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能专利研究

合集下载

海洋科技小发明

海洋科技小发明

海洋科技小发明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科技的发展也日益迅猛。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小发明也应运而生,为海洋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智能海洋观测装置智能海洋观测装置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海洋环境监测的装置。

它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海水温度、盐度、流速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可以自主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将监测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装置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以长时间在海洋中运行,为海洋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海洋生物监测系统海洋生物监测系统是一种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生物分布和数量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声纳、光电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海洋中的生物进行监测和识别,并且可以将监测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三、智能海洋养殖系统智能海洋养殖系统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水质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可以自主进行水质调节和控制,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喂食、自动清理、自动消毒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海洋养殖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智能海洋清洁机器人智能海洋清洁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海洋垃圾清理的机器人。

它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海面上的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并且可以自主进行清理和回收。

该机器人具有高效、精准、环保等特点,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五、智能海洋运输系统智能海洋运输系统是一种可以自主进行海洋运输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且可以自主进行航行和导航,保证运输安全和效率。

该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装卸货、自动化维护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海洋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海洋科技小发明的出现,为海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推动力量。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会有更多的海洋科技小发明涌现,为人类探索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提供更多的可能。

海洋潮汐能领域国际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海洋潮汐能领域国际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b e a qa- yh y f un t w o
i fea uta e鲫日 菌8 a f m:Tdl u e at i t tet n ,U n r s ete el fa v dqa t v b .G  ̄uo t i n l ̄ i i x m ee sh fu ed SadBi ha cr acr  ̄ eu r r i r t _ ht l 岫 [ e od ]d a eeg ;t a cr n ee y a n a s ;i t nl a n K yw rs dl nry i l ur t nr ;pt t nl i mmaoa pt t d e g e a ys i e 海洋潮汐能是储 量大 、清 洁的可再 生能源 ,其有 效利
pt t a b8.1ept t i r d aoad tbtn a n ap c ,t ho g fe w . a a n dt a e a e " a nf n e ,ntnl ir uo ,pt t pam h e l gtn i si i e e nl y d e I c o l r I e
1 潮 汐能 发 电原理 与国 内外发 展现 状
潮 汐势能发电是选择 有利 的海岸地形 ,建筑 水堤 ,形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1 7 7
本文所指潮汐 能发电包含传 统坝 式潮汐势 能发 电和潮
流动能发电。
基 金项目 :本文为青岛市知识产权局公共领域 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 值 色经济主导产业之海洋新能源专利分析) ( 目编号 0Z 0)的 项 9 一6
frR o 肋
o lan∞ o, tae ryn n pe a t t ta i ln g a  ̄n d e d
d ee d
spt u o pr

海洋能现状

海洋能现状

我国海洋能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电监会资质管理中心魏青山在能源消费量持续攀升和传统能源日趋紧缺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探寻与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海洋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可以为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符合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需求。

正确看待我国海洋能发展的现状,正视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正是当下启动新一轮海洋能发展之所需。

一、我国海洋能发展现状海洋能是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总称,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离岸风能等,它是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当前海洋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发电,从能源储量、发电设施运行、发电的技术研发、国家对海洋能开发的重视与支持等方面看,我国的海洋能开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国海洋能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8000公里海岸线,海洋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

我国潮汐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2200万千瓦,其中潮汐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于福建和浙江沿海,潮差最大的地区(如浙江的钱塘江口、乐清湾,福建的三都澳、罗源湾等)平均差为4米~5米,最大潮差为7米~8.5米;我国海流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1400万千瓦,其中以浙江沿岸最多,有37个水道,资源丰富,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台湾、福建、辽宁等省份的沿岸,约占全国总量的42%;我国波浪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13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区域较多,其中以台岛沿岸丰度最大,占30%以上,浙、闽、粤三省沿海共占40%以上,山东沿海也有较丰富的蕴量,占10%以上;我国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在各类海洋能中占居首位,可开发的资源量超过13亿千瓦,其中海域表、深层水温差在20℃~24℃,是我国近海及毗邻海域中温差能能量密度最高、资源最富的海域;我国离岸风能相当丰富,全国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7.5亿千瓦,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其中以福建、江苏和山东省海洋风能最丰富;我国拥有大量富油藻类种群,适合开展海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究。

中国海洋科技的巨大发展成果

中国海洋科技的巨大发展成果

中国海洋科技的巨大发展成果1. 中国海洋科技的巨大发展成果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海岸线和海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拥有庞大海洋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的国家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科研能力方面取得突破,还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 科研能力的突破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成立了专门的海洋科研机构,并在研发装备和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科研体系,包括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重要机构,这些机构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我国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海洋观测、海洋勘探、海洋生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技术,中国已经能够进行海洋深部的勘探和探测,并研发了一系列高精度的海洋仪器设备。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成功完成多次深海探险任务,探测了我国大陆架及周边海域的海底地形和资源分布。

中国还广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掌握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数据,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渔业资源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

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深海钻井平台,成功开发了多个深水油气田,为中国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如深海铁锰结壳资源、海底硫化物资源等。

中国加强了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了可持续渔业的发展。

这些努力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机会。

4. 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中国积极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究和实践,加强海洋污染监测、环境评估和治理等工作。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开展了长期监测工作,掌握了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为科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

我国波浪能专利发展分析与思考

我国波浪能专利发展分析与思考
2 1  ̄ 2 0 2@ 0
si 。 c 眦
。 t e 。 … s h R
d i 0 3 6 /.sn 1 0 7 9 . 0 2 2 . 4 o :1 . 9 9 j i . 0 0— 6 5 2 1 . 0 0 6 s
我 国波浪能专 利发 展分析 与思考
潘 诚 ,孟庆 勇 ,王子 峰 ,程培周 ,王 兵
n lg d p i n l e c ce h sa t l u g se sfl w :sr tgc r s a c h u d b a e u ;c mp n e ,u ie - oo a o t i y l .T i r ce s g e t d a l s tae i e e rh s o l e c  ̄id o t o a is n v r y o f i oo st s a d i s t t ss o l t ie te ra v na e ;tc n l g e e r h a d p tn a o ts o l e e h n e . i e n n t u e h u d u i z h i d a tg s e h oo r s a c n ae tly u h u d b n a c d i i l y
中 图 分 类 号 :G 0 ;P 4 . 3 6 7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9 ( 02 0— 2 0— 5 0 0— 6 5 2 1 12 0 0 0
An l ss a d Thi ki g o t v l pme t Tr nd o a y i n n n n he De eo n e f
Ab t a t B s d o e a ay i fC i a S w v n ry p t ns s c 9 5,t i r c ep e e td te l y u fC i a sr c : a e n t n lsso h n ’ a ee eg a e t i e 1 8 h n h sat l r s n e a o t h n ’ i h o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中国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为基础,成功研发了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深海勘探技术的突破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在深海勘探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发射卫星和潜水器的配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深入海底,开展了大规模的深海勘探工作。

他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和珍贵矿产资源,还开展了深海地形和海洋地质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深海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渔业和海产养殖业,还借助新型技术实现了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的深海勘探技术突破使得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中国科研人员针对深海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创新技术开展了实验和试验。

结果表明,中国成功地开发出深海油气、锰结壳、燃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三、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中国通过开展海洋风电、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能源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中国沿海地区能源的供应需求,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推动下,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通过海洋监测和数据采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和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防,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减轻海洋灾害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海洋船舶发展及波浪能供电系统-王世明

海洋船舶发展及波浪能供电系统-王世明

近年我国船舶总体情况

船舶配套业尤其是船舶的新能源利用,作为我国装备 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的很大关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6-2015)》、《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纲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船舶工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实施细则。对发展船舶的新能 源技术提出了要求及相应的政策支持,国家的产业支 持政策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船舶配套业发展的重 要推动力。
8)技术路线
2.浪翼动力推进原理
定义:在波浪中产生推力推动物体前进的翼。

实验室速度3节, 海上速度3.2节。视频
四、海洋工程研究所简介

海洋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海洋测控装备(浮潜 标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上工作平台、 以及海洋运输与物流等领域的研究。 所长:王世明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团队及学术交流情况

海洋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人,外聘 院士3人,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团队具有 合理的年龄和交叉学科知识结构, 已培养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16名,在读研究生22名。 硕士论文“海洋浮子式波浪放电装置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获 得上海市优秀论文。

在研项目
1.“上海海洋综合观测与安全保障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市科委“登 山计划06DZ012) 2.“海洋新能源在浮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 10YZ129)” 3.“海洋可再生波浪能转换理论与技术(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 10ZR1414000) 4.“波浪对结构物冲击作用的多因素影响研究”(上海市科委) 5.“海洋浮潜标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08210511900)” 6.“水环境监控仿生机器鱼驱动和无线通讯系统研究”(上海市科委) 7.“海域环境生态浮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上海科委长三角项目 (10595812800) 8.“跨太平洋高速(TPE)S1S浅海段海底勘察”,908项目 9.海洋新能源在浮标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2009年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

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出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

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出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

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出新型海洋波浪能发电装置新华网山东频道1月22日电(记者张旭东)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研制的“10kW级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近日在青岛市黄岛区斋堂岛海域成功投放并进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波浪能阵列化开发与工程应用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中国海洋大学介绍,这套装置的研制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资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装置采用组合式陀螺体型振荡浮子与双路液压系统进行波浪能向电能转换,使用潜浮体配合张力锚链进行海上安装定位。

据了解,这套装置依托阵列化开发思想,针对我国近海短周期、小波高、低能流密度的波浪能资源特征设计了组合型波浪能摄取机构,解决了多数传统装置“小浪不发电、大浪易损坏”的“老难题”。

同时,这套装置采用双浮体自升沉结构形式,可在大潮差海域实现24小时自主控制运行发电;应用了自主开发的全自动在线控制与检测系统,可在百公里外的中国海大校园
内对装置实时工作状况、运行性能等实现远程监控,真正做到了无人值守与远程遥控。

据介绍,这套装置是由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宏达领衔的研究团队与装置生产加工企业、海上施工企业联合攻关研制,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形成了“以原始创新带动产品研发,以工程应用推动科学研究”的产学研多层次联动的合作模式与全产业链创新。

史宏达表示,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沿海地区未来重要的战略性新型能源,这个装置的成功试运行将为我国波浪能资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依托这个装置的试运行经验,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团队还将开发200kW级的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并通过斋堂岛海洋能综合示范基地,向岛上的三百余户居民提供真正绿色环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力。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潮流能发电发展现状

潮流能发电发展现状

潮流能发电发展现状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十分之七的领域,海洋中蕴藏的和由于海洋特殊环境而产生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包括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无穷的能量。

作为清洁能源,潮流能发电可减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且LHD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群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46项国内外专利。

从该项目装机到发电成功意味着中国潮流能发电技术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为中国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开辟一条新路径,在海洋潮流能利用方面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中国在海洋能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又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一是潮流能发电机组首次实现并网运行。

海域已建成了潮流发电示范型电站,首次实现60kW潮流能机组海岛微网试验运行和120kW机组并网运行。

该站是目前国内实际发电时间最长、发电量最大的机组,具有在东海推广的前景。

二是波浪能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能源所研建的100kW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万山号”在海域成功投放,累计发电量超过1.5万度,输出电力质量达到市电标准,可望投放南海等远海岛礁应用。

三是首台3.4MW并网潮流能机组海上施工顺利,该机组除国家资金支持外,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自筹资金近1亿元开发总装机容量3.4MW的模块化潮流能发电机组,如顺利成功发电,中国有望跨入世界潮流能开发先进行列。

中国潮流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中国近海99个主要水道的潮流能资源理论装机容量为833万千瓦。

其中,xx省近海潮流资源最为丰富,约为519万千瓦,占到了全国潮流能资源总量的50%以上。

截至目前,两台机组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万度,刷新了中国潮流能装置发电纪录。

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研建的3.4兆瓦模块化潮流能发电机组总成平台已成功下水,该平台7个模块中的两个模块共1兆瓦发电机组成功下海发电,刷新了中国潮流能发电装置装机规模纪录,为中国潮流能规模化应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海洋能发电现状分析

海洋能发电现状分析

学 术 论 坛22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作为蕴藏于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等。

潮汐发电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波浪能发电利用波浪发电装置将波浪能转换成电能,温差能发电利用海洋表层和深层的温差,对中间介质进行沸腾冷却,驱动涡轮机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海流能主要利用海流流动推动水轮机发电,而盐差能发电则是将不同盐浓度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转换成水的势能,再利用水轮机发电。

1 概述现海洋能通常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等。

巨大的海洋能资源,在化石能源逐渐消耗殆尽的将来,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2 发展现状全世界的海洋能贮量极其巨大,据估算,潮汐能约27亿kw,波浪能约25亿kw,海流能约50亿kw,温差能约20亿kw,盐差能约26亿kw。

我国海洋能源十分丰富,据估算,潮汐能资源约为1.9亿kw;波浪能的开发潜力约1.3亿kw;沿岸波浪能0.7亿kw; 海流能0.5亿kw;海洋温差能和盐差能分别有1.5亿kw和1.1亿kw。

尽管海洋能贮量巨大,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非常低。

2.1 世界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对潮汐能,波浪能的开发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很多国家都已经建造了潮汐电站和波浪能电站,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的开发利用都还在试验阶段,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世界潮汐电站的总装机容量约为30万kW,仅开发了万分之一的潮汐资源。

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1966年建成的法国朗斯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4万kW,单机功率为1万千瓦,共24台水轮机,年发电5.44亿度。

波浪能发电是继潮汐发电之后,发展最快的一种海洋能源的利用。

目前世界上已有日本、英国、爱尔兰、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海上研建了波浪能发电装置。

海油观澜号发电原理

海油观澜号发电原理

海油观澜号发电原理海油观澜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海洋能发电设备,利用海洋波浪能将其转化为电能。

海洋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海油观澜号发电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波浪感应:海油观澜号的发电装置通过波浪感应技术感知到海洋波浪的存在和能量。

2. 波浪采集:海油观澜号采用外形特殊的波浪采集装置,例如专利的波浪能电动膜板机构,波浪能电动液压装置等,来捕捉和收集波浪的能量。

3. 能量转化:采集到的波浪能量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如波浪能电池等,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其中,波浪能电动膜板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波浪对电动膜板产生的力矩进行液压传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 发电储存:通过电力装置将转化而来的电能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例如利用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或者将电能输入电网进行分配和利用。

总体来说,海油观澜号发电原理就是利用波浪能将其转化为电能,通过波浪感应、波浪采集、能量转化和发电储存等步骤实现。

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方式,海洋能发电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是一种绿色发展的能源选择。

海洋能发电在解决能源问题、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海洋能发电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海洋波浪能的不稳定性和难以预测性使得海洋能发电装置的设计与运行存在较大的困难。

此外,海洋环境的恶劣条件也对海洋能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投入。

通过提高海洋波浪能的感应和采集效率、改进能量转化和储存装置的性能,以及提高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海洋波浪能进行发电,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洋技术研究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

海洋技术研究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

海洋论坛▏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技术进展海洋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海洋特有的依附于海水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

除潮汐能和潮流能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产生以外,其他的均产生于太阳辐射。

在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中国拥有长达1.8万km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km的岛屿海岸线,1万多个大小不同的海岛和岛礁,海岛缺电现象严重。

开发海洋能资源,发展海洋能发电和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为边远海岛提供充足、稳定的能源和淡水供给,建设宜居可守海岛,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海岛、海防建设的迫切需要。

海洋能具有开发潜力大、可持续利用、绿色清洁等优势,国际上非常重视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战略性资源开展技术储备;但海洋能利用也存在开发难度较大、能量密度不高、稳定性较差、分布不均匀等不足,国际海洋能技术研发还面临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目前,国际潮汐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运行阶段,潮流能技术已进入全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波浪能技术已进入工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温差能技术已进入比例样机实海况测试阶段,盐差能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验证阶段。

同时,为了充分高效的获取海洋可再生能源,根据海洋能资源的条件不同,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

一、国外现状⒈潮汐能潮汐能是指受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的作用而周期性涨落所储存的势能。

潮汐能发电技术一般是通过建筑拦潮坝,利用潮水涨落形成的水位差,使具有一定水头的潮水流过安装在坝体内的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技术,原理与水力发电相似。

传统潮汐能开发利用主要有单库双向、单库单向、双库单向及双库双向等几种方式。

作为最成熟的海洋能发电技术,传统拦坝式潮汐能技术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目前,国际上在运行的拦坝式潮汐电站主要采用单库方式。

如建于1966年的法国朗斯电站(240MW),采用单库双向工作方式,即通过拦坝形成一个水库,在涨潮时或落潮时均可发电,平潮时不发电;建于1984年的加拿大安纳波利斯电站(20MW),采用单库单向工作方式,只有一个水库,且只在落潮时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而是采用潮汐变化产生的浮力来驱动发电机, 的 “转 子 自 浮 式 小 型 海 流 发 电 装 置 ”[7], 可 利 用 低
克服了以往潮汐发电系统不易安装、受潮汐大小 速海流的动能进行发电。
及地形限制的缺点。
1.5 盐差能发电
1.3 海水温差发电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盐, 海水含盐浓度大
海水温差能是深层海水与表层海水的温度差 于江河水, 形成了盐度差。当 2 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专利申请数量 \ 项
60 50 40
30
20
10 0 1985
1990
1995
年份
2000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总计
图 2 中国海洋能专利申请量曲线 Fig.2 Annual amount of the ocean energy conversion patents
理时间的因素, 专利申请的数量有稳步增长的趋 势。在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占 45%, 说明专利整 体质量较高。其中波浪能占的比例最大, 波浪能是 近期中国海洋能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波浪 能的实用新型专利基数大, 但仍比发明专利少。作 为海洋能转换核心技术之一的水轮机技术, 其实用 新型专利远多于发明专利, 主要因为其技术和理论 都已趋于成熟。潮汐能发电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水轮机技术, 水轮机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潮汐能电 站的建设, 因此潮汐能虽然在专利方面的数量不多, 但仍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海洋能。其他海洋能的 专利数量不多, 但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1985~2003 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公告的
难题。
海洋能专利共计 282 项, 具体数据见表 1~4。
专利类型
表 1 SIPO 每年公告的海洋能专利数量 Table 1 Annual amount of ocean energy conversion patents from SIPO
项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0 引言 随着中国专利法的施行, 积极利用专利对科
学技术成果加以保护, 正成为科技发展的趋势, 专 利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 重要指标。虽然我国的专利立法较晚, 但关于海洋 能的专利申请数量( 尤其是发明专利) 近年来增长 迅猛, 极大地促进了海洋能领域的研究开发。 1 技术背景和最新专利
申请人属地 波浪能 潮汐能 温差能 海流能 多功能综合 水轮机
境外
12





中国大陆 104 21


14
108
合 计 116 24


14
112
张 峰, 等 中国海洋能专利研究
81
表 4 职务/个人申请专利数据统计 Table 4 Sorts of the employment/ individual patents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申请的发明专利 “一 种 海 洋 波 浪 能 自 动 调 配 能 量 吸 收 方 法 ”[2]( 中 国专利申请号 CN03113523.4) 介绍了一种新的波 浪能利用方法, 该方法在波浪能转换原理的基础 上提出了采用参数控制来优化和提高系统性能的 新策略, 是国内波浪能转换研究的最新技术。
于海水落差不大, 但流量较大, 并且呈间歇性, 因 的巨大动能就是海流能。
此潮汐发电的水轮机是按照低水头、大流量的特
海流能发电系统安装在海流流经之处, 海流
点来设计的。潮汐电站投资高, 需要考虑电站使用 推动系统的水轮机或其他动力装置来发电。海流
寿命及电站运行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等因素[3]。 能发电存在着安装、维护、电力传输、防腐等诸多
第 25 卷 第 2 期 2007 年 4 月
可再生能源
Re ne wa ble Ene rgy Re s ource s
Vol.25 No.2 Apr. 2007
中国海洋能专利研究
张 峰 1,2, 游亚戈 1, 吴必军 1, 李甫杰 2 ( 1.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2.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64)
专 利 申 请 号 为 CN02155391.2 的 发 明 专 利 技术难关[2]。
“引 力 定 位 发 电 系 统 [4]”提 出 了 一 种 新 的 潮 汐 发 电
专利申请号为 CN02209706.6 的实用新型专
系统, 该发明不是采用传统的水流动力驱动发电 利提出了一种由水轮机、发电机及供电装置组成

申请人类别 波浪能 潮汐能 温差能 海流能 多功能综合 水轮机
职务申请
16




27
个人申请 100 23


11
85
合 计 116 24


14
112
因各种海洋能发电系统大多采用水轮机来发
电, 故将水轮机的专利单独列出。为避免重复统
计, 还将具有多种海洋能发电功能的专利和兼有
发电及其他功能( 如海水淡化) 的专利归为“多功
Resear ch on Chinese patents of ocean ener gy conver sion
ZHANG Feng1,2, YOU Ya- ge1, WU Bi- jun1, LI Fu- jie2
( 1.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 Wuhan 430064, China)
产生的热能。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大部 混合在一起时, 低浓度的溶液就会向高浓度的溶
分被海水吸收, 使海洋表层水温升高, 从而在深部 液渗透, 直至浓度平衡为止, 这种渗透带有压力
海水与表层海水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度差。海水温 差。海水盐差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将不同含盐浓
差发电是利用表层海水蒸发工作介质如氨、丙烷 度的海水和淡水之间的压力差转换成水的势能,
Abstr act: Patents are important frui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as well as papers. Presently, Patent application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and besides, there are few scientific literatures em- bodying technologies of patents. Wherefore, ocean energy conversion patents in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of P.R.China ( SIPO) are searched and sorted. The nearest energy conversion patent applications of wave, tide and oceanic thermocline are introduced. The highlights and cur- rent blanks in the field of ocean energy conversion patents are pointed out. In the end, the evolve- m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Ocean Energy Convers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patent ac- 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atistic sorts. Key wor ds: ocean energy; patent; wave energy; tidal energy
80
可再生能源
2007, 25( 2)
1.2 潮汐发电
专利申请号为 CN00100009.8 的发明专利按
潮汐能是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海平面周期 上 述 原 理 提 供 了 一 种 “温 差 源 动 系 统 ”[6], 该 系 统
性的升降, 致使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从而产生的 由汽轮机、吸热生源器、工质提升泵、泄热还液器
收稿日期: 2006- 01- 13。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 2001AA516010) ;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GCX2- SW- 305) 。 作者简介: 张 峰( 1980- ) , 男, 湖北荆州人, 硕士, 主要从事工程技术与专利研究。E- mail: navier7402@163.com
或氟利昂, 使其气化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然后利 再驱动水轮机发电。渗透膜的技术水平是目前制
用深层冷海水将工作介质冷却成液态, 如此反复 约海水盐差能利用的瓶颈[8]。
使用。海水温差发电涉及到机械、热能、流体等多 2 专利统计及分析
个学科, 因此也存在着包括热交换器、冷却管、汽 2.1 数据统计
轮 机 [5]及 海 洋 工 程 技 术 在 内 的 一 系 列 有 待 解 决 的
能综合”一档。
2.2 海洋能研发现状分析
近年来, 中国海洋能研究取得了好的进展,
从 表 2, 图 1, 图 2 可 以 看 出 , 排 除 专 利 申 请 受
水轮机 40%
多功能综合 4.9%
波浪能 41%
潮汐能 8.5%
海洋能 2.8%
温差能 2.8%
图 1 各种海洋能专利所占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