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及个人防护(12.7)

合集下载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

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方法疫源地是指现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和传染源可能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

疫源地消毒是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措施。

疫源地消毒的分类根据实施消毒时间的不同,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是指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所排出的病原体,它需要多次重复进行。

为便于工作的开展和保证消毒效果,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尽可能做到分住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

消毒的主要对象是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生活用品或用具、衣物、被单、居室和生活污水。

终末消毒是指在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或死亡后,对其住所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终末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这是消灭疫源地的重要措施。

不同种类传染病的终末消毒执行如下: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霍乱、鼠疫、天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肺炭疽、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必须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或由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伴人员或所在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也可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末消毒工作。

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患者家后首先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是否符合,了解发病日期、病人居室、活动场所及日常使用的物品等情况,并据之确定消毒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三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三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是保护大众免受病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制度:1. 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厕所等。

消毒剂通常可以使用含有酒精或含氯化合物的清洁剂,或者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等方式进行消毒。

2. 隔离:对已经感染传染病的患者实施隔离,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人。

隔离可以分为医院隔离和居家隔离两种形式,具体取决于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途径等因素。

3.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咳嗽和打喷嚏等。

4. 接种疫苗:针对特定的传染病,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5. 避免密集人群: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停留,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或流行期间。

6. 健康监测:自觉关注身体状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7.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相关传染病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教育人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可能会有不同的消毒隔离制度和防范措施,因此,根据具体的传染病情况,应当遵循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二)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图书馆、会议室、宿舍等。

接触传染病病人要带口罩。

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三、各种表面消毒:1、地面和墙面。

无明显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____次/日,被病菌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肝炎病毒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漆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结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____%过氧乙酸喷洒表面便函充分作用于约_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被烈性传染病病原污染后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于____分钟后清理干净。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
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1. 个人防护措施:
-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钟,特别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或场所后及时洗手。

- 使用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及与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

- 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嘴咳嗽。

-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是常见的传播途径,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

2. 清洁和消毒措施:
-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电话等。

- 使用消毒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通风,尽量减少细菌和病毒的积聚。

3. 社交距离措施:
- 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避免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群拥挤,尽量保持个人空间。

4. 隔离措施:
- 对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进行医学隔离,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以防止潜在的传播。

5. 接种疫苗:
- 根据疫情和科学建议,定期接种相关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请注意,不同的传染病可能会有特定的防范措施和建议,请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138页PPT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138页PPT
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38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138页PPT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138页PPT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பைடு நூலகம்人防 护技术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公共卫生应急及消毒监测试题库(95题)

公共卫生应急及消毒监测试题库(95题)

公共卫生应急及消毒监测试题一、单选题(共65题)1、有效氯是(A )。

A.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 B。

是指含氯消毒剂所含氯量. C。

是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D。

代表含氯消毒剂的氯含量。

E。

代表高效消毒剂.2、疫源地终末消毒是指(B ).A。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除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B.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C。

对可能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D.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E.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3、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 C )A.霍乱、副霍乱B。

细菌性痢疾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甲型肝炎E。

伤寒、副伤寒4、传染病疫源地消毒,消毒人员应做到防护等级(A )A。

二级B。

一级C。

三级D。

四级 E.以上均可5、最适于密闭房间空气熏蒸消毒的消毒剂是(D )。

A。

戊二醛 B.漂白粉C。

碘伏 D.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6、现有18%过氧乙酸5mL,欲配制成0。

5%过氧乙酸溶液,如在现场工作用简便计算法,算出其近似值,问约需加多少蒸馏水?( D )A.180mL B。

150mL C.350mL D。

175mL E.195mL7、层流洁净手术室属于哪类环境?( A )A。

Ⅰ类环境B。

Ⅱ类环境C。

Ⅲ类环境 D.Ⅳ类环境E。

以上都不对8、下列消毒剂中,最适宜于衣物和书报消毒的是(A )。

A.环氧乙烷B。

84消毒液C。

二氯异氰尿酸钠D。

氯己定 E.乙醇9、用指示菌株监测的方法属于( D )。

A。

化学监测法B。

物理检测法C。

无菌检验D。

生物监测法 E.仪器监测法10、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生物监测法的指示菌株是(A )。

A。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B.大肠杆菌C。

生孢梭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11、关于消毒的定义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 )。

疫源地和灾后消毒

疫源地和灾后消毒




5、物品浸泡消毒:包括重复使用的医疗用 品、病有污染物品、病人餐具、等。 6、对病人衣物及其他怕热物品的消毒:包 括病人入院后换下的衣物、污染的书籍、 文件等。 7、污染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应专门收集, 专门压力蒸汽灭菌,或在安全条件下送焚 化炉焚烧。
灾后消毒
地震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
济、使用方便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2.腐蚀性、毒性

消毒剂对物品、对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和 毒性。随着浓度增加,杀菌消毒增加,腐蚀性 和毒性也相应增高。消毒后及时用清水擦拭, 可减少对物品的腐蚀性。使用时应注意,并做 好个人防护。
3、 消毒剂有效期除与消毒剂本身特点有关 外,与存放状态、存放条件都有很大关系。含 氯消毒剂液、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及二氧化氯使




供电供水系统中断,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缺乏洁 净饮用水、 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 施遭到严重破坏,污水、粪便、垃圾无人管理,蚊 蝇密度很快增高。 人员、动物伤亡严重,尸体只能临时就地处置。 灾民密集,居住条件差,感染机会多,对传染病人 缺乏隔离条件。 当地各级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30~60min 30~60min 30~900min
室外污染表面 1%三合二喷洒 三合二干粉喷撒 漂白粉喷撒 含氯消毒剂擦拭 室内表面 新洁尔灭擦拭 过氧乙酸擦拭 过氧乙酸熏蒸 0.8%过氧乙酸气 溶胶喷雾
0.5% 0.2%~0.5%
1~3g/m³
20ml/m³
30min 30min
污染场所、物品消毒处理方法及参考剂量



2、室内(含救护车内)表面—空气联合消毒:适 用于有传染源居住或接触过的场所,如病房、病 家、救护车等交通工具内的消毒处理,可同时兼 顾表面和空气消毒。 3、地面及粗糙表面的喷洒消毒:适用于疫点内污 染地面 4、物体表面擦拭消毒:适用于各种场所内喷雾不 易喷到处,或不可进行喷雾消毒的物品包括各种 用具和诊疗器具。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及个人防护(12.7)ppt课件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及个人防护(12.7)ppt课件
4、消毒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018/10/22
8
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原则

强调对空气的消毒,严格实行流通风换气。
消化道传染病的消毒原则
强调手及可能接触物品的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介绍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如焚烧、煮沸、紫外线、清 洗、通风等 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如喷雾、 擦拭、浸泡、混合、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2018/10/22
15
紫外线杀菌灯
4、注意事项: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为此开关应安装 在室外托幼儿不能触及的地方并有专人管理。消毒后应开窗通风,驱 散残留臭氧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2)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无尘,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3)消毒时,应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当存在有机 物与悬浮粒子、温度低于20℃ 或高于 40℃、相对湿度大于 60% 时, 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4)由于紫外线穿透力较弱,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被消 毒部位充分暴露,以直接受到紫外线照射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5)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降至出厂标准的70%(功率≥30W的灯为 70цW/cm2)以下时应及时更换。一般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寿命为 1000小时。
2018/10/22 13
通风换气
1、性能与特点:可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方便易行,安 全可靠。 2、适用范围:为日常首选空气消毒方法。
3、使用方法: (1)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机械通风: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借助机械通风,将 所有排风完全排至室外。
2018/10/22
14
2018/10/22 12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定义
1、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消 毒。 2 、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 和人体进行的消毒。 3、疫源地:疫源地是指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 源及传染病病原体所污染的场所,它是构 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
4、疫源地消毒:是指曾经存在传染源
结核病曾经是人类医学上重要致死性疾病
之一。近年来,全世界结核病有重新抬头 的趋势。 1、结核重新抬头的原因有3个方面: (1)社会人口大流动,使得一些无免疫力 人群受到感染; (2)耐药菌株增多使得治疗效果下降,加 之年轻医务人员缺少预防意识;
3、某些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及器
⑥ 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消毒:可用2%
漂白粉澄清液(含有效氯5000mg/L)、或 5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 应漫过容器。还可用5%来苏儿水溶液浸泡 24h掩埋。 ⑦家用物品、家俱等的消毒:病人用过这 些物品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 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 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布制玩具尽量 作焚烧处理。
及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 原体。
二、疫源地消毒的分类
1、根据消毒组织和技术措施分类 (1)医院消毒;(2)病家消毒 2、根据消毒处理时间分类 (1)随时消毒;(2)终末消毒 3、根据消毒范围分类: (1)疫点消毒;(2)疫区消毒
三、疫源地消毒原则
1、疫源地消毒工作的组织
700~1500mg/L 0.2%~0.5%
消毒时间
被褥、书籍、 环氧乙烷熏蒸过 电器、电话机 氧乙酸擦拭 服装、被单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与个人防护技术

预防性消毒
2.公共场所和学校 (1)无明确病例发生的公共场所和学校应以清洁为主,消毒
对预防传染病的意义有限。应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 清洁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不需专门开展消毒工作。 (2)传染病流行期间,居民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场所, 公共场所和学校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其他相关规定采取关 闭或停课措施,没有关闭的公共场所和学校除加强通风、 保持好环境卫生外,可对门把手、电梯扶手、收银台等人 员经常接触的部位定期进行消毒。 (3)公共场所和学校应有洗手设施或者手消毒剂,相关人员 应及时洗手,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四)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呕 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 呕吐物,每1000mL 可加漂白粉50g 或含有效 氯20000mg/L 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 2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 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浸泡时,消 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 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 后 清理。
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 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消毒装备
穿防护服
穿防护服
穿防护服
预防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没有病例发生的情况 下,在家庭、公共场所、学校、交通工 具和医院开展的相关消毒活动。
方式:洗手、通风、曝晒、擦拭、喷洒、喷雾、 湿拖等。
终末消毒
1.病家 2.公共场所和学校 3.交通运输工具 4.医疗机构
终末消毒
1.病家 :住室地 面、墙壁,桌、椅 等家具台面,门把 手,患者餐饮具、 衣服、被褥等生活 用品,玩具,厕所、 卫生间等。

传染病个体防护与消毒知识

传染病个体防护与消毒知识

传染病个体防护与消毒知识一、个人防护1. 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选择合适的口罩,注意口罩的密合性,确保口罩覆盖鼻、口及下巴,口罩两侧鼻梁处的金属条应紧贴鼻梁,使其紧密贴合。

佩戴口罩的同时,避免用手触摸口罩表面,减少污染的风险。

2. 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选用清洁剂并遵循“内、外、夹、弓、大、立、腕”的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

在公共场所,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3. 保持社交距离4. 注意饮食卫生确保食物充分煮熟,不食用野生动物,避免使用同一刀板处理生熟食物。

饭前便后要洗手,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增强免疫力6. 健康监测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

二、环境消毒1. 消毒剂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如新冠病毒感染,可选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2. 消毒方法(1)表面消毒:使用擦拭法或喷洒法,将消毒剂均匀涂抹于物体表面。

(2)空气消毒: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

(3)浸泡消毒: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剂中,根据物品的材质和病原体的特性,确定浸泡时间。

3. 消毒注意事项(1)在消毒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接触消毒剂。

(2)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不同消毒剂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不应混合使用。

(4)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传染病个体防护与消毒知识是我们应对传染病威胁的有力武器。

掌握这些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消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筑防线,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个人防护是我们抵御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面对不同的病原体,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新冠肺炎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南(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消毒)

新冠肺炎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南(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消毒)

新冠肺炎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南(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消毒)感染的肺炎现场消毒及个人防护技术指南为了防止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和扩散,针对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的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相关内容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相关规定及时调整。

一、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的消毒。

二、消毒与防护原则一)居家隔离消毒与个人防护。

1.在家中隔离时,要做到分住室(无条件时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分餐、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孟等),生活用品单独洗涤消毒。

关闭中央空调,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在家隔离时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避免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至少间隔2米以上距离),口罩4个小时或潮湿后更换。

更换时注意不要接触到口罩外部,摘除口罩后立即采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不能及时洗手的可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一次性口罩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复用。

3.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

4.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专用垃圾桶。

用过的纸巾、口罩等生活垃圾用单独的垃圾袋盛装,封口后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5.在观察期间患者出现症状入院后,由疾控机构指导社区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消毒的对象包括: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卫生洁具等。

二)集中隔离消毒与个人防护。

1.集中隔离场所应选择距人口密集区较远、相对独立的场所,场所及房间应通风良好,并在居民区下风向。

被隔离者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区域相对独立。

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

2.应当具有独立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无独立化粪池,则用专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参照《疫源地消毒总则》。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防护是重要手段,终末消毒无 意义。
疫点的随时消毒
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
“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 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 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
“六消毒”是指:
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 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 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
17)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8)离开病家前,让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 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选择 消毒因子时,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 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 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 消毒剂。
5)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6)测量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估 算需消毒的污水量。
7)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 采样。
8)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水缸盖好,将未被污染的 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 好。
9)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应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0)如系肠道传染病,应先于室内灭蝇,再进行消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
消毒工作的意义
患者
死亡
传 病人 生长繁殖 病
染 源
动物
原 排出 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获得免疫者
携带者
卫生应急处理或疫源地消毒
疫源地消毒的作用正在被重新认识: 疫源地无害化 稳定民心(灾后、突发事件等) 宣传(引起重视、减少接触等)
疫源地消毒永远不能被抛弃。

疫源地消毒技术

疫源地消毒技术
*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
精选可编辑ppt
5
2、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 加大消毒药剂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 毒作用时间。
3、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 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 用时间。
精选可编辑ppt
6
4、应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 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8
4、人兽共患病
对发热期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 病人的便器; 衣物、被褥; 餐(饮)具和污染食物; 生活用具; 有时需对室内空气、环境等进行消毒。
要特别注意对病兽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 进行消毒处理。
精选可编辑ppt
19
八、技术要求
1、疫区消毒
1)消毒范围和对象:以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 污染的范围和对象。
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 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 800mg/L)消毒4h~6h;
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精选可编辑ppt
40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
*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
1000 ml可加漂白粉50g,
加20000mg/L有效氯消毒剂2000ml,
精选可编辑ppt
8
三、组织执行与人员
1、对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 等乙类传染病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 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 人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疾 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负责进行终 末消毒。
精选可编辑ppt
9
2、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中肺 结核,
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机构提 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陪护人或 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 疾病控制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原则
1、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 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 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 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消毒工作 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
2015/10/29
7
消毒原则
3、在用化学消毒法时,在保证效果前提 下,首选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小的方法。消 毒后必须用水去除残留消毒剂。消毒药械 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在有效期内使 用,严格按照批准的使用范围和方法进行 消毒和操作。
2015/10/29 22
季胺盐类消毒剂
6、注意事项:
(1)季铵盐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 肥皂,洗衣粉等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应避免与之合用或 接触。 (2)易被多孔类物品吸附,浸泡液浓度可随消毒物品数 量增多而逐渐降低,应视被消毒物品的种类与数量酌情加 大使用剂量并及时更换消毒液。 (3)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浓 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紫外线杀菌灯
1、性能与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但由于对人皮肤黏膜有刺激 作用,并产生臭氧,必须在无人存在情况下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保健室、观察(隔离)室、营养室的室内空 气消毒及其能直接照射到的光滑的物体表面的消毒。教室与活动室 不宜使用。
3、使用方法:可采用悬挂式或移动式紫外线杀菌灯。 (1)室内空气消毒:安装紫外线杀菌灯的数量为每立方米体积不 少于 1.5W,照射时间30~60分钟。 (2)物体表面消毒:被消毒物体表面离紫外线杀菌灯的垂直距离 应控制在1米以内,照射时间30~60分钟。
12
2015/10/29
流通蒸汽消毒
1、性能与特点:能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简便易行,无毒无害。 2、适用范围:餐饮具、奶具、棉质类(包括衣被、毛 巾、抹布等)耐湿热物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预防性消毒需10分钟,一般污染物品消 毒需15分钟,被特殊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消毒需20分 钟以上。 4、注意事项:被消毒物品应放于蒸架上,关闭蒸器盖, 作用时间应从水沸开始计时。
2015/10/29
15
紫外线杀菌灯
4、注意事项: (1)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为此开关应安装 在室外托幼儿不能触及的地方并有专人管理。消毒后应开窗通风,驱 散残留臭氧后人方可进入室内。 (2)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无尘,每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 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3)消毒时,应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当存在有机 物与悬浮粒子、温度低于20℃ 或高于 40℃、相对湿度大于 60% 时, 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4)由于紫外线穿透力较弱,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被消 毒部位充分暴露,以直接受到紫外线照射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5)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降至出厂标准的70%(功率≥30W的灯为 70цW/cm2)以下时应及时更换。一般紫外线杀菌灯的使用寿命为 1000小时。
2、常见剂型及含量:液体,有单元包装与双元包装两种 剂型,原液含量15%~20%。
3、稳定性: 单元包装:不稳定,一般有效期1个月。 双元包装:稳定,但临用前必须照使用说明将双元包装按 一定比例混合后24-48小时才能使用,混合后溶液有效期一 般1~2周。
6、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先用酸进行活化,否则无效。 (2)消毒效果易受有机物、pH影响,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 有机物相混合。 (3)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即时用 清水冲净。
2015/10/29 28
过氧乙酸
1、性能与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在低温下仍有效, 无残留;但性质不稳定,腐蚀性与刺激性强,贮存不当有 爆炸危险。
2015/10/29 24
碘 伏
6、注意事项: (1)碘伏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2)稀释液不稳定,宜在使用前配制,一般不超过24小 时。 (3)对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应避免接触银、铝和二价金 属制品。 (4)对碘过敏者慎用,用于敏感组织需慎重。 (5)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浓 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及个人防护
唐 毅 二O一四年十一月源自主要内容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消毒基本原则 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介绍 随时性消毒工作实施要点 疫源地消毒操作规范 黄浦区病家消毒工作要求 “万达系统”开具和填报消毒单 消毒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消毒的基本概念及消毒基本原则
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2



预防性消毒:针对可能受致病微生物污染 的场所和物品施行消毒. 疫源地: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 及的范围. 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 的场所进行消毒.
基本概念3


随时性消毒:在有传染源存在的疫源地, 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 和场所进行及时消毒,以迅速杀灭致病微 生物。 终末消毒:是指当传染源离开疫源地(住 院、死亡、迁移)或病人治愈后进行的一 次彻底消毒。
4、注意事项: (1)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 (m3/h) 必须是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2)严格遵循经卫生部批准的适用体积与消毒时间。 (3)必须定期(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和实际效果)更换机器内的过滤装 置与杀菌元件。
2015/10/29 17
含氯消毒剂
1、性能与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价廉; 有一定腐蚀性、刺激性与漂白作用,过量使用可造成环境污染。
13
2015/10/29
通风换气
1、性能与特点:可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方便易行,安 全可靠。 2、适用范围:为日常首选空气消毒方法。
3、使用方法: (1)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机械通风: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借助机械通风,将 所有排风完全排至室外。
2015/10/29
14
20
2015/10/29
季胺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双链季胺盐等) 1、性能与特点: 本类消毒剂包括单链季胺盐和双长链季胺盐,后者在杀菌效果 与受影响因素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菌和亲脂病毒。 季胺盐类消毒剂的特点是对皮肤粘膜无刺激,稳定性好,对被 消毒物品无损害,对环境友好。 2、常见剂型:液体。



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 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高水平灭菌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 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 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 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 洗等机械除菌法。
2015/10/29 26
二氧化氯
1、性能与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使用浓度、腐蚀性与刺激性较 含氯消毒剂低;但使用前需活化,活化液与稀释液不稳定,消毒效果 受有机物影响大。 2、常见剂型及含量: 液体:2%。 片剂:250mg/片。 3、稳定性: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一般不超过24小时,应现配现 用。
4、消毒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015/10/29
8
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原则

强调对空气的消毒,严格实行流通风换气。
消化道传染病的消毒原则
强调手及可能接触物品的消毒。
常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介绍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如焚烧、煮沸、紫外线、清 洗、通风等 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如喷雾、 擦拭、浸泡、混合、熏蒸等方法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
1、性能与特点:能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简便易行,无毒无害。 2、适用范围:餐饮具、奶具、棉质类(包括衣被、毛 巾、抹布等)耐湿热物品的消毒。
3、使用方法:预防性消毒需10分钟,一般污染物品消 毒需15分钟,被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以 下简称特殊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消毒需20分钟以上。 4、注意事项:被消毒物品应完全浸没于水中,作用时 间应从水沸开始计时。
2015/10/29
19
含氯消毒剂
6、注意事项: (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 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使用溶液应现配现用,最长使用 期不应超过3天,但期间必须每天用浓度试纸检测有效氯 含量,一旦低于规定浓度即须更换消毒液。 (2)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不宜作 有色织物与金属的消毒,物品消毒后即时用清水冲净。 (3)用于餐具与诊疗器械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洗净残 留消毒液后方可用于人体。 (4)被消毒物品有机物污染严重时,应适当提高使用浓 度或延长作用时间,或者进行两次消毒。
3、稳定性:稳定。
4、适用范围:环境、物体表面、玩具、皮肤、黏膜、手的清 洁消毒。
2015/10/29 21
季胺盐类消毒剂
5、使用方法: 水溶液可采用浸泡、擦拭、喷雾等方法进行环境物体表面 消毒。 (1)预防性消毒: 一般物体表面消毒,用400mg/L~1000mg/L季铵盐消毒液 作用10~20分钟; 对多孔或污染表面,季铵盐浓度可加大至2000mg/L; 手、皮肤、粘膜消毒,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 毒液作用1~5分钟。 (2)一般传染病消毒: 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分钟。
2015/10/29
23
碘 伏
1、性能与特点: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与病毒,对皮肤黏膜无刺 激性;但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大,部分人对碘过敏。 2、常用剂型及有效碘含量: 粉剂:20%,10%。 液体:0.5%(5000mg /L),0.3%(3000mg /L)。 3、稳定性:较稳定。 4、适用范围:皮肤、黏膜、手与物体表面消毒。 5、使用方法:水溶液可采用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消毒作用浓 度与时间按产品使用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