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源地消毒
疫源地消毒(培训材料)

常用消毒液的选择与配制
• 1、漂白粉(其有效氯25%左右),漂白精片(有效氯含量为80~85%)使用前 测其有效氯含量,有效氯含量用%(W/W) 表示。用漂白粉配制水溶液时应 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液。
• •
漂白粉干粉可用于铺垫墓葬,地面和人、畜排泄物的消毒, 其水溶液可用于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用具擦拭消毒 等, • 漂泊精片可直接溶于消毒水体。 • 例:按2㎎/L加入漂白精用于1m³水体的消毒,需要加漂白精多少克?(漂 白精的有效氯按80%计算)。 • 2㎎/L×1×1000÷80%=2500㎎/L=2.5g • 取2.5g含80%有效氯的漂白精置研钵捣碎,直接加入水体中、搅拌。将研钵用 水冲洗数次。 • 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
常用消毒技术
选择消毒方法的原则
• 1、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 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进行。 • 2、根据物品危险程度和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 消毒灭菌方法。 • 3、根据消毒对象(物品)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 毒方法时需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 受二次污染;二是消毒方法可靠且有效;三是消 毒后残留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
• 11、粪便、 分泌物:漂白粉干粉搅匀,1∶5作用2~6小时; 30000~50000㎎/L含氯消毒剂2∶1作用2~6小时。 • 12、尿:漂白粉干粉搅匀,3%作用2~6小时;10000ml/L氯含 氯消毒剂搅匀,1∶10作用2~6小时。 • 13、便器:0.5%过氧乙酸浸泡,浸没便盆30~60分钟;5000㎎ /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浸没便盆30~60分钟。 • 14、手:2%碘酊、0.5%聚维酮碘、0.5%氯已定醇液擦拭、或揉 搓消毒,适量,作用1~2分钟;75%乙醇、0.1%苯扎溴铵揉搓 消毒,适量,作用1~2分钟。 • 15、运输工具: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8ml/㎡,作用60分钟。 • 16、医疗废弃物: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具备集中处臵医 疗废弃物条件的地方,自行处臵医疗废弃物的,应当符合下列 基本条件:①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 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②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③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

疫源地消毒基本要求1组织执行与人员(1)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2)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布鲁菌病、炭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淋病、梅毒等和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人进行消毒处理。
(4)各类传染病(包括非法定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5)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末消毒由医院安排专人进行。
(6)非专业消毒人员开展疫源地消毒前应接受培训。
2时限要求接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采取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采取消毒措施。
3装备要求承担疫源地消毒任务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条件配备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机动喷雾器、配药桶(IO1)、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防鼠疫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30CmX30CmX40cm)、肥皂盒、皮肤消毒盒(瓶)。
(3)消毒剂:储备一定量的消毒剂并与有关厂家建立联系,确保处理突发疫情的需要。
常用消毒剂有过氯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4技术要求(1)疫区消毒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技术规范

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的管理要求、消毒要求,卫生学指标、采样及检测方法、常用消毒方法、预防性消毒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招收0-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托儿所、幼儿园(以下简称托幼机构)。
2 术语和定义2.1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2.2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2.3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2.4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 管理要求3.1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施(包括洗手设施)、设备、环境及提供的食品、饮用水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
托幼机构应充分考虑房间采光、空气流通等卫生要求。
3.2 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1 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3.3 托幼机构的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对托幼儿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托幼机构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进行消毒。
3.4 托幼机构的食堂必须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厨房应有纱门、纱窗、挡鼠板等三防设施,配有冷藏设备以及消毒、盥洗、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3.5 托幼机构应设有保健室及隔离观察室,应配备以下专用物品:儿童观察床、药品柜、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手电筒、清洁用具、消毒药物与洗手设施等。
3.6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应有专人保管,存放安全,标识醒目。
消毒器械、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并参考产品说明书。
3.7 在卫生室工作的医师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护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所有卫生保健人员上岗前应接受主管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卫生消毒、传染病管理等技能,并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卫生消毒、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乙、丙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

乙、丙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一、经消化道传播的乙、丙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1、室内环境表面的消毒用有效氯1000 mg/L~2000 mg/L有效氯或2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溶液依次作喷雾消毒,用量为200 mL/㎡~300 mL/㎡;对抵抗力较低的细菌繁殖体,也可使用季铵盐类和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有芽孢污染时,应使用5000 mg/L有效氯或5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溶液喷雾消毒。
2、被污染饮食用具的消毒煮沸消毒15 min,或用含有效氯250 mg/L消毒液浸泡30 min~60 min。
3、饮用水的消毒饮用水消毒后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4、污水的消毒被污染的水,有污水处理站的,应达到GB 18466要求后排放。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可加入含氯消毒剂消毒90 min,余氯量应达到6.5 mg/L。
5、被污染物品、用具等的消毒对耐热耐湿物品,如棉织物、金属、陶瓷、玻璃类物品,用加热煮沸15min或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1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h~2h也可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对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如书籍、文件、字画、污染的棉絮、皮毛制品、羽绒制品等,可用环氧乙烷消毒柜处理。
对耐湿物品,如各种塑料制品、用具、容器、人造纤维织物等,可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消毒液或2000 mg/L过氧乙酸液浸泡30min或擦拭表面消毒。
对污染的精密仪器、家电设备等物品可用乙醇、季铵盐类消毒剂擦拭消毒。
有芽孢污染时可以使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2h。
6、剩余食物的消毒患者的剩余食物煮沸1h或焚烧,可疑食物不得饲养家畜。
7、排泄物、分泌物等的消毒排泄物、分泌物等消毒后必须达到无害化。
消毒方法: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烘、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消毒2h;对肝炎患者粪便等的消毒用含有效氯10000 mg/L消毒液按粪:药为1:2加入,搅拌作用6h,对稀便可按5:1加入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32%)。
特定场所的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估以及常用的消毒剂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8月目 录一、特定场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二、消毒效果评估三、常用的消毒剂一、特定场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2020.1.28附件6 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2020.2.18明确提出:应合理使用消毒剂,遵循“五加强七不宜”。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89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消毒工作的通知2020.2.29(一)依法依规开展消毒工作;(二)采取科学消毒措施。
(三)防止过度消毒;(四)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2020.6.17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一)采取科学消毒措施。
遵循“五要”, “七不”。
(二)做好消毒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对消毒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预防性消毒和影响大的终末消毒,各级疾控部门要做好消毒效果评价。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国家关于消毒的重要发文u控制传染源u切断传播途径--消毒u保护易感人群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消毒分类:Ø疫源地消毒: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随时消毒: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Ø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可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例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手卫生、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等等,都属于预防性消毒。
消毒的目的意义p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疫源地消毒)p 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人们接触病原体感染传染病的机会。
(预防性消毒)p 除臭p消除恐惧心态,维护社会稳定---有时很重要p 宣传作用---消毒作为在卫生应急救援的标志动作和形象消毒意义的延伸与病媒生物防制的区别 对象:病媒生物 微生物控制指标: 控制密度 控制数量控制措施: 防与灭 灭(一)、新冠肺炎疫源地消毒的原则1、消毒要与其他防控措施配合,如传染病疫情和症状监测、隔离、医学观察、病人治疗、院感控制、病媒生物控制、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强化免疫、预防用药、个人防护等。
疫源地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
+ 煮沸消毒法:适用于餐(饮)具、服装、被单 等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 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适用于餐(饮)具、 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 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适用于家具等表面的 消毒。
+ 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室内空气、居 室表面、家具表面的消毒
+ 熏蒸消毒法:适用于棉衣、书信、皮革制品、 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不耐湿、热和易被腐蚀物品 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
+ 广义的消毒概念包括消毒与灭菌
+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 的处理)。
+ 按作用因子的不同可将消毒分为:物理消 毒、化学消毒、生物消毒。
+ 卫生防疫工作中的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 和疫源地消毒。
排除的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 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消毒剂的选择
+ 高效消毒剂:包括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 酸、含氯消毒剂、二溴海因等。可以杀灭各种 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用于高度危险物品 的灭菌和中度危险物品的消毒。
+ 中效消毒剂:包括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 醇类及其复配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可以杀 灭除细菌芽胞之外的各种微生物,用于一般物 品的消毒处理和皮肤黏膜消毒。
+ 13.厕所: (1)四壁和地面的消毒方法同居室。 (2)粪坑内的粪便:含氯消毒剂干粉或
溶液,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 搅匀作用12h~24h。
主要污染对象的消毒
+ 14.垃圾: (1)可燃物质尽量焚烧. (2)10000 mg/L含氯消毒剂,喷洒,60 min,
疫源地消毒技术

2、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 加大消毒药剂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 毒作用时间。 3、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 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 用时间。
6
4、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 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 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18
4、人兽共患病
对发热期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 病人的便器; 衣物、被褥; 餐(饮)具和污染食物; 生活用具; 有时需对室内空气、环境等进行消毒。
要特别注意对病兽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 进行消毒处理。
19
八、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 污染的范围和对象。
2)消毒持续时间: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 监测结果为依据。
22
3、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到达疫点: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 2穿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
戴防护眼镜。 3) 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物品、面
积、体积 4)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浓度—时间)
23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
进行消毒前采样。 7)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
25
14)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工作服、胶 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内卷后放 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 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9
2、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肺 结核, 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 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 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 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10
3、对丙类传染病中的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感染性腹泻等由病人或其陪护 人进行消毒处理。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疫源地是指现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和传染源可能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
疫源地消毒是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措施。
疫源地消毒的分类根据实施消毒时间的不同,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是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它需要多次重复进行。
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和保证消毒效果,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尽可能做到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
消毒的主要对象是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生活用品或用具、衣物、被单、居室和生活污水。
终末消毒是指在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终末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这是消灭疫源地的重要措施。
不同种类传染病的终末消毒执行如下: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霍乱、鼠疫、天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肺炭疽、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或由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伴人员或所在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也可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患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据之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疫点疫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理论与方法-疫源地消毒技术(1)

综合医院:1、粪大肠菌群:≤500MPN/L(排),≤5000MPN/L(预);2、肠道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排),—— (预) ;3、传染病房污水、粪便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站;4、总余氯:3~10mg/L(排)、2~8mg/L(预)。
二、疫源地消毒要求
5、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5.1工作程序询、勘、采、收、闭、配、消、采不再强调打消毒通道消毒顺序:房间先外后内,污染先轻后重,风险由高到低;肠道传染病:先灭蝇再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先空气再物表5.2注意事项药物必须现场配制消毒现场不得吸烟、饮食气体熏蒸(臭氧?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消毒时,房间需密闭不漏气,待 消毒物品需散开悬挂,温湿度,防火5.3工作记录
城市楼房怎么划???门栋为小圈,整栋楼或小区为大圈?
1、甲类传染病:鼠疫1.2鼠疫疫区处理标准(GB 15978-1995):云南家鼠、喜马拉雅旱獭、北方沙鼠疫源地持续活跃。湖北不是鼠疫自然疫源地风险来自于病例和带菌动物输入。
村庄大小隔离圈划设示意图
三、消毒原则
1、甲类传染病:鼠疫1.2鼠疫疫区处理标准(GB 15978-1995):病例、疑似、接触者,均需单独病房或隔离室;肺鼠疫、肠鼠疫病人需单独病房隔离治疗;肺鼠疫、肠鼠疫的小隔离圈须首先消毒,痰、排泄物及时消毒;大小隔离圈灭鼠灭蚤腺鼠疫及其他鼠疫隔离圈内灭蚤灭鼠,病房每天消毒;管制猫狗,并体表灭蚤;尸体消毒后就地焚烧或高地势深埋。禁止物处理
4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
5终末消毒工 作程序
1随时消毒卫 生要求
二、疫源地消毒要求
1、随时消毒卫生要求
消毒合格判定自然菌消亡率≥90%
检查及采样 方法
医院随时消毒 按GB 15982第4章
1、环境分类,各类环境的空气、物表标准限值2、外科手、卫生手3、医疗器械:高度危险性无菌,中度≤20cfu/件(g、100cm2),低度≤200cfu/件(g、 100cm2)4、医疗用水 5、防护用品 6、消毒剂7、消毒器械:UV、臭氧、环氧乙烷8、污水
消毒

消毒[填空题]1消毒概述参考答案:消毒是指杀死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通常用化学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
[填空题]2消毒的分类参考答案:消毒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是指对有传染源存在的地区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根据实施消毒的时间不同,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终末消毒和随时消毒。
(1)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消毒工作。
(2)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
如传染病患者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2.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的消毒。
[填空题]3常用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参考答案:消毒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功能。
1)适用范围:火烧适用于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煮沸适用于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压力蒸气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压力蒸气灭菌器分类: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两大类。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核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0nm,以250~270nm波段杀菌作用最强。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
现场消毒技术 疫源地消毒的原则

⑥ 室内外环境处理
对被鼠疫患者污染的室内 外环境应进行消毒、灭鼠
灭蚤和捕杀感染动物
消毒措施
甲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
霍乱疫点和疫区消毒
①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消毒
• 稀便与呕吐物的消毒按稀便及呕吐物与消毒剂以10:1的比例加入漂白粉干粉(含有效氯25%~325%):成形粪便按粪、消毒剂 比例1:2加人含有效氯10000~20000mg/L含氯消毒液,经充分搅拌后作用2小时。干燥排泄物处理前应适量加水稀释浸泡软化 后,再按成型粪便消毒
③ 用具消毒
• 对耐热耐湿物品,加热煮沸15分钟,或压力蒸汽灭菌,亦可用含有效氯1000mg/m2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2小时 • 对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用环氧乙烷消毒柜处理。对耐湿物品,可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或2000mg/L过氧乙酸浸
泡30分钟或擦拭表面消毒
消毒措施
甲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
• 经呼吸道途径传播的肺炭痘,白喉,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等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 墙壁按鼠疫疫点和疫室内环境表面与空气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的用具按鼠疫疫点和疫区 污染用具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处理。肺炭痘病家的空气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药量3g/m3(即20% 的过氧乙酸15ml,15%的过氧乙酸20ml),置于玻璃器中加热熏蒸2小时,熏蒸前应关闭门窗,封 好缝隙,消毒完毕后开启门窗通风:亦可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法,用2%过氧乙酸8ml/m3消毒1小时
⑦ 尸体处理
• 按患鼠疫死亡的患者尸体处理
消毒措施
乙、丙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
经消化道传播的乙、丙类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原则
① 室内环境表面的消毒
• 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00mg/过氧乙酸消毒液,依次作喷酒消毒,用量为200~ 300ml/m2,有芽孢污染时,应使用含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剂或5000mg/L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疫点的随时消毒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 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 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
“六消毒”是指: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 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 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 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 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 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 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 消毒剂。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 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 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 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 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消毒工作的意义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生长繁殖 病
染 源
动物
原 排出 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卫生应急处理或疫源地消毒
疫源地消毒的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 疫源地无害化 稳定民心(灾后、突发事件等) 宣传(引起重视、减少接触等)
疫源地消毒永远不能被抛弃。
疫源地消毒名词解释

疫源地消毒名词解释。
答案:疫源地消毒是指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随时消毒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驱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微生物,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进行。
2、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可以是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和死亡后对其住所以及污染物品进行了消毒,也可以是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及个人防护

(4)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 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季胺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双链季胺盐等) 1、性能与特点: 本类消毒剂包括单链季胺盐和双长链季胺盐,后者在杀菌 效果与受影响因素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 、真菌和亲脂病毒。 季胺盐类消毒剂的特点是对皮肤粘膜无刺激,稳定性好, 对被消毒物品无损害,对环境友好。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及个人防护
主要内容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消毒基本原则 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介绍 随时性消毒工作实施要点 疫源地消毒操作规范 黄浦区病家消毒工作要求 “万达系统”开具和填报消毒单 消毒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消毒基本原则
基本概念1
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 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灭菌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 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 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 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 洗等机械除菌法。
离应控制在1米以内,照射时间30~60分钟。
紫外线杀菌灯
4、注意事项: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为此开关应安
装在室外托幼儿不能触及的地方并有专人管理。消毒后应开窗通风, 驱散残留臭氧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2)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无尘,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现场消毒技术疫源地消毒的原则护理课件

推广先进的消毒技术,提高消毒效果和效率,以满足国际化的需求。
06
结论
总结现场消毒技术的重要性
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现场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 义。
现场消毒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有助于 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降低疫情对经 济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 量和幸福感。
医疗器械消毒
01
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必须 进行彻底清洗,以去除 表面的污垢和细菌。
02
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进 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以杀灭所有微生物。
03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如高压蒸汽灭菌、紫外 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浸 泡等。
04
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储 存于干燥、清洁的环境 中,避免再次污染。
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特别是对于病房、手术室等高风险区 域。
微波消毒
利用微波的能量杀灭病原 微生物,适用于小型物品 和表面消毒。
化学消毒技 术
含氯消毒剂
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用 于各种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酒精
乙醇类消毒剂,对细菌和 病毒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适用于皮肤和物品的消毒。
碘伏
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 较好的杀灭作用,适用于 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智能紫外线消毒灯
具有定时、遥控等功能,方便使 用,可实现自动化消毒。
智能空气净化器
具备空气净化、杀菌消毒等功能, 可有效净化室内空气质量。
消毒标准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消毒协会制定相关标准
国际消毒协会将制定更加严格的消毒标准,以适应国际化的需求。
北京市昌平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消毒技术方案

北京市昌平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消毒技术方案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保障广大学生和托幼儿童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文件,制定昌平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消毒技术方案。
一、消毒基本知识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按照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是指对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范围内污染物的消毒。
二、预防性消毒常见预防性消毒的对象及消毒方法如下:(一)空气: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至少10~15 分钟,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应采取持续开窗通风的方式;不具备开窗通风条件时,可采用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消毒( 1.5w/m 3),每日一次,每次持续照射时间30 分钟(在无人情况下且应使用无臭氧式灯管)。
(二)餐具、炊具、水杯:煮沸消毒15 分钟或蒸汽消毒10 分钟(对食具必须先去残渣、清洗后再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水沸后开始计算时间);餐具消毒柜、消毒碗柜消毒,按产品说明使用(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保洁柜无消毒作用,不得用保洁柜代替消毒柜进行消毒)。
(三)餐桌、床围栏、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使用有效氯浓度为 250mg/L 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举例: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5%-6%,配制时取 1 份消毒液,加入 199 份水),表面擦拭、冲洗消毒作用10~30 分钟(餐桌消毒后要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擦净。
家具等物体表面消毒后可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去除)。
(四)毛巾类织物: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后,置阳光直接照射下曝晒干燥(曝晒时不得相互叠夹。
曝晒时间不低于 6 小时);煮沸消毒 15 分钟或蒸汽消毒 10 分钟(煮沸消毒时,被煮物品应全部浸没在水中;蒸汽消毒时,被蒸物品应疏松放置);使用有效氯浓度为 25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作用 10~30 分钟(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蝇类:
• 疾病的传播:主要是肠道传染病 • 防治措施: 1.成蝇:可喷洒与杀灭成蚊相同的药剂,空间喷洒是迅速降低室 内外蝇密度最有效的方法,室内喷洒使用水剂或脱臭煤油剂型 等危险性较小的杀虫剂,大清早是处理成蝇的最佳时间。 胺菊酯+超低容量12—14g/ha,热烟雾12—14g/ha等,另外杀灭 成蝇的方法很多,可用粘蝇纸、粘蝇彩带粘捕。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为:熏蒸剂 , 胃毒剂 , 触杀剂 。 触杀剂有两种类型:表面喷洒, 空间喷雾。 液体空间喷雾分类为:常量空间喷雾, 超低量(ULV)空间喷 雾。 2.处理蝇蛆孳生场所:垃圾、粪便是蝇类的主要孳生物。乐果, 有机磷 浓度为0.2%乳油 用量500——1000mL/m2,苏脲 昆虫生 长调节剂喷洒。
13.
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 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6.
1.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 液的已消毒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 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 泡 10min 以上;用含有效氯 2000 mg/L~ 5000mg/L 消毒液浸泡 30min以上。 2. 擦拭法 对大件物品或其它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 物品用擦拭法消毒。 3.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1000mg/L的 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30min 以上; 用含有效 氯 2000mg/L 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 60min以 上。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 场。
蚊类
• 疾病的传播: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 热。 • 控制措施 • 1.成蚊杀灭:在活动的高峰期(日落前后)对所 有室内、外环境进行空间喷洒。马拉硫磷 类型为 有机磷剂量为1-2g/m2,持效1-3月,安全等级:轻 毒。溴氰菊酯 类型拟除虫菊酯 剂量0.05g/m2,持 效3月以上 安全等级:中毒。 • 2.孳生地控制:根据不同的积水类型采取不同的 控制方法。 • 3.防蚊: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9.
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 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 毒。 14. 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进行人员卫生处理。 15.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 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 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 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 洗消毒。
• ⒉病人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 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护理病人后,应消 毒双手。
– 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
2.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 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 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 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 内。
4.
干粉消毒法 对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 剂干粉加入排泄物中,使含有效氯 10000mg/L,略加搅拌后,作用 2h~6h, 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 50mg/L 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 用 2h后排放。
• 注意事项: 1. 片剂、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 现配现用。 2. 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 套。 3.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 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 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并擦干后使用。
5.
6.
7.
8.
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测量房间、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 积,估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 消毒前采样。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 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 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 毒。 11. 对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消毒时,应 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消毒。 12.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 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浸泡或擦 拭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 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次~3次。 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 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蟑螂
• 疾病的传播:可在体内外携带多种病体,主要有4 类:细菌类、寄生虫类,病毒类和真菌类。一些 种类的分泌物含有致癌物质,能引起癌变。 • 防治措施: • 1.化学防治:喷洒杀虫、毒饵、喷粉、烟雾剂、 熏蒸剂。氯氰菊酯 剂型喷洒剂,浓度为0.3— 0.6g/L。毒死蜱 剂型喷洒剂 浓度5g/L。 • 2.生态防治:改变、消除蟑螂赖以生存的环境是 防治蟑螂的根本措施 • 3.物理防治:常用的物理方法有人工扑打、诱捕、 火焰喷杀、烫杀、冻死、吸捕、电杀等。
4.
5.
6.
7.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 物的消毒。 用于餐具的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 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用于污水消毒时,应根据污水中还原性物 质含量适当增加浓度。
控制措施:
1.多用器械灭鼠 2.慎用毒饵: A 只用国家准用鼠药: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 凝血灭鼠剂,如0.025%敌鼠钠盐,0.0375%杀鼠 迷,0.01%氯敌鼠,0.005%溴敌隆或大隆、杀它 仗等。 B 由专业人员统一部署配制毒饵:根据鼠情确定毒 饵投放量,一般每10平方布放两堆。 C 确保人畜安全。 3.巩固防鼠措施:彻底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尽量 用防鼠容器存粮.
• 做好疫源地的随时消毒:
• ⒈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 毒”。 • “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 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 品(包括餐具、洗潄用具、便盆、痰罐等)。 • “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 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 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② 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物、被单; ⑤消毒患者居室;⑥消毒生活污水、污物。
3.
4.
对脱掉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 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 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手套。用过 氧乙酸制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 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 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 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 消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