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易错笔记】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易错知识点+常考易错题特训A卷 苏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易错知识点+常考易错题特训A卷
常考易错知识点汇总:
一、简易方程
1.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并不一定是方程。

2. 解方程时要注意:第一,不要忘记“解”;第二,等号上下要对齐;第三,解方程每一步写出的都应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不可写成连等式或递等式。

3. 解方程时,等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才能正确。

4. 在解答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方程时,方程的两边要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0除外)。

5. 解形如ax±b=c的方程时,把含有未知量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这个整体是多少,再继续求解。

6.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要仔细,抓住关键词语,理清题意后找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7. 解形如ax-bc=d的方程时,把ax看作一个整体,先算bc的值。

8. 用方程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在写设句时要考虑全面,设标准量为x,同时要把另一个未知量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

答语也要写清哪一个量对应哪一个量。

二、折线统计图
1. 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以用实线和虚线表示不同的量;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不同的量。

2. 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这样才能把两组或多组数据区分开。

三、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或等于它本身,而因数都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3、3的倍数也可以是偶数。

4、如果a是自然数,偶数可用2a来表示,a+2并不能表示偶数。

5、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7、2是唯一的一个偶质数。

8、分解质因数时,除数和商都不能是1,因为1不是质数。

9、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1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0、只有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才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1、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用分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2.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时,分母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与物体的数量无关。

3. 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是不同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4. 分数和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等于”的关系,而只能是“相当于”的关系。

5. 一般情况下,问题中的“是”“相当于”“占”等后面的量为标准量。

6. 带分数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7. 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

8. 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

9. 把带分数化成小数时,不要丢掉整数部分。

在把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位数不够的要用“0”补位。

10. 分数与小数互化,数的大小不变。

11.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才是最简分数。

12. 约分时,分子、分母要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公因数。

13. 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大小相等,但分母较大的分数时,分子、分母要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14.通分时,并不是只能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只要是分母的公倍数就可以,但是选择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5.通分时,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约分时,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满分16分)
1.如果m +3=n +5,那么m ( )n 。

A .>
B .<
C .=
2.文具店有铅笔和钢笔共28盒,合计300支。

铅笔每盒12支,钢笔每盒10支,钢笔有( )盒。

A .28
B .18
C .10
3.要使4.68x +=的左边只剩下x ,方程两边应同时( )4.6。

A .加
B .减
C .乘
4.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情况,采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 .复式折线
B .复式条形
C .单式折线
5.下面每组数中只有一个合数的是()。

A.3;33;63 B.17;27;37 C.9;29;39
6.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28,这两个数不可能是()A.4和7 B.2和14 C.1和28
7.分数23
4
在整数()之间。

A.4和5之间B.5和6之间C.6和7之间
8.如果5
7
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A.加上10 B.乘10 C.乘2 D.加上14
二、填空题(满分16分)
9.学校图书室有图书60000本,其中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1.5倍,科技书有
( )本。

10.学校买了4个篮球和2个排球共用280元,1个篮球的价钱与3个排球的价钱相等,每个篮球的价钱是( )元。

11.◎+☆=48,◎=☆十☆十☆,◎=( ),☆=( )。

12.今年淮安市科学小院士初选中,淮师一附小共有152名同学顺利进入复赛。

为了清晰地看出近三年我校进入复赛人数的增减变化情况,适宜绘制( )统计图。

13.把一张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且纸没有剩余,有( )种不同的裁法,至少可以裁( )个。

14.五(1)班小组活动时,不管是分成6人组还是8人组都可以正好分完,请问五(1)班最有可能是( )人。

15.
3
1
7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果再加上( )个
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16.8
5
=()
16
=()÷25=()(填小数)。

三、判断题(满分8分)
17.因为100>20x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 )
18.要了解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 19.24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24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

( )。

20.20克奶粉溶解在100克水里,奶粉占奶水溶液的1
5。

( )
四、计算题(满分18分)
21.(6分)解方程。

3.6 1.29.6
x x
+=640.15
x÷=
4 2.5518
x
⨯+=
22.(6分)通分并比较大小。

4 15和
1
3
7
8

5
12
3
5

5
7
23.(6分)转化下列分数。

21 5=
36
9
=
53
17
=(转化为带分数或整数)
5=
5
4
6
=
5
1
7
=(转化为假分数)
五、连线题(满分18分)
24.(6分)把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

25.(6分)连一连。

26.(6分)把篮球“投”进相应的篮筐内。

(连一连)
六、解答题(满分24分)
27.(6分)某校准备把45套图书和37个益智玩具分别平均分给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结果图书剩3套,益智玩具剩2个,那么最多有多少位同学获得一等奖?
28.(6分)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共240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5倍,苹果和梨各多少筐?(先画出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
29.(12分)下图是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面问题:
(1)护士每隔()小时给病人测一次体温;
(2)4月()日()时起,病人体温趋于平稳;
(3)请使用“上升”、“下降”、“平稳”等词语简要描述病人三日体温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1.A
2.B
3.B
4.A
5.B
6.B
7.B
8.D
9.36000
10.60
11.36 12
13.4 15 14.48
15.1
7
10 18
16.10;40;1.6
17.×
18.×
19.×
20.×
21.x=2;x=0.1;x=1.6 3.6x+1.2x=9.6
解:4.8x=9.6
x =9.6÷4.8
x=2
6x÷4=0.15
解:6x=0.15×4
x=0.6÷6
x=0.1
4×2.5+5x=18
解:10+5x=18
5x=18-10
x=1.6
22.1
3

5
15

4
15

5
15
,所以
4
15

1
3

7 8=
21
24

5
12

10
24

21
24

10
24
,所以
7
8

5
12

3 5=
21
35

5
7

25
35

21
35

25
35
,所以
3
5

5
7。

23.
1
4
5
;4;
2
3
17
25 5;
29
6

12
7
21 5=
1
4
5
36
9
=4
53
17
=
2
3
17
(转化为带分数或整数)
5=25
5
5
4
6
=
29
6
5
1
7
=
12
7
(转化为假分数)
24.
25.12的因数有:1、2、3、4、6、12。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84、96……题干中出现的数据对比,得出答案如下:
26.
27.7位
45-3=42
37-2=35
42和35的最大公因数是7
答:最多有7位同学获得一等奖。

28.苹果:200筐;梨:40筐
画图如下:
解:设梨有x筐,则苹果有5x筐。

x+5x=240
6x=240
x=40
5x=5×40=200
答:苹果有200筐,梨有40筐。

29.(1)12-6=6(小时)
所以,护士每隔6小时给病人测一次体温;
(2)4月8日18时起,病人体温趋于平稳;
(3)用“上升”、“下降”、“平稳”等词语简要描述病人三日体温变化情况,如下:病人的体温,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