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要讲究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
当然还可提前准备道具,比如下节课要学习七大洲和四大
洋,要求学生自制道具,事先绘图或用硬纸壳做大洲的拼图等,都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也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再比如地形这一课,可以用橡皮泥做好山地模型,有条件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用平板
电脑准备地图,既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可见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通过读图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突破难点。
学生是五步三查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我们要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读图、识图和析图,注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具有学科特色,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符合课标的要求,突出学科的核心素养。
的乐趣。
清楚,切忌空洞、抽象。
可从作文中最简单、也可以从句子的组织出发,还可以有的教师评改作文,通常”“主题思想不够突出”之类的评语。
学生看怎样才能不乱?学生?因此,教师的评语要能给学生以具体启发,引起学生的思考。
五、作文评语要具有针对性
要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对水平较高
的要求写“好”,对主题的提炼、感情的抒发、语气的转换、遣词造句等等,都要认真推敲;对中等水平,则着重要求写具体,结构紧凑,用词准确,在通顺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对水平
低的,主要要求通顺,就是要事先理清句子,把话说得明白,使
段落不散乱,避免一般的病句。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六、作文评语要具有创新性
要具有创造性,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作文评语中找到耳目一新的感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七、作文评语要具有情感美
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语言去打动学生,用道理去说服学生,达到共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071
小学教师论坛
2019-4
当代教育八、作文评语要具有鼓动性
从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发掘其优点,肯定其长处,使之体会到作文的乐趣,增强其作文的信心。
对学生作文中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而对其缺点毛病则要从爱护的角度予以指出,不做严厉的批评。
九、作文评语要具有教育性
要具有教育意义。
要使学生从作文评语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把握人生,认识社会;使学生把作文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找到作文的源泉,做一个明白人。
十、作文评语要具有可读性
要生动、感人,给人带来美感。
切忌枯燥、乏味。
总之,作文评语千变万化,需要教师不断博览群书,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服口服,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贵州省贵安新区新移小学 许雪梅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准确音色、音质也再辅以得体的身体语言,才能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教展示了教学重点,是学生读、看上去格一种整体美。
在利用不同颜色、符号、线条和字体等作为刺激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在
“沿途”粘上红艳的映山红,嫩绿的茸茸的小草等,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色彩的实物,再现了“眼前一片明艳”的场景,引人入胜,与学生一道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这种独到的板书设计浓缩
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揭示了教学内容,学生倾刻心领神会。
学生易受课前情绪的影响,难以迅速入神,因而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新课导入上下功夫,想方设法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上《丁香结》一课,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丁香的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
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这样做一下就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排除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巧架桥梯,创造了学生轻松主动学习的课堂情境。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调节好气氛,创造良好的开端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
教师出示自制的精湛教具,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也可借助幻灯片、投影仪,很快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境地。
在临上课前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亲切交谈,进行沟通,并谈谈要学什么,就如看京戏一样,后台突然紧锣密鼓,大声喊腔,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看戏的感到有厉害的要上台了,急切地盼出场。
先就给人一个信号,经过准备,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就能很好地调整进入听课了。
此举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以载道。
课文中还有许多思想教育内容。
老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能挖掘、提炼这些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渗透思想教育。
老师在激情地诵读课文时,在语气、节奏、亲切味浓的轻声等方面都能把握得很准。
面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于海,教师全身心投入,激情充溢,拨动着学生的心弦,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进入一幅秀美的画图中。
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境品读,声情并茂。
在教学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利用投放仪、幻灯片,把大自然的声音直观地表现出来,在不断变幻的图影中,将课文描绘的三种大自然的声音的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