察多 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表现,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手三里、合谷、曲池)对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 电脉冲刺激,结果针刺状态下,12例受实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 觉区被激活,其中有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兴 奋,8例运动前区兴奋[9]。
功能性磁共振成象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所面临的问题

[13] 胡琼英,李金明.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J ].中国针灸,2000,20(9):574[14] 王晓燕.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3):52-53[15] 孙书彦,罗国红.局部点刺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J ].辽宁中医杂志,29(6):347[16] 卢泽强.针灸配合中药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41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29[17] 盛丽,张丽,蒋中越.磁化针治疗神经性皮炎48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3,35(3):44[18] 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89例[J ].中国针灸,2005,25(10):740[19] 殷风新,宋淑平.火针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J ].中国针灸,2000,20(9):574-575[20] 姜慧晶,杨柳.药罐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30例[J ].中国针灸,2003,23(9):547[21] 曾志平.艾灸法配合“丝瓜叶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4):37[22] 旷秋和.隔蒜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41[23] 姜雪原.发泡灸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36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7[24] 苏秀贞,张美书.斑蝥灸治疗神经性皮炎31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34收稿日期:2009-07-24功能性磁共振成象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所面临的问题高大鹏,邹 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 I )作为一种无创的、即时的、无辐射的现代神经影像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针刺对大脑产生效应的研究当中。
但从实验设计和实验影响因素等方面来看,这种原理的应用仍存在很多不足。
通过对此技术在针刺研究应用进展的总结,来掌握其发展动态,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

实验针灸学基本研究方法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接受。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针灸疗法,实验针灸学的研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验针灸学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揭示针灸疗效的机制和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针灸学研究方法。
一、动物实验模型动物实验模型在实验针灸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不同动物模型,可以观察和探索针灸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炎症模型可以用来研究针灸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疼痛模型可以用来评估针灸对疼痛的缓解效果。
此外,动物实验还可以通过记录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分析针灸的调节效应,如观察心率、血压、电活动等指标的变化。
二、临床观察研究临床观察研究是通过观察临床病例的效果来评估针灸疗效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搜集大量的病例资料,统计和分析其疗效,从而得出结论。
临床观察研究可以采用单盲或双盲的方法,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三、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验针灸学研究方法。
它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分组,并对两组进行针灸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通过对比两组的疗效,可以评估针灸的治疗效果。
随机对照试验需要有一定的样本量,并且要合理选择对照组,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可以测量人脑活动的非侵入性技术。
在实验针灸学研究中,fMRI可以用于观察针灸对脑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被试者在接受针灸刺激前后的脑活动进行比较,可以了解针灸对大脑的影响和调节机制。
五、综合评价指标实验针灸学的研究中,为了评估针灸的疗效和作用机制,通常会采用一些评价指标。
例如,疼痛程度可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生理指标可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如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等。
总结起来,实验针灸学研究的方法丰富多样,旨在深入探索针灸的治疗机制和提高其临床应用效果。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在四肢经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疼 痛 相 关 中枢 网络 的 均 衡 分 布 , 到 缓 解 疼 痛 、 静 的 作 用 。 起 镇 付 平 等 电 针 正 常 人 内 关 穴 激 活 双 侧 额 叶 、 叶 等 , 对 侧 颞 以 为主 , 而对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患 者 组 可 激 活 额 叶 、 叶 、 带 回 、 颞 扣 小 脑 等 脑 区 , 中 有 1例 两 侧 海 马 被 明 显 激 活 , 其 提示 针 刺 对 健 康 人 和 非 健 康 人 的 作 用 途 径 不 完 全 相 同 , 灸 具 有 双 向 良性 调 针 节 作 用 。 胡 建 平 等 发 现 电 针 和 手 针 刺 激 既 有 共 同 又 有 不
疗 情 志 、 觉 和 运 动 障 碍 方 面 加 强 功 效 。综 上 可 知 : 针 刺 经 视 ①
穴 可 引起 多 个功 能 区 双 侧 同 时 被 激 活 , 有 以对 侧 为 主 的 趋 且
势 。② 针 刺 效 应 在 脑 部 存 在 特 定 指 向 , 特 异 性 激 活 小 脑 等 可
’8 ’ 7 1
功 能 磁 共 振 成 像 评 价 针 刺 在 四肢 经 穴 临 床 应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戴 西件 , 洪翰 龚 ( 昌大 学第 键 词 : 功 能磁 共振 成像 ; 关 l 经络 ; 穴 ; 刺 ; 经 针 脑 [ 图 分 类 号 ] R 4 中 26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4 (0 2 0 0 8 0 0 8— 8 9 2 1 )7— 7 I一 5 显 著 激 活 小 脑 。张 贵 锋 等 运 用 P T发 现 针 刺 外 关 穴 激 活 E 对 侧 脑 区 为 主 , 非穴 比较 , 有 以对 侧 为 主 的趋 势 。赖 新 生 与 仍 等 。 针 刺 右侧 外 关 穴 有 激 活 对 侧 脑 区 的 趋 势 , 假 穴 比 ’ 与 较 , 对 特 异 性 的激 活 小 脑 , 外 与 外 关 穴 配 伍 非 穴 比 较 , 相 另 针 刺 外关 穴 对 右 侧 小 脑 有 着 相 对 特 异 的 指 向性 激 活 , 额 叶 、 对 顶 叶 和颞 叶 的 激 活 也 有 相 对 集 中 的 趋 势 。 黄 泳 等 针 刺 支 沟 穴 时相 对 集 中 的 激 活 与 运 动 、 习记 忆 、 感 活 动 和 视 觉 听 觉 学 情 等 有关 的 脑 区 ( 侧 大 于 同 侧 ) 与 该 穴 位 的 临 床 功 效 相 呼 对 , 应 。赖 新 生 等 发 现 针 刺 外 关 穴 有 显 著 激 活 左 侧 岛 叶 、 侧 右
脑功能磁共振在穴位研究中应用近况

现此反应 , 此效应 与 内关穴临床治疗 的病症一致 。付平等【 ] 】 0 研究临床治疗智能障碍 的常用腧穴 内关 、 门, 神 发现针刺 内关 主要激 活额 叶 , 针刺神 门主要激 活颞 叶 , 而额 、 叶被认为 与 颞 智能有关 。说 明针刺这两个穴位选择性地激 活与智 能相关 的 大脑皮质 , 为针 刺治疗智 能障碍方面的疾病提供了科 学依据。
B4 A 0区 、右侧 额 叶的额下 回 B 4 A 4区、左侧颞 叶的颢上 回 B2 A 2区 、 右侧脑岛 B 4 A 0区。
3 外 关 穴
迟 旭等_ 出 : l指 s 针刺左侧 外关 穴 , 主要 引起右 侧 中央 后
回、 右侧 中央前 回、 右侧内囊 、 扣带 回、 双侧丘脑 、 双侧颞 叶、 双 侧 枕叶 、 双侧额叶 、 双侧小 脑半球 、 双侧后 顶叶等 的激 活。赖 新 生等 [ ]的研 究显 示 :外关 穴 真针 刺 能显 著激 活 B 4 、 1 6 A 5 B 3 、 A 4 B 4 、 A 2 B 3 B 3 、 A 7区 , 马 , 仁 A 7 B 4 、 A 0 B 2 、 A1 、 A 7 B 4 海 杏 核 ,黑 质等 区域 ,外关 穴假针刺则能显著激 活 B 4 、 A 4 A 6B 4 、
者进行 电针刺激 内关 穴 , 果正 常组 两侧额 叶及颞 叶均被不 结 同程度 激活 , D组 表现 在额 叶 、 叶和 扣带 回 、 A 颞 小脑 等部位
1 合 谷穴
LU等[] I 1 报道针刺合谷能激活对侧小脑后 叶下半月小 叶
及 同侧小脑后 叶上半月小 叶。L 等 报道 针刺右合谷穴 , I 能 引起双侧感 觉/ 动 区、 中回 、 上 回前 部 、 运 额 颞 丘脑 、 额上 内侧 回、 双侧小脑 、 双侧枕颞交界 区 、 对侧 岛叶、 扣带 回前部 、 中央
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循经取穴”的思路

针灸与推拿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循经取穴的思路曾统军1黄泳1赖新生2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摘要:本文从循经取穴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循经取穴规律与脑功能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循经取穴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6089703Apply C er e br al Func tion Magne tic Resonanc e Imaging Tec hnology to Study Thought of Ac upoint along Channe l Zeng Tongjun,H uang Yong,Lai Xinsheng TCM I nstitute of Southe r n Medic a l Unive r sity ,Guangzhou(510515)Abstra c t:I t star ts from the problem facing ac upoint along channe l,puts forwards the hypothesis of ac upoint r ule r elated with cere bral function,and makes study wit h cerebral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Ke y wor ds:cerebral func t ion m a gne t ic r 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acupoint along channe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973计划)资助课题(No:2006C B504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No:90709027)F j S j y N K y B R D (N 3)(N 6B 555);j f K y R f N N S F (N )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针刺研究的领域,在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把针刺特点的观察、研究和脑功能活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
针刺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近况

中图分类号 : 2 5—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 6— 7 X(0 1 0 0 5 0 R4 0 A 10 9 8 2 1 ) 4— 00— 2 针灸 作为治 疗疾病 的手段 已有 20 0余年 的历史 , 我国 0 是 的差异 时发现针 刺穴位光明和太 冲, 丰隆和陷谷 , 于视皮质并 对 没有确切 的影 响 , 但对其他皮质 区 , 如脑岛 、 侧沟、 外 顶颞 皮质等 与疼痛及躯体感觉 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 。而针 刺非穴则 没有此现象 。吴志远等 观察 针刺 健康 志 愿者 右侧 足 三里 和 丰隆穴 时脑信 号的改变 , 发现针刺 足三里 时激活 的脑 区位 于左
脑结构具有 区域特异性 ; ②针刺的镇痛效果是通过 多个脑 功能 区的相 互作 用而产 生的 ; 针刺 效果 与脑 内部 分 区域 的 功 ③
能变化有 关。因此 , I 术是研 究针 刺作用机制 的一个有效 方法。 f 技 MR
关 键 词 : 能 性磁 共 振 成 像 ; 灸 研 究 ; 灸作 用 机 制 功 e t f 针 .
号降低 。李可等 观察 了针刺健 康人合 谷穴 时的脑 功能 图像 。 观察到针刺合谷 能够 引起 相应 脑 区信号 比较 明显 的 升高 和 降 低, 尤其 是颞叶、 岛叶、 扣带 回、 内侧颞 叶、 叶等 , 额 这些 区域是 调 节 内脏活动 的主要 区域 , 与镇痛 与认 知过程 。研 究表 明针 刺 参 穴位可 以引起 相应 脑区的变化 , I f MR 能够 为针 灸机制 的探讨 提
本 文概述 了近 1 来 国 内外利 用功能磁共 振成像 (u c oa m g ecrsnl eiaig f I 技 术进行针 刺 0a fnt n ant oae gn ,MR ) il i e ' m l
中医针刺对功能核磁共振影响研究进展

中医针刺对功能核磁共振影响研究进展摘要:针灸历经数千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宝贵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近年来由于针刺方法简便易推广,副作用少,且疗效显著,使得针刺疗法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逐步被国际医学界认可。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余个国家将针刺运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镇痛、中风后遗症、减肥等治疗腧穴是人体气血通行之所,也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而针刺的治疗效应主要通过腧穴而发挥作用,具体包括了运行气血、调整阴阳、协调虚实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主要综述中医针刺对功能核磁共振影响研究进展。
关键词:针灸医学界功能核磁共振Abstract:Acupunctur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a valuable crystallization, but also a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acupunctur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be popularized, the side effect is little,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remarkable, which makes the acupuncture therapy get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nd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community. At present the world has more than 100 countries will be used acupuncture to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 including analgesia, stroke sequelae, such as weight loss treatment is the common acupoints of human blood, special parts is the body of Zang Fu organs and meridians gas infusion on the surfac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acupoint and the role, including the operation of Qi and blood,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coordination of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diseas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Key words: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引言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在特定的磁场内部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过有关重建成像的一种新技术。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胡俊霞袁芳张帆王桂玲郭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1[摘要]针刺是治疗失眠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有效机制仍待深入探索。
本文针对近年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针刺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情绪、认知相关脑区以及脑功能网络的功能活动,进一步揭示针刺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的中枢机制,以期为拓宽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失眠;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综述冲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10(C)-0056-03Research progress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HU Junxia YUAN Fang ZHANG Fan WANG Gulling GUO JingDeparLmenL of AcupuncLure and MoxibusLion,Beijing HospiL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L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erve Regulation of AcupuncLure and MoxibusLion,Beijing100011,China [Abstract]AcupuncLure is one of Lhe effective ways Lo LreaL insomnia,and iLs effective mechanism remains Lo be explored in depLh.This arLicle reviews Lhe brain funcLional magneLic resonance imaging sLudies of acupuncLure in Lhe LreaLmenL of insomnia in recenL years.IL is poinLed ouL LhaL acupuncLure can regulaLe Lhe emoLions of paLienLs wiLh insomnia,cogniLive-relaLed brain areas and funcLional acLiviLies of Lhe brain funcLion neLwork,and furLher reveal LhaL acupuncLure can sLabilize mood and improve sleep.The cenLral mechanism is expecLed Lo provide an objecLive basis for broadening Lhe clinical LreaLmenL of insomnia.[Key words]Insomnia disorder;AcupuncLure;Functional失眠是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发病率已占总人群的9%~15%[1],可导致负面情绪以及机体代谢紊乱,而且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2],亟待寻求更为安全长效的治疗手段。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既往 对针 刺机理 的研 究 多局 限于 动物 或某 一检 测 指 标 ,这些 研究 难 以说 明人体 的实 际变 化过 程 。f I MR 结 合 了功 能 、 影像 和解剖 三方 面 的因素 , 在活 体人脑 能 定 位各 功能 区 , 具有 较高 的时 间 和空 间分辨 率 、 放 射 无
维普资讯
・
3 6・ 3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0 8年 3月 第 1 7卷 第 3期 J T M. r2 0 , o.7 N . E C Ma. 0 8 V 11 , o 3
・பைடு நூலகம்
证 治 探 讨
・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研究 中的应用 与思考 术
来发 展起来 的一 种新 的影像 技 术 , 可以对 大脑 的高级
无 因而在针 灸 研究 中具 有独 特 的优 功 能变 化进 行可 视性 研究 ,其 出现 为针灸 机理 的研 究 性 、 创 伤性 等优点 , 提供 了有效 的研究 手 段 。本 文 拟将 近年来 功能磁 共振 势 。
成像 在针 灸研究 中 的应 用作 一论 述 。
针灸 作 为 中医学 的一 种传 统 治疗 方法 ,其 治疗 作
用 已经得 到世 界公 认 ,但 与 针灸 相关 的经络学 说主要 基 于经典 著作 , 缺乏 可视性 实 验依据 , 以至 于不 能 客观 的诠 释针 灸 的有效 性 和作 用机 理 。现 代医学 的研 究结 果 表明 , 灸穴 位与 神经有 密 切关 系 , 别是与 大脑 特 针 特
whc a r c e iu lz to td o h i h— lv lf c in c a g f r i . tp o ie h f c ie rs ac ih c n p o e d vs aiain su y f rt e h g e e un to h n e o b a n I r vd d t e ef tv e e r h e meho fr a u n tr me h n s Ths ril ma ny u maie t a pl to o f t d o c pu cu e c a im. i a tce i l s m rz d he p i in f MRI i h r s a c o ca Ol e e e r h f t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来研究大脑在不同任务下活动程度的神经影像学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fMRI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同时也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fMRI的原理fMRI利用了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具有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该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来反映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局部增加需氧量。
当大脑的某个区域活跃时,血流量会增加,氧气水平会下降,而被磁场激发后放射出的信号也会相应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捕捉,fMRI可以生成反映脑部神经元活动的图像。
二、fMR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诊断神经性疾病fMRI可以揭示神经性疾病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通过观察激发任务引起的脑区功能变化,医生可以确定病人的疾病类型和程度,并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判断植物人是否意识清醒植物人是指由于重大脑部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此时医生很难确定其是否真正没有任何意识。
通过对植物人进行fMRI扫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对特定声音、光线和疼痛触感的反应,从而判断其是否“意识清醒”。
3.评估特定计划治疗方案的效果针对某些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如手术或药物介入,fMRI可以成为评估特定治疗方案效果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fMRI图像,医生可以确定治疗对局部大脑功能的影响,以便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4.预测药物成瘾风险fMRI可以研究大脑奖赏系统的反应,并与成瘾倾向相关联。
通过观察脑区在吸毒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医学研究者可以预测某些药物的成瘾风险,有助于公众了解药物的危害性和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三、总结fMRI的广泛应用使得医学科学家对诊断、治疗和预防神经性疾病更加敏感。
通过fMRI技术,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大脑复杂的神经网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认知和思维等行为的机制。
在未来,fMRI还将继续发挥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判断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功能性核磁共振是一种脑成像研究方法

功能性核磁共振是一种脑成像研究方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成像技术,它通过测量血液氧合水平的变化来研究脑活动。
fMRI技术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脑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可以揭示脑的功能连接、神经网络以及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基本原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基于磁共振现象,即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原子核的自旋进行激发和检测。
fMRI利用具有不同磁性质的氧合态和去氧合态血红蛋白对磁场的响应差异来反映脑区的活动。
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激活的脑区将增加血流供应,导致该区域的氧合态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去氧合态血红蛋白浓度减少。
这些血流变化引起了局部磁化信号强度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活动的脑区和其功能连接。
研究方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任务性和静息态脑活动的测量。
任务性研究在任务性研究中,被试执行特定的认知或感官任务,如观看图像、听取声音、进行记忆任务等。
研究者通过比较任务执行期间和休息期间的fMRI数据,可以确定与任务相关的激活脑区,同时了解脑区在任务执行中的活动模式和网络连接。
静息态研究在静息态研究中,被试处于安静和非任务状态,但仍然保持清醒。
通过测量被试在静息状态下的脑活动,可以揭示脑区之间的固有功能连接,即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
DMN与内省、自我反省等认知活动有关,是研究人类意识和思维的重要工具。
应用领域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认知神经科学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理解认知过程和与之相关的脑区活动非常关键。
通过研究特定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脑活动,在不同认知任务(如注意、记忆、语言、执行功能)之间寻求共同的脑区,可以揭示不同任务之间的共享神经机制以及多任务执行的脑网络。
精神疾病研究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精神疾病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脑活动,可以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脑区激活模式和功能连接异常,为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针刺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近况

考。李定 忠等 发现 , 刺激相关 的经穴脑功能变化 部位一
致, 不相关 的刺 激脑 功 能变化 不 一致 。例如 , 针刺 胃经 足
三里、 伏兔 , 胃两 经伏 兔与 阴陵泉 比较脑功 能变 化一致 , 脾 而与肾经太溪穴 比较则 不一致 , 就有力地证 明 了经 络传 这 感的客观性。时常新等 用低频脉冲电流刺 激手三里 、 曲 池、 合谷等右侧 上肢 穴位 , 观察 到对 侧 中央前 回、 回, 可 后 相 当于第一躯体感受 区( M ) S 均可见较多簇状分布 的激 活
oye vl eedn, O D) 比技术 进行脑 功能磁 共 xgnl e dp ne tB L 对 e
振成 像 (uc oa m gei rs fnt nl ant eo—nnei aig F I 以 i c ac m gn , MR ) 来, 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及学者 利用此 手段对 中医学 针刺 理 论进 行研 究。脑 F I 有清楚 显示 脑功 能 中枢激 活区 、 MR 具 检查重复性好 、 间和空 间分 辨力 均较 高 、 电离 辐射 危 时 无
熊 杰 宁丽娜
关 键 词 : 刺 理 论 ; 共振 脑 功 能 成像 ; 功 能 ; 述 针 磁 脑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2 5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0— 16 2 0 )6—0 5 — 2 R4 A 10 7 5 (0 8 0 0 1 0
自 19 9 0年 O a a等… 首 先利用 血氧 水平 依赖 ( l d gw bo o
—
通过 F I MR 成像观察 到 , 刺 内关 穴后 激活 的脑 区与另两 针 组不 同。龚洪瀚 等 将 6 4名 志愿 者分 为两 组 , 均按 照先 后顺序 针刺 右侧 足三里 、 巨虚穴 , 实验组 处于得 气状 下 使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针刺即时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针刺即时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标题: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针刺即时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摘要: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针刺的即时效应进行中枢机制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fMRI技术在针刺即时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针刺;即时效应;中枢机制一、引言针刺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其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研究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即时效应,以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测量人体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检测脑血流变化来判断不同脑区的活跃程度。
通过fMRI技术,可以实时观察到针刺刺激下脑内各功能区的响应情况,进而研究针刺的即时效应。
三、针刺即时效应的中枢机制研究进展1. 针刺刺激的脑区活动针刺作为一种刺激手段,可引发大脑多个功能区域的活动变化。
研究表明,针刺刺激可以显著改变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等多个区域的神经活动,其中包括前额叶、顶叶、颞叶等与痛觉、情绪、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
2. 针刺刺激对神经传递信号的调节针刺刺激对大脑神经传递信号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针刺可以通过改变脑内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
另一方面,针刺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μ-阿片受体和脑内啡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变脑内疼痛调控的平衡。
3. 针刺刺激的调节疼痛感受反应针刺刺激对疼痛感受反应的调节是针刺即时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表明,针刺能够通过影响脑干、边缘系统等神经通路,使人体的疼痛感受降低,进而达到镇痛作用。
4. 针刺的情绪调节作用针刺刺激对情绪的调节也是针刺即时效应的一个重要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

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介绍针灸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现状,包括其临床应用、疗效评估、治疗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临床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涉及多个疾病领域。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疼痛管理,包括头痛、腰痛、关节炎等。
此外,针灸还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等。
二、疗效评估为了评估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综述。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得出针灸疗法在特定疾病中的疗效评估结果。
例如,一项针对慢性腰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针灸治疗在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治疗机制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机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针灸疗法被认为能够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激活神经递质和调节免疫系统来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一项关于针灸治疗疼痛的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激活末梢神经,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从而减轻疼痛。
四、现代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中。
例如,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用于观察针刺过程中的脑活动变化,以及针灸对脑部功能的调节效果。
此外,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用于观察针刺时机体的生理变化,进一步揭示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
五、前景和挑战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疗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估标准,导致不同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较低。
此外,由于针灸疗法的特殊性,很难进行安慰剂对照试验,这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结语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的疗效和机制,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针灸疗法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患者。
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问题及背景:神经系统疾病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中风等。
传统的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迫切的需求。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重要分支,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然而,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方案与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 研究对象:选取一个足够的样本容量,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
3. 干预措施:针灸组将接受针灸疗法,按照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经验制定针灸方案;对照组将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4.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疾病的临床评分和疼痛程度等。
5. 辅助观察指标: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分析,了解针灸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 纵向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床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2. 横向数据分析:利用fMRI和EEG数据,研究针灸疗法在脑功能和神经电活动上的改变。
3. 结果呈现:将研究结果以图表和统计学分析的形式进行展示,用以直观地表达研究结论。
结论与讨论:1. 研究结果显示,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症状,减轻疼痛程度。
2. 针灸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神经递质和激活脑区有关,进一步的研究仍需开展。
3. 针灸疗法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在副作用方面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
4.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针灸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总结:本研究通过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系统地探讨了针灸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黄泳,廖晓明,赖新生,等. 不同层次针刺阳陵泉穴 fMRI 脑功能 成像比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 4) : 5 - 8
[4] 黄泳,宋远斌,赖新生,等. 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 fMRI 比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 3) : 243 - 245
不同的刺激方法,不同的针刺深度、强度及刺激参数作用 于穴位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是有差异的。张俊 海等[2]对阳陵泉和悬钟及假穴进行深刺,认为穴位深刺电针 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和兴奋与痛觉调制相关的多个脑功 能区实现的,而假穴深刺则更多的是一种不良刺激。阳陵泉 穴在治疗运动障碍方面疾病宜行浅刺,而治疗精神神志、平衡 障碍等疾病 宜 行 深 刺[3]。 皮 部 浅 刺 与 深 刺 激 活 脑 区 的 指 向 基本一致,都能发挥该穴的临床疗效,但运用内关穴治疗与视 听觉、情感、记忆有关的障碍,宜常规深刺[4]。外关穴常规针 刺能够在视觉、平衡以及认知障碍方面发挥较突出的作用,皮 部浅刺也能起到激发经络、调整脏腑气血的作用[5]。外关穴 配伍支沟穴治疗与运动、语言、记忆和情绪有关的疾病,应多 考虑浅刺,而治疗与视觉、平衡、锥体外系相关运动疾病应多 考虑深刺[6]。外关 配 伍 内 关 穴 皮 部 浅 刺 多 作 用 于 额 叶 和 枕 叶,主要发挥调理神志、治疗目疾的功效; 常规针刺多作用于 顶叶和颞叶,主要发挥着治疗偏身感觉障碍、提高认知、调节 情志的功效[7]。
[参 考 文 献]
[1] 黄心洁,赵仓焕,高鹏. fMRI 与视觉刺激控制平台在针刺效应 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09,15( 18) : 25 - 26
[2] 张俊海,冯晓源,李霁,等. 穴位和非穴位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 共振对照研究[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 1) : 10 - 16
[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92,8( 2) : 96 [18] 刘宝厚,刘新,骆力,等. 血液流变学测定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中的临床意义[J]. 中华肾脏病杂志,1987,3( 3) : 128 [19] 赵金利,孙文武. 肾囊注射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8,28( 7) : 489 [收稿日期] 2011 - 07 - 25
[11] Sparks RE. Review of gastrointestinal per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remia[J]. Clin Nephrol,1979,11( 1) : 81 - 85
[12] Karpov PF. The complex assessment of gastrointesinal tract 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failure[J]. Urol Nefrol Moek,1991,4( 1) : 50 - 55
著变化,其效应的产生虽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 却不仅仅限于神经系统,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通道实现。 3 fMRI 对针灸研究的局限性与应用前景
①运用 fMRI 观察针灸效应激活脑区的研究仅限于少数 几个穴位,且研究对象大多为健康人,因而得出明确结论的还 很少,故今后可扩大对病理脑、穴位数目的比较研究。②研究 样本量多为十几例,有的甚至几例,这明显降低了研究结果的 可信度,故今后应尽可能增加样本量。③fMRI 是通过 MR 信 号的测定来间接反映血氧饱和度和血流量,并不能直接显示 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而血液磁化率或含氧量与 fMRI 信号强 度之间有何定量关系,它们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大脑 的功能有待验证。④多数针刺研究基于 Block 实验假设: 刺 激完成后,大脑的响应活动状态已恢复到刺激前的平稳状态, 使得基于 Block 设计的基线状态发生了相应改变,故依赖于 刺激状态减去基线状态所得出的相应结论可能会有大量假阳 性; 即目前对针灸实验研究并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方案, 致使诸多类似实验得出不同结论,这有待进一步研究。⑤在 临床应用中手针具有个性化特点,不同医师针刺相同穴位的 治疗效果差别极大,同一针灸师对不同受试者引起的针刺效 应也会不同,这就给实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误差。因此,在研 究中如何将手针操作标准化是一个难题。⑥针刺应该在安 静、放松的条件下进行,但在磁共振实验过程中噪声、情绪、磁 场不均匀、心理问题,另外呼吸、心跳、眼球运动和吞咽等运动 都会对结果产 生 影 响。⑦ 针 灸 过 程 中 的“得 气 ”感 是 受 试 者 及施针者主观 的 感 受,没 有 客 观 标 准,这 给 结 果 带 来 一 定 影 响。⑧脑功能成像研究大多在短时间内完成,而针刺治疗时 间较长,针刺即刻脑功能变化能否真实反映针刺治疗的实质 尚待研究。
Loher 等[8]认为针刺足三里应首先激活相应脑功能区, 同时影响某些化学物质或激素释放到靶器官而达到调节胃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 Mar,21( 8)
针灸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即机体处于亢进状态时,针灸可 使之抑制,反之,针灸使之兴奋。针灸效应的产生是通过刺激 位于相应经络上的腧穴,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实现经气的调 整功能,使阴阳归于平衡,纠正其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机 体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穴位可 能是皮下的一个低电阻点,即调整系统( 经络) 的枢纽,针刺 疗效可能原因之一是首先通过刺激该点启动相应的中枢神经 系统,再进一步由中枢神经系统调整神经、内分泌、体液免疫 网络,继而影响靶器官[1]。
龚萍等[11]针刺三阴交时发现葡萄糖增加区域主要见于 运动相关脑区,表明该穴可能有良好的运动相关性,为该穴治 疗下肢痿痹提供了 理 论 依 据。 王 爱 成 等[12] 针 刺 申 脉 穴 主 要 激活与人类情绪反应、睡眠觉醒、内脏调节、学习和记忆有关 的边缘系统,提示申脉穴在治疗失眠等心境障碍性疾病时起 一定作用。针刺中渚穴可激活与听觉相关的大脑皮质,与临 床针刺该穴治疗耳聋、耳鸣等耳部相关疾病的作用相符[13]。 视丘下部受损可出现应激性胃肠溃疡和出血,针刺足三里引 起视丘下部、室旁核和与精神智能及睡眠密切相关的颞叶神 经元兴奋性增加,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胃肠疾病及改善精神 状态和睡眠提供依据,而眶回、额上回和额下回等多个大脑皮 质功能区激活,提示针刺足三里治疗胃肠疾患有边缘叶的参 与[14 - 16]。
[通信作者] 龚洪翰,E - mail: honghan_gong@ sina. com [基金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091040307)
大脑皮质各部位之间有功能联系,多个有功能联系的皮质区 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针刺效应的调节。针刺某一穴位引起大脑 皮质相应点的兴奋,这一兴奋就按其特有的功能联系有规律 地扩散到同一经上有关穴位的相应点,引起该经的兴奋,在主 观上便形成了体表的循经传导感觉。故称经络感传为“产生于 大脑皮质的经络感觉”,它不能作为有经络管道结构的依据。 2 脑功能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功效的研究
[13] 王玲,王亿平,朱敏,等. 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 肾衰竭的临 床 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 病 杂 志,2009,10 ( 7) : 622
[14] 吉勤,李红帅,张春艳,等. 中医辨证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 微炎症状态 的 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 病 杂 志,2010,11
·907·
功能、缓解疼痛的疗效。Biella 等[9] 发现针刺合谷穴可激活 扣带回前部、岛叶、小脑、额上 / 下 / 内侧回,认为针刺可通过干 扰疼痛相关中枢网络的均衡分布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配伍 刺激足阳明胃经的原、合穴后,可激活、减低属于“内脏脑”的 不同脑区及躯体感觉区的顶上小叶,提示足阳明胃经的止痛 效果可能是通过重新调节内脏脑的各个脑区的活动,使之达 到新的功能平衡而实现的; 而治疗与肢体运动有关病症可能 与调节顶上小叶有关[10]。针刺某些特定穴能不同范围地兴 奋或抑制脑内痛觉调制通路上的某些区域,即针刺不同的穴 位能调制相同的痛觉通路,针刺单一穴位能调制不同的痛觉 通路。
·906·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2 Mar,21( 8)
[10] 邓建龙,焦闻文. 尿毒清、爱西特、析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 竭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 1) : 49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戴西件,龚洪翰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经穴; 针灸; 脑功能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号] R44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12)08 - 0906 - 03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因其适应证广、操作简便、 费用低廉等特点而广受推崇。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是目 前所掌握的唯一无侵入、无创伤、可精确定位的人脑高级功能 研究手段,适于在活体上进行动态针刺的中枢机制研究。本 文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经穴的脑功能激活情况,以 期探讨 fMRI 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 1 fMRI 看针灸功效的中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